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各地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83份)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绿林、赤眉起义 B.国人暴动C.三家分晋D.陈胜、吴广起义
2.春秋时期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
A.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B.团结诸侯,抗击夷狄
C.壮大自己力量,称霸中原,建立霸业D.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其变革在思想上表现为()
A.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B.变革运动成为潮流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4.樊树志《国史学概要》中记载:“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秦朝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有效地履行了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C.完善了国家行政中枢权力 D.杜绝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5.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还有众多墓葬。其中少数大型墓里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礼乐重器和玉器,许多中型墓中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品,大量小型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社会贫富差别明显B.君主专制形成C.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D.宗教思想浓厚
6.下表为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两种学说。这两种学说可用来说明( )
考古家
学说
A.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阶级分化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史前时代已有华夏认同观念D.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
7.《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据此推断,该时期( )
A.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 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实行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
8.观察下图,周初分封诸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主要体现出西周分封制有利于()
A.稳定周初政治形势 B.扩大中原文化影响
C.促进各民族间交融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9.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此土地制度( )
A.土地可以随意买卖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引发了“国人暴动”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
10.《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
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
C.阶级关系发生变动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11.下面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社会变革B.战争频繁C.经济发展D.思想繁荣
12.商鞅力主废除世卿世禄制,禁止私斗,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度,要求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并规定从具有军功爵的人中选拔和任用官吏。这些措施( )
A.缩小了百姓贫富差距 B.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 D.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图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
A.以民为本B.崇德尚贤C.天人合一D.兼爱非攻
14.秦王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以南等(当时被称为“化外之地”,苏采琦
断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宵时期,同时存在着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散布在四面八方,我如“满天星斗”
严文明
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花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分层次联系(东夷、百越等文化处于第二或第三层。是花牌)的重焊花朵式格局
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为此,秦朝在这些地方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都护府 C.刺史制 D.郡县制
15.从以下治国思想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历代治国思想()
A.由皇帝个人喜好所决定B.有利于文化发展
C.受现实统治需要的影响D.中央集权的削弱
1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两个阶段是( )
①春秋 ②战国 ③前秦 ④后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12分)
17.宗法制的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思考: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6分)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怎样的关系?(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末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赵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4分)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民本文化的内容。(4分)朝代
统治思想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秦朝时期
尊崇法家,焚书坑儒
西汉初期
推崇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12分)
2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A
6.B
7.A
8.A
9.B
10.D
11.A
12.B
13.B
14.D
15.C
16.A
17.宗法制的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
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18.(1)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2)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A
B
A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D
C
A
19.(1)特点:分布广泛:多元一-体;沿河沿江分布。
(2)新现象:使用铁农具,运用牛耕技术(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
(3)关系:因果关系。
内容:孔子主张为玫以德,爱借民力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0.经济转型: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政治转型: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政治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
思想转型: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文化转型:在哲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民族关系转型:“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交融。(结合史实写出3个角度即可满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麒麟私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