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高二语文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说法错误,原文为“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选项扩大范围。
2、A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A.“必须要走出门”说法错误,原文为“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选项曲解文意。
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群众路线”指“它是要在群众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D.核心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与原文的群众路线不符。
4、答案:①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的方式,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
②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 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②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③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
B “农村出身的老舍”错,原文“像是个农村出身的人”,可见农村出身只是作者的猜测,未必是事实。
7. C A.“老舍与作者叔父的对比”错误,原文“我总觉得先生的外貌有点儿像我那位在若狭去世的叔叔”,老舍与作者的叔父不是对比。
B.“选材广泛、材料组织松散”错误,散文在选材方面选的是与老舍的会面,不是广泛的,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不是松散的。
D.“心理……描写”错误,描写老舍没有使用心理描写。
8. ①老舍先生多次真诚地邀请水上勉到中国来,向水上勉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热情。②老舍先生向水上勉介绍蟋蟀葫芦和六祖慧能,激起了水上勉对两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的向往之情。③老舍先生质朴亲切,真诚友好,其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水上勉。④老舍先生博学多才,用中国文化搭起了交流的桥梁。
9. ①梦中“我”抱着蟋蟀葫芦跟在老舍先生身后,始终走不到寺庙的大门,隐喻(暗示)与老舍先生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的事实(或老舍先生去世的事实)。②通过描绘与老舍同游的梦境,抒发了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哀悼之情。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意蕴丰富。③梦中的春霞、高峰、古刹等景物营造了中国山水画、山水诗中的典型意境,更具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
10. CEG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往回走到离居延海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拦堵住狭窄的山谷,截断了他们的归路。李陵军队缺乏粮食,救兵也不到,敌人加紧进攻,并劝诱李陵投降。
“匈奴”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C处断句;“陵”做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虏”做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G处断句。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
B.错误。意思不同。大约;/可以,能够。句意: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约一千里的地方。/秦国的土地可以完全占有而称王了
C.正确。退却;/援引。句意:李陵军边退边战。/援引不恰当的譬喻,
D.正确。句意:实在令人痛心。/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12.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 “李陵降胡之后,汉朝就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错误。原文为“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可见不是李陵降胡之后汉朝马上就杀了他的家人,而是一年多以后,公孙敖去接李陵,听说李陵在教单于士兵防备汉军,汉朝这才杀了他的家人,而且是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平素;“妻”,嫁给;“贵”,使动,使……显贵。
(2)“诬罔”,诬蔑;“沮”,诋毁;“下”,判处。
(1)单于得到李陵之后,因平素就听说过李陵家的名声,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
(2)皇上便以司马迁诬蔑、诋毁贰师,为李陵游说开脱罪名,判处他腐刑。
14、①李陵常常为了国家而奋不顾身;②李陵手下兵士只有五千,却重创敌军,古代名将不过如此;③李陵并非真降,只是为了日后报答汉朝。(一点一分)
15、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16答案: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17.(1)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6)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18、 息息相关 目不转睛
19、②改为“增加了干眼症的发生率”。
③去掉“随着”,或改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泪液分泌减少”。
20、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任选一个,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一:不合逻辑,“警惕”本身具有否定义,应该是警惕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
观点二:可以使用,“警惕”具有告诫的意思,原句并不是说可以使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而是告诫人们避免出现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
21、示例一: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渡河的人。
示例二:生命是一颗大树,它从种子生根、发芽,经历着风雨的洗礼。
. 甲:泪膜得不到补充 乙:建议合理饮食
23、【审题】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两则看似对立的警句。一则来自《论语》,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在这里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在强调贵在坚持的同时,孔子的话还有另外的用意。其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
另一则是明初学者刘基的话,意思是:只知道前进而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虽然暂时有所得,长久下去必然会失去到手的一切。这句话意在强调,要适可而止,有所不为。
两则材料,一则重在劝导我们要“进”,要持之以恒地进取;一则重在告诫我们要“止”,要适可而止。进与止是辩证统一的,人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奋进有为,不然人生空虚平淡,无所作为。同时,人也应该知止,行到水穷处,走到盈满时,要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这也是一种智慧。不知止地一味求进,会盛极必衰;不求上进地一味止息,会荒废生命。
写作时,要抓住“进”与“止”两个关键词,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先阐释二者的含义:进是奋进、进取,是有所为;止是适可而止、止于所当止,是有所不为。第二步需分析二者的关系:“止”可以走得更稳, “进”能走得更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然后,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哪些方面、哪个阶段、什么情况下应该奋进不止,哪些方面、哪个阶段、什么情况下应该适可而止,有些东西要一再求进,比如在修身进德方面,应该进无止境;有些东西则要适可而止,比如对名与利的追求,应该当止则止。当然也可以正反对比,指出当进不进或当止不止的危害。最后,联系现实,呼吁大家当进则进,当止则止。
立意:
1.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2.修身进德无止境,追名逐利适时止。
3.当进,勇往无前;当止,及时抽身。
参考译文:材料一: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做郎官。当户有遗腹子,名叫陵。
李陵到了壮年,被选拔为建章监,监督羽林军的骑兵。李陵善射,爱士卒。皇帝认为李家世代为将,派李陵统率八百骑兵。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内二千多里,过了居延察看地形,没有发现敌人而回来。朝廷拜他为骑都尉,带领丹阳的楚人五千,在酒泉、张掖教练射术,驻屯防卫匈奴。
数年后,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攻打祁连天山的匈奴右贤王,而派李陵带领射手、步卒五千人,出居延以北约千余里,打算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对付贰师。李陵到指定日期撤兵回来,而单于用八万兵围击李陵的部队。李陵部队五千人,兵矢已尽,士卒死亡过半,而所杀伤的匈奴兵也达万余人。他们边退边战,连战八天,往回走,离居延不到百余里了,匈奴堵住狭谷截断了归路。李陵部队粮食缺乏而救兵不到,匈奴猛烈攻击,招降李陵。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回报皇帝了。”就投降匈奴。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向来听说过他家声名,就把女儿嫁给李陵为妻而给予高贵的地位。汉朝听说这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全家都杀了。从此以后,李氏名声败落,而陇西士人曾在李氏门下作过宾客的,都因而引以为耻了。
材料二:
皇帝非常愤怒,群臣都责备李陵,皇帝拿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辩护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结交士人讲信用,常常奋不顾身来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而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入敌人的军事要地,阻挡数万敌军。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然而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没有死节,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
当初,皇上派贰师将军出征,李陵衹是协助之兵,到李陵与单于遭遇,贰师战功很少。皇上便以司马迁诬蔑、诋毁贰师,为李陵游说开脱罪名,判处他腐刑。过了很久,皇上后悔没有及时救援李陵,说:“李陵出塞时,就应让强弩都尉去迎接。在朝廷下诏,才让老将路博德心生奸诈,使李陵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劳赏赐李陵军中逃回的士兵。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 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儿女都被诛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语文高一月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10月月考真题语文试卷pdf、2024-2025学年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10月月考真题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