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5写作之有文采教案(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5写作之有文采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高考作文阅卷,非常强调“有文采”这一要求。在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前提下,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语言表现力强,显示出很好的文采的文章,往往都能得到“发展等级”的高分。
考向一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他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改变: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或者改善自己灵魂的状况。前者不是自己随时都可以做到的,后者则永远随他自己掌握。”
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中说:“命运在敲门,我必须扼住命运的喉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指津】这是一道典型的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考生可从以下
【佳作展台】
高贵血统的复苏
“人是被废黜的国王。”帕斯卡尔如是说。由此周国平将人类的精神奋斗史归结为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斗争的血泪史。这一路的荆棘沟坎见证了高贵血统的复苏。
那些身处困境甚至绝境的人们,应该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高贵?是默认自己的厄运,让自己的灵魂向现实投降,还是高昂自己的头颅,即使伤痕累累也面含微笑,将命运之符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想,历史上的那些草莽英雄是有发言权的。他们之所以能光照史册,是因为他们唤醒了体内的高贵血统,从而攀上精神的王位。
千年前的田垄上,一群耕民谈论着符合自己卑微身份的卑微话题,唯有一个人,昂着头颅,骄傲得如鹤立鸡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不屈从于命运的摆布,他不跟现实处境讲和,他的目光锐利而长远,他的胸怀宽广得能容下壮丽的河山。面对众人的嘲笑,他只摇头感叹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就是陈胜,虽然他生命的前半段是在低贱的“鸡舍”里长大的,但他坚信自己是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鹰,他不屈从于命运的摆布,奋起而飞。于是在他的高贵血统复苏之后,他展翅高飞,在汗青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陈胜这样的人中精“鹰”难道天生比普通人高贵,天生拥有高贵的血统吗?其实不然。
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雄鹰的血统,随时都有直上蓝天的雄心和力量。后天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巨大的差距。那些随时习惯于和命运讲和并屈从命运安排的人,他们没有以鹰的方式残酷地训练自己,安逸的生活磨钝了他们原本尖锐的爪子,美丽的风景蒙蔽了他们原本锐利的眼睛,越来越多的人最终低下了头,只想着眼前的一盘菜,不再仰望星空,奢谈理想,不再向往心中的神坛,就这样,他们渐渐平庸下去,最终成了普通的代名词。
可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用拼搏的心去诠释血统的高贵,为曾经属于自己的王位献出自己的血与泪,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一只鹰,不该拘囿于狭窄的空间,尽管招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嘲讽,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蓝天,放弃高贵血统的召唤。
如今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不是扼住命运的喉咙,而是被命运扼住了喉咙,他们安于平庸,他们的生命注定不会多姿多彩。
唯有唤醒拥有高贵血统的灵魂,并为这份灵魂奋斗下去,我们才能永久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名师点评】本文语言犀利,表达冷静又极具感召力,如第2自然段中“是默认自己的厄运,让自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当飞机飞越在山脉中的一条溪流上空时,机长总会全神贯注地向下凝望,脸上充满了惆怅、回味、向往等复杂表情。
有一次,副驾驶实在忍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机长,下面这个偏僻、荒无人烟的地方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值得你如此关注?”
机长从无限怅惘中回过神来,悠悠地答道:“看到那条蜿蜒的小溪了吗?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常常来到这条小溪旁,坐在一根圆木上钓几个小时的鱼。每当有飞机飞过我的头顶,我都会抬头望上几分钟,心想,如果驾驶飞机的人是我该有多好啊。”
“现在,你已经如愿以偿了!”副驾驶说道。
“可是现在,每次当我飞临这条小溪,”机长神情更加凝重地说,“我都会忍不住想起以前那美好的时光:山间是那么的宁静和空旷,岸边的野草和野花是那么的碧绿和娇艳,不时吹过来的微风是那样的凉爽和宜人,溪水的鸣唱是那样的清脆和悦耳,鱼儿上钩的瞬间是那样的令人兴奋和震撼……这一切实在让我无法忘却。我想,如果我现在不是在天空飞行,而是在溪水边钓鱼,该有多好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这是一个故事型材料作文题。在这则材料中,机长的回答是关键,因为这些话道出了他
【佳作展台】
初心去哪儿了?
一个人最先成熟的永远不是身体,而是那颗充满欲望的心;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清澈纯粹的思想;最先消失的一定不是背影,而是那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感情——面对尘世的染缸,我不禁喟然感叹:初心去哪儿了?
初心即我们的本真,是不掺杂质、原原本本、最初、最纯粹的那颗心。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接触的世界不断变广,受到的侵蚀、污染也不断增多。这一颗初心就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和形状。我们不是莲花,不能出淤泥而不染,也不能濯清涟而不妖。
一路风雨不断,初心易逝,本真难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小时候能保持初心,而长大之后却把初心弄丢了呢?这是我们的社会造成的,还是我们的心灵本来就会这样呢?
美国作家罗克珊娜·鲁宾逊就曾寻找过初心,她认为我们的社会侵蚀了初心,自以为是、弱肉强食的人文环境侵蚀了我们的初心。因为她曾在野鸭子身上找到过初心。野鸭子端庄沉着,不为世事所恼,只顾悠哉戏水,好不快活。她也希望能像野鸭子一般,脱离尘嚣,回归自然,拥有初心,永远保持一颗纯真而透明的心,但这又是何等的不易啊!
我们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充满智慧与能量,却不如一只野鸭子活得自由自在,我们的初心去哪儿了?
如今的社会,多的是贪婪之徒,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死活,就算我们本来拥有初心,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又怎能继续保持?初心很纯洁,它的纯洁使它脆弱,使它容易被侵蚀。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想找回初心,着实不易。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初心之于我们就像水之于鱼。现在的我们就如涸辙之鲋,但是能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发现自己的初心的去处,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寻找,才能重新获得生命的清泉。
冰心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相信冰心奶奶已经找回了初心。我们不妨循着她的足迹寻找我们的初心。当我们把自己放进一个自我的小天地中时,或许名利之争便不再属于我们了。
初心去哪儿了?它隐匿在岁月的缝隙中,它藏在记忆的角落里,只要你愿意,就一定能够找回它!
【名师点评】本文的标题“初心去哪儿了?”运用设疑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者从所提供的材料出发,紧扣“初心”展开思路,把文章写得纯粹而富有美感。开头以一组排比句引出“初心去哪儿了”的问题。接着阐释什么是“初心”,为什么“初心”易逝,“初心”难觅。在具体论述时,作者紧密结合当今社会时代,分析“初心”消失的原因,呼唤找回“初心”。结尾照应标题与开头,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愿望。文章主体部分,引用美国作家罗克珊娜·鲁宾逊的事例和冰心的名言,强化了观点的表达,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素材积淀。在文章形式上,散文化的结构精致而灵动;语言清新凝练,生动形象,缥缈中不乏实在,实在中蕴含空灵,虚实相生。
考向二 如何使散文有文采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
蝴蝶却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会落在你的肩上。
美在你的眼睛里,
不在你的手心里。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指津】考生在作文时,首先应从这首小诗中提炼出象征意义,概括出诗歌的大意。“蝴蝶”象征
【佳作展台】
桂树缘
那天取车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一阵浓郁的芳香。我觉出那是桂花的香,香中带甜,沁人心脾。我抬头望去,好容易在一排树的末尾找到了那棵散发着花香的桂树。
发现它时才觉得它是那样不起眼。它没有高大挺拔的枝干,长得松散而自然,叶子是小小的椭圆,墨绿色的,没有丝毫的张扬。花朵更是小得可怜,星星点点,点缀在叶丛中,像害羞的姑娘,收着手,敛着笑,迎着不时吹来的风。
中国古代神话里桂树一直长到月亮上,不知这是否暗含着我们对桂树特有的感情。再看眼前这株桂树,小小的黄花,远不及牡丹的华贵,更不如莲花的高洁;它密密的墨绿色的叶,远不及柳叶来得舒展、招摇;甜甜的浓郁的香,也不及薰衣草那梦幻般的幽香。但是,就是眼前的这种树,生长在人们向往已久的月亮上,终日陪伴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嫦娥。我仔细看着眼前的桂树,思索着它的与众不同。
可能是为了抵挡风吹雨打,它的茎与众不同,不是纤细柔软的,而是硬的,透着几分顽强和倔强。我想摘一朵它那散发着沁人芳香的花,看着这些楚楚动人的小不点,我又有些犹豫了,摘还是不摘?一个美丽可人的生命能在今天展现在我的眼前,要经历多少风雨而不败,要遭受多少艳妒而不死?这不正是天使赐予我的一段与美邂逅的机缘吗?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川端康成尚且以诗人的敏感告诉我们美到极点就含有无尽的哀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有什么理由去伤害一个美好的生命呢?
我正对着满枝沁香的桂花发呆,突然,一只金黄色的蝴蝶打着圈儿飞进我的视野,可巧它停驻在我注视的那朵桂花上,两个都是黄灿灿的,一个娴静,一个热烈,多么和谐的画面。难道又是天使用心良苦地将人间的大美再次展现在我的眼前?至此,我终于心悦诚服地打消了要摘花的念头,成全了这份难得的美丽。
是啊,我们要克服自己内心的私念和贪欲,来换取世间的美丽。让美徜徉于天地之间,而不是掌握于我们的手掌之中。
风移花动,我再次抬头,凝视那迎风摇摆的桂花,突然发现,它似乎正向我点头微笑。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抒情散文。作者撷取校园中的桂花树,抓住其平凡、小巧、浓香等特点,将一个爱美护美的重大主题表现得极有文采。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局限于这一层面,而是联想到关于桂花的神话以及桂花的生命意义,将桂花的娇艳纯洁和人类的自私贪婪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出美的生命给人带来的积极的力量。
考向三 如何使小说有文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森林里有一片闻名遐迩的景点,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把道路都挤满了,很多人花很长时间在路上排队等候,为的是和景点里一块石碑合影留念。有几个孩子等得不耐烦了,便从边上一条昏暗的小道斜插过去,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结果发现了一处新的另类风景。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这则材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插曲,每个人都可能碰到。材料中出现的对象可分为两
【佳作展台】
黑暗中的精彩
小胡同的墙壁上斑驳着一块块的暗色印记,像胡同里那些出没不定的黑猫的毛皮。
我很怕猫,尤其是黑猫,它们像长着尖牙的暗族精灵,眼睛是耀眼绝世的珍宝,却让人不寒而栗。大人们总是说,不要靠近黑猫,它们是不吉祥的。
我不迷信,对黑猫也没有偏见,只是纯粹地畏惧它们突然发出的声响和出现在昏暗胡同里尖锐的眼睛。
就这样,每天出入家门前的小胡同成了最让我担惊受怕的事情,我生怕那些黑色的精灵会突然从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蹿出来,像那些墙壁上斑驳的印记复活了一样,然后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然而黑猫仿佛与人有感应,你越是怕遇见它,它越是会在你毫无防备时出现。它总是在我走到胡同中间的时候“喵”的一声,似乎是怨念又似乎是在恐吓。每当这时,我一抬头就会对上它那双深冷的眸子。下一秒,我除了抓紧书包拔腿就跑之外,连思考的大脑都留在胡同里了。
那一日,我又麻着头皮从巷口回家。天色渐渐暗了,胡同上面那盖状的天空仿佛要把我关在这条幽长的巷子里。
“喵——”又来了,我浑身一激灵,想掉头就跑,但这次我却鬼使神差地迈不开步子,仿佛被黑猫绿莹莹的双眸愣生生地定住了。它朝我又叫了两声,歪着头向前走了几步,见我没动,又停下来叫了两声,突然向我抬起了右前爪,然后转身走了。我像中了邪似的跟着它向前走,它像个孩子似的在我身边吧嗒吧嗒地咂嘴。
终于,黑猫在小胡同的一个角落里停下了。那里灰蒙蒙地堆着几样哪家不要了的坏家具,旧柜子的门在秋天的寒风的吹拂下发出吱呀呀的声响,柜子里面有细微的叫声。黑猫转身看着我,我发现它的眼神不再如秋夜的空气那样冰冷,而是散发着夏夜的柔情,它看看柜子里面,又看看我。我壮着胆子凑近一点,低头向里看。哇,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在柜子里一个铺着破布的小抽屉里,挤着四只黑色的小猫咪,它们很瘦很小,似乎还在发抖。我突然想到最近街道正在为创建卫生城市进行垃圾清理,它们的家园是否因此被破坏了呢?我看看黑猫,它晃了晃尾巴,也看看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我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子,从书包里拿出白天在学校里吃剩的小饼干,放在它的面前,它却不吃,只是叼着放在柜门前,看着小猫们吃。
我盯着老黑猫,它也很瘦,背部高耸,骨骼尖突,但它的目光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温柔,慈祥。
那天我看了它们很久,恐惧感早已从内心飞走,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甜蜜和担忧。直到天已经黑透了,我起身准备回家,黑猫也跟着我,我说:“别跟了,饼干我明天还会带来的。”
但它还是跟着我,直到我走到家门口,路灯下,它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我突然发现那影子像极了黑暗骑士。
那一刻,我真的没有意料到我会从自己一直惧怕的黑猫身上看见那么精彩的背影,像电影结尾时身穿黑色斗篷的英雄消失在镜头里,只剩一抹惊艳的衣角在飞扬。
【名师点评】文章引导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之美,在立意上揭露了人们对身边的美好漠不关心的弊病。文章精彩的描写不少,如对老黑猫前后不同的神态描写,多次出现的眼神描写,对小黑猫的情状描写,自己前后对待黑猫不同的心理刻画,令人难忘。而最后黑暗骑士的比喻不仅符合黑猫的外形特征,更暗合黑猫的精神内涵,它虽小,但相比人类,它的精神却是伟大的,让人自惭形秽。在结构上,本文层层铺垫,逐步渲染,最终引出事情的原委,引人入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与邓稼先既是安徽老乡,又是西南联大的同学,两人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感情。在科研事业上,两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生的道路上,两人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新中国成立后,杨振宁留在国外,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选择回国,参加新中国科学试验,成为“两弹一星”元勋。
对杨振宁和邓稼先不同的人生选择,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出你的评价。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键时期,拆除老旧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大型广告牌的工作正在进行,小到一平方米居民私自搭建的小仓库,大到上万平方米未办理手续就开始建设的楼房;高到20多层楼楼顶的大型户外广告牌,低到小店随意摆放在人行道上的灯箱……
对材料中某市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请联系现实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这是上海一所小学一年级《暑假生活》的一项作业,看上去是否简单又有趣?然而,这道题目却把作为家长的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主管汤海明难住了。原来,根据自然规律,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月亮要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无法按照题目要求,在晚上7点至9点找到月亮的踪影。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1.【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闯关检测
1.【佳作展台】
有贡献的人生,不论对错
巴尔扎克曾说过:“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正如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和杨振宁,他们都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们的人生之路不一样,但在我看来,只要能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我欣赏邓稼先的爱国情怀。邓稼先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在大西北,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去,最终,“两弹一星”实验成功,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样的,我也理解杨振宁的人生选择,因为他实现了自我价值,对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许有人会说,杨振宁当时没有及时回国,似乎显得不够爱国。但我觉得,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批判他,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看一个人的选择是否正确、值得,我觉得,应该至少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首先,一个人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受多种条件制约的。我们看一个人的选择,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从客观事实来看,当时国外的研究环境确实要比新中国好得多,各种设备都很先进、齐全,这样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确实更能留住科学家。杨振宁选择利用更好的科研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我认为无可厚非。
其次,一个人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是否做了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杨振宁和邓稼先的人生之路呈现不同的面貌,但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所谓有贡献的人生,无论对错。
最后,一个人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否值得,还要看本人的意愿。邓稼先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终生,但他无怨无悔,他在临终时,仍然对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不后悔,这足以说明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杨振宁选择在国外发展,他同样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选择。2005年,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在《面对面》栏目采访杨振宁,当王志说“在所有正确的时候,你做了正确的决定”时,杨振宁说:“我想很少有人能有我这么幸运。”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在做人生之路的选择时,就应该选择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之路是无所谓对与错的。
2.【佳作展台】
拆旧布新,我看行!
近日,对于某市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进行拆除工作的事,人们议论纷纷。在我看来,这是一场“拆旧布新”的行动,应该予以支持。
首先,该市的这次拆除行动拆除的主要是一些老旧建筑、违章建筑,还有一些过大的广告牌,这些理应拆除。城市中有些老旧建筑年代久远,不管外观还是内部都已经非常破旧,并且因为缺乏规划,存在楼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等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还有一些违章建筑,不考虑建筑的承受能力就在楼顶加盖,或占用公共道路临街加盖,这些不仅不合法,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广告牌,各个商家的广告牌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并且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高,不仅影响城市市容,也存在安全隐患——之前就发生过大风天气广告牌被吹落伤人的事。
其次,我们要知道,拆除这些是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发点是好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城市规划更为合理,使街道更为整洁,提升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如果它脏乱差,我们能生活得愉快吗?所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该是政府为了城市变得更美好而做出的决策,是为了造福人民而做出的决定。
再次,从城市发展来看,拆除城市中旧的、杂乱的建筑,建设新的、布局合理的建筑,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不管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都是从过去走到现在的,现在和以前相比,总是会抛弃一些旧的事物,出现一些新的事物。一个城市要发展,就要拆旧布新。
当然,城市在拆旧布新过程中应该注意工作方法,要该拆的才拆,该留的要留。近年来,因为拆迁出现过一些极端事件,究其原因,就是工作方法不得当。所以,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充分听取民意,积极解决拆迁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拆迁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注意并不是一切的旧都是不好的,有些旧建筑有历史文化价值,能够让城市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要注意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城市也在发展,“拆旧布新”是趋势,所以某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应该支持。因为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3.【佳作展台】
作业创新应遵科学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尴尬。但有些题,比学生更尴尬的恐怕是出题者。“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这是一道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暑假作业题,然而,这道题目却被一位熟悉天文知识的家长质疑了。原来,根据自然规律,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在晚上7点至9点看不到月亮。孩子根本无法完成作业。
教育创新,这一点在当前不断被强调。其在实践层面,很大程度上便体现于出题时要打破传统的思维窠臼。该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月亮形状的变化,应该也是这种创新思维的产物。只是,创新不意味着可以毫无边界。比如说自然科学方面的题,首先就应保证题目本身符合常识;而人文方面的题,也该与孩子年龄阶段的思维习惯相匹配,不宜过度超前。否则,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想要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出题者自己的科学素养反倒先被“曝光”,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尴尬的事。形式新颖、倡导开放思维,这样的出题方向是值得肯定的。问题是,教育者的出题态度,包括所出的题,应该要讲究科学和逻辑。就拿这次观察月亮的作业来说,若不是被专业人士“揭穿”,估计多数孩子迫于完成作业的需要只能通过“假装观察”来完成。
在中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最开始的“知识权威”,大多是受到孩子无条件信任的。那么与这种绝对信任对应,教育工作者理应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以负责的态度担当起这种最原始的信任。布置作业、出题,就该足够严谨,哪怕是照搬书籍上现成的作业,也该事先验证解答一下,避免可能的漏洞。这既是为了维护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也是为了守住教育最该具有的常识和严谨态度。
这道有漏洞的作业题,还不是哪个老师个人命制的,而是源自作为暑假作业的《暑假生活》。作为一个教辅类资料,理当展示出应有的严谨和专业,然而它却没有。类似的错误,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曾有语文教师总结了当前语文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分四类:一是内容不符合历史与常识;二是缺少童心,扼杀儿童天性;三是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念;四是随意改编戕害经典。这些无疑都有悖于教育本该有的严谨和科学态度。
不少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这样一种想法:那些难倒自己的考题,要是让老师来解答,他们能拿多少分?这在过去往往被作为一种调侃来看待。到了讲究出题创新的今天,这个问题有被严肃对待的必要。出题创新是好,但创新不能变成一种“刁难”,不能违背常识和科学。当然,具体的出题也好,平时的教育也罢,不管是在哪个环节,老师和教材,都该坚守基本的常识。
高考链接
1.【佳作展台】
说纽带
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小到人际间的往来,大到文明间的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它也在历史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数千年以来,文明间的融合让各自“一荣俱荣”。“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包揽为“内湖”的时候,欧洲文明开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时也孕育出内在的多元性。当大汉使者张骞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时,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也开始超越中原,在中亚、西亚乃至更开阔的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即使如东晋十六国、蒙元时期,客观上也起到了通联诸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说,郑和的船队驶向浩瀚无际的大海,将中华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纽带接住和平的商贸活动愈发紧密。
然而,思考历史,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往,更在于反思当下与想象未来。不言而喻,人类文明的确在不断进步,其依赖的便是这张不断扩充而又不断更新的大网,它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连接起来。但有的时候,只有经历教训,人们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纽带关系,也会造成历史的创伤。正如在哥伦布踏上新大陆第一片土地时,他没意识到眼前陌生的土著与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经历血与火的杀戮后,人们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联手合作的收益胜过零和式火并。
纽带关联的双方,只有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更稳固,这符合当代经济学的逻辑。但并不是所有的关联都要服膺于资本,更具人道情怀的关联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论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饥荒罹难,还是在印度洋海啸、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戕害里救援伤者,联合国维和部队都在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对于国内的经济落后地区,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定点支援与精准扶贫。这样的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逻辑,折射的是纽带关联中人性的光辉。
进而言之,历史的进程从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论西方学者爱讲的“世界是平的”还是“历史终结论”能否继续维系,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与合作一体化的浪潮不可逆转。而关联紧密后,风险的传播也会更快、影响更大,这就需要人们在合作共享的同时,共同担起责任和义务,协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风险,尽力维系和睦的纽带关系,这才是纽带关联造福人类的关键所系。
写这个作文的时候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所以作文要层层递进。
2.【佳作展台】
驻足欣赏又何妨?
简曾言:“箪食瓢饮不美,美的是居陋巷不改其乐的人;竹篁短篱不美,美的是采菊东篱下的人。”美,是心灵的感悟,是驻足欣赏后的安宁。
驻足,是心灵的解脱,它解开你疲倦的束缚,打开喧嚣的牢笼,让你感悟此刻。
欣赏,使你忘却他人的山顶,使你宁静。而同时不妨深思,山顶真是我所需?也许这鸟语花香,才是心之所向。
人生正如这攀登,有时一味地向山顶攀登,歆羡于他人去过的山顶,而在真正到达之后,才觉只是云海茫茫,没有鸟语花香、自然之趣。
也许,人生之路各有所需,我们不必歆羡于他人的山顶风光,驻足欣赏也是别有风味。
我欣赏“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数次遭贬之后,苏轼并不是只想“攀登”,反之,却在岭南定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用“徐行”的姿态驻足岭南,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正是这“驻足欣赏”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轼一代词豪的千古才情。“山顶”正如人生顶峰,它或许对你充满诱惑,但我们要有所坚持,守住心中的“林静山幽”。
孙犁曾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他说:“某日,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出国也许是大多学子的成才梦,但孙犁这种坦然驻足的姿态却更令我欣赏。
“陌上花开缓缓归。”安宁的驻足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欣赏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惬意。这是山顶所没有的独特景色,是自然与宁静的水乳交融。
《海上钢琴师》中说:“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不妨暂放手中的繁忙,去安静地驻足,欣赏这安宁的气息。
人生只有一次,若是一直攀登,恐怕也只是迎来山顶的孤独与无趣,那么,就驻足欣赏吧,山下的撩人之景也许更能让你感受生命的美好。
三毛言:“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那么,驻足欣赏生命,让清风吹拂,又有何妨?
【立意指津】这道作文题不偏不难不怪,从常见的生活内容中选取游客游山赏景的一段经历作为题意的载体,引导考生关注平常生活,回味平常生活,想象平常生活,从中发现、比较、思考、感悟,并把这些融入自己的成长过程。语言简明易懂,层次分明,浅易的文字与丰富的内涵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是一道很开放的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
角度一 谈对风景的认知,怎样的风景美,相似的风景怎样体现“其异”而各美其美,引领读者徜徉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
角度二 生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感受美好,也可以收获幸福。具体描述攀登赏景、发现
误区警示
1.要防止语言与观点脱节。这种类型的问题多半是考生平时背诵了不少精彩的语段而不加鉴别生搬硬套导致的。他们往往不对议论的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就加以套用,结果写出的语段看似漂亮,却驴唇不对马嘴,最后适得其反。如上面的佳作中,作者对陈胜卓尔不群的形象的描写对正面论述“高贵的血统来源于远大的志向”极有帮助,后面第6自然段中普通人的平庸短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对论述的有益补充。同样写这个题目,另一个考生的观点是“面对困境,要看淡它,随遇而安”。该考生以十分优美的语言写了陶渊明徜徉在桃花源的美景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写了苏轼沉醉在黄州赤壁的美景中不再留恋尘世名利,却没有提及他们如何面对困境,侧重点错了,写的再美也是徒劳。
2.要防止论述偏少,重生动而缺逻辑。议论文的文采必须建立在符合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如上面的佳作,作者从帕斯卡尔的名言出发,推理出人的命运和自己的理想追求的关系,然后以陈胜的例子从正面论述高贵的血统来源于远大的志向,接着联系到普通人,并进一步得出后天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人与人之间高贵与卑微的差别的结论。然后从正反两方面阐释屈从于命运的人和与命运抗争的人的不同结果,最后点明主旨。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有很强的逻辑性。
名师点睛
丰富奇特的联想是使散文有文采的翅膀之一。提到散文,考生都知道“形散神不散”这句话,所谓“形散”是指文章的内容不拘一格,高手为文正如高手下棋,举手间,飘忽游离,丰富的联想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谓“神不散”就是说这些内容都要围绕同一个中心,要有密切的关联。如上文,从眼前的桂花联想到月宫,联想到牡丹、莲花等,还联想到川端康成对美的认识。作者联想到月宫是因为中国关于桂花嫦娥广寒宫的美丽神话,而桂花与牡丹、莲花等相比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通过川端康成的文化观又引申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一主题。
精巧的句式和典雅的修辞是使散文有文采的翅膀之二。考生都明白好的句子和恰当的修辞是散文优美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写作中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以达到灵巧的修辞和文章内容相和谐的效果。如上文中作者就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机地融入文章的内容展开和主旨呈现中。如“点缀在叶丛中,像害羞的姑娘,收着手,敛着笑,迎着不时吹来的风”,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桂花的娇小可爱;“突然发现,它似乎正向我点头微笑”,结尾一句,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想通以后的释怀和淡然的心绪。
名师点睛
1.要使场景描写成为小说最重要的背景色彩。考生都知道小说中场景描写的作用,一是渲染气氛,二是烘托人物的心情,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具体到写作过程中最需要考生去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场景描写打造小说的背景色彩。如上面的佳作中对秋风寒气的描写,黑暗中小巷里的紧张气氛与后文的和谐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黑暗的色彩和老黑猫的黑色外貌,甚至和墙壁上斑驳的印记都相得益彰,整齐和谐。而最后黑暗骑士的描写更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色彩。
2.要善于使用复杂多变的描写手段来丰富小说中的形象。小说的情节构思很重要,但考生不能忽略对形象的描述。描述的文字不能多而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即必须保证突出情节的线索,但也必须注意重点描述要突出。如上面的佳作中作者对老黑猫的眸子的描写和抬起的猫爪的描写,都丰富了黑猫的形象,表现母爱的无私。另外小说中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如“我”前后对黑猫的态度,黑猫前后给“我”的感觉,其他人和“我”对黑猫的不同态度等都从不同侧面鲜明刻画了形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1字音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7搭配不当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1不合逻辑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