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A)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345154/0-17309919735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A)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345154/0-17309919735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A)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345154/0-1730991973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A)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A)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B. 石蜡熔化
C. 铁钉生锈D. 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油挥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钉生锈的过程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升华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 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 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B. 张青莲C. 屠呦呦D. 道尔顿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该选项符合题意;
B、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方面有重大贡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水银B. 稀有气体C. 液氧D. 矿泉水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水银为金属汞,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液氧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及其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5. 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
D. 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黑烟是炭黑,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在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 以下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反应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详解】A、该反应有氧气参与,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有氧气参与,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有氧气参与,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有氧气参与,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 下列能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 量筒B. 试管
C. 漏斗D. 锥形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不能用于加热,不符合题意;
B、试管能用于直接加热,符合题意;
C、漏斗不能用于加热,不符合题意;
D、锥形瓶能进行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不能用于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9.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检查气密性B. 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备氧气
C. 用图丙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D. 用图丁所示的装置对氧气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化学实验操作非常严谨,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 9.5mL 的液体最好用 100mL 的量筒
B. 用普通托盘天平称取 25.45 克氯化钠
C. 量筒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 试管、坩埚、燃烧匙、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体积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 9.5mL 的液体最好用 10mL 的量筒,使用 100mL 的量筒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错误;
B、普通托盘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1g,用普通托盘天平不能称取 25.45 克氯化钠,错误;
C、量筒仅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可以用作反应容器,错误;
D、试管、坩埚、燃烧匙、蒸发皿等仪器可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正确。
故选D。
11. 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①撤去酒精灯;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
A. ②①③④B. ③②④①
C. ①③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查、装、定、点、收、离、熄,然后拆下试管,最后清洗干净后放到指定位置,故选A。
12.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 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 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 大于(b-a)mLB. 等于(b-a)mL
C. 小于(b-a)mL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实际体积大于amL;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小于(b﹣a)mL,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13. 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给下列物质分类: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①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②二氧化碳 ③液氧 ④白醋 ⑤水 ⑥五氧化二磷 ⑦澄清石灰水 ⑧双氧水
【答案】 ①. ②③⑤⑥ ②. ①④⑦⑧
【解析】
【分析】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详解】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②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③液氧是液态的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④白醋中含有醋酸、水,属于混合物;
⑤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⑦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Ca(OH)2,属于混合物;
⑧双氧水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故纯净物:②③⑤⑥;混合物:①④⑦⑧。
14. 我国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浓度限值。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雨后晴天的空气清新洁净,此时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患者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___(填序号);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D. 可吸入颗粒物
(3)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治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__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D (3)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等
【解析】(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D;
(3)治理PM2.5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等。
15.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安全和成功。请将图中仪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用于夹持试管仪器是______;
(2)取用粉末状试剂时一般选用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
(4)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
【答案】(1)b (2)e (3)a (4)f (5)d
【解析】(1)试管夹可用于夹持试管,故选b;
(2)药匙可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故选e;
(3)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选a;
(4)酒精灯可用来给物质加热,故选f;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选d。
16. 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
(1)A图为称取一定量的食盐,但实际操作中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调整正确的位置,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小明应该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加适量NaCl B.减少适量NaCl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如图B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3)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_______,某同学如C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________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在现代,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
①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②点燃蜡烛,小心地往烛焰里插根玻璃管如图所示,使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1)①. 7.6 ②. B
(2)试管炸裂
(3)①. 胶头滴管 ②. 小于
(4)①. 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②. 有白烟产生 ③.
【解析】(1)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10g-2.4g=7.6g;调整正确的位置,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药品质量偏大,应减少适量NaCl ,故选B;
(2)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图示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可能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胶头滴管(定容),如C图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的液体小于40mL;
(4)①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②石蜡蒸气会进入导管,到b端时,石蜡蒸气遇冷凝固,可观察到有白烟产生;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
Ⅰ. 利用图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2)若实验时,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过慢,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 利用图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________;
(4)选择红磷做此实验,是因为红磷满足________条件(写一个即可)。
【答案】(1)或
(2)偏大
(3)最终氧气浓度大于0
(4)红磷燃烧只会消耗瓶内氧气##生成物为固体(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红磷燃烧是指红磷(P)与空气中氧气(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故填写:或。
(2)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伸入燃烧匙的速度过慢,热量会使瓶中的空气膨胀逸出,使集气瓶中的压强在恢复到室温时更小,有更多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故填写:偏大。
(3)由图2可知,最终氧气浓度大于0,为8.86,说明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故填写:最终氧气浓度大于0。
(4)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依据:燃烧时产物是固体,只能与氧气反应,产物是固体可知,选择红磷做此实验,是因为红磷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五氧化二磷,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便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填写:红磷燃烧只会消耗瓶内的氧气或生成物为固体(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8.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②”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用实验室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应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若想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将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为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试管口加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3)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若用装置F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__口进(填“c”或“d”)。
(4)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林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由此实验现象分析,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 铁架台 ②. 集气瓶 ③.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④. ⑤. 分液漏斗
(2)①. A ②. ③. 分解反应 ④.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①. AD##AE ②. d
(4)二氧化锰的质量
(5)①. 不能 ②. 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②分别为铁架台、集气瓶;
用实验室用装置B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
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产生平稳的气流,故可将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实验中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所以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D或AE;
若用装置F排水法收集甲烷,先将集气瓶集满水,塞上橡皮塞,由于甲烷的密度比水小,气体应短进长出,故气体从d进入;
(4)实验1和实验2中只有二氧化锰的质量一个变量,所以通过对比探究的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由实验可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太慢,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根据实验现象,过氧化钙在水中反应的速度慢,持续的时间长,所以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钙在水中能持续、缓慢放出氧气。
编号
温度
10%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制1升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Ⅰ
20℃
10ml
2g
153
实验Ⅱ
20℃
10ml
1g
240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灌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 中国古代工艺品制作工艺精湛,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灌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