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段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课后字词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课文主要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人们放风筝、去晦气的欢乐心情。文中人物众多,但作者突出描写了宝玉、黛玉、宝琴、探春、李纨等人放风筝的场面,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对风筝的描写也精彩纷呈,将活动描写得兴趣盎然。全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激发学生多读、精读、乐读的一篇佳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考虑到《红楼梦》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表面情节入手,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在这个学段,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和场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和讨论课文,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创作欲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红楼梦》的片段,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放风筝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看看宝玉、黛玉他们放风筝时是怎样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文中人物和事件。
    (三)逐段学习,深入探究
    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注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对人物心情的烘托作用。
    (四)积累词句,学习写法
    1.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其运用语言的技巧。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学习其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红楼春趣》,大家还记得文中主要讲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二)分析情感,归纳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通过放风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归纳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赞美。
    (三)运用所学,尝试写作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以放风筝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四)交流展示,评价反馈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片段,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尝试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七、课后字词句练习题
    1.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拿出纸笔来,咱们都写上,放他飞走了。’”等。
    1.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1)晦气:指不吉利、不顺心的气息或运气。在课文中,放风筝被认为是放晦气的一种活动,寓意着将不好的运气或情绪随着风筝一起放飞,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2)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课文中描述众人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时,使用了这个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热闹非凡的场面。
    (3)各式各样:指样式、种类多,各不相同。课文中用来形容风筝的样式繁多,各具特色。
    2.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风筝的句子,并体会其妙处。
    (示例:文中描写风筝的句子有“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就只剩下一点黑星儿,再展眼便不见了。”这句话通过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风筝随风飘去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
    3.课文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展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示例:课文中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展现了宝玉的顽皮、率真,黛玉的聪明、机智,宝琴的活泼、开朗等性格特点。他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嬉戏,展现出了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的纯真和欢乐。)
    4.请谈谈你对《红楼春趣》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回答。例如:通过学习《红楼春趣》,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内涵。课文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和幸福。同时,我也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故事。)
    以上是课后字词句练习题的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当调整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

    相关教案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