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第1页
    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第2页
    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七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共1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单元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东汉末年,地方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虽然西晋完成了短暂的统一,但很快又陷入到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分裂混战的局面之中。封建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并非是历史的停滞、倒退。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经济在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相对安定,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并且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北方生产有了一定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出现不少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知识结构】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比方 1、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 2、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二、魏蜀吴的鼎立 1、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代魏和三国结束 西晋兴亡 八王之乱 少数民族内迁 前秦统一北方东晋十六国 淝水之战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各族人民长期接触 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促进民族融合 改革措施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知识网络】三国鼎立东汉衰亡军阀割据官渡之战---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灭亡:220年三国鼎立形成220年 曹丕建立魏221年 刘备建立蜀222年 曹丕建立吴经济魏:兴修水利,恢复经济蜀:丝织业兴旺吴:造船业发达,加强与夷洲的联系西晋的兴亡建立:265年 司马炎 洛阳统一:280年 灭吴统一南北灭亡:316年 被匈奴的一支所灭五胡内迁:东汉末年开始 匈奴、鲜卑、羯、氐、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东晋的兴亡建立:317年 司马睿 建康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灭亡:420年 刘裕建立宋南北朝南朝:朝代更替:宋、齐、梁、陈北朝北朝的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措施说汉话 2、穿汉服 汉姓4、同汉族通婚用汉族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数学: 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科技农学: 北朝的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文化地理学: 北魏的郦道源著成《水经注》书法: 东晋 王羲之著有《兰亭序》艺术绘画: 东晋 顾恺之画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典型例题解析】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南朝统治者实行仁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所学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既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又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技术。A、B、C都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条件,它们都有干扰性,但从主要原因上去理解就会很清楚。【答案】C2、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① 曹魏 ② 西晋 ③ 前秦 ④ 北魏 ⑤ 北周A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⑤ D ① ② ③④ ⑤【解析】此题属于综合归纳题,需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有关知识全面了解,才能提出争取答案。其实,题干所列各政权,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其中,曹魏在建国前,于3世纪初统一了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国后保持这一状况;西晋是继曹魏而建立的朝代,曾于280年,统一南北;前秦与北魏分别与4世纪后期与5世纪前期统一过黄河流域;北周是北朝最后一个时代,曾于577年灭掉北齐,统一北方。【答案】D【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以形传神” 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17.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涿鹿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19. 28.中国古代史曾有多少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孝文帝迁都洛阳 C.周平王迁都到洛   D.明成祖迁都北京2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23.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你对这些战役的成败有何感想?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第四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D 4.D 5.A 6.C 7.A 8.C 9.C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D17.C18.B19.B20.C二、材料解析题21.(1)东汉,诸葛亮。(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战。 (4)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1)迁都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 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三、简答题23.(1)①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淝水之战使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东晋乘机收复失地。(2)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⑴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⑵人民的支持;⑶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 24.(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2)原因: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表现: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②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④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