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第1页
    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第2页
    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9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0页。
    1.过度饮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位于腹侧VTA的多巴胺神经元存在调控进食的神经环路,其通过投射到内侧伏隔核来抑制饥饿引起的小鼠进食行为,具体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腹侧VTA多巴胺神经元轴突与内侧伏隔核细胞所形成的结构为______,前者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
    (2)内侧伏隔核神经元轴突所释放的γ-氨基丁酸为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依据是______。
    (3)位于腹侧VTA的多巴胺神经元能够投射到内侧伏隔核,接收腹侧VTA多巴胺细胞输入的内侧伏隔核神经元可以投射到______,进而抑制机饿引起的小鼠进食行为。
    2.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得失眠症。失眠症患者白天会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困倦和抑郁等表现,这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褪黑素在夜晚的分泌量是白天的5~10倍,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如图1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光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_____调节,光信号直接刺激的感受器为_____,效应器为_____。
    (2)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又可抑制SCN的兴奋,此机制属于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
    (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人喜欢熬夜玩智能手机以释放压力,然而长时间观看智能手机反而使人难以入睡。有人认为不同颜色的光对褪黑素的分泌量影响不同,研究人员利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小鼠,并测定H蛋白(H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请你为提高人类睡眠质量提出一点合理的建议:_____。
    3.正常人感染病原体后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3个过程,如图为体温上几期对应的机体休温调节过程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b为______(填名称),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激素c的合成和分泌,激素c的作用有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土调后,人体同时对甲,乙细胞进行调控,使温度上升,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属于______调节,该方式依赖的结构基础为______。下丘脑对甲、乙细胞的调控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原因是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某药物X作为常见的退烧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起到退烧的效果。在人体退烧过程中,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是毛细血管舒张和______。
    4.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癌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恶性肿瘤,某团队欲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对此进行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注:实验所用阿司匹林溶液是将阿司匹林溶于无水乙醇中获得的;培养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需用完全培养基。
    (1)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类似,则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调节机制。
    (2)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对照组应作的处理为______,据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3)Hechst33258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对细胞的毒性较低,与DNA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亮蓝色荧光。请根据染色原理写出染色后如何判断正常细胞与凋亡细胞;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COX-2是前列腺素E2合成的关键酶,病理状态下其表达量会升高,从而促使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E2,后者则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推测作为COX-2抑制剂的阿司匹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理可能是______。
    5.人体应对外界多变的环境,会产生应急和应激反应,一定强度的应急和应激反应有助于发挥机体潜力、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但反应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______机制来实现的,该机制涉及的信息分子有______(答出三种)。
    (2)人体在感染、中毒、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紧张等有害刺激下,发生应激反应,此时下丘脑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可经图1_____(填“C”或“D”)运输到垂体,刺激垂体分泌_____,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3)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发生应急反应,此时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促进_____分泌,该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处于反应机敏、高度警觉的状态。
    (4)机体在应对有害的环境刺激时,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外,还存在脑—脾神经轴参与的调节,如图2所示。科学研究发现,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请利用小鼠、相关疫苗等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提示:实验需用手术法)。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试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政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科研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快速检测、免疫治疗、预防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内环境和感染宿主细胞时,会激发人体的_____免疫过程。
    (2)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控制,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分不开。除核酸检测外,还可采用_____(写出两种)等检测方法。其中核酸检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即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引物的同时加入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不发荧光。与目的基因结合的探针被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水解,R与Q分离后,R发出的荧光可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图甲),结果如图乙。
    注:Ct值是指每个反应管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PCR循环数
    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开始PCR前应先用_____酶处理。疾控中心检测5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图乙),载毒量最高的是_____,依据是_____。
    (3)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全程接种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同种疫苗二次接种的目的是_____,形成较好的免疫效果。
    (4)2021年2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获批上市。腺病毒是常见病毒,人类感染腺病毒后仅产生轻微的自限性症状(能够自我缓解,自行消散的症状),且病毒DNA不整合进入染色体。研究表明与其他重组DNA疫苗相比,重组腺病毒疫苗可减少多种临床风险,请说明理由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突触;内侧伏隔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多巴胺的特异性受体
    (2)抑制性;γ-氨基丁酸与细胞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导致该神经细胞的活动减弱
    (3)腹侧VTA
    解析:(1)由图可知,腹侧VTA多巴胺神经元轴突与内侧伏隔核细胞所形成的结构为突触,由于内侧伏隔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多巴胺的特异性受体,故腹侧VTA多巴胺神经元轴突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内侧伏隔核细胞。
    (2)内侧伏隔核神经元轴突所释放的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导致该神经细胞的活动减弱,说明内侧伏隔核神经元轴突所释放的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3)由题图可知,位于腹侧VTA的多巴胺神经元能够投射到内侧伏隔核,接收腹侧VTA多巴胺细胞输入的内侧伏隔核神经元又可以投射回腹侧VTA,从而抑制腹侧VTA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形成腹侧VTA→内侧伏隔核→腹侧VTA的神经环路来抑制饥饿引起的进食行为。
    2.答案:(1)神经;视网膜;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2)负反馈;维持人体内褪黑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3)红光、绿光对H蛋白的活性影响较小,蓝光可抑制H蛋白的活性,且照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夜晚睡觉前应尽量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1可知,光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视网膜,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2)由题意可知,SCN兴奋后,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松果体,促使松果体产生褪黑素,而褪黑素又可抑制SCN的兴奋,该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在于能够维持人体内褪黑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3)红光、绿光对H蛋白的活性影响较小,蓝光可抑制H蛋白的活性,且照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为提高睡眠质量,夜晚睡觉前应尽量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
    3.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神经;反射弧;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同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只有特定的信号分子才能与之结合
    (3)等于;汗腺分泌增加
    解析:(1)题图中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
    (2)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节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下丘脑对乙细胞的调节为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原因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同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只有特定的信号分子才能与之结合。
    (3)高温持续期指的是体温维持在高温状态,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增加散热的生理性调节途径有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多。
    4.答案:(1)分级调节和反馈
    (2)在培养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的完全培养基中添加等体积的无水乙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阿司匹林抑制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阿司匹林抑制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
    (3)正常细胞核呈圆形,DNA分布均匀,染色后呈均匀的蓝色;凋亡细胞核断裂,染色质凝缩,染色后呈亮蓝色固缩状、团块状或碎片状
    (4)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2的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E2,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解析:(1)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类似,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2)结合题图,对照组应在培养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的完全培养基中添加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据图分析,随着阿司匹林溶液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率呈增大趋势,相同阿司匹林浓度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生长抑制率也呈增大趋势,故可得出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阿司匹林抑制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阿司匹林抑制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
    (3)细胞凋亡时,染色质凝缩,DNA被降解为大小不同的片段,最终核断裂,而正常细胞一般保持完整的核型,Hechst33258与DNA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亮蓝色荧光,故染色后通过观察蓝色区域的形态即可分辨正常细胞与凋亡细胞。
    (4)由题可知,COX-2在病理状态下表达量会升高,从而促使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E2,后者则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COX-2的作用,进而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5.答案:(1)神经—液—免疫调节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
    (2)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抗衡
    (3)肾上腺素
    (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测定初始抗体水平,实验组小鼠手术切除脾神经对照组小鼠进行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
    解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涉及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
    (2)人体在感染、中毒、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紧张等有害刺激下,发生应激反应,此时下丘脑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可经体液运输到垂体,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促进肝细胞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与胰岛素作用相抗衡。
    (3)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发生应急反应,此时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该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处于反应机敏、高度警觉的状态。
    (4)实验分析如下:

    6.答案:(1)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抗原检测、抗体检测;逆转录;a;达到荧光阈值所用循环数最小,即Ct值最小
    (3)第一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4)减少载体对身体的伤害,腺病毒载体无插入突变风险,减少癌变和正常基因突变的几率。(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由题干信息“当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内环境和感染宿主细胞时”可知,人体会产生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
    (2)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因此进行PCR前,需将RNA进行逆转录形成cDNA,故还需加入逆转录酶。由题图乙检测结果可知,a的荧光强度达到Ct阈值和最大值的循环数是最少的,可推测a的载毒量是最高的。
    (3)因为二次免疫可发生如下变化:利用第一次接种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加强免疫效果。
    (4)由题意可知,重组腺病毒疫苗能减小载体对人体的伤害,病毒DNA不整合进入染色体,无插入突变风险,减少癌变和正常基因突变的几率。

    相关试卷

    专题5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5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0页。

    专题4 细胞的生命历程(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4 细胞的生命历程(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0页。

    专题3 细胞代谢(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3 细胞代谢(非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