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第1页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第2页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其控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光的色彩,人眼看不见的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是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使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都表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
    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在玻璃罩中放置正在发声的闹钟,不断抽气,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我们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达到真空状态时,我们将听不到铃声。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声音是一种波,叫作声波,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 声速(声音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5. 回声现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不可测地月之间距离;
    声波具有能量(声能),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声音还能传递信息。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1.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音色:音色形容声音的品质、特色;不同的声源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音色与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以及波形图的考察。
    三、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的噪声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
    4.噪声的等级:物理学中,用声强级客观表示声音强弱,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的声音会损害健康,0dB的声音是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控制(安消声器、禁止鸣笛)
    (2)在声音传播途中控制(植树吸声、隔音墙隔声)
    (3)在声音接收处控制(戴耳塞耳罩)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只能听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即可听声波: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 超声波的应用:声呐(超声波测距和定位系统)、B超、超声探伤仪、超声清洗机、超声焊接机、超声雾化器、超声电机等。
    3. 次声波的应用:监测次声波,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现象;预报沙尘暴、龙卷风等。
    第2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1.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偏折,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表明太阳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它们自身却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世界上没有黑光)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 光具有能量(光能)。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而引入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3. 光速: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
    注: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4.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小孔成像(作图):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到物体的距离、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2)影子的形成:影子(皮影戏、日晷)、日食和月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三、平面镜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实验时为什么要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为什么要用两颗完全相同的棋子?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棋子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板太厚,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都成一个像。
    如果移动棋子时,怎么都无法使像与后面的棋子重合,原因是?
    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为什么要多次实验(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
    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
    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有时平面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光污染。
    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成为光的反射。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注意典型例题)
    第3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分布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2. 光的折射特点(作图):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
    3.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 生活中光的折射例子:
    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
    二、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片、放大镜)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片、猫眼)
    3. 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
    4. 光心: 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主光轴:一般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物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5.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源)、光具座
    2.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4.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可能原因有哪些?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6. 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性质不变,像是否完整?
    光屏上的像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
    四、透镜的应用
    1.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2.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需戴凸透镜矫正。
    3.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五、人眼看不见的光
    1. 红外线: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
    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定位、红外线成像、红外测温仪、红外遥感探测)
    2.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验钞机就是利用这种性质工作的。医院、厨房等常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可能引发白内障或导致皮肤早衰,甚至导致皮肤癌变。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得到平行光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相关学案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优秀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三单元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docx、第三单元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第三单元光的折射透镜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苏科版2024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能传递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温度,物态变化,光的直线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