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罪与罚,以案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预防犯罪》分为“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内容。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从罪和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及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法治观念: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重点
    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难点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中学生组团砸车盗窃》,谈谈他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
    明确: 不良的行为习惯、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吗?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健康成长呢?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预防犯罪》。
    观看短片,思考问题。
    借助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犯罪离青少年并不遥远,进行设问并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探究点一 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内容。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种类。
    探究点二 加强自我防范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环节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 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 思考归纳
    观看视频《与法同行》,结合教材归纳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1.刑法的作用、内容
    (1)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活动二 交流分享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上述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是犯罪行为?通过比较,你认为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活动三 以案说法
    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判处赖小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败产。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
    以上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受到了什么处罚?结合教材归纳这种处罚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3.刑罚的含义与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分、刑事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探究点二 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一 思考感悟
    观看视频《宪法修正案(十一)解读》,你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活动二 以案说法
    某校九年级学生孙某,因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无人监管,平日里经常旷课逃学到网吧上网,因无钱上网,经常偷窃同学的财物和向低年级的学生索要钱财,被学校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仍不知悔改,毕业后,发展到持刀拦路抢劫,把受害者刺成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依照关规定,判处孙某有期徒刑7年。
    孙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出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点归纳: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意识上)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行动上)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意识上)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行动上)
    环节三: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结合材料,归纳问题。
    根据情境材料,交流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归纳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视频引导,归纳刑法的作用及内容,培养学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对两种行为进行比较,从而对犯罪的含义及特征成客观认识。
    运用材料创设情境,通过故事中犯罪嫌疑人所受处罚明确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中对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体会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做到防微杜渐才能远离犯罪。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幻灯片出示知识总结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
    课堂练习
    1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A )
    A.社会危害性不同
    B.违反的法律不同
    C.受到的处罚不同
    D.处罚的机关不同
    2.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对此下列观点有误的是( A )
    A.死刑和罚金属于主刑
    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C.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是附加刑
    3.“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俗话告诉我们( C )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D.偷针和偷金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
    4.材料分析题
    未满18周岁的学生小光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庄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持刀抢劫。最终,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1)小光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向同龄人提出建议。
    【答案】
    (1)小光等三人持刀抢劫的行为是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
    判断理由:①材料中"“小光等三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说明了他们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②材料中“小光等三人持刀抢劫"说明了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材料中“人民法院判处小光等三人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0000元"说明了他们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他们的行为是犯罪。
    (2)思想上:①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行动上:①我们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②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思考、完成练习,分享答案。
    设计意图:围绕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等重点、难点内容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板书

    相关教案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议学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预防犯罪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预防犯罪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共6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