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遇乐词牌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遗风流风余韵,市中街道,登山祭天以纪功勋,哪怎么,回忆回想,动词发射,动词抒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眼看着宋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美芹十献》《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1.诵读,初步把握词作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和节奏,自由诵读本词,找出词作的主旨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 词的上片怀念了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表现了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借赞扬孙权、刘裕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了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词的下片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
1.阅读课文,完成后面题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①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②,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③,封④狼居胥,赢⑤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⑥。可⑦堪回首⑧,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风流:_______________②陌:_________③草草:_____④封:___________________
⑤赢:_______⑥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回首:____________
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相当于元明清的行省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1)发①主人忘归客不发:_________________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___________③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__________④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⑦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⑧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
动词,兴起,此指被任用
(2)顾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_③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
(3)鼓①窈窕淑女,钟鼓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片神鸦社鼓:____________③一鼓作气:___________④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⑤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的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域开疆,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战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孙权当年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2)作用:这几句话突出了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2.本词上片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详写了谁?为什么?
从京口起步,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详写了刘裕,他出身贫贱,却能够建功立业,体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能表达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答案 (1)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2)详写了刘裕。词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比当年刘义隆草率北伐兵败的惨痛事实,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词的下片,词人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忆往事,北方抗金,战火纷飞;现如今,英雄已老,壮志难酬,怎不伤感?
现如今,佛狸祠下,江北百姓,迎神赛会,安于异族统治,令人不满。
答案 “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伤感油然而生。“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中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词人运用这个典故表明统治者如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这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本词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典故的作用。(何人?何事?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四年(209)在京口建都城,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北顾,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流。” “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封,积土为坛于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利。)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辛弃疾是以古喻今,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 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里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虽有远大抱负但不被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表现了词人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表达了词人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借鉴历史,委婉地劝诫韩侂胄不要草率行事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却不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
2.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典中塑形象。“凭谁问”一句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②典中生意境。“千古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既写出了江山多娇之美,又含英雄豪迈之气。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生动。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因情用典。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④增强感染力。以内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练,还可曲尽其妙,体现了词的精练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本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情感都冲淡了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1.借古讽今,理隐事中。2.用典贴切,寓意深远。3.善用对比,词丰意曲。
4.请简要概括本词的艺术技巧。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报国无门的忧愤。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语言:含蓄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 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 地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 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 抑郁之情。)
B项“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
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不超过25个字)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多,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辛弃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回顾作者,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拓展,基础夯实,长远的年代,遗风流风余韵,市中街道,登山祭天以纪功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词牌名,痛恨悲愤消沉,感情基调,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草率北伐失败,疑难句理解,英雄难觅,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永遇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南宋权相,因声求气,疏通词义,借用典故咏史怀古,借用典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