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PPT+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文件包含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pptx、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练习docx、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学习笔记docx、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课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假说。3.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内容索引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三、自由组合定律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杂交实验过程及疑问教材梳理黄色圆粒绿色圆粒9 ∶ 3 ∶ 3 ∶ 12.性状的显隐性黄色(1)圆粒(2)绿色皱粒3.相对性状的分离比(1)每对性状都遵循 。(2)两对性状 ,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①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②两种新类型(重组类型): 、 。3∶13∶1分离定律自由组合黄色皱粒绿色圆粒(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指的是与F1性状不同的类型(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判断正误√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结合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完善对F2的性状类型分析:1.(1)黄色∶绿色= 。(2) =3∶1⇒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 的。核心探讨3∶1圆粒∶皱粒独立绿色皱粒随机1.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选择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来研究的原因是: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这两种性状是在个体发育的同一时期、同一器官表现的,便于统计。2.从数学角度考虑,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核心归纳1.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下列哪项能体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A.F2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性状表现B.F1全部是黄色圆粒C.F2中出现了黄皱和绿圆2种类型D.F2中黄圆和绿皱各占总数的3/16典题应用√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F1自交后,F2出现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新性状组合B.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分离比都接近3∶1C.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D.F1全部是黄色圆粒体现了黄色和圆粒都是隐性性状√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理论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控制。(2)F1在产生配子时, 彼此分离, 可以自由组合。(3)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种,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教材梳理两对遗传因子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4随机2.遗传图解(1)过程图解yrY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黄色皱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2)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①双显性:黄色圆粒: 、 、 、 。YyRRYYRRYYRrYyRr②一显性一隐性黄色皱粒: 、_____绿色圆粒: 、_____③双隐性:绿色皱粒:______。yyrryyRRyyRrYYrrYyrr3.验证方法: 。(1)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进行演绎推理测交YyRryyrrYRYryRyry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 ∶ 1 ∶ 1 ∶ 1(2)通过真正进行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杂种子一代产生 种类型且比例为 的配子,杂种子一代是双杂合子。②杂种子一代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41∶1∶1∶1彼此分离自由组合(1)F1的表现类型与亲本中黄色圆粒作为母本还是父本无关( )(2)F2中的重组类型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于亲本的个体( )(3)因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所以F2中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也有16种( )(4)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 ( )××判断正误√×一、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解释的核心是什么?提示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核心探讨2.F2中的重组性状、亲本性状类型在F2中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 3/8;5/8。3.要得到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亲代除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外,还可以有哪些类型?提示 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4.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发现:两对遗传因子在遗传时,每对遗传因子仍遵循分离定律,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所以可以采用先拆后合的思路来推导F2的情况:(1)F1自交后,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种,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种,因此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种。(2)F1自交后,子叶颜色的性状表现有 种,种子形状的性状表现有 种,因此F2的性状表现有 种。(3)F1自交后,黄色豌豆出现的概率为___,圆粒豌豆出现的概率为___,因此F2中黄色圆粒豌豆出现的概率为____。339242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孟德尔做正反交的测交实验,说明无论F1作母本还是父本,均能产生___种类型的配子,且数量比为 。只有F1既能产生 种_____的雌配子,又能产生 种 的雄配子,F2中才会出现9∶3∶3∶1的数量比。41∶1∶1∶14等量4等量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及比例(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性状表现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不同的个体。(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①当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②当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核心归纳2.F2出现9∶3∶3∶1的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且遗传因子要完全显性。(2)F1能产生1∶1∶1∶1的配子。(3)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4)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5)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3.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遗传因子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 表现B.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 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C.①②③④代表的遗传因子组成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 =④>①D.F2中出现性状表现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典题应用√由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但亲本类型不能确定。假如亲本是YYRR和yyrr,则重组类型为:Y_rr(1/16YYrr、2/16Yyrr)+yyR_(1/16yyRR、2/16yyRr),则占总数的3/8;假如亲本是YYrr和yyRR,则重组类型为:Y_R_(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1/16yyrr,占总数的5/8。所以F2中出现性状表现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D错误。4.用纯合的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从F2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个纯合一个杂合的概率为√三、自由组合定律1.内容剖析(1)发生时间:形成 时。(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 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的。(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教材梳理配子遗传因子互不干扰彼此分离自由组合2.(1)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2)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判断正误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的关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1.分离和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还是有先后顺序的?核心探讨提示 同时进行。2.最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F1产生1∶1∶1∶1的四种配子3.请归纳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1)自交法: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遗传因子控制。(2)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遗传因子控制。(3)花粉鉴定法: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9∶3∶3∶11∶1∶1∶11∶1∶1∶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区别核心归纳(2)联系①发生时间:两大遗传定律均发生于形成配子时,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②范围:真核生物细胞核内遗传因子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③关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5.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 归纳总结的,不适合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 自由组合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典题应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①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②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归纳总结的,也适合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B.③⑥过程表示形成配子的过程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④⑤为形成配子的过程,图乙中有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⑥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已知①②④⑤为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错误;配子的随机结合才能使得子代中Aa占1/2,C正确;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子代所有个体中占1/16,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是利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了解释和验证,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在F2中共出现3种重组类型B.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 袋处理C.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D.子二代植株所结种子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约为9∶3∶3∶1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重组类型是与亲本比较,不是与F1进行比较,在F2中出现了2种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重组类型为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A错误;子一代豌豆自交得到子二代,所以子一代母本无须去雄,B错误;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即为子二代,其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约为9∶3∶3∶1,D错误。2.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1234567891011121314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正反交的结果是一样的。3.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若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球状南瓜有4 000株,则黄色盘状南瓜有A.1 333株 B.2 000株 C.4 000株 D.8 000株12345678910111213141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南瓜杂交,F1只表现白色盘状,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盘状对球状为显性。F1为双杂合子,自交结果为9(白色盘状)∶3(白色球状)∶3(黄色盘状)∶1(黄色球状),F2中白色球状南瓜有4 000株,则黄色盘状南瓜理论上也应该有4 000株。题组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如图所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是皱粒B.①②③④都是黄色C.遗传因子组成①出现的概率大于④123456789101112131415√①~④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根据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可知,①②③④都表现为皱粒,A正确;①②③是黄色,④是绿色,B错误;①和④出现的概率均为1/16,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5.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123456789101112131415√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性状为黄色甜(Y_ss)和白色非甜(yyS_)。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占4/16,根据白色甜玉米80株,占子二代的1/16可知,F2的总个体数为80×16=1 280(株),所以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数为80×16×4/16=320(株),C正确。6.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②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⑤F1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①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F1自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与题意不符,①错误;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符合题意,②正确;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为1∶1∶1∶1,符合题意,③正确;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2∶4∶1∶2∶1∶2∶1,与题意不符,④错误;F1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1∶1,符合题意,⑤正确。故选C。A.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C.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7/16D.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16123456789101112131415√题组三 自由组合定律7.如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雌、雄配子各有4种,所以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但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F1中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有A_bb、aaB_、aabb,其所占比例为7/16;F1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和aabb,其所占比例为4/16,则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4/16=12/16,即3/4。8.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可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①埃博拉病毒 ②山羊 ③大肠杆菌 ④念珠蓝细菌 ⑤水稻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埃博拉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①错误;山羊、水稻为真核生物,可进行有性生殖,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②⑤正确;大肠杆菌、念珠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③④错误,故选B。9.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和亲代性状表现相同的一组是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aBB×AAbb的性状表现为双显性和单显性,后代有AaBb、AABb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性状表现为双显性,所以后代和亲代性状表现不完全相同,A错误;AAbb×aaBb的性状表现为单显性,后代有AaBb、Aabb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性状表现为双显性、单显性,所以后代和亲代性状表现不完全相同,B错误;Aabb×aaBb的性状表现为单显性,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性状表现为双显性、单显性和双隐性,所以后代和亲代性状表现不完全相同,C错误;AABb×AaBB的性状表现为双显性,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性状表现均为双显性,所以后代和亲代性状表现完全相同,D正确。10.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粗∶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应该进行测交:CcRr(黑粗)个体与ccrr(白光)个体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黑粗∶黑光∶白粗∶白光=1∶1∶1∶1,说明在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1.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现有四种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 证分离定律C.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 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黑色花粉粒∶橙红色花粉粒=1∶1D.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来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选择亲本③和④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于易染病与抗病遗传因子的性状表现不在配子中表现,所以不能用花粉来观察这一性状的分离现象,B错误;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时,因为都是纯合子,所以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Ttdd,而带有A、a遗传因子的花粉数相等,所以蓝黑色花粉粒∶橙红色花粉粒=1∶1,C正确;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Ttdd,是非糯性抗病圆粒,由于只有抗病遗传因子和易染病遗传因子杂合,所以只能观察到这对遗传因子的分离现象,D错误。12.如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可根据分离定律推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C.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F1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D.根据图示结果不能确定亲本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据F2中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可以判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可以判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A正确;因为F2每对相对性状的比值都是3∶1,可以推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双杂合子,B正确;F1的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遗传因子组成可以确定,C错误;亲本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有两种情况,可能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也可能是纯合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D正确。13.下列有关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交是孟德尔“假说—演绎法”中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B.对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该 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产生 配子的数量等D.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Rrbb和RrBb(两对遗 传因子独立遗传),则该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b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会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由于隐性类型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所以测交后代中会出现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B错误;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C错误;由于隐性类型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b),所以某植株产生的两种配子是Rb、RB,其遗传因子组成是RRBb,D错误。14.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遗传因子P、p控制),抗锈和易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易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性状表现,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毛颖、抗锈由纯种毛颖易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可判断毛颖、抗锈均为显性性状。(2)亲本甲、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丁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PPrr、ppRR亲本甲、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PPrr、ppRR;丙的遗传因子组成是Pp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遗传因子组成是ppRr。ppRr(3)F1形成的配子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PR、Pr、pR、pr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PR、Pr、pR、pr四种。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8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为ppRR的概率为1/2×1/4=1/8,光颖抗锈植株的比例为1/2×3/4=3/8。3/8(5)写出F2中抗锈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易感锈一对相对性状)123456789101112131415RR∶Rr=1∶2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Rr和Rr杂交,因此F2中抗锈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RR∶Rr=1∶2。15.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籽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②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③以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绘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遗传图解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F2籽粒中:①若黄粒(A_)∶白粒(aa)=3∶1,则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②若非糯性粒(B_)∶糯性粒(bb)=3∶1,则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123456789101112131415③若黄色非糯性粒∶黄色糯性粒∶白色非糯性粒∶白色糯性粒=9∶3∶3∶1,即A_B_∶A_bb∶aaB_∶aabb=9∶3∶3∶1,则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xin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