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升专项练习(含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升专项练习(含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升专项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升专项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提升专项练习(含答案),共6页。
    部编版语文五下 第2单元 阅读提升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孔明借东风》,完成练习。孔明借东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曹军。(1) 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整个故事情节,周瑜绞尽脑汁,想到了计策,却苦于 ,这是“一折”;周瑜想不到办法,结果 ,这是”二折”;此时, 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 ,事情出现了转机;最后写诸葛亮,终于打败了曹军。这种故事情节的波折,让人读起来感觉 。(2)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来东风呢?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读《空城计》,完成练习。空城计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街亭失守后,只有 2000 多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 15 万大军,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观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自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再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安排 20 个军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传令下去之后,诸葛亮披鹅氅,戴纶巾,引两个书童携带一张琴,来到了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右各站一个书童。城门内外,仅有二十余名百姓,低头打扫,且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 15 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撒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1)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1)“这个消息”在短文中是指 。听到这个消息,蜀国官员个个 ,而诸葛亮却说“我自有计谋对付”,诸葛亮的计谋是 。(2)“这个情况”在短文中是指 ,得知这个情况,司马懿做出的决定是 。(2)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多选) A.司马懿头脑愚笨,看不出城里有多少兵力。 B.诸葛亮准备充分,他藏旌旗,禁止百姓、士兵大声讲话,大开城门,自己焚香弹琴,营造了安乐、祥和的氛围,意在告诫司马懿自己不惧他的重兵。 C.诸葛亮背后有雄厚的兵力支援,这令司马懿闻风丧胆。 D.诸葛亮善识人心,他料定司马懿疑心重,知道他一生谨慎,一定不敢拿命开玩笑。(3) 短文主要是通过两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是蜀国“2000 多名军士”和司马懿“ ”之间的对比,暗示请葛亮必须想应对之策;二是诸葛亮唱的是“ ”,但司马懿却命令大军 。这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拓展。 推荐书目:《岳飞传》 作者简介:钱彩(约公元一六八四年前后在世),字锦文,男,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小说家,著有《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清初钱彩在岳飞故事于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十分著名。并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间。 作品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含冤屈死的可歌可泣的一生,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比武扬威初露头角,岳母刺字立誓报国,单身探敌营智勇救友,收服山贼水寇壮大抗金队伍,屡破敌阵连胜金贼,奸臣构陷命丧风波亭,大败金兀术岳氏一门沉冤得雪……一幕幕故事读来酣畅淋漓,让人击节叫好,又令人扼腕叹息。 答案1. 【答案】(1) 火攻曹军,无东南风;病倒了;诸葛亮;火攻欠东风借东风;故事情节有起落,引人入胜(2) 因为诸亮懂得天文气象知识,并能依据知识对天气状况进行推测,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的理解。仔细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重点语句向来进行概括,如“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就可以概括为“火攻曹军”。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效果的体会,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2) 本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国历来就有“夏至—阴生”“冬至—阳生”的记录。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2. 【答案】(1) (1)司马懿引 15 万大军往西城蜂拥而来;大惊失色;空城计(2)蜀军并未紧张迎战,而是城门大开,照常生活;引兵撤退(2) B;D(3) 15 万大军;空城计;撤退【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文章要点的把握。一般来说,词句的理解,需要联系上文来进行。如“这个消息”要联系第 2 自然段哨兵的情报来理解,“这个情况”要联系第 3 自然段诸葛亮的做法来理解。(3) 本题考查对小说矛盾冲突的理解。小说里经常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的个性。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提示,从文中提炼出信息来填。诸葛亮手中只有 2000 多名军士,却敞开城门,悠然弹琴;司马懿 15 万大军却连忙撤退。他们之间不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是打了一场心理战。诸葛亮胜在他了解司马懿的多疑,司马懿输在他太了解诸葛亮了,没想到诸葛亮会兵走险棋。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将人物性格鲜明地剖析在了读者面前。3. 【答案】略。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