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300/0-1730996158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300/0-17309961587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300/0-17309961587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关于实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能使染色质着色
C. 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 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答案】C
【分析】1、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 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
2、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的目的是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本实验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染色体(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染色后便于观察染色体(质),B正确;
C、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错误;
D、因为细胞周期 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C。
2. 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罗斯曼曾说:“21世纪是细胞治疗的时代。”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未来医学的新支柱。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只能分化形成某种特定类型的细胞
B. 与成体细胞相比,干细胞分化程度较高
C. 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它们存在于从胚胎到成体的各个阶段
D. 同一个体中,骨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也不同
【答案】C
【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A错误;
B、与成体细胞相比,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B错误;
C、干细胞有多种类型,从胚胎到成体,各个阶段都含有,C正确;
D、同一个体中,骨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D错误。
故选C。
3. 当端粒变得太短而不能保护染色体末端DNA时,染色体发生断裂、融合,形成桥状连接。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图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图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④和图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B. 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
C. 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 上述过程可能会改变子细胞中的基因数目
【答案】D
【分析】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
【详解】A、由图可知,图④的着丝粒已经一分为二,图⑤表示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发生随机断裂后移向细胞两极,故图④和图⑤都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A错误;
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B错误;
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C错误;
D、由图可知,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该染色体发生随机断裂,该染色体断裂产生的类型有D和d、Dd和O,而另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是D或d,因此该细胞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DD和Dd、dd和Dd、DDd和DO、Ddd和dO,即该细胞产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7种可能性,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类型有D和d或Dd和O,所以上述过程可能会改变子细胞中的基因数目,D正确。
故选D。
4. 人们可以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通过核移植技术,拯救动物濒危物种。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只有幼嫩的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B. 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所含基因发生了变化
C. 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不能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D. 克隆羊的核移植实验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C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细胞或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细胞之所以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细胞全能性大小与其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详解】A、植物体中,体细胞(包括幼嫩的细胞和成熟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并非只有幼嫩的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A错误;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且有适宜条件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细胞”或“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不符合细胞全能性的概念,C正确;
D、克隆羊的核移植实验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5. 某机构以我国11914名成年志愿者为样本,研究脆弱的精神状态(包括孤独、伤心和抑郁)、吸烟等方面对生物学年龄(反映器官功能状况的一个指标,取决于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老化的程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 单身男性在精神状态不好时经常抽烟可能衰老得更快
C. 细胞内自由基增加、染色体端粒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
D. 细胞内所有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各种因素的生物学年龄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脆弱的精神状态>吸烟>单身。
【详解】A、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各种因素的生物学年龄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脆弱的精神状态>吸烟>单身,推测单身男性在精神状态不好时经常抽烟将可能衰老得更快,B正确;
C、细胞内自由基增多、染色体端粒缩短进而损伤染色体DNA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C正确;
D、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D错误。
故选D。
6. 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自噬不会导致细胞凋亡
B. 新细胞的产生和细胞的凋亡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
C. 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细胞分化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
D. 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不需要进行DNA复制
【答案】B
【分析】细胞一般要经过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生命历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A、剧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过度降解细胞内的蛋白或细胞器,从而导致细胞凋亡,A错误;
B、多细胞生物靠细胞分裂而增殖,靠细胞凋亡而更新,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可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B正确;
C、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存在于个体整个生命过程,C错误;
D、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菌是原核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D错误。
故选B。
7. 在我国的诗词文化中涉及的生物学现象丰富多彩。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碧”与“红”
B. “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C.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中菊花的“黄”与“霜”
D.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苔花小”与“牡丹大”
【答案】C
【分析】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详解】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碧”与“红”分别表示叶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表示绿叶繁茂,“红瘦”表示红茶凋谢,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中菊花的“黄”与“霜”分别表示菊花的黄色和白色,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苔花和牡丹不属于一个物种,所以“苔花小”与“牡丹大”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8.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实验中,亲本豌豆都需要去雄
B. 孟德尔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问题
C. 分离定律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 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
【答案】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自交实验不需要进行去雄,A错误;
B、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是在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B正确;
C、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与等位基因不冲突,所以,分离定律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C正确;
D、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需要设计测交实验,D正确。
故选A。
9. 某养牛场有黑色牛和棕色牛,假如黑色(D)对棕色(d)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牛是杂合子(Dd)还是纯合子(DD),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从该黑色公牛的表型即可分辨
B. 让该黑色公牛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C. 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头棕色母牛(dd)交配
D. 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头黑色母牛(DD或Dd)交配
【答案】C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牛是杂种(Dd)还是纯种(DD),最合理的方法是测交,即让该黑色公牛与多只棕色母牛(dd)交配。若子代全为黑牛,则表明该黑色公牛是纯种(DD),若子代出现棕牛,则表明该黑色公牛为杂种(Dd),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受AY(黄色)、A(棕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其中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现将不同表型的该鸟类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型及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干对黄色羽毛与棕色羽毛的该鸟类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棕色:黑色=2:1:1
B. 若干对棕色羽毛与黑色羽毛的该鸟类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棕色:黑色=1:1
C. 若干对黄色羽毛与黑色羽毛的该鸟类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棕色=1:1
D. 若干对黄色羽毛与棕色羽毛的该鸟类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棕色=3:1
【答案】D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因此该鸟类的基因型及对应毛色表型有AYAY(黄色)、AYA(黄色)、AYa(黄色)、AA(棕色)、Aa(棕色)、aa(黑色)
【详解】A、若干对黄色羽毛AYa与棕色羽毛Aa的该鸟类杂交,子代黄色(AYA、AYa):棕色(Aa):黑色(aa)=2:1:1,A正确;
B、若干对棕色羽毛Aa与黑色羽毛aa的该鸟类杂交,子代棕色Aa:黑色aa=1:1,B正确;
C、若干对黄色羽毛AYa与黑色aa羽毛的该鸟类杂交,子代黄色AYa:棕色aa=1:1,C正确;
D、黄色羽毛的基因型为AYAY、AYA、AYa,棕色羽毛的基因型为AA、Aa,黄色羽毛和棕色羽毛杂交后代都不会出现黄色:棕色=3:1,D错误。
故选D
11. 孟德尔创造性地运用了符号体系表示世代间基因的传递和组合关系,使遗传过程变得清晰直观,有助于人们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现象。分析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④⑤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都减半
B. ①②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 ⑥过程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③过程具有随机性,所以Aa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2是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首先都经过减数分裂①、②、④、⑤形成配子,之后来自父方和母方的配子随机结合(③和⑥),以形成子代的新的基因型。
【详解】A、①②④⑤表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都减半,A正确;
B、①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A、a会发生分离,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④⑤的过程,C错误;
D、③表示受精作用的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a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D正确。
故选C。
12. 取两个黑色的布袋,甲袋里装入100粒红色玻璃球,乙袋里装入混合均匀的红色、绿色玻璃球各50粒。每次从甲乙袋各摸出一粒玻璃球组合并记录数据,再将摸出的玻璃球放回原来的布袋中。该模拟实验不可以用来( )
A.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B. 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
C. 解释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出现分离比的现象
D. 探究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D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可以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只含有X染色体。
【详解】A、甲袋里装入100粒红色玻璃球,乙袋里装入混合均匀的红色、绿色玻璃球各50粒,可模拟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A正确;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1粒红色1粒绿色玻璃球的组合模拟男性的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Y),2粒红色玻璃球的组合模拟女性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即甲袋内装入的100个红色玻璃球可表示卵细胞,乙袋内装入红色、绿色玻璃球各50个并混匀可表示精子,可用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B正确;
C、甲袋里装入100粒红色玻璃球,乙袋里装入混合均匀的红色、绿色玻璃球各50粒,可模拟测交实验,解释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测交出现分离比的现象,C正确;
D、用乙袋里混合装入红色、绿色玻璃球各50粒分别代表Yy(或Rr),用甲袋里装入100粒红色玻璃球无法代表Rr(或Yy),不能探究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错误。
故选D。
13. 在黄瓜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测交,其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1:1:1:1B. 3种;2:1:1
C. 2种;3:1D. 2种;1:1
【答案】B
【分析】由题干的信息“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 W_YY 、W_Yy、 W_yy为白色,wwY_ 为黄色,wwyy为绿色。
【详解】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WwYy、1Wwyy、1wwYy、1wwyy,其中 WwYy、Wwyy为白色;wwYy为黄色;wwyy为绿色。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测交,其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是白色:黄色:绿色=2:1:1,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经检测发现Ab的花粉中有50%的致死率,则其后代出现双隐性表型个体的概率约为( )
A. 1/12B. 1/14C. 1/16D. 3/28
【答案】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对于AaBb个体而言,自花传粉,后代中要想出现aabb的双隐性表型的个体,须有ab的卵细胞与ab的精子的结合,AaBb个体,产生ab的卵细胞的概率为1/4,依题意,Ab的花粉中有50%的致死率,则可知,雄配子AB:Ab:aB:ab=2:1:2:2,即产生ab的精子的概率为2/7,故后代出现双隐性表型个体的概率,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融合”小鼠,通过人为编辑染色体,将实验小鼠标准的40条染色体改造为38条,这种融合染色体还能遗传给后代。显微观察该“染色体融合”小鼠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含有76条染色体的细胞B.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 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D. 含有38个四分体的细胞
【答案】D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A、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精原细胞,则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精原细胞中含有76条染色体,A错误;
B、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发生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B错误;
C、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到两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
D、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19个四分体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16. 某种蝴蝶(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的口器长短有两种表型:长口器和短口器,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雌性蝴蝶的一对性染色体为异型的,雄性为同型的
B. 控制蝴蝶的口器长短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 杂交组合一的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短口器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
D. 长口器和短口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答案】D
【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一可知,短口器为隐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知,口器长短遗传和性别有关,蝴蝶性别决定型为ZW型且控制口器长短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详解】A、蝴蝶性别决定型为ZW型,雌蝴蝶性染色体为ZW,为异型;雄蝴蝶性染色体为ZZ,为同型,A正确;
B、根据杂交组合一可知,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只表现出长口器,说明长口器对短口器为显性,据杂交组合二可知,口器长短遗传和性别有关,控制蝴蝶的口器长短的基因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B正确;
C、假设用A/a表示口器相关基因,则杂交组合一亲本为ZaW(雌)和ZAZA(雄),其F1代为ZAW(雌)、ZAZa(雄),F1相互交配,则F2代基因型为ZAW(雌长口器)、ZaW(雌短口器)、ZAZa(雄长口器)、ZAZA(雄长口器),即F2中短口器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C正确;
D、长口器和短口器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D。
17. 图1为马蛔虫(2n=4)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中基因A和a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B. 图1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均减半
C. 若b~e代表某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则其先后顺序为b→d→c→e
D. 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2中的细胞b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马蛔虫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分离,可以判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a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染色体为2n,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是精子(配子)。
【详解】A、图1细胞中基因A和基因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故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I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
B、图1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减半,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B错误;
C、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a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是精子(配子),则其先后顺序为bdce,C正确;
D、图1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分离,可以判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故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用图2中的b表示,D正确。
故选B。
18.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不考虑变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肯定是男孩
B. 该妻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不含色盲致病基因
C. 该妻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红绿色盲病基因可能有2个,一定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D. 该妻子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红绿色盲病基因有2个,一定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答案】C
【分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所以妻子是携带者。
【详解】A、由于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b表示,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所以妻子是携带者,由此分析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故他们的孩子中只有儿子可能患病,女儿都正常,故该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肯定是男孩,A正确;
B、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在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含有Xb的染色体可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也可能进入极体,故该妻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不含色盲致病基因,B正确;
C、参考B项解析可知次级卵母细胞中红绿色盲病基因可能有2个,但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后期时着丝粒断裂,不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不一定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C错误;
D、初级卵母细胞中红绿色盲病基因有2个,是一个色盲基因复制而来的,应该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鲜花吐蕊,绿叶葱茏,亦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如此美丽的生命体验都离不开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的生命历程大多短暂,却对个体的生命都有一份贡献。下图表示细胞和个体的部分生命活动历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A、B、C、D过程中,对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填字母),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填字母)中。
(2)在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差异的细胞,根本原因是______。
(3)随着年龄的增长,青丝变白发,额角爬满皱纹,这主要与细胞衰老有关。正在衰老的细胞的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写出三项即可)
(4)在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______(填“是”或“不是”)属于D过程。细胞凋亡是受______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______(细胞器)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1)①. A、B、C、D ②. A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①. 是 ②. 基因 ③. 溶酶体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1详解】
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对生命活动都有积极意义,即A、B、C、D;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是指染色体和染色质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发生的结构变化,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现染色质的状态,在细胞分裂期呈现染色体的状态,主要发生在A过程中。
【小问2详解】
在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差异的细胞,表示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3详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丝变白发,额角爬满皱纹,这主要与细胞衰老有关。正在衰老的细胞,细胞核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小问4详解】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即属于D过程。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其中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20. 1883年贝内登不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到染色体的两个子染色体各往一极,以保持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相等,而且观察到蛔虫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在受精过程中,受精卵从卵细胞和精子获得相同数目的染色体。结果生物在代代相传中保持比较恒定的染色体数目。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乙图表示该动物不同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请据图作答:
(1)据甲图细胞可以判断该生物为______性,原因是______。
(2)图中c、d细胞的子细胞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
(3)图乙中,BC段的变化原因是______,DE段的变化原因是______,图甲中与图乙中CD段对应的细胞有______。
(4)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1)①. 雄性 ②. g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并且是均等分裂
(2)①. 次级精母细胞 ②. 精细胞
(3)①. DNA的复制 ②.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③. a、b、c、d、g、i
(4)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分析】据图甲分析,a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d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e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处于有丝分裂末期,g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h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i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j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
图乙曲线图表示该动物不同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CD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各时期及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DE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EF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据图甲分析,g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并且是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雄性。
【小问2详解】
c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
【小问3详解】
图乙中,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各时期及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图甲中对应的细胞有a、b、c、d、g、i。
【小问4详解】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是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1. 已知某植株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1全部是粉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粉色植株(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粉色植株(AaBb)自交(不考虑互换),观察并统计______。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植株为粉色:白色=1:1,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植株为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植株为______,则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
【答案】(1)AABBAAbb,aaBBAAbb
(2)①. 表型及比例 ②. 红色:粉色:白色=1:2:1 ③. 红色:粉色:白色=3:6:7 ④. A、a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纯合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植株杂交,F1全部为粉色植株A-Bb,所以可推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小问2详解】
若要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让粉色植株AaBb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主要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①当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粉色植株(2AaBb):白色植株(1AABB、1aabb)=1:1;
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构建棋盘,可得红色(1AAbb):粉色(2AaBb):白色(1aaBB)=1:2:1;
③若A、a和B、b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A、a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构建棋盘,可知红色(A_bb):粉色(A_Bb):白色(A_BB、aa_)=3:6:(3+4)=3:6:7。
【小问3详解】
依据上述实例,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2. 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反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上常用的研究材料,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写出三项即可)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眼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______,正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若正交子代中的长翅雄蝇与反交子代中的长翅雌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培养周期短,后代数量足够多;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①. 红眼 ②. 翅型 ③. RRXTXT、rrXtY
(3)长翅雌蝇:长翅雄蝇:短翅雄蝇=2:1:1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果蝇作为遗传学上常用的研究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培养周期短,后代数量足够多;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小问2详解】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析题意可知,仅考虑翅型,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正交子代全是长翅,说明长翅对截翅是显性性状,两组实验中翅型在子代雌雄果蝇中表现不同(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该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翅型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长翅是显性性状,而眼色的正反交结果无差异,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红眼为显性性状。正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翅红眼雌蝇(R_XTX_):长翅红眼雄蝇(R_XTY)=1:1,其中XT来自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长翅红眼RRXTXT,而反交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翅红眼雌蝇(R_XTX_):截翅红眼雄蝇(R_XtY)=1:1,其中的Xt只能来自亲代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截翅紫眼,基因型是rrXtXt,故可推知正交亲本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反交亲本基因型是rrXtXt、RRXTY。
【小问3详解】
若正交子代中的长翅雄蝇(XTY)与反交子代中的长翅雌蝇(XTXt)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TXT、XTXt、XTY、XtY,则子代翅型及比例为长翅雌蝇:长翅雄蝇:短翅雄蝇=2:1:1。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表型
红色
粉色
白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