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写法指导,拓展阅读,作业超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9.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 识记、理解15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辨音“爵、凳、畜”;辨形“骏、罐”,练习规范地书写,学会运用。
2. 梳理总分总结构展现的景色,学习有条理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3. 感悟动静结合的写法之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梳理总分总结构展现的景色,学习有条理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动静结合的写法之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5自然段,继续走进真正的荷兰。
1.提出学习任务:作者说真正的荷兰,牲畜是主人,那牧民们又是如何生活于这片低地上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5段,思考。
2.交流:牧民们傍晚才出现。他们挤奶、装载、运输奶制品,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点拨:如果说白天的牛犊像贵妇,骏马像公爵,那夜晚时分的牲畜们又是怎样的呢?(“静”)大家都很安静,如何描写才会不单调,让安静的牲畜们各有各的情趣呢?
发现:奶牛:严肃沉默;狗不叫,牛不唤,马不动,沉沉入睡。
3.小结:看来,动静结合,详略得当是此文的写作特点。如果白天的宁静是因为地广人稀,那么,傍晚至夜晚的短暂忙碌,也是作者凸显以衬托这份“安静”的。
二、写法指导。
1.点拨:本文是写景散文,作者着重写了牧场上的牲畜,略写了人的活动,而风景是为描写这些主人们服务的。三言两语,在合适的地方点缀、推进,使全文的节奏连贯,有一种舒缓的美。
2.浏览全文,划出提到原野草地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的美。
3.交流。
4.小结:牧场之国的动物们与这片低地原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荷兰人因牧场而生存,牧场因荷兰人的建设而发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就是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他做了真实的记录,动情地描绘了一幅荷兰牧场图。
5.出示小练笔: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瞧,( )的牛 ;( )的马 ;( )的羊 ;( )的牧民 。在这片( )的低地原野上,一切都 。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7总结:当我们游历一处地方,想要表现其景色时,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中心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展示该处地方的独特。
简介作者。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他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他的兴趣广泛,文学之外,园艺、绘画和摄影都令他沉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过许多国家,写下了《意大利书简》《英国书简》《西班牙之行》
《牧场之国》和《北方之行》等游记。
三、拓展阅读。
1.世界各国,风景各异。像这样介绍一处地方的写景散文,老师还带来了一篇,《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带着《牧场之国》学到的写法,来谈谈你的发现吧。
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和魅力。善于观察、总结,善于描写表现,不仅自己欣赏,而且能介绍给旁人,让大家都能从中享受乐趣。感受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四、作业超市:
1.把“牧场之国”介绍给身边的亲人和伙伴。
2.继续走进荷兰,去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由来。
3.关注异彩纷呈的世界各地,学习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也介绍一处有特色的地方。
4.拓展阅读:卡雷尔•恰佩克的《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体会含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牧场之国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导入,梳理提问,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文本,解决问题,师小结,课外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