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图文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识体,走近作者,探寻背景,认识文体,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结构,提出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hūn)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就是“不平则鸣”之作。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1.读标题从题目中,你读到哪些信息?
答案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2.读正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1、2、4个之:它,指千里马。
第3个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第1、2、3个其:它的。
第4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第5个其:加强肯定语气。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1)祗辱( )(2)骈死( )(3)槽枥( ) (4)邪( )(5)外见( ) (6)食马者(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2)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5)策之不以其道:_____(6)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7)执策而临之:______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
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
名词,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鞭打
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_____今义:____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者”
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2.文章首句发人深省,你认为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答案 (1)应该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2)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自然界)存在着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但是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作者要这样说。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请你进行概括。
答案 先指出千里马的特性,然后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请你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 排比的修辞手法。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5.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答案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6.本文通篇不离马,难道仅仅只是写千里马吗?
答案 本文通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着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托物寓意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本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因而本文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但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摧残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
(一)涵义丰富的“也”字
《马说》中有五个“也”字,请大家再次诵读课文,体会“也”字的妙用。
1.请大家辨别“不以千里称也”和“不以千里称”的不同。
在第一段,作者指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千里马如果遇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结局会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如果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就会有意犹未尽之感,而结尾“也”字的运用恰当地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2.请大家思考:“安求其能千里也”的“也”字换成“乎”行不行?
第二段作者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个“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乎”字的反诘语气没有那么强,不能很好地抒发这种情感。
3.请大家运用老师刚才的分析方法来看看“其真不知马也”的“也”能否用“矣”替换呢?
不能。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如果换成“矣”,这种嘲讽之意就减轻了。
4.以上三个“也”都用在句末,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请大家再来体会一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也”字的用法。
前一个“也”字用在句末,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后一个“也”字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二)别有韵味的“不”
文章借助伯乐和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
文章先从正面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及其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再次强调“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
2.结构精巧,脉络清晰。
1.下列句子中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祗(c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B.呜呼!其真无马邪(xié)?其真不知马也!C.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jiàn)。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zhí)策而临之。
A项chǐ—zhǐ;B项xié—yé;C项jiàn —xiàn。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其/真不知马也
应划分为: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我国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①周文王——姜子牙; ②齐桓公——管仲; ③刘 邦——张良; ④刘 备——诸葛亮; ⑤李世民——魏征; ⑥朱元璋——刘基。
古代名人怀才不遇的表现: ①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终成著名文学家; ②苏秦怀才不遇悬梁刺股发愤成才; ③韩信另寻明主创大业;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其乐悠悠,田园山水诗歌流芳百世。
古代名人怀才不遇用诗句表达,成为千古名句的例子。 ①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完成晚练。2.背诵课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ián骈文,wū呜呜直哭,吃一顿,表现在外,鞭打马策马鞭子,祇只是,称著称,通通晓的意思,或有时,且犹尚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写作背景,《马说》解题,《马说》,《爱莲说》,读准字音,翻译课文,第一段翻译,第二段翻译,第三段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读导航,ღ走进作者,ღ文体知识,ღ阅读指导,课前预习,通“饲”喂养,即使连词,虽然连词,构助词的,代词代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