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
1. 关于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地月系B. ②太阳系C. ③是河外星系D. ⑤是可观测宇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天体系统相关知识可知,①为地月系,②为太阳系,③为银河系,④为河外星系,⑤为总星系,说法错误的是C,故选C。
2. 关于太阳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固体球
B. 太阳从外到里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C. 主要组成成分是氦和氮
D. 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AC错误;太阳从外到里分别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层,B错误;太阳的光热是来自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正确。故选D。
3.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B. 出现在智利上空的麦克诺特彗星
C. 成功着陆的“奋进号”航天飞机D. 地球上巨大的陨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没有独立运行轨道的不是天体。出现在智利上空的麦克诺特彗星属于天体,B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成功着陆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地球上巨大的陨石都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没有独立运行轨道,不属于天体,ACD错误。故选B。
4. 下列选项不是地质年代表划分依据的是( )
A. 地层顺序B. 生物演化阶段C. 岩石年龄D. 大气成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的编年,形成了地质年代表。因此大气成分不是地质年代表划分的依据,D符合题意,故选D。
5. 地球上存在生命自身条件分析不准确的是( )
A. 产生适宜温度与日地距离适中有关
B. 液态的水的产生与适宜的温度有关
C. 适宜的大气产生的条件只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
D. 产生适宜的温度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产生适宜温度与日地距离适中有关,A说法正确;液态的水的产生与适宜的温度有关,B说法正确;地球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形成的引力在地球上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后经生物的改造才产生了适宜的大气,C说法错误;产生适宜的温度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有关,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需要选择分析不准确的,故选C。
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字母代表地球的是( )
A. BB. CC. DD. F
7. 质量体积最大的天体是图中( )
A. BB. FC. GD. D
【答案】6. C7. B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而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代表地球的是D,C选项正确。B代表金星,C代表水星,F代表木星,ABD选项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木星,图中F为木星,B符合题意。A代表土星,G代表天王星,D代表地球,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青藏高原地区B. 珠三角地区C. 长三角地区D. 华北地区
9.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植物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 ①②③B. ④⑤C. ①③⑤D. ②④⑤
【答案】8. A9. B
【解析】
【8题详解】
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所给我国的地区中,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A正确;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青藏高原地区少,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水的运动是太阳辐射推动的,植物生长是太阳辐射为其光合作用提供能量,④⑤符合题意;岩浆喷发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是由地球内能作用形成的,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关系不大,①③不符合题意;“磁暴”现象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太阳辐射不能干扰有线电话接听,②⑥不符合题意;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提供光和热,维持生物的生长;形成煤炭、石油等多种能源,供人类生产生活;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塑造地理环境。
10. 2022年4月24日至28日清晨,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人们每天都能在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从左到右,由低到高排成一条直线,这就是行星“连珠”现象,如下图所示。木、金、火、土四大行星“连珠”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行星绕日运动具有( )
A. 近圆性
B. 同向性
C. 共面性
D. 周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低空可以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从左到右由低到高排成一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行星“连珠”现象体现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和其余选项无关,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指其运动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指其运动轨道都近似是圆形;同向性指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岩石圈是指(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2.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轮上的游客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B. 此次乐山地震发生后,横波先到达成都
C. 纵波能够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3.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4. 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听说地震,夺路逃命B. 遵守纪律,坚持上课
C. 下楼不及,纵身跳楼D. 双手抱头,有序撤离
【答案】11. C12. C13. A14. D
【解析】
【11题详解】
岩石圈包含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不包括水圈,②③ 正确,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游轮上的游客只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颠簸,A错误;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成都,B错误;纵波能够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正确;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能产生海啸等次生灾害,会对人类产生危害,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纵波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使物体左右摇晃,横波是建筑物倒塌的主要能量,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是因为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A正确;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都不是“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夺路逃命容易引发踩踏,也不是正确避险方法,A错误;地震时保护生命安全最重要,不应坚持上课,B错误;纵身跳楼容易伤害身体,C错误;地震时,双手抱头,或用书、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或墙角,稳定后有序撤离,D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地质时期(冥古宙-显生宙),地球CO2浓度变化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海陆变迁B. 频繁的火山爆发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6. 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A. 海生藻B. 裸子植物C. 被子植物D. 蕨类植物
【答案】15. D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符合题意;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排除A;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排除B、C。故选D。
【16题详解】
地壳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由此判断,古生代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副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实际上,画中的“乌鸦”是什么,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
A. 太阳耀斑;色球层B. 太阳黑子;光球层
C. 日珥;日冕层D.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
18.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答案】17. B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光球层中磁场聚集之地,温度比周边略低,发出的可见光稍少,因此显得较暗一点,好似光亮的太阳上出现黑色斑点,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中的红色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提到太阳中有踆乌,应该是指太阳黑子,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光球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黑子剧烈爆发时,即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从而干扰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符合题意;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排除A;地震是由地球内力作用而产生的,太阳活动不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排除B。高层大气极其稀薄,缺乏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而且太阳活动不会改变这一条件,因此不会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排除D。故选C。
【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至外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现象,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表面颜色较暗(温度较低);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发出强大的短波辐射;太阳风发生在太阳的日冕层,发出带电粒子流。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下图示意2008—2020年太阳黑子对数(单位:个)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9. 据图推测,下列年份中太阳黑子数最少年份是()
A. 2003年B. 2025年C. 2030年D. 2036年
20. 受太阳黑子影响,2014年地球上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 在加拿大看到极光B. 有线通讯中断
C. 异常断电减少D. 地震减少
【答案】19. C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2014年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则2003、2025、2036年都为太阳黑子活动峰值年份,2030年太阳黑子数最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4年太阳活动较强。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会导致高纬地区的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加拿大纬度位置较高,可能看到极光现象,A正确;受太阳黑子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可能被中断,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可能会导致输电网络受到影响,异常断电增多,C错误;地震发生和太阳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屋,距地球仅1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约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杏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
22.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 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D.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远
【答案】21. B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太阳系的直径约2光年,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根据题意,该类地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10光年,该距离超越了太阳系的范围,但没有超越银河系,属于银河系,B正确,CD错误。地月系属于太阳系,A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题中“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类地行星的温度太高,行星温度高低主要和绕转恒星距离有关,所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正确,D错误。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因此陆地面积大小与生命是否存在关系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拥有大气层,B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展;②体积质量适中:适中的引力形成大气层;③存在液态水。
“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城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4.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
A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
25.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和臭氧B. 氩和氖C. 水汽和杂质D. 氮和氧
【答案】23. B24. A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增→递减→递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约90%以上,A正确;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水汽含量很少,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水汽和尘埃,C正确;二氧化碳和臭氧、氩和氖氮和氧是大气组成成分,不是引起天气变化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
A. a地层——前寒武纪B. b——早古生代
C. c地层——晚古生代D. d——新生代
27. 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被子植物D. 裸子植物
【答案】26. C27. D
【解析】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地质纪年一般以百万年为单位。按照地球岩层的年龄,将地球46亿年划分成两个大单元,难以见到生物的时代称为隐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为显生宙,5.42亿年以后到现在被称为显生宙。
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 )
A. 由赤道向极地递减B. 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
C. 低纬度地区辐射弱D. 极地辐射量接近太阳常数
29. 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厚度B. 太阳活动C. 距日远近D. 纬度差异
30. 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 )
A. 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B. 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
C. 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D. 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28. A29. D30. A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由赤道向极地递减,A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0°—20°N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但变化小,20°—70°N变化大,故各纬度间并不是间距等量变化,BC错误;太阳常数是指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由于极地具有极夜现象,故极地辐射量应小于太阳辐射常数,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没有经过大气层,与大气厚度无关,A错误;太阳活动和距日远近,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BC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差异,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不是由太阳辐射直接形成的,B错误;太阳活动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太阳辐射本身不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C错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空2分)
31.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C代表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千米,主要由____组成。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态,F面是____界面。
(4)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G层叫____,物质状态____态。
【答案】(1) ①. 横 ②. 纵
(2) ①. 莫霍 ②.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③. 地壳 ④. 17 ⑤. 岩石
(3) ①. 消失 ②. 突然下降 ③. 固态 ④. 古登堡
(4) ①. E ②. 外核
③. 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均可以传播,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
【小问2详解】
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界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是突然加快,所以D表示莫霍面界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它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主要由岩石组成。
【小问3详解】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均可以传播。读图可知,在F处横波(A)完全消失,纵波(B)传播速度减慢,说明F面以上E物质(地幔)为固体,F为古登堡界面。
【小问4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E为地幔,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G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H层为内核,其物质状态为固态。
32. 读“太阳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用肉眼可以直接观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____。(填太阳大气层名称)
(2)A层叫做____,它上面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____和____等。
(3)B层上面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____。
(4)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使信鸽容易迷失方向。
【答案】(1)光球层(2) ①. 色球层 ②. 耀斑 ③. 日珥 (3)黑子(4)磁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部分结构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B层)、色球层(A层)和日冕层(C层)。人类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光球层(光球层亮度最大)。
【小问2详解】
A层为色球层,它上面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耀斑和日珥。
【小问3详解】
B层为光球层,其上面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
【小问4详解】
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使信鸽容易迷失方向等。
【点睛】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图示甲、乙两地中, 白令海北部易形成海冰的原因有, 辫状水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