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灯笼
展开
这是一份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灯笼,共3页。
灯 笼教学目标1.领会灯笼承载的文化内涵。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唐朝诗人张萧远有《观灯》一诗:“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灯笼引起了一辈又一辈诗人进行描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吴伯箫先生的散文《灯笼》,看看灯笼是如何引起他的家国情怀的。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1.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争讼(sòng) 领域(yù) 静穆(mù) 锵然(qiāng)褪色(tuì) 燎原(liáo) 斡旋(wò) 幽悄(qiǎo)霍骠姚(piào) 怅惘(chàng wǎng)3.词语解释【斡旋】调停,调解。【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幽悄】幽深寂静。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交流点拨】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接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破落;纱灯上用朱红描字;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将军。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灯笼的?【交流点拨】课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写灯笼。四、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1.第1段中,作者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2.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交流点拨】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3.第8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交流点拨】由族姊远嫁时的辉煌景象想到现在族姊家的破落,进而想到代表身份地位的官衔灯,说明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4.第10段提到宫灯有何作用?【交流点拨】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5.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交流点拨】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6.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关于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情景的联想,激发爱国热情。7.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使全民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家园。五、探究手法 提升素养1.课题“灯笼”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起线索作用,将点滴回忆串联起来;(2)寄托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2.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交流点拨】文章中的“灯笼”,是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事物,文中的人物也是一些“微小”之人。但作者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将情感的切入由小到大,由优雅含蓄到雄放壮烈。3.作者善于运用短句和化用古诗文,使得语言典雅蕴藉。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就其中一点找出一例进行品析。【交流点拨】短句:语言简洁、含蓄,有声韵之美。化用古诗文:有着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蕴,语言精美典雅,诗意深沉。(让学生找出例句并品析)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作者运用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2.拓展延伸你生活中有什么小物件承载着特殊的记忆,寄托着特殊的情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3.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练习。板书设计灯笼 eq \b\lc\{(\a\vs4\al\co1(忆灯笼\b\lc\{(\a\vs4\al\co1(忆祖父、母亲,念乡情、民俗)),爱灯笼\b\lc\{(\a\vs4\al\co1(指夜路、暖人心,凭今吊古爱国情)))) 教学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中文从文言到白话,得承认是进步,但这进步不应以丢掉汉语的简约特点为代价,所以白话文也应该简约,也能够简约。白话文若要具备简约、厚重、丰腴、隽永的特点,就要在大家都能读懂的前提下努力压缩文字,用词和句式就免不了要受文言的影响,保留一些文言的韵味。在本课的教学中,使学生领悟并把握汉语的简约特点及简约之美是我这节课努力的重点。
灯 笼教学目标1.领会灯笼承载的文化内涵。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唐朝诗人张萧远有《观灯》一诗:“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灯笼引起了一辈又一辈诗人进行描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吴伯箫先生的散文《灯笼》,看看灯笼是如何引起他的家国情怀的。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1.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争讼(sòng) 领域(yù) 静穆(mù) 锵然(qiāng)褪色(tuì) 燎原(liáo) 斡旋(wò) 幽悄(qiǎo)霍骠姚(piào) 怅惘(chàng wǎng)3.词语解释【斡旋】调停,调解。【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幽悄】幽深寂静。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忆和联想了哪些事?【交流点拨】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接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破落;纱灯上用朱红描字;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将军。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灯笼的?【交流点拨】课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写灯笼。四、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1.第1段中,作者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2.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交流点拨】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3.第8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交流点拨】由族姊远嫁时的辉煌景象想到现在族姊家的破落,进而想到代表身份地位的官衔灯,说明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4.第10段提到宫灯有何作用?【交流点拨】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5.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交流点拨】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6.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关于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情景的联想,激发爱国热情。7.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使全民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家园。五、探究手法 提升素养1.课题“灯笼”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起线索作用,将点滴回忆串联起来;(2)寄托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2.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交流点拨】文章中的“灯笼”,是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事物,文中的人物也是一些“微小”之人。但作者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将情感的切入由小到大,由优雅含蓄到雄放壮烈。3.作者善于运用短句和化用古诗文,使得语言典雅蕴藉。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就其中一点找出一例进行品析。【交流点拨】短句:语言简洁、含蓄,有声韵之美。化用古诗文:有着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蕴,语言精美典雅,诗意深沉。(让学生找出例句并品析)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作者运用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2.拓展延伸你生活中有什么小物件承载着特殊的记忆,寄托着特殊的情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3.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练习。板书设计灯笼 eq \b\lc\{(\a\vs4\al\co1(忆灯笼\b\lc\{(\a\vs4\al\co1(忆祖父、母亲,念乡情、民俗)),爱灯笼\b\lc\{(\a\vs4\al\co1(指夜路、暖人心,凭今吊古爱国情)))) 教学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中文从文言到白话,得承认是进步,但这进步不应以丢掉汉语的简约特点为代价,所以白话文也应该简约,也能够简约。白话文若要具备简约、厚重、丰腴、隽永的特点,就要在大家都能读懂的前提下努力压缩文字,用词和句式就免不了要受文言的影响,保留一些文言的韵味。在本课的教学中,使学生领悟并把握汉语的简约特点及简约之美是我这节课努力的重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