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英雄航天员”汤洪波是地道湖南人。近几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箭存储器使用的石墨烯属于有机物
B. 火箭所用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空间机械臂所用的铝合金,比纯铝的熔点低、硬度大
D. 空间站使用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烯是单层石墨,是碳单质的一种,故A错误;
B.属于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铝合金比纯铝的熔点低、硬度大,故C正确;
D.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A。
2. 近日,国际知名刊物报道了超自然有机物Mnalizeamine D的14步全合成,揭开了分子微笑的秘密,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该结构简式以点示碳,以线示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nalizeamine D是一种含有较多碳原子的烃类物质
B. Mnalizeamine D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四个C—H键
C. Mnalizeamine D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D. Mnalizeamine D分子中仅含有两个氢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分子还含有N、O元素,故其不属于烃类物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并不是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四个C—H键,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碳原子之间有单键、双键和三键,故C正确;
D.图示为该分子的键线式,键线式中省略了C-H键,每个碳原子形成4根共价键,因此不够4根键的C原子,就是省略了C-H键,故分子中不仅仅含有两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用的主要实验仪器里,不合理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验证镁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需要测量反应时温度的变化,主要实验仪器为试管、温度计,故A正确;
B.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需要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可逆的,主要实验仪器为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故B正确;
C.从氯化钠溶液获得氯化钠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需要用到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题中所给仪器缺少蒸发皿,无法完成实验,故C错误;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主要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主要实验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故D正确;
故选C。
4.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对应用途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
A. 溶液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结构性质稳定,可用作工业冶炼镁的保护气
C. Al属于活泼金属,常温下,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D. 酸性氧化物,可用作于信息产业中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弱碱性,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正确;
B.镁会和氮气在高温下反应,不可用作工业冶炼镁的保护气,故B错误;
C.常温下,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与Al属于活泼金属无关,常温下,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是因为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故C错误;
D.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其与可用作于信息产业中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无关,做光纤是因为其良好的光学性能:透光,且折射率合适,能够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5. 下列有关电极反应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氢氧碱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
B. 实验室制氯气:
C.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溶液:
D. 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碱性燃料电池中O2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A正确;
B.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溶液,只有H+和OH-反应生成H2O,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甲:干燥氨气
B. 乙:验证溴单质的得电子能力强于碘单质
C. 丙:用做喷泉实验
D. 丁:证明溶液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燥氨气用碱性干燥剂干燥,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A正确;
B.溴单质与KI反应生成I2,遇淀粉变蓝色,证明溴单质的得电子能力强于碘单质,B正确;
C.SO2与NaOH溶液反应、气体被吸收,可以用SO2与NaOH溶液做喷泉实验,C正确;
D.证明溶液对分解的催化作用应该在同一温度下进行,D错误;
答案选D。
7. 取一定体积且物质量浓度相同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反应现象明显不同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互滴,现象都是有沉淀生成,故不选A;
B.、溶液互滴,现象都是有气泡生成,故不选B;
C.把溶液滴入溶液中,开始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把溶液滴入溶液中,开始产生没有沉淀,后有沉淀生成,故选C;
D.、溶液互滴,现象都是溶液变红色,故不选D;
选C。
8. 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的制备实验时,用高纯锌粒和稀硫酸为反应物,结果发现反应速率较慢。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制氢气速率的是( )
A. 将稀硫酸换成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B. 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碳粉
C. 改换合适的装置并适当加热D. 将锌粒换成质量相等的锌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稀硫酸改为98%浓硫酸,铝与浓硫酸钝化,阻碍了反应的进行,A符合题意;
B.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碳粉,锌、碳与稀硫酸形成原电池,能加快锌的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溶液适当加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C不符合题意;
D.锌粒换成质量相等的锌粉,增大固体与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我国丙烷储量丰富,将丙烷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提高丙烷利用效率.实现碳基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利用丙烷:燃烧供能;理想利用丙烷:丙烷脱氢(PDH)制丙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丙烷的燃烧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结构
C. 丙烷与溴水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D. 工业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PDH反应的生产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反应为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正确;
B.丙烷分子中只有2种氢,则其一氯代物有2种结构,B正确;
C.丙烷与溴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不是溴水,C错误;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工业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PDH反应的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D正确;
故选C。
10. 最近,复且大学科研人员创建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电池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金属钙、碳纳米管空气电极和能传递的有机电解质,该电池还可以制成柔性纤维,编织成下一代可穿戴系统的纺织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示意图如下。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子流向:b极→负载→a极
B. 向a极迁移
C. 消耗时,理论上转移电子
D. 该电池中电解质能采用水或酸作溶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钙作负极,则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则电子流向:b极→负载→a极,故A正确;
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向a极迁移,故B正确;
C.物质的量为1ml,由图示可知,氧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为-1价,故1ml氧气得2ml电子,故理论上转移电子,故C正确;
D.钙是活泼金属,会与水或酸反应,故该电池中电解质不能采用水或酸作溶剂,故D错误;
故选D。
11.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为水,乙为过氧化钠,则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B. 若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甲和乙可能分别为盐酸和小苏打
C. 若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则甲和乙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若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则甲和乙一定发生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甲为水,乙为过氧化钠,二者反应为放热反应,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大,则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故A错误;
B.若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小,盐酸和小苏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甲和乙可能分别为盐酸和小苏打,故B正确;
C.由B可知,则甲和乙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若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小,则甲和乙一定不发生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2. 一定温度下,将和充入容积为的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历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体系中有的和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平衡时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0.8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0.4ml/ L×2L=0.8ml,反应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1ml-0.4ml=0.6ml,根据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反应的量之比,即1:x=0.6ml:1.8ml,解得x=3;
【详解】A.由分析可知,x=3,A错误;
B.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正确;
C.容器体积和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1ml-0.4ml=0.6ml,反应的物质的量比等于系数比,则消耗A0.4ml,平衡时ABC分别为0.6ml、0.4ml、0.8ml,则总的物质的量为1.8ml,故平衡时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1.8ml÷2ml=0.9倍,D错误;
故选B。
13.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物装置如图所示:
记录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已知:浓硫酸的沸点约为338℃;实验中可能有、生成,都是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硫酸的黑色固体。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实验时压强过大,可将玻璃管拉出液面以上
B. 为了检验试管①中的固体成分,实验结束后,取下试管①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C. 试管②和③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都是
D. 用浓氨水吸收尾气防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实验中可能有、生成,生成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性质,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详解】A.将玻璃管拉出液面以上会使生成的污染性气体逸出,A错误;
B.反应后的溶液仍为浓硫酸,应该将反应后液体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B错误;
C.二氧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硫酸酸雾进入试管②中生成硫酸钡沉淀,③中少量白色沉淀是水溶液中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②和③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都是,C正确;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也会产生污染,D错误;
故选C。
14. 将投入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恰好完全沉淀,将生成的气体与一起通入足量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气体中只有NO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04ml,若生成的气体中只含有NO,由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可知,0.04mlCu需要消耗HNO3,而硝酸中n(HNO3)=0.12ml,S,在O、S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H2O,还原性较强的是H2S,H2O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较高。
(4)CS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5)若将Na、Al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投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则n(Na)= n(Al),则Na、Al单质的质量之比为23:27。
(6)C、H两元素能组成电子数为42、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化合物M,设M为CxHy,12x+y=72,6x+y=42,解得x=5,y=12,M的分子式为C5H12,M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16. 已知甲是短周期某主族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该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省略)。
甲乙丙丁
Ⅰ.若丙在常温常压为红棕色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若乙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丁为二元酸。某小组欲通过以下装置探究乙的部分性质。
(3)过量甲与氨水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试管A的作用为__________。
(5)若M是溶液,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为证明乙的氧化产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某同学向试管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判断是否出现白色沉淀。该做法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6)将乙逐渐通入M溶液,测得溶液pH随通入乙气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M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氨水 b.碳酸钠溶液 c.氢硫酸 d.氯水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4NH3 + 5O24NO + 6H2O
(3)NH4HS
(4)安全瓶,防倒吸
(5)①. 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②. 不合理 ③. 溶解在B中的+4价硫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无法证明是SO2被氧化生成的硫酸根
(6)d
【解析】(1)甲是短周期某主族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丙在常温常压为红棕色气体,可推测:甲为NH3;乙为NO;丙为NO2;丁为HNO3;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NO的化学方程式:4NH3 + 5O24NO + 6H2O;
(3)乙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丁为二元酸,可推测:甲为H2S;乙为SO2;丙为SO3;丁为H2SO4;过量甲与氨水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盐的化学式为NH4HS;
(4)B种二氧化硫溶于M溶液,A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
(5)若M是溶液,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为证明乙的氧化产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某同学向试管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判断是否出现白色沉淀。该做法不合理;理由是溶解在B中的+4价硫可以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无法证明是SO2被氧化生成的硫酸根;
(6)a.氨水溶液显碱性pH>7,a错误;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b错误;
c.氢硫酸溶液起始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和14,98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