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精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精品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ppt精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3.1百合花精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3.1百合花精品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图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内容结构,三处问,探究下列问题,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至第七节,第八九节的呼唤,品味语言魅力,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晓作者背景——「作者名片」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
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任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一、知晓作者背景——「作品简介」
其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知晓作者背景——「文学流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得名。 1923年,新月社的活动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1.从诗歌题材的特点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之时,如在寿星像前,洞房内。
2.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该位置相当于现在文章的“题记”。「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3.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
②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诗人有哪些困惑和感悟?为什么产生了这些感悟?
④语言上有何特色?着重分析哪些词用得好?
二、梳理内容结构——「小组探究」
“红”是赤诚的象征。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二、梳理内容结构——「要点明确」
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设问,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反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
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和赞叹。
(1)这两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作者对红烛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最初认为,躯体和灵魂是互相依存的,那么「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这十分「矛盾」,不可理解;后来,诗人对先前的认识进行了彻底的自我否定,理解了红烛,并且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拟人。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本节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作者最终获得了哪些深刻的感悟?体现了什么精神?
其一,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代表一种邪恶的势力。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风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
哦!我知道了!(叹号若改为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烈,感情色彩淡薄。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四、体悟情感主旨——「情感变化」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
第3、4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
第5、6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
第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四、体悟情感主旨——「诗歌主旨」
如果拿一棵树来类比诗歌,白居易认为情感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华朵(「华」同「花」),思想是它的果实。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五、作业布置——「创作诗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2.2 红烛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三美”,《红烛》诗集创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评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题》李商隐,作者生平,何为“三美”,自读本诗整体感知,研读诗歌析意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