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会选择性感染肝细胞,大多数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HCV中的NS5B是一种RNA聚合酶。关于HCV与人肝细胞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B. 两者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 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
D. 两者所含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有6种
【答案】D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丙肝病毒由核酸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HCV属于病毒,人肝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A正确;
B、丙肝病毒寄生生活,需要宿主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人肝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
C、RNA聚合酶可催化转录过程,故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C正确;
D、HCV含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人肝细胞含有RNA和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5种碱基、2种五碳糖、磷酸),D错误。
故选D。
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飞往太空,太空的失重环境会引起无机盐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天宫三号货运飞船需要给三名航天员输送必要的食物以保证航天员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B. 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是多糖,需经人体消化道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C. 食物中应富含钙等无机盐,同时适当补充鱼肝油(含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
D. 蛋白质类食物煮熟后肽键数目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宇航员更容易消化
【答案】C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转化为糖类,但并不是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是多糖,但人体不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利用,B错误;
C、食物中应富含钙等无机盐,同时适当补充鱼肝油,因为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C正确;
D、蛋白质类食物已经煮熟,但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肽键断裂,因此,其中的肽键数目并未发生变化 ,D错误。
故选C。
3. 在血液中,胆固醇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进行运输。下图是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LDL的途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胞内体不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B. 溶酶体中合成的酶可以将LDL分解为胆固醇等以供细胞利用
C. LDL受体的加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D. LDL受体缺陷可能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答案】D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细胞外的胆固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 颗粒,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随后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脱包被,形成胞内体,胞内体中LDL 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而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被细胞利用,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分析图可知,胞内体最终和细胞膜融合,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A错误;
B、溶酶体中的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B错误;
C、LDL受体是膜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其加工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C错误;
D、分析图可知,LDL受体缺陷可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 颗粒不被识别,从而不能被胞吞进入细胞,即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D正确。
故选D。
4.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熊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2两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
B. 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相同
D. 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的长度变长;在尿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中,由于初始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萝卜条长度变短,随着尿素、K+、NO3-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变长;在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萝卜条长度变短,细胞不能吸收蔗糖,因此长度不会变长。
【详解】A、1、2两组对应的是尿素溶液和KNO3溶液,初始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随着尿素、K+、NO3-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自动复原,A正确;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细胞多于出细胞,15min之后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水分子一直有进入,B错误;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尿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O3-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故选A。
5. 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效率低的原因
B. 适当升高温度,酶催化的曲线Ⅱ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
C. 图乙中②可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可代表葡萄糖和果糖
D. 图乙中若①代表胰蛋白酶,当pH稍低于最适值时,③④的生成速率也会下降
【答案】B
【分析】一、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二、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三、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五、分析题图:
图A是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有机物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所用的曲线表示的图象,分析可知Ⅰ曲线较高、是无机催化剂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Ⅱ曲线较低、是有酶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①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变化、可推知①是酶,②是反应物,③和④是生成物。
【详解】A、曲线Ⅰ可代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曲线Ⅱ可代表酶催化的反应,距离b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相比),故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效率低的原因,A正确;
B、图甲中该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为最适条件,故将酶催化的反应温度升高,酶活性下降,导致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a将上升,B错误;
C、蔗糖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C正确;
D、pH会影响酶活性,pH低于最适值时,酶活性降低,③④的生成速率也会下降,D正确。
故选B。
6. 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YZ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 Y点比X点细胞内的C5含量高
C. Z点后曲线上行,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
D. Y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YZ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圆叶片上浮到液面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限制因素不是二氧化碳浓度,可能是光照强度或温度等其他条件,A正确;Y点与X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C5含量降低,B错误;Z点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造成植物细胞失水,代谢速率减慢,故叶片上浮到液面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正确;Y点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7. 将一定数量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与图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
A. 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 AB段和EF段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C. 由图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
D. 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变小
【答案】C
【详解】A、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吸收CO2,A错误;
B、AB段和EF段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CO2浓度不变,B错误;
C、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该植物不积累有机物,要消耗有机物,所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
D、E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会增大,D错误。
故选C。
8. Tau蛋白是构成神经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突变的Tau蛋白异常聚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网架结构
B. 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Tau蛋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 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D. 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就能够阻止AD的发生
【答案】B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
B、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Tau蛋白,B正确;
C、在严重的病理状态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突变的Tau蛋白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C错误;
D、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可能缓解AD的发生,但不一定能阻止AD的发生,AD的病因有多种,D错误。
故选B。
9.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3:4、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 1:2:1、4:1和3:1B. 3:1、4:1和1:3
C. 1:1:2、1:2:1和3:1D. 3:1、3:1和1:4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由F2的分离比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AaBb);F2的分离比为:9:3:4,说明有双显性基因的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中一种单显性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和双隐性为一种表现型;F2的分离比为9:6:1,说明有双显性基因的表现为一种性状,有单显性基因的表现为一种性状,无显性基因的表现为一种性状;F2的分离比为15:1,说明只要有显性基因的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无显性基因的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详解】若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AaBb),若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双显)、Aabb(单显1)、aaBb(单显2)、aabb(双隐),且比例为1:1:1:1,由分析可知,当F2的分离比为9:3:4时,则测交比例应该为1:1:2;当F2的分离比为9:6:1时,测交比例为1:2:1;当F2的分离比为15:1时,则有显性基因的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无显性基因的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双显和两种单显类型表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为另外一种性状,因此相应的测交比例为3:1。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YYRR×yyrrB. YYRr×yyrr
C. YyRR×yyrrD. YyRr×yyrr
【答案】C
【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F2中黄色:绿色=12:20=3:5,圆粒:皱粒=3:1,则F1的颜色性状最可能存在两种基因型、粒形存在1种基因型(Rr),对比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某种植物的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且杂合状态是粉红花,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让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得F1,再让F1自交,所得F2中与F1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A. 3/8B. 9/32C. 9/64D. 27/64
【答案】B
【分析】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用A、a表示),高株对短株为显性(用B、b表示),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用C、c表示),且杂合状态是粉红花,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纯合的白花、矮珠、不整齐花冠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们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
【详解】由分析可知,AABBCC×aabbcc→F1:AaBbCc,F1自交得到F2,F2中具有与F1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3/4×1/2=9/32,即B正确。
故选B。
12. 某昆虫眼色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R、r基因控制,背部颜色的褐色和黑色分别由A、a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将纯合红眼褐背雌昆虫与纯合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所获F2如下表。若不考虑发生染色体互换,下列相关分析与实验现象不符合的是( )
A. A、a与R、r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F2中雌昆虫的基因型有4种
C. F2中雄昆虫与F1中雄昆虫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 F2中红眼褐背雌昆虫与F2中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子代不会出现白眼褐背雌、雄昆虫
【答案】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纯合红眼褐背雌昆虫与纯合白眼黑背雄昆虫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不符合9:3:3:1的比例,所以A、a与R、r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2只有雄昆虫有白眼黑背,说明眼色和背部眼色的遗传是伴性遗传,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褐背:白眼黑背=3:1,符合分离定律,则红眼和褐背分别为显性,白眼和黑背分别为隐性,则亲本基因型为XARXAR、XarY,F1为XARXar,XARY,则F2为XARXAR、XARXar、XarY、XARY,所以F2雌昆虫的基因型有2种,B错误;
C、据B项分析F2雄昆虫为1/2XarY、1/2XARY,F1雄昆虫为XARY,所以F2中雄昆虫与F1中雄昆虫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正确;
D、F2红眼褐背雌昆虫基因型为XARXAR、XARXar,F2中白眼黑背雄昆虫XarY,由于AR基因连锁,则后代不会出现白眼褐背雌、雄昆虫,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表示某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Ⅴ中可能含有2条染色体,1个b基因
B. 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
C. 细胞Ⅱ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D. 细胞Ⅲ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比例始终为1∶2
【答案】B
【分析】由细胞II和Ⅳ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Ⅰ是卵原细胞,细胞II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是第一极体,细胞Ⅳ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V、VI、VII是第二极体,细胞VIII是卵细胞。
【详解】AB、细胞VIII中含有B和b基因,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细胞IV中有2个 B基因和2个b基因,细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故细胞V含有1条染色体,1个a基因,不含有b基因,A错误,B正确;
C、据分析可知,细胞II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细胞III是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故选B。
14. 某昆虫性别决定为ZW型,有长触角和短触角两种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选取纯合短触角昆虫甲和纯合短触角昆虫乙杂交,F1全为长触角,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触角:短触角=9:7;请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F1代雄性产生纯合隐性配子的概率为1/4
C. F2代有12种基因型,雌、雄都有短触角个体
D. F2代长触角中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16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纯合短触角甲和纯合短触角乙杂交,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触角:短触角=9:7,为9:3:3:1的变式,可推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双显性表现为长触角,其余均为短触角。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设为B/b)位于性染色体上,即Z染色体上,则另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
【详解】A、由分析可知,F2出现9:7的比例,为9:3:3:1的变式,故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分析可知,F1代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可以产生AZB、AZb、aZB、aZb4种配子,其中纯合隐性配子(aZb)所占的概率为1/4,B正确;
C、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相互交配得F2,将两对基因分开计算,Aa×Aa→AA、2Aa、aa,ZBZb×ZBW→ZBZB、ZBZb、ZBW、ZbW,则F2代有3×4=12种基因型,其中__ZbW(雌)、aaZBZ_(雄)为短触角个体,C正确;
D、结合C选项可知,F2代长触角(A_ZB_)中雌性纯合子(AAZBW)的概率为1/3×1/3=1/9,D错误。
故选D。
15.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b、c、d表示蚕豆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丙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0~19.3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长为19.3小时
B. 图乙c区细胞生长较快,是观察有丝分裂最佳区域
C. 需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染色、漂洗,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
D. 图丙中细胞周期先后顺序为D→B→C→E→A
【答案】D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①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③染色:用碱性染液进行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④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图乙b区细胞生长较快,是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最佳区域,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C错误;
D、图丙中细胞周期先后顺序为D→B→C→E→A,遵循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蓝光诱导植物气孔开放的原理主要是蓝光信号激活了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酶,使H⁺释放到细胞外,建立质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在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K⁺逆浓度梯度进入保卫细胞,从而使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开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B. H⁺-ATP酶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直接由蓝光提供
C. 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K⁺进入保卫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 在气孔逐渐张开的过程中,保卫细胞的渗透压逐渐升高
【答案】AC
【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可以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可能来源于膜两侧离子浓度梯度引起的电化学势能。
【详解】A、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既可以运输H+又可以催化ATP的水解,A正确;
B、蓝光信号激活了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酶,因此蓝光不提供能量,H⁺-ATP酶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B错误;
C、H+通过协助扩散进入保卫细胞,为协同转运K+提供势能,所以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在气孔逐渐张开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水分,这样使保卫细胞的细胞液的渗透压降低,D错误。
故选AC。
17. 科学家将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随机整合到某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上,根据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存在情况推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使含基因A的植株自花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15:1
B. 对含基因A的植株授以普通植株的花粉,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1:1
C. 使含基因A的植株自花受粉,后代植株中含有基因A的比例可能是1
D. 含基因A的植株,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个基因A
【答案】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若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整合到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5:1,A正确;
B、若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整合到同一条染色体上,授一普通植株的花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B正确;
C、若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整合到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则自花受粉,后代植株中含有基因A的比例是1,C正确;
D、含基因A的植株,若两个抗冻蛋白基因A整合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个基因A,D错误。
故选D。
18. 下图所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因发生交叉互换而不存在四分体
B.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C. 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
D. 该细胞在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均会发生A和a的分离
【答案】ABD
【分析】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1个四分体,该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四分体不会因为交叉互换而不存在,A错误;
B、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
C、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且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C正确;
D、据图可知,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因此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B和b的分离,A和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D错误。
故选ABD。
19.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产生四种表型
B. 与亲代AaBB表型相同的有1/4
C.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D.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4
【答案】BD
【分析】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皮肤的表现型不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后代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皮肤颜色由深到浅的基因型有AABB(18),AABb和AaBB()、AaBb和aaBB()、aaBb()。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正确;
B、C、与亲代AaBB表现型不同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18)、AaBb和aaBB()、aaBb(),共占,所以与亲代AaBB表型相同的有1-,B错误
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占18,C正确;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18)、AABb和AaBB()、aaBb(),共占,D正确。
故选BD。
20. 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下图是某家系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I1、Ⅱ2和Ⅲ1的表现型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Ⅲ1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Ⅱ1,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Ⅱ2
C. 若Ⅲ1的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配子的是Ⅱ1
D. 若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的女儿都不患血友病
【答案】ABC
【分析】分析系谱图:人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分别用B、b和H、h表示,则图中Ⅱ1的基因型为XbHY,Ⅲ1的基因型为XbhY,则Ⅱ2的基因型为XBHXbh,Ⅲ4的基因型为XbHXbh。
【详解】AB、人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分别用B、b和H、h表示,则图中Ⅱ1的基因型为XbHY,Ⅲ1的基因型为XbhY,则Ⅱ2的基因型为XBHXbh,Ⅲ4的基因型为XbHXbh,Ⅲ1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和血友病致病基因都来自Ⅱ2,AB错误;
C、若Ⅲ1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hXbhY,产生异常配子的是Ⅱ2,C错误;
D、就血友病而言,Ⅲ3的基因型为XHXh,正常男性(XHY)婚配,所生的女儿都不患血友病,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固定的化学物质是______。
(2)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形成3-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______中,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______。(填具体场所)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______。(填写化学键名称)
(4)和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植物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源于______作用。
(5)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驱动生命世界的运转。这一过程可以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为_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 ②. (或五碳化合物)
(2)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细胞质基质(写细胞质不得分)
(3)肽键 (4)①.光能(或太阳能)②. (细胞)呼吸
(5)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经固定形成PGA,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一部分TP在叶绿体基质中再生成RuBP,另一部分进入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蔗糖在维管束中可以向上或向下运输。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固定成NH3,NH3直接参与豆科植物细胞中氨基酸的合成。
【小问1详解】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色素能吸收光能,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直接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小问2详解】据图所示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3-磷酸甘油酸(PGA),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位于叶绿体基质;然后PGA被还原,形成TP,TP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TP合成为蔗糖,可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小问3详解】 NH3中含有N元素,可以组成氨基酸中的氨基,氨基酸的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小问4详解】CO2和N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过程发生在光反应,光反应过程需要光,因此,该过程中产生ATP的能量来自光能(或太阳能);植物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源于呼吸作用。
【小问5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式为:CO2+H2O(CH2O)+O2。
22. 假设菠菜的叶形(圆叶与尖叶)和叶柄(长柄与短柄)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取一株圆叶长柄植株与一株尖叶短柄植株进行杂交,F1植株中圆叶长柄:尖叶长柄=1:1,让F1中圆叶长柄植株自交,所得F2共有960株,其中有圆叶长柄植株360株,圆叶短柄植株280株,尖叶长柄植株180株,尖叶短柄植株140株。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干信息判断,菠菜的圆叶与尖叶性状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菠菜的长柄与短柄性状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依据是_______。
(2)F2中圆叶与尖叶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且已测知F2中圆叶植株全为杂合子,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
(3)若让F1中圆叶长柄植株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若对F1中圆叶长柄植株进行测交,其子代的圆叶长柄:尖叶长柄:圆叶短柄:尖叶短柄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1)①. 一 ②. 两或二 ③. F2菠菜植株中长柄:短柄=9:7,该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形
(2)①. 2:1 ②. 显性纯合致死
(3)①. 18 ②. 1:1:3:3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取一株圆叶长柄植株与一株尖叶短柄植株进行杂交,F1植株中圆叶长柄∶尖叶长柄=1∶1,让F1中圆叶长柄植株自交,所得F2共有960株,其中有圆叶长柄植株360株,圆叶短柄植株280株,尖叶长柄植株180株,尖叶短柄植株140株,则F2中圆叶∶尖叶=(360+280)∶(180+140)=2∶1,长柄∶短柄=(360+180)∶(280+140)=9∶7,为9∶3∶3∶1变式,据此可判断控制长柄和短柄性状的基因至少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圆叶和尖叶性状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且表现为显性纯合致死。
【小问1详解】F2中,圆叶∶尖叶=(360+280)∶(180+140)=2∶1,可知菠菜的圆叶与尖叶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可能表现显性纯合致死现象,F2菠菜植株中长柄∶短柄=9∶7,该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菠菜的长柄与短柄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小问2详解】F2中圆叶与尖叶的性状分离比为2∶1,且已知F2中圆叶植株全为杂合子,可进一步推测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小问3详解】若控制叶形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柄长短的基因用(C/c、B/b表示),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bb、aaCCBB,则F1的基因型为AaCcBb(圆叶长柄)、aaCcBb(尖叶长柄),让F1中圆叶长柄植株AaCcBb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有2×3×3=18种;若对F1中圆叶长柄植株AaCcBb进行测交(与基因型为aaccbb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叶∶尖叶=1∶1)×(长柄∶短柄=1∶3)=圆叶长柄∶圆叶短柄∶尖叶长柄∶尖叶短柄=1∶3∶1∶3。
23.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之一是秋水仙素阻断法,即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核苷(TdR)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若G1、S、G2、M期依次为6h、3h、2h、1h,经第一次阻断,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_______(用百分数),其余细胞均处于G1/S期。洗去TdR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若要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_______h到_______h间进行。
【答案】(1)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检验点5
(3)不会
(4)①. 20% ②. 3 ③. 9
【分析】细胞周期中的检验点有五个,检验点1主要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检验点2主要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检验点3主要是检验DNA是否损伤;检验点4主要检验纺锤体组装完成,着丝粒(点)是否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
【小问1详解】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小问2详解】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开后,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图中检验点5就是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的。
【小问3详解】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因此,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小问4详解】G1、S、G2、M期依次为6h、3h、2h、1h,由于某一时期细胞在总细胞中所占比例与该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的时长呈正比,所以可以假设TdR处理前G1、S、G2、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分别为6个、3个、2个、1个。TdR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经第一次阻断,应使细胞处于S期或者G1/S交界,处理时间应长于G2+M+G1=2+1+6=9 h。TdR处理后,S期的3个细胞立刻被抑制,仍处于S期;G1期的6个细胞会由于DNA无法复制停留在G1/S交界;G2和M期的3个细胞会继续完成有丝分裂,产生6个子细胞后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最终由于DNA合成受阻而停留在G1/S交界,所以经第一次阻断,共有15个细胞,其中有3个处于S期,12个处于G1/S交界,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3/15=1/5=20%。若要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需在第一次阻断后洗去TdR,使其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此处理应在3 h到9 h间进行,这样能保证所有细胞均不在S期;然后再加入TdR进行第二次阻断处理,处理时长应长于G2+M+G1=2+1+6=9 h,即可实现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
24.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所示),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系谱图分析,甲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显性遗传,乙病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在Ⅱ5_______为的条件下,可确定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经确定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8基因型有_______种可能;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
【答案】(1)①. 常染色体 ②. 隐性 ③.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或纯合子
(2)①. 四##4 ②. 1/2##50%
【分析】分析系谱图: II-4和 II -5号都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7) ,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II-4和 II -5号都没有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II-4和 II -5号都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7),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Ⅱ-4和Ⅱ-5号都不犯乙病,但他们生出了Ⅲ-6犯乙病的孩子,“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Ⅱ-5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纯合子),可确定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Ⅱ-4和Ⅱ-5号都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7),Ⅱ-4和Ⅱ-5号都不犯乙病,但有一个Ⅲ-6号患乙病,推测Ⅱ-4的基因型是AaXBXb,Ⅱ-5的基因型是AaXBY,由此推测Ⅲ-8个体不患乙病,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 AAXBXb、AaXBXb共4种可能,若Ⅲ-4与Ⅲ-5结婚,Ⅲ-4的基因型是AaXBXb,Ⅲ-5基因型是1/3AAXbY或2/3AaXbY,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2/3×3/4×1/2+2/3×1/4×1/2+1/3×1×1/2=1/2。
25.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下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
(2)①.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②.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①. 5 ②. 7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往往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所以可以通过统计某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之间的比值,初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在性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多对杂合体公羊(Nn)与杂合体母羊(Nn)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nn=1:2:1,子代母羊的基因型及比例也为NN:Nn:nn=1:2:1,由于母羊中NN为有角,nn或Nn无角,所以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1:3。
【小问2详解】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黑毛母羊XMXM、白毛公羊XmY,两者杂交后得到的F1为:黑毛母羊(XMXm)、黑色公羊(XMY),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为:黑毛母羊(XMXM):黑毛母羊(XMXm):黑毛公羊(XMY):白毛公羊(XmY)=1:1:1:1,F2中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公羊)。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黑毛母羊MM、白毛公羊mm,两者杂交后得到的F1为不论雌雄基因型均为Mm,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为黑毛:白毛=3:1,且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所以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得到F1后在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F2中白毛合体的性别比例,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公羊),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Aa、aa;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5种,分别为XAXA、XAXa、XaXa、XAY、XaY;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7种,分别是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雌昆虫(只)
雄昆虫(只)
红眼褐背
红眼褐背
白眼黑背
8010
4010
3999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附参考答案),共9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共9页。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