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据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29日,地球自转速度创下自1969年以来最快纪录,也是有地球自转速度精确纪录以来的最快纪录,比标准24小时(86400秒)少1.59毫秒。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图甲B. 图乙
C. 图丙D. 图丁
2. 考虑自转最快纪录,该日地球自转( )
A. 角速度处处相等B.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 各纬度线速度明显增大D. 角速度略小于15°/小时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甲、乙两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可知,图甲正确,图乙错误,A正确,B错。丙、丁两图为两极上空地球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呈顺时针,丙、丁两图错误,CD错。故选A。
【2题详解】
考虑地球自转最快纪录,该日自转周期比标准24小时(86400秒)少1.59毫秒,故转过一周360°所用时间减少,所以角速度则变为除极点自转角速度为0外其余各地均略大于15°/小时,AD错;同样,地球各个纬线周长不变,周期减小1.59毫秒,所以线速度有所增大,但极不明显,C错;线速度仍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正确。故选B。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58'N,100°16'E)成功发射,并于26日凌晨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的航天员于4月30日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神舟十八号发射时,与我国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大致占全球的( )
A. 1/24B. 1/8
C. 7/8D. 23/24
4. 与神舟十八号发射时晨昏线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神舟十八号发射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是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可知此时东十二区是2023年4月26日0时59分,即全球只有东十二区是4月26日,而西十二区向东到东十一区均为4月25日,即与我国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共有23.5个时区,全球共有24个时区,选项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发射时为4月25日,北极圈内只有部分区域出现极昼现象,AD不符合题意。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神舟十八号发射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是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结合选项,为了方便计算,可按21时进行计算),可计算此时地方时6时所在经线度数为105°W,地方时18时所在经线度数为75°E。B图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度数为75°E,B符合题意;C图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度数为55°E,不符合题意。故选B。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河流位于( )
A. 南半球B. 赤道上
C. 北半球D. 回归线上
6.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 北岸B. 南岸
C. 东岸D. 西岸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因此两岸的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可知,该河段右岸受侵蚀更加明显,左岸泥沙沉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此段河流位于北半球,C正确,AB错误。回归线有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北半球,若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北岸为右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正确;南岸是沉积作用明显的一侧,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东西岸不明显,BCD错误。故选A。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下午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图2示意某科考队员选址奠基当日在罗斯海新站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7. 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 )
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8. 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 菏泽市的高中生正在吃晚饭B. 科考队员的身高和影长相等
C. 科考队员的身影朝东北方向D. 上海和罗斯海新站日期相同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南极洲,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以南,两地同位于南半球,度数小者位置在北,故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以北。长城站位于60°W附近,罗斯海新站位于150°E附近,二者经度数相加大于180°,西经度的地方在东,东经度的地方在西,故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以东。综上所述,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地方时应为12时,由于罗斯海新站的经度为150°E左右,菏泽市(东8区)比罗斯海晚2小时左右,应为上午10:00左右,不会吃晚饭,A错误;若科考队员的身高和影长相等,则罗斯海新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距,由于罗斯海新站的纬度为80°S左右,若罗斯海新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35°S,而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错误;罗斯海新站的纬度为80°S左右,结合太阳方位知识点,有太阳时,其正午太阳位置位于正北,因此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日影朝向正南方向,C错误;罗斯海新站经度为150°E,此时150°E地方时为2月7日12时,则30°W为7日0:00,即此时7日范围由西2区向东至东12区,上海位于东8区,罗斯海新站位于东10区,故两地日期相同,D正确。故选D。
下面图1为南半球Q地全年日出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T日北京时间8:10重庆某街道悬日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T日期过后( )
A.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 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
C. 北京日落时间提前D.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10. 下列有关该南半球Q地所处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5°E高纬度B. 25°E低纬度
C. 180°低纬度D. 180°高纬度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归线上最长昼长接近14小时,最短昼长约10小时。由图可知,T日期日出时刻最早,说明T日为冬至,该地最长白昼时间与最短白昼时间相差40分钟,远小于回归线最长白昼时间与最短白昼时间的差值,可以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地区且很接近赤道,T日(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直射纬线与该地和赤道靠近,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A正确,D错误;T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方,正午日影应朝北,B错误;T日(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北京昼长增长,则日落时间推迟,C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图可知,该地日出北京时间最早是12:10,最晚是12:30,因此该地二分日时日出北京时间为12:20。在二分日当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为6时,地方时相差6小时20,经度相差9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该地的经度=120°-95°=25°E;结合图可知,该地的日出时间最早和最晚时间只相差20分钟,说明一年中昼夜差别非常小,因此该地接近赤道,为低纬度。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该日可能是( )
A. 3月 21日B. 6 月 22日
C. 9月23 日D. 12 月 22 日
12. B点的昼长是( )
A. 12 小时B. 10小时
C. 16 小时D. 18小时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最接近6月22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可知,B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以东135°,根据“15°/h”计算可知,B点所在经线此时为21:00,且B点位于昏线上,由此说明B点正在经历日落,因此B点所在纬度的日落时间为21:00,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间-12:00)×2”,可计算得知B点昼长为(21-12)×2=18小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 ①③B. ③④
C. ①②D. ②④
14. 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 垂直转动角度较大B. 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D. 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5.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 “花朵”朝向西南B. “花朵”朝向东南
C. 影子朝向正北D. 影子将会变长
【答案】13. A 14. B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智能太阳花”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发电效率 更高,①正确;智能光伏与传统光伏相比,“智能太阳花”需要的技术成本更高,会增加投资成本,②错误;“智能太阳花”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方便维护运营,③正确;“智能太阳花”与固定式光伏发电装置一样都可以实现清洁发电,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智能太阳花”可以智能追光。浙江和新疆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新疆纬度要比浙江纬度更高。冬半年,由于乌鲁木齐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短,“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小,而夏半年,由于新疆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长,太阳视运动角度更大,“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大,CD错误;新疆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更小,“智能太阳花”垂直转动角度较小,A错误,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说明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太阳位于浙江当地的正南方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此时还未到正午12点,太阳在新疆的东南,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影子朝向西北,“花朵”朝向东南,AC错误,B正确;太阳高度将继续变大,影子将会变短,D错误。故选B。
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外力作用B. ②——岩浆活动
C. ③——变质作用D. ④——重熔再生
17. 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
A. 甲、丙B. 甲、丁
C. 乙、丙D. 乙、丁
18. 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 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D.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16. A 17. B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 )
A. 甲处为背斜构造B. 乙地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C. 丙的物质来自地幔D. 丁侧为河流堆积岸
20. 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丙—乙—甲D. 丙—甲—乙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中岩层结构可知,甲处同一岩层向下凹陷,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构造,A项错误;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够稳定,容易有小溪或小泉出露,且没有石灰岩分布,不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B项错误;丙处岩层向上凸起,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到其他岩层形成,其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丁处是河流弯道的凹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丁岸为河流侵蚀岸,D项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依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岩层形成的顺序一般为“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结合图中甲乙丙岩层的位置可以看出,甲为沉积岩,丙为侵入型岩浆岩,且侵入到了甲类型岩层之中,说明丙应当出现在甲之后,原本甲和丙处两侧岩层应当相连,但此时可以明显看出丙处的岩层并不连续,说明这是乙处断层出现后错断导致,因此,乙应该出现在丙之后。具体过程为:岩层水平挤压(甲)-岩浆侵入(丙)-岩层出现断层(乙)。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 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④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D. ⑤处地形是冲积平原或三角洲
22. 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游河谷以V形谷为主
B. 冲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处
C. 泥石流多发生于平原地区
D. 河道中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位于断层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利于修建大坝,A错误;②处位于山麓地带,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扇,B错误;④处地势起伏不大且落叶阔叶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C错误;⑤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水的沉积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河流上游地处高山地区,地势陡峻,落差大,河流对河床的侵蚀作用主要以下蚀为主,形成V字形河谷,A说法正确;河流从山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出山口由于地形变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B说法正确;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势落差大、地质条件不稳定、有暴雨的地区,C说法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般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江心洲,D说法正确。本题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画出。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褶皱的形态,读图可知,图中中间岩层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
【小问2详解】
地形类型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由图中等高线的值可知,该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故为盆地。而当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故形成盆地的原因主要为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由于当地为背斜,故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受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低地。
【小问3详解】
路线的建设应该尽量沿着等高线,尽量少的穿过等高线,从地势较为平坦的鞍部穿过,减少工程量。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因势起伏较大,在山区修建铁路,工程量较大,不仅成本高,修建的难度也比较大,故山区不利于铁路的修建,但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铁路,能够减少工程量,使修建成本和难度降低。
24. 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给定图例符号标出陡崖位置________,并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
(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________,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________。
(3)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
【答案】(1)
等高线重叠(重合)
(2)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扇面发育沟谷,地形起伏大;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扇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存在较宽的地形平台,利于沉积物堆积。
(3)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中间山峰的北侧有等高线重合(重叠),说明该处有陡崖分布,根据图示信息选择合适的图例,标在图中的对应位置,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呈现扇形地貌;冲积扇地势呈现由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多条河谷存在,地势起伏较大;沉积物颗粒大小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当河流流经山区,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上游有大量的碎屑物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为冲积扇提供物质来源;当河流流出出山口,河流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当地河流较多,冲积扇遭受流水侵蚀,形成大量河谷;冲积扇形成较宽的平台地貌,为河流沉积提供良好的沉积环境。
【小问3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当地有河流流经,地处山区,有山洪爆发的可能,影响铁路安全;冲积扇沉积物较松散,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图1),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图2),平均深度2000米。其东南侧的丹霞地貌——千龟山(图3),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
(1)描述图2地貌的形成过程。
(2)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
(3)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说明在该地形影响下,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答案】(1)流经横断山脉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急;流水下蚀严重,形成深而窄的“V”形谷。
(2)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
(3)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南北方向延伸;数量稀疏。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图2 属于峡谷地貌;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巨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下蚀严重,容易形成窄而深的峡谷地貌。
【小问2详解】
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该类岩石形成之后,由于受内力作用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后不断遭受外力侵蚀,风化破坏作用,最终残留在地表的岩石形成的地貌叫丹霞地貌。
【小问3详解】
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城镇数量分布较少,密度低;交通建设由于考虑到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问题,一般交通线沿山谷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且分布密度也不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