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54983/0-1731156078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54983/0-17311560786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354983/0-1731156078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初二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m B.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C.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m/sD.试卷反射的光传播速度约为
2.北碚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为重庆人民的“后花园”。下列关于北碚的描述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缙云山的草木蓬勃生长B.烈日炎炎,嘉陵江的鲤鱼跃出水面
C.金秋十月,道路旁的银杏树叶变黄D.寒冬腊月,静观镇的腊梅香飘十里
3.“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古人利用晷针的影子来测定时间,蕴含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如图情境中也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小孔成像 B.海市蜃楼
C.杯弓蛇影 D.雨后彩虹
4.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B.B超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C.噪声检测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蝙蝠是利用次声波实现回声定位
5.如图,在下列与声音有关的探究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听见闹铃的声音越来越小
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敲击同一编钟的不同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通过波形图可知,敲击乙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6.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光源
B.“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太阳被遮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C.“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手中的“月”没有实际的月亮大
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呈黄色是因为它吸收了黄光
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B.
C.D.
8.2024巴黎奥运会张雨霏勇夺6枚奖牌,下图中能表示张雨霏在水下看到岸上终点线的光路图是( )
A.B.C.D.
9.小艾同学好奇教室门框的高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得到4个数据:2.36m、2.39m、2.88m、2.37m,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他应记录数据为( )
A.2.37mB.2.50mC.2.373mD.2.39m
10.卓希同学学习完长度的测量后,用A、B刻度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刻度尺的分度值都为0.1mmB.两个刻度尺的摆放方式都正确
C.该物体的长度为6.00cmD.不能用B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11.甲、乙两车自左向右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是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每隔10s拍摄的两车的位置。下列对两车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0~20s甲的平均速度大D.0~40s乙的平均速度大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为3:4,则甲、乙用时之比为( )
A.2:3B.4:3C.8:9D.9:8
13.小李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了400m,前四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后四分之三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5m/sB.16m/sC.17.5m/sD.20m/s
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是界面B.反射角是30°
C.EF右侧是空气D.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80°
15.如图所示小邹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邹通过安全门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若小邹以1m/s的速度靠近安全门,她的像大小不变
C.若小邹以1m/s的速度靠近安全门,她的像也以1m/s的速度靠近她
D.若安全门向两侧打开时小邹不动,她在安全门中成的像将不再完整
16.“华章启新程,百十正青春”今年是西大附中办学110周年。如图所示,小张通过自制的水球观察附中校徽,看到了校徽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凹透镜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怍用
C.校徽远离水球时,它的像会变小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的是校徽的虚像
17.如图所示是A、B两辆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辆车是同时不同地出发的
B.两车在5秒时相遇,因为此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C.A、B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1
D.A车测试的是启动性能,B车测试的是刹车性能
18.如图 (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所示的时间轴上,、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经反射后的信号。假设测速仪匀速扫描,与间的时间间隔为1.8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汽车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每小格的时间间隔为0.1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收到信号,超声波走过的距离为102m
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被汽车接收到,汽车距离测速仪34m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0m/s
二、填空、作图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个1分,共20分。
19.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是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道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乐器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咫尺之间”比喻距离很近,如图甲,古人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3______(请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图乙所示,小照用刻度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则小照得到的测量结果会有______(选填“误差”或“错误”)。
21.端午节划龙舟是传统的习俗,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小魏踊跃参加了划龙舟比赛。比赛中,小魏以______(选填“龙舟”或“地面”)为参照物判断龙舟尾部的旗杆是静止的,但是岸边的小董认为旗杆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22.炎炎夏日,社区为人们提供露天电影增添纳凉乐趣。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光在屏幕表面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3.如图是神奇罕见的“金环日食”现象,产生日食的原因是光的______;当月亮移开,太阳光透过树叶形成光斑,该光斑是太阳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4.国庆期间小澜去到华岩寺赏荷,拍下蜻蜓伫立在荷花上的画面如图。0.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与蜻蜓相距______m,当蜻蜓向上飞离荷尖时,它在水中的像相对于自己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5.如图是太阳能集热器原理图,利用一块平面镜可使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器上。若一束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0度,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度,镜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度。
26.2024年金凤隧道通车,该隧道起于璧山,穿越缙云山,止于高新区,有效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小王驾驶汽车驶入隧道,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小王在0~0.05h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若小王在前0.05h行驶了4.5km,则汽车在0.20h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27.火车进隧道前瞬间会鸣笛警示,且车轮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小莉乘坐火车穿过山洞,她的位置在火车尾部,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莉统计车身共振动了76次,所用的时间是105秒。若车身总长720m,每节铁轨长28m。假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当时火车的速度为______m/s,该山洞的长度为______m。
28.完成下列光路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a)中物体AB经平面镜成的像;
(2)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图(b)中的光路图。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29题7分,30题9分,31题6分,共22分。
29.小琳在学习了“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新课后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
(3)小琳利用秒表测得小车在斜面上从A点到B点运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______s,小琳又测得,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
A.B.C.D.
(5)小琳在操作时发现,小车某次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丙虚线所示,则计算得到的AC段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0.小丽在实验室发现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她和同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中应选择较为______的半圆形纸板(选填“光滑”或“粗糙”)。
(2)如图甲所示,小丽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到O点,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她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发现反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______。
(3)若让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镜面,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如图乙所示,小丽发现纸板上有一道折痕PQ,她将纸板上方沿PQ向后翻折,发现在PQ以上的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5)同组的小蕾想利用小丽所用器材中的平面镜和两支相同的中性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小丽认为应该选择玻璃板,这是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
(6)如图丙所示,小蕾将玻璃板垂直于平台放置,将中性笔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中性笔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用光屏取代中性笔B的位置,此时应该在中性笔______(选填“A”或“A的像”)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中性笔A的像。
(7)小蕾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两个中性笔A的像,一个较清晰,另一个较模糊。如图丁所示,小蕾将中性笔A的笔尖紧贴于玻璃板前,发现较清晰的像和中性笔A的笔尖紧贴,说明这个较清晰的像是通过玻璃板______ 成像(选填“前面”或者“背面”)。
3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秦代木牍是我国最早的家信实物。小杰国庆期间参观博物馆,发现“秦代木牍”的展示柜中放置着凸透镜,如图甲所示,他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为了弄清其原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乙,小杰用太阳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3)调节好实验器材后,小杰在如图丙位置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成的是一个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右移动蜡烛,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小杰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洒在凸透镜中心,他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序号)。
A.没有烛焰的像
B.只有烛焰四周的像,烛焰中心不成像
C.仍有烛焰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5)小杰清理凸透镜后通过询问老师知道:当蜡烛放在透镜左侧1倍焦距以内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为了观察到像,此时小杰的眼睛应该在透镜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观察。
四、论述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32题6分,33题8分,34题8分,共22分。
32.“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度假。国庆期间,小张从重庆乘坐火车去往昆明旅游(全程铁路约960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则:
(1)该列车由重庆开往昆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2)若小张乘坐另一辆平均速度为200km/h的高铁,从重庆到昆明需要多少小时?
33.2024年重庆长寿湖马拉松于3月3日在长寿湖广场鸣枪开跑。如图,赛道沿长寿湖畔蜿蜒而行,赛道总长42千米,小何跑完全程用时140分钟。
(1)小何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比赛过程中,小何在小吴前方200m,若小吴的速度为6m/s,则小吴追上小何需要多少秒?
(3)假设马拉松队伍在通过大桥时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大桥长1515m,整个队伍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00s,则马拉松队伍的长度为多少米?
34.如图甲是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的情景: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踩下刹车需要经历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甲AB段);从踩下刹车到汽车最终静止,汽车又前进的距离叫刹车距离(如图甲BC段)。刹车距离与踩下刹车时的汽车速度有关,图乙为某款汽车刹车距离s与速度v的关系图。若小牟驾驶该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发现前方35m处有障碍物,他反应后踩下刹车,汽车减速行驶了4s后刚好停在障碍物前。求:
(1)从小牟踩下刹车到汽车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
(2)小牟的反应时间;
(3)若小牟驾车以108km/h的速度沿AC方向行驶,在图甲中的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一位行人正从路边距离C点3m的D点横穿马路),在图中的B点才作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2.5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住,若行人以1.5m/s的速度沿DC方向匀速直线运动,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注:该车的宽度约1.8m)。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50°
50°
3
70°
70°
重庆
遵义
贵阳
昆明
达到时间
9:24
12:08
19:20
发车时间
7:20
9:27
12: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