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与练习(新高考适用)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铜矿是一种天然矿石,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从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角度写出极易溶于水的原因 。
(2)实际生产中采用铁的氧化物、,使用前用和的混合气体将它们还原为具有活性的金属铁。铁的两种晶胞(所示图形为正方体)结构示意如下:
①图2晶胞所含铁原子个数为 。
②图1晶胞的棱长为,则其密度 (写出化简的表达式)。
(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双中心催化剂,在合成中显示出高催化活性。第一电离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
(4)、(氨硼烷)储氢量高,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
①画出B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②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③其他含氮配合物,如的配离子是 、配合物的配体是 ,配位数是 。
2.(20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是 ,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下列现代分析手段中,可用于检验水中痕量铜元素的是 (填标号)。
A.原子光谱 B.质谱 C.红外光谱
(3)石青的化学式为Cu2(CO3)(OH)2,其中CO的空间构型为 。
(4)已知NH3分子中H-N-H的键角为107.3°,则配合物[Cu(NH3)4]SO4中H-N-H的键角 107.3°(填“大于”、“小于”、“等于”)。
(5)CuCl2可与某有机多齿配体形成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配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该配合物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1ml该有机配体与Cu(Ⅱ)形成的配位键为 ml。
(6)某 M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s23p5,铜与 M 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已知铜和 M 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 M 形成的该种化合物属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②铜和M形成的晶体中每个 M 原子周围最近等距的铜原子数目为 。
③已知该晶体的晶胞参数(即立方体晶胞的棱长)为 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 g/cm3。
3.(24-25高三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硫代硫酸盐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浸金试剂。硫代硫酸根可看作是中的一个O原子被S原子取代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的空间结构为 。
(2)比较H2S和H2O的键角:H2S H2O(填“>”,“”、“”“O>C
B.第一电离能:C<N<O
C.此配合物中与铁原子配位时,提供孤电子对的是N原子
D.、、碱性依次减弱
(3)图示结构中键角1、2、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4)氮化铁晶体可应用于磁记录材料领域,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对于a位置的铁原子,与其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原子有 个,计算该晶胞的密度为 。(,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
16.(2024高三下·河南·阶段练习)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的以Al2O3为衬底的二硫化钼MS2二维半导体芯片获得了突破,其中Al2O3衬底可由Al(CH3)3和H2O高温反应获得。回答下列问题:
(1)M原子序数为42,是与铬同族的第五周期元素,则M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Al和Mg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表:
则其中表示Al元素电离能数据的是 (填“X”或“Y”)。
(2)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 种。Al(CH3)3的沸点稍高于H2O,原因是 。
(3)键角:NH3 (填“>”“<”或“=”)H2O。
(4)MS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每个M原子周围最近的M原子个数为 ,若a、b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则c的坐标参数为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体密度为ρg/cm3,M、S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 cm、r2 cm,则该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 (用含r1、r2、ρ、NA的计算式表示,不必化简)。
17.(2024高三下·浙江台州·阶段练习)硼、氮、钾和硒(Se与O同一族的第4周期元素)在化工行业中有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一种抗癌新药,其结构如下:
①基态硒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
②关于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硒元素的杂化方式均为sp3
B.元素电负性大小O>N>Se>H
C.能量最低的激发态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3p1
D.该新药中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碳
(2)K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请解释原因
(3)某化合物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立方晶胞边长为apm。该晶体中与K+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a2+有 个,晶体的密度为 g∙cm-3 (列出计算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pm=10-12m)
18.(2024高三下·北京·竞赛)氢能是一种优秀的新型清洁能源,储氢材料的发展对氢气的高效存储超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氢气能否被广泛利用的关键。
(1)氢气沸点低,加压也难以液化的原因是: 。
(2)型分子是一类无机小分子储氢材料,其中A可为、K,M可为B、。
①研究发现,该类分子中离子半径越大、M元素电负性越强,分子越稳定,则该类分子中最稳定的一种的化学式为 。
②可以通过热分解放氢,其反应如下:
则的可逆储氢容量(储存的氢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③可以通过水解反应放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水解产物通过一定方法转化为硼砂,再用重新还原为,即可实现储氢。硼砂中阴离子的结构如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硼砂中与结晶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B.硼砂阴离子是一个平面结构
C.硼砂中B与O的杂化方式都相同 D.硼砂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等相互作用
(3)合金是近年倍受关注的新型储氢合金,氢气在合金表面分解为氢原子,并进入金属原子形成的空隙中。合金的一种储氢过程如下:
晶胞属于立方晶系,位于体心,它的点阵型式为 ;若晶体中的半径为的半径为,则晶体的密度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在的晶胞中氢原产嵌入由和共同组成的 空隙中(填“四面体”或“八面体”)。
③完全转变为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 。
④已知合金形成金属氢化物的过程为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提高储氢率的措施有 。
A.提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提高分压 D.将合金粉碎成更小颗粒
化合物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4.12
38.3
155
元素
X
Y
电离能/(kJ/ml)
I1
738
578
I2
1451
1817
参考答案:
1.(1)H2O分子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且H2O 、NH3均为极性分子,符合“相似相溶原理”
(2) 4
(3)H、Li、Na位于同一主族,价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
(4) B [Cu(CN)4]2- NH3 4
【详解】(1)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H2O分子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且H2O 、NH3均为极性分子,符合“相似相溶原理”;
(2)①图2晶胞含有Fe原子数目为;
②图1晶胞含有Fe原子数目为,晶胞质量为:,棱长为apm,晶胞体积V=(a×10−10cm)3,则晶体密度为:;
(3)H、Li、Na位于同一主族,价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故第一电离能:I1(H)>I1(Li)>I1(Na);
(4)
①B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则轨道表示式为:;
②H、B、N中,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H原子半径最小;B、N属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向右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B﹥N,则半径:B﹥N﹥H;
③K2[Cu(CN)4]的配离子是[Cu(CN)4]2-;配合物[Cd(NH3)4](OH)2的配位体是NH3;配位数是4。
2.(1) N 第四周期IB族
(2)A
(3)平面三角形
(4)大于
(5) 、 3
(6) 共价 CuCl 4
【详解】(1)Cu的原子序数为29,其价层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为第四能层,对应符号为N,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IB族;
(2)现代分析手段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质谱用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用来确定化学键、官能团等,所以可用于检验水中痕量铜元素的是原子光谱,故选A;
(3)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则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的中心原子N含1对孤电子对,配合物[Cu(NH3)4]SO4中配体中N的孤电子对已经用于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没有孤电子对,因为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导致键角变小,所以配合物[Cu(NH3)4]SO4中H-N-H的键角大于107.3°;
(5)
该配合物分子()中1号位置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1=4,为sp3杂化,2号位置的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为sp2杂化,则该配合物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sp3,由该配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1个该有机配体可与Cu(Ⅱ)形成3个配位键,分别为2个O-Cu键,1个N-Cu键,所以1ml该有机配体与Cu(Ⅱ)形成的配位键为3ml;
(6)①铜和 M 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两者电负性差值(1.1)小于1.7,属于共价化合物;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s23p5,则M为Cl元素,根据均摊法计算:Cl位于晶胞中顶点和面心,其个数:,Cu位于晶胞内部,其个数为4,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
②取晶胞中上面面心M,在该晶胞中与其最近等距的铜原子有2个,由于M被2个晶胞所共用,所以整个晶体中,与其最近等距的铜原子有4个;
③该晶体的晶胞参数(即立方体晶胞的棱长)为ap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
3.(1) 1s22s22p63s23p4 四面体形
(2) < 二者中心原子均为 sp3 杂化,且都有 2 对孤电子对,电负性:O>S ,对成键电子对吸引能力更强,键角更大
(3)和
(4) 4 ×1032
(5) 端基 端基 S 原子含有孤电子对,可以做配位原子
【详解】(1)S是16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6,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硫代硫酸根可看作是中的一个O原子被S原子取代的产物,的空间结构为为四面体形;
(2)H2S的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H2O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二者中心原子均为 sp3 杂化,且都有 2 对孤电子对,电负性:O>S ,对成键电子对吸引能力更强,键角更大,所以键角:H2S< H2O;
(3)过程ii中断裂的只有硫硫键,根据反应机理可知,整个过程中最终转化为,S最终转化为Ag2S。若过程ⅰ所用试剂是和,过程ⅱ含硫产物是和;
(4)由晶胞结构可知,1个晶胞中含有个,含有4个,晶胞质量为,晶胞形状为正交晶体,边长分别为apm、bpm、cpm,晶胞体积为abc×10-30cm3,该晶体的密度
×1032;
(5)具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就可以给中心原子提供电子配位。中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不能做配位原子;端基S原子含有孤电子对,能做配位原子。
4.(1)Cu+的价电子为3d10,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Cu2+的价电子为3d9,较不稳定
(2) 三角锥形 (或等)
(3) H2O O的电负性强于N,NH3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NH3的配位能力更强
(4) Fe<Cu<S sp3 (,1,) 4
(5) 12
(6) 否 若是sp3杂化,[Cu(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将配离子[Cu(NH3)4]2+中的2个NH3换为CN-,则只有1种结构
【详解】(1)基态Cu+比Cu2+稳定的原因是Cu+的价电子为3d10,为全充满状态,稳定,Cu2+的价电子为3d9,较不稳定;
(2)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有一个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根据等电子原理价电子S=P-=Cl+,因此与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是 (或等);
(3)图为某阳离子的结构,其配体分别为上下水分子,四周为氨气分子,由于氧的电负性较大,N电负性比O小,氨气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比水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稳定,因此加热时该离子先失去的配位体是H2O,原因是O的电负性强于N元素,NH3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NH3的配位能力强;
(4)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CuFeS2中各元素电负性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Fe<Cu<S,从图中可以看出S周围都连了四个价键,因此晶胞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②晶胞中Cu和Fe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铜原子位于面上和棱上,有,铁原子位于顶点和面上有,硫原子位于晶胞内,有8个,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③根据原子的分数坐标,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原子2的坐标为(,1,),根据图中顶点Fe与硫的关系得到晶体中距离Fe最近的S有4个;
(5)离铜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原子为铜原子的配位原子,根据图甲可知铜原子配位数是12;根据图乙可知,晶胞的面对角线长为127.8pm×4,则晶胞棱长为cm,每个晶胞含有铜原子数为,1个晶胞的体积为
cm3,质量为g,所以密度为 ;
(6)Cu2+处于[Cu(NH3)4]2+的中心,若将配离子[Cu(NH3)4]2+中的2个NH3换为CN-,则有2种结构,说明[Cu(NH3)4]2+应为平面正方形,产生顺反异构体,由此判断 Cu2+不为 sp3杂化,理由:若是sp3杂化,[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将配离子[Cu(NH3)4]2+中的2个NH3换为CN-,则只有1种结构。
5.(1) 3d104s24p4 8 > Se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e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 11∶3 O>C>H>Fe sp2
(3) Fe4N
【详解】(1)①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故答案为:[Ar]3d104s24p4;
②由结构简式可知,乙烷硒啉的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含有8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原子;③三氧化硒分子中硒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0,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亚硒酸根离子中硒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20°;
(2)①由球棍模型可知,富马酸的结构式为HOOCCH=CHCOOH,分子中的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则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11∶3;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非金属元素,则铁元素的电负性最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氢碳氧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电负性依次增大,所以富马酸亚铁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H>Fe;
③富马酸亚铁中C的杂化方式为sp2;
(3)①晶胞中Fe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位置, Fe原子数为,N原子位于体心,数目1个,所以氮化铁的化学式Fe4N;
②晶胞中Fe原子数为,N原子数目为1,氮化铁的化学式Fe4N,则晶胞质量,若晶胞边长为apm,则晶胞密度g/cm3。
6.(1)
(2) 哑铃 1 大
(3)或
(4) 、 K、Cr、Cu
【详解】(1)基态铬原子(24Cr)为24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按照电子排布式,镍元素(28Ni)在周期表中位于d区。
(2)基态砷原子(33As)为33号元素,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为4p轨道,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基态镓原子(31Ga)的价电子排布为4s24p1,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砷的电负性比镓大。
(3)
基态磷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平行,故基态磷原子的价层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或;
(4)在第四周期元素中,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As元素;原子的3d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Cr、Mn;原子的4s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K、Cr、Cu的元素。
7.(1)14
(2)哑铃形
(3)0>N>H
(4)c
(5) < 氮原于均为sp3杂化,NH3分子中的N原子有孤电子对,[C(NH3)6]2+中的N原子无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有较大斥力
【详解】(1)C 是27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则基态C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核外电子有14种空间运动状态;
(2)氯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其最高能级为3p,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是哑铃形;
(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O>N,三种元素中H的电负性最小,于是有电负性:O>N>H;
(4)2s22p2属于基态的N+,由于基态N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2s22p3属于基态N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N+,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N+;2s22p23s1属于激发态N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N原子;综上所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小的是2s22p23s1,故选c。
(5)
①中心N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键,则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1=4,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且N原子形成了1个配位键,则答案为:;
②由①分析知,由于NH3中心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大,则H-N-H键角小于109°28′,约为107°,[C(NH3)6]2+形成配位键,氨分子中不再有孤电子对,H—N—H键角变大,故答案为<;
③该晶胞中,[C(NH3)6]2+位于顶点和面心的个数为,位于晶胞内部Cl-个数为8,故晶胞的密度为 g/cm3。
8.(1)AC
(2) 、 氢键
(3)、、的原子半径比的小,同时价电子数目多,金属键强,因此熔点高
(4)
【详解】(1)室温时为浅黄色液体,沸点,说明是分子晶体,Fe与CO通过配位键结合,C和O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中含有极性共价键、配位键,不含离子键、金属键,选AC;
(2)N原子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H、C、N、O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单键氮原子有3个σ键,双键氮原子有2个σ键,色氨酮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分子中含有O-H键,色胺酮钴配合物含有O、N原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是通过氢键作用与色胺酮钴配合物相结合;
(3)、、与都位于第四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相应单质的熔点,、、明显高于,其原因是、、的原子半径比Ca的小,同时价电子数目多,金属键强,因此熔点高;
(4)①已知A、B点的原子坐标分别为(0,0,0)和(1,,),则C点的原子坐标为;
②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S2-数为 、Zn2+数为4,立方的晶胞参数,则其晶体密度为。
9.(1)第六周期第IB族
(2)ABCD
(3) 氧化性、酸性 银和氯离子不能生成配合物而是形成氯化银沉淀 1.5
(4) 碳原子的电负性小于氮原子电负性,碳原子对孤对电子的束缚力较弱,更易提供孤对电子对 增加剧毒HCN的挥发
【详解】(1)由金的价电子排布式,可知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六周期第IB族。
(2)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有金属光泽的原因是金属键中对应的自由电子对可见光吸收后再放出,表现为反射率高;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点越高;有很好的延展性是由于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金属键没有被破坏;有良好的导电性是由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金属晶体中的电子气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故选ABCD。
(3)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硝酸作氧化剂且提供酸性环境,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银氧化为银离子使得银溶解度高,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硝酸的强氧化性和盐酸中氯离子的配位性,让金溶解生成氯金酸H[AuCl4],王水溶解的效果不好,可能是银和氯离子不能生成配合物而是形成氯化银沉淀,结合方程式可得,被完全还原时,被完全还原时,消耗的物质的量1.5ml。
(4)碱性环境且金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氧元素化合价降低,结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离子方程式为;
由氰根电子式可知[:CN:]-,C、N均可提供孤对电子对,但碳原子的电负性小于氮原子电负性,碳原子对孤对电子的束缚力较弱,碳原子更容易给中心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由已知可知HCN易挥发,低pH最大问题是增加剧毒HCN的挥发。
10.(1)3
(2)C
(3)
(4)六方相氮化硼中氮的电负性大,电子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氮原子周围,不能自由移动,不可以导电
【详解】(1)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IIA族、VA族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因而在B与N之间还有Be、C、O三种元素,答案为3;
(2)形成时,基态B原子价层电子先进行激发,再进行杂化,B采取杂化,说明基态B原子2s能级中的1个电子激发到2p能级上,故激发时B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可能为C;
(3)在BH3·NH3中B原子形成3个B-H键,B还形成1个配位键,B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B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4)石墨同层中存在大π键,电子可以在大π键中自由移动,所以能导电,六相氮化硼结构与石墨相似,但由于氮的电负性较强,限制了电子的自由移动,π电子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氮原子周围,同时氮化硼中硼原子最外层的三个电子都形成了共价键,没有多余的电子参与大π键,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六方相氮化硼不导电。
11.(1)
(2) H、C、S、Cl O
(3)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合理即可) BCD
(4) 平面三角形 、 37
(5)二者都是共价晶体,但B-B键键长比Si-Si短的多,共价键更强,熔点更高
【详解】(1)基态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失去4s上的2个电子形成,所以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所以H、Cl、C、S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C、S、Cl;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氧;
(3)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而乙硼烷无法形成氢键,所以常温下为液体,乙硼烷为气体;乙硼烷分子内存在硼氢键,为极性共价键和键,B-B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配位键和π键,故选BCD;
(4)分子中B与三个原子相连,为杂化,故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碳有饱和碳和双键碳,故为、杂化,单键都是键,双键中有一个键,故1ml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37ml;
(5)由已知条件可知,二者都是共价晶体,B原子半径小于Si,B-B键键长比Si-Si短的多,B-B键共价键更强,熔点更高。
12.(1) N>H>B ad
(2) 2 4
(3) HBF4 BF3分子中含有存在大π键,而NF3分子中不含有存在大π键
(4) 强于 NH3分子中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强于Cl
【详解】(1)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由题意可知,元素的非金属强弱顺序为N>H>B,则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H>B,故答案为:N>H>B;
②a.由分子式可知,三氯硅烷分子中氢元素为-1价、三氯甲烷分子中氢元素为+1价,由题给信息可知,三氯硅烷与三氯甲烷能形成双氢键,故正确;
b.由分子式可知,由分子式可知,联氨和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由题给信息可知,联氨和过氧化氢不能形成双氢键,故错误;
c.C2H6和C3H6分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由题给信息可知,联氨和过氧化氢不能形成双氢键,故错误;
d.B2H6分子中氢元素为—1价、HCN分子中氢元素为+1价,由题给信息可知,三氯硅烷与三氯甲烷能形成双氢键,故正确;
故选ad;
(2)
由图可知,分子中编号为1的硼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编号为2的硼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则分子中硼原子的杂化方式共有2种;由图可知,分子中含有如图数字编号所示的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故答案为:2;4;
(3)①由一元无氧酸甲中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可知,三氟化硼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硼酸和HBF4,则甲为HBF4,故答案为:HBF4;
②由题给信息可知,三氟化硼分子中B-F键的键能大于三氟化氮分子中N-F键键能的原因是BF3分子中含有存在大π键,而NF3分子中不含有存在大π键,故答案为:BF3分子中含有存在大π键,而NF3分子中不含有存在大π键;
(4)
①由二聚体Al2Cl6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二聚体分子中存在极性键和配位键,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②由方程式可知,氨分子中氮原子的供电子能力强于氯原子,所以氨分子与铝离子形成配位键的能力强于氯原子,故答案为:强于;NH3分子中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强于Cl。
13.(1) 3d64s2 E
(2)4
(3) Cu(或Cu2+) 16NA
(4) 8 Fe4N
(5)a
【详解】(1)铁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Cu为29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IB族,处于ds区,故答案为:3d64s2;E;
(2)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FeCl3)2形式存在,铁周围有4个铁原子,则Fe的配位数为4,故答案为:4;
(3)Cu2+、NH3可以形成配合物[Cu(NH3)4]2+,其中铜离子为中心,氨分子为配体,则[Cu(NH3)4]2+中提供空轨道的是Cu2+,1m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4+3×4)NA=16NA,故答案为:Cu2+;16NA;
(4)与a位置的Fe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原子位于体心,共有8个,该氮化铁晶体中铁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均摊法可知,共,氮原子位于体心,有1个,该晶体的化学式为Fe4N,故答案为:8;Fe4N;
(5)金属铜采取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其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晶胞边长为apm,面对角线上的三个铜原子相切,铜原子的半径r=apm,故答案为:a。
14.(1) 2 sp3 NH(CH2CH3)2分子中乙基是推电子基团,使得N上电子云密度更大,更容易结合H+
(2)Fe3CuN
(3) 3d84s2 TiF4为离子晶体,熔点最高;TiCl4、TiBr4、TiI4 都是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因而三者的熔点依次升高
(4) 2:3 大
【详解】(1)①根据图示可知在1个该锰化合物中有2个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故在1 ml该锰化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2 ml;
②在NH(CH2CH3)2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4,因此N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③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分子、离子等)都称为酸,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分子、离子等)都称为碱。NH(CH2CH3)2的碱性强于NH3的原因是由于NH(CH2CH3)2分子中乙基是推电子基团,使得N上电子云密度更大,更容易结合H+,因此NH(CH2CH3)2的碱性比NH3更强;
(2)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Cu替代b位置Fe型的能量比Cu替代a位置Fe型的能量更高,故Cu替代a位置Fe型的物质稳定性更强。该构型的物质鉴别中含有Cu原子数目是8×=1,含有的Fe原子数目是6×=3,含有的N原子数目是1,故该稳定性物质化学式为Fe3CuN;
(3)①Ti是22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24s2,价电子排布式是3d24s2,其中未成对电子数是2个。在第四周期中与Ti同周期的过渡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②在钛的四卤化物中,TiF4为离子晶体,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晶体,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断裂消耗很高能量,因此TiF4的熔点最高;而TiCl4、TiBr4、TiI4 都是由分子通过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分子晶体,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相似,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因而三者的熔点依次升高;
(4)①在[Zn(CN)4]2-的中心Zn2+与4个配位体CN-以4个配位键结合,配位键属于σ键;在每个配位体CN-中C、N原子以共价三键结合,其中1个是σ键,2个是π键,故在1个[Zn(CN)4]2-中含有4+4=8个σ键,4×2=8个π键;在[Zn(H2O)4]2+中,中心Zn2+与4个配位体H2O以4个配位键结合,配位键属于σ键;在每个配位体H2O中H、O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因此1 ml[Zn(H2O)4]2+中含有4+4×2=12个共价键,因此1个[Zn(CN)4]2-中的π键与1个[Zn(H2O)4]2+中的σ键个数比是8:12=2:3,根据N=n·NA,因此1 ml [Zn(CN)4]2-中含有的π键数与1 ml [Zn(H2O)4]2+中含有的σ键数之比为2:3;
②[Zn(H2O)4]2+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1=4,含有1对孤对电子;HOCH2CN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2=4,含有2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孤对与成键电子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之间的斥力,则配合物中H-O-H键角比HOCH2CN中H-O-C大。
15.(1)
(2)CD
(3)3>1>2
(4) 8
【详解】(1)铁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2)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O>N> C,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的2p能级为半满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与之相邻的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N,故B错误;
C.配体中,只有N原子能提供孤对电子与铁原子形成配位键,故C正确;
D.与相比,甲基为推电子基团,甲基的存在增加了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从而增强了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即碱性>;与相比,Cl的电负性较大,为吸电子基团,氯原子的存在减小了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从而减弱了其接受质子的能力,即碱性>,故D正确;
故选CD。
(3)水分子中心原子O为sp3杂化,1处水分子中孤对电子用于形成配位键,2中水分子孤对电子形成氢键,孤对电子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则键角1>2,3处硫酸根离子中心原子S为sp3杂化,无孤对电子,其键角比1和2都大,故键角:3>1>2;
(4)a位置的铁原子位于顶点,其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原子位于体心,顶点的铁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则a位置的铁原子与其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原子有8个;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有Fe原子个数为,含有N原子数为1,则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则晶胞密度为。
16.(1) Y
(2) 16 二者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气化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高,物质的沸点就越高。分子间作用力:Al(CH3)3>H2O,故沸点:Al(CH3)3>H2O
(3)>
(4) 12 (,,) ×100%
【详解】(1)
24号Cr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M原子序数为42,是与铬同族的第五周期元素,由于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相同,则M的价电子排布为4d55s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则基态M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Mg、Al是同一周期元素,Mg价电子排布式是3s2;是3s轨道的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失去一个电子较难,故其第一电离能较大;Al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1当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Al+时变为3s2的3s轨道的全充满的稳定状态,故Al的第一电离能较小因此根据上述表格中X、Y两种元素的电离能大小,可知X为Mg元素,Y为Al元素;
(2)基态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由于在任何原子核外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因此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16种;
Al(CH3)3和H2O二者在固态时都属于分子晶体,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气化消耗的能量就越高,物质的沸点就越高。与分子间作用力:Al(CH3)3>H2O,所以沸点:Al(CH3)3>H2O;
(3)在NH3分子中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4,有1对孤电子对,所以NH3分子为三角锥形;在H2O分子中的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4,有2对孤电子对,所以H2O分子为V形,因此键角:NH3>H2O;
(4)在MS2的晶胞中,黑球个数是8×+6×=4,白球个数是8,因此该晶胞中含有4个MS2。黑球与白球个数比是4:8=1:2,故黑球表示M原子,白球表示S原子。以上底面一个顶点M原子为研究对象,在一个晶胞中有3个M原子与该M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分别位于通过该顶点的三个面心上,通过该顶点可以形成8个晶胞,每个面被相邻两个晶胞所共有,因此晶胞中每个M原子周围最近的M原子个数为=12个;
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参数可知,c点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MS2,其质量为m=,晶胞体积为V=cm3,晶胞中含有的4个MS2的总体积为V(原子)=(4×+8×)cm3,故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100%。
17.(1) BD
(2)激发态的K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波长在紫光范围内)的形式释放能量
(3) 8 或
【详解】(1)
①硒为34号元素,基态硒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价电子排布图为。
②A.化合物X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3和4,分别发生sp2、sp3杂化,硒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A不正确;
B.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O>N>Se>H,则元素电负性大小O>N>Se>H,B正确;
C.3p轨道的能量高于2p、3s,则能量最低的激发态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是1s22s22p23p1,C不正确;
D.将右侧含苯环、N、Se、O原子的原子团旋转180°,可看出分子左右对称,则该新药中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碳,D正确;
故选BD。
(2)在酒精灯外焰提供能量后,K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激发进入高能级,然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将能量以紫光形式释放出来,则K元素的焰色为紫色的原因:激发态的K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波长在紫光范围内)的形式释放能量。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中,K+位于顶点,Ca2+位于体心,则与K+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a2+有8个;晶胞中,含K+的数目为=1,含Ca2+的数目为1,含B原子的数目为=6,含C原子的数目为=6,则晶体的密度为= 或 g∙cm-3 。
【点睛】计算晶胞中所含微粒数目时,可采用均摊法。
18.(1)
(2)
(3)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 讲义与练习,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Se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 讲义与练习,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锂电池的电解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铝及其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氮是构建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六方氮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 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