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巩固练习
展开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内容及作用
【即学即练1】概括“三纲”“八目”的内容并分析相互作用
答案:
内容:“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用:为实现“三纲”指出了具体的方法。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个目。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 “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 “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
解析:
抓住第二章每章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间的关系,由于原文采用顶针手法,而且采用“欲先”的句式,所以很容易就能分析出“八目”是第一张“三纲”的具体呈现。
知识点02 逻辑辨析
【即学即练2】 为什么“正心”先“诚意”? “格物”“致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
答案:
心:思虑事情“总包万虑,谓之为心”
意:“为情所意念,谓之意”,是比心更深刻的情感。
因此,想要端正“心”,首先要坚定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意
解析:
这个逻辑解释的不是先后关系,而是深浅的先后,要解决心的情感问题,必须要解决深层次的意,这里探究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表象的关系。
(二)
答案:
二者是讲人的认知功夫。通过认识天地万物,从而获得深刻认知。
解析:
二者的关系是从手段和结果的角度探讨的,也不是简单的谁先谁后的问题。
知识点03 评价文本主旨
【即学即练3】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
答案: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①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 “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解析:
这个问题的解答要抓住文章的核心回答,不用具体到每个“目”和“纲”,联系对社会的意义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归纳即可。同时积极的一面既要指出其作为读书人修身标准,又要从对社会风气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分析。消极的一面既指出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同时又要从封建时代“家天下”的性质指出其局限性。
知识点04 分析推衍
【即学即练4】结合王阳明的一段话,说说“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学之学。
答案:
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所谓“亲民”,是指求知和修身达到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那么就要亲民。 前面两条都做到了,就会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解析:
抓住关键词句“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学之学。”从正面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分别进行解读,再从正反分析出彼此的正面的逻辑关系。采用逆推的思考方法。结论落在“止于至善”。
能力拓展
考法01 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令河南商丘)人。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
“小学”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补写语句:
《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 《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4. 《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考法02 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学习“八目”的内容?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答案:
如何借鉴学习“八目”的内容
①《大学之道》提出“八目”,格物(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齐家(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平天下(“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②今天时代虽然不一样了,但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没有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然是今天文人志士应该向往的,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的联系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消解,反而因为国际形势的严峻更要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年轻人应该处理好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怀培养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个人修养是基础,家国情怀是升华。今天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一代,才能引领中国实现强国的梦想。
解析:
先解释“八目”的具体内容,明确个人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然后结合今天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肯定“八目”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对年轻一代的要求。
(二)利己主义是道德修养的缺失的结果
①《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同钱立群先生的观点。
②《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
③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年轻人因为利己主义而导致的道德沦丧现象。小则害人,大则误国。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的表现。
④在《大学》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⑤所以我们应该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构建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前途为唯一的考量。
解析:
首先回答是否赞同,接着阐述《大学之道》对修身治国理想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再对比现在学校过度重视技能培养,导致德行培养的缺失,要提到“精致利己主义”产生的根源是缺少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进而强调《大学》这类传统经典对今天教育的启示意义。最后指出正确的道德培养方向。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彰明 B.知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
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虑 虑:忧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正其心
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朝闻道D.先诚其意
A项,“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B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
C项,“朝闻道”中“朝”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早上;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了解儒家经典的体系和核心
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理解儒家个人修养与国家关系思想的阐释
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学习先贤的智慧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及《大学之道》的历史地位。
2. 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
3 积极吸收《大学之道》中有价值的成分进行“修身立德”,实现精神成长。
4、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 )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B.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D.只有做大事,才能达到至善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文言文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第二段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3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教师版docx、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3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3.1 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9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1 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a>,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3节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师版docx、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3节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2.1 长征胜利万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8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1 长征胜利万岁当堂检测题</a>,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2节长征胜利万岁教师版docx、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2节长征胜利万岁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