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C(A选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选项,“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选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
3.B(A选项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选项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C选项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选项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
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 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B.“便叫‘我’独自去找妈妈”错,原文写的是“我要去湖地里找”“我要把她找回来”“姐姐问我害不害怕,我说不怕,姐姐说那你一个人去吧”,可见,是“我”主动要去找妈妈的。C.“后悔自己出门找妈妈”错,原文说的是“我后悔出门过于轻率”。D.“感悟到走过黑夜里的芦苇荡,不再害怕任何恐怖的东西”错,原文说的是“我想,走过了黑夜里的芦苇荡,任何恐怖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我走进村庄……还是忍不住哭了,一直哭到家里”,可见不是不害怕而是敢于面对。)
7.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内容和作用的能力。D.“反衬‘我’小时候的胆小怕事”错,从全文来看,主要是渲染大风席卷芦苇荡的恐怖气氛,为下文写“我”七岁时一个人晚上两次经过那片芦苇荡的特殊经历作铺垫。选项曲解文意。)
8. ①“最长一段路”指的是“我”在五斗渠上经过芦苇荡的那条乡间小路;②其实这段路本身并不长,只是七岁的“我”夜晚走过如巨兽般的芦苇荡时一路担惊受怕,才感觉是“最长的一段路”;③这句话是对“我”儿时一段独特经历的感叹。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一般来说,回答这类问题要从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和言外意思几个角度思考。
①从表层看,“最长的一段路”指的是“我”在五斗渠上经过芦苇荡的那条乡间小路,“真正的恐惧和我相遇在五斗渠上,我终于面对了那片芦苇荡……芦苇的声音比芦苇本身更像魔鬼……我听到风声、芦苇声、庄稼声和我的心跳声,感觉自己是走在梦里,整个身心失去控制似的摇摆不定”,那段经历让人刻骨铭心;
②“大概是”“有记忆以来”表明,其实这段路本身并不长,只是当年七岁的“我”还太小,经历不多,“好像怎么也走不完。当时我什么都想到了,包括死”,感觉漫长根源是内心的煎熬,在夜晚走过如巨兽般的芦苇荡时一路担惊受怕,才感觉是“最长的一段路”;
③这句话是如今回过头对当时独特经历的一种感叹,表明对之记忆深刻,那段经历影响深远,意味悠长。
9. (1)“蒹葭苍苍”更好。理由如下:①蒹葭,古代指的就是芦苇;苍苍,形容茂盛的样子。以“蒹葭苍苍”为题,符合文中描写的芦苇荡的实情。②“蒹葭苍苍”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交代了所描写的主要对象。③“蒹葭苍苍”出自《诗经》,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以此为题可以增强作品的诗情画意,提升作品的品味。
(2)“寻母记”更好。理由如下:①本文是一篇以儿童视角写的回忆性散文,以“寻母记”为题,与“我”七岁时的一个晚上去田里找妈妈的故事内容相吻合。②作为记叙性散文,其主要情节都与“寻母”(“找妈妈”)有关,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等环节。③以“寻母记”为题,更有乡土气息和生活味道,更接地气,因而更受读者欢迎。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
本题为探究性质的题目,可以畅所欲言、自圆其说,只要真正读懂了作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1)“蒹葭苍苍”更好。①蒹葭,古代指的就是芦苇;文章中写芦苇荡“芦苇荡……像海”“风拉弯了所有芦苇的腰,大风水一般地漫过它们,使之起伏具有了水一样的柔韧的表情、浪一样痛苦的姿势”,而苍苍,形容茂盛的样子。以“蒹葭苍苍”为题,符合文中描写的芦苇荡的实情;
②文章主要内容与情感就是在苍苍蒹葭里展开的,其中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芦苇,“它是一片桀骜不驯的翻腾的巨浪……起伏具有了水一样的柔韧的表情、浪一样痛苦的姿势……”,“蒹葭苍苍”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交代了所描写的主要对象;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句出自《诗经》,读来脍炙人口,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以此为题可以增强作品的诗情画意,从而提升作品的品味,并使作品韵味悠长。
(2)“寻母记”更好。①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生“我”——一个七岁儿童视角,写的回忆性散文,记述的是“我”七岁时的一个晚上,独自去田里找妈妈,以“寻母记”为题,题目与文章主体内容相吻合,且浑然一体;
②本文为记叙性散文,开篇交代和故事背景相关的蒹葭,其后讲述故事:很晚了母亲因赶活未回家,“我”不能忍受母亲不在的时光,也是担心母亲,于是独自寻找母亲;路上走过芦苇荡,有了人生惊心动魄的经历;最终没能寻得母亲,回家时母亲已归家。故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环节都和“寻母”有关;
③寻找母亲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的事情,而生命的成长过程大都和母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寻母记”为题,更接近生命本身,更接近质朴的现实生活,更有乡土气息和生活味道,更接地气,读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因而更受读者欢迎。
10.BD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慢然大恐”是心理变化,“逢丑父”是人名,“赖逢丑父之欺”前省略主语“齐顷公”,结果是“奔逃得归”,故应在B、D、F处分别断开。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两个“因”词义不同,第一个是“通过”,第二个是“趁机”。
1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C项“丑父趁机与齐顷公交换位置”错误,文中齐顷公和丑父在被晋国围困前就交换了位置,并非被困后。
13.(1)他轻视小国又傲视大国的行为非常过分。不久,晋国与鲁国前来访问,齐顷公拿使者开玩笑。
[关键词“轻”(轻视)“嫚”(倨傲)、“聘”(遣使访问)、“戏”(开玩笑;嘲弄)各1分]
(2)减轻赋税,赈济孤寡,慰问病者,拿出国家积蓄来解救人民,人民也十分高兴。[关键词“薄”(减轻)、“振”(同“赈”,救济)、“虚”(使空虚,即拿出)各1分,句意1分]
14.①齐顷公骄横傲慢,轻小欺大,曾经攻打过鲁国和卫国。②晋、鲁两国使者在齐国遭到戏弄,郤克出使齐国也受到侮辱。③齐国攻打鲁、卫,鲁、卫向晋国求救。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四国联军与齐国爆发战争的原因”,结合两则材料相关内容,从齐国国君的做法和四国联军同盟的组成两方面分析,整理概括即为答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子孙,齐国土地广阔,百姓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有桓公称霸时遗留下的威势,齐顷公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后来起兵讨伐鲁国,回程又在新筑打败卫国的军队。他轻视小国又傲视大国的行为非常过分。不久,晋国与鲁国前来访问,齐顷公拿使者开玩笑。晋、鲁二国(使者)大怒,回国寻求盟友帮助,得到卫、曹两国支持,四国携手同盟,相约与齐国在鞍地会战,狠狠地击败齐国的军队,抓获齐顷公,砍伤逢丑父。这时齐顷公才大为震惊和害怕,他依靠逢丑父欺骗敌军,才得逃脱回国,吊唁死者慰问病者,七年不饮酒,不吃肉,摒除声乐,远离女色,外出拜会并与诸侯结盟,放低姿态结交诸侯。在国内施行仁义,他的声望震动了诸侯。
材料二:
六年春,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其母坐在帷幕中观看。郤克走上台阶,夫人笑话他。郤克说:“不报此辱,发誓不再渡过黄河!”回国后,请求晋君讨伐齐国,晋君不答应。齐国使者至晋国,郤克在河内捉住齐国使者四人,全部杀死。十年春,齐国征伐鲁国、卫国。鲁、卫二国大夫到晋国请兵,都是通过郤克。晋国派郤克率领八百辆战车做中军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来援救鲁、卫,讨伐齐国。六月癸酉日,在鞍地列阵对峙。逢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武士。顷公说:“冲上去,击破晋军后庆功会餐。”齐国射伤郤克,血流到鞋上。郤克想退回营垒,他战车的驭手说:“我从进入战斗后,已两次负伤,我不敢说疼痛,担心士卒因此恐惧,愿您忍痛继续战斗。”于是郤克又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中,齐军危急,逢丑父怕齐顷公被活捉,就与他交换了位置,顷公假装车右武士,战车绊在树上停止。晋国小将韩厥拜伏在齐顷公战车之前,说:“我们晋君派我来救援鲁、卫。”这样嘲笑顷公。丑父装成顷公,让装成车右武士的顷公下车取水来喝,顷公借此得以逃脱回齐军阵中。晋国的郤克要杀丑父,丑父说:“我想代替国君死却被你们杀掉,以后为人臣子的就不会有忠于君主的了。”郤克就放了他,丑父于是能逃归齐军。这时晋军追赶齐军直到马陵。齐顷公请求用宝器谢罪,郤克不答应,一定要得到耻笑自己的人。齐人回答说:“您是以正义之师讨伐齐国,却以暴虐无礼来结束,怎么可以呢?”于是郤克答应了他们,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卫二国的领土。十一年,晋国开始设置六卿,奖赏鞍地之战的有功人员。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想要尊晋景公为王,晋景公不敢接受,齐顷公便回到齐国。齐顷公回国后,废弃猎苑,减轻赋税,赈济孤寡,慰问病者,拿出国家积蓄来解救人民,人民也十分高兴。对诸侯则厚礼相待。直到顷公去世,百姓归附,诸侯没有侵犯齐国的。
15.C(“表达出词人的庆幸之情”错误,“已是酴醾后”表明归家较晚,含有惆怅和伤感的情绪,而非庆幸之情。)
16.①离别之伤。词人离开吴地,吴姬苦苦劝人喝酒,离别让人肝肠寸断。②物是人非之伤。词人中年归家,溪上儿童不能确定是否相识,情绪伤感。③亡国之伤。杜鹃鸟高唱,南宋已灭亡,词人心中有亡国之痛。④时光易逝之伤。春色可以重来,但时光一去不复返,词人内心深处有无限的惆怅与感慨。
(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17.(1)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2)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3)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每空1分)
18.①运用排比。(1分)②句式整齐,论述有气势。(1分)③从不同方面强调中国科技对巴黎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展现我国科技实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排比句式的作用。解题时,首先要了解排比句式本身句式整齐和增强语势的作用,其次要结合文段内容具体来谈。
19.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义的能力。原文和A项中“窗口”都是喻指反映情况的渠道、途径、地方。B项指一般的窗户,C项指计算机界面,D项指短暂的、有限的机遇期。故选A项。
20.A精彩绝伦 B功不可没 C与时俱进
(每空1分,共3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通过后面内容可知,是在形容赛事精彩,故可填“精彩绝伦”“精彩纷呈”等;第二空强调射击同步测试系统对我国射击队取得优异成绩的作用,故可填“功不可没”;第三空结合后面内容可知,强调奥运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故可填“与时俱进”。
21.①从赛事分析到辅助训练/从多画面静止技术到人工智能 ②也是科技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
(每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第一处注意前面“多画面静止技术使赛事分析更快捷,人工智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辅助训练”的提示。第二处注意前面“既是前沿科技的绝佳竞技场”的提示,注意关联词;在内容上还要注意与科技企业的关系。
22.北京奥运会广泛应用高清摄像、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等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赛体验。
(改对一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若改成“由于北京奥运会广泛应用高清摄像、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等技术,观众获得了全新的观赛体验”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前面句子没有主语,将“由于”去掉;二是成分残缺,在“网络传输”后加上“等技术”;三是搭配不当,将“使”改为“给”。
23.【写作指导】先看材料。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是阐述“China Travel”爆火的现象。“China Travel”在国内外视频平台上迅速崛起,这些视频内容以外国人的视角来介绍中国,将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全球观众,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一个多元、生动的中国形象。这种形式既能引人注目,也令人信服。第二段是讲“ChinaTravel”爆火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China Travel”的爆火现象,反映了世界对于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的迫切愿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人民对于他国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都使得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去迎接这份来自世界的热情。
再看导写语。导写语由“China Travel"爆火的现象引导出本次作文的写作话题,即青年学子对“China Tavel”爆火的现象有何联想与思考。可以写: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视角的转变及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子要坚持文化自信与传承、具备国际视野、拥有责任与担当等等。要求紧扣“上述现象”,即强调不能脱离材料,所写的“联想与思考”要从材料中来。“作为青年学子”强调写作身份,行文中要凸显身份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提示从“怎么办”的角度写作。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这也是进行评分的三个抓手:
一是文章要认识到“China Travel”爆火现象的意义;
二是文章要对“China Travel”爆火现象的原因有深刻认识,如世界视角的转变,中国政府与人民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等;
三是文章要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证,写青年学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做何准备,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如坚持文化自信与传承、具备国际视野、拥有责任与担当等等。
【参考立意】①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②自觉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③真诚待客,坦诚交流促了解;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答案docx、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答案pdf、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题目来源docx、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来源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中学、洛社高级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试题(有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