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57258/0-17312029921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57258/0-17312029921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统编版(2024)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读,揭示课题,检查字词,通览课文,列小标题,梳理梗概,品读节选,体会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返回了故乡。本文节选的部分出自整本书的开头部分,记录的是鲁滨逊逐渐接受现实,并开始努力改变现状的经过,充分展现了他坚强的内心。除节选外,本文还提供了整本书的梗概,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承载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使命。
学生在五下学期,学习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在六上学期,又进一步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这些阅读方法,也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认识梗概,能够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我作品的主要内容。
3.细读节选的部分,能够梳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初步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4.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捕捉梗概中情节发展重要信息,罗列小标题,概括小说主要内容,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
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
1.单元篇章页导读
在五下第二单元,我们走进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初步学习了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方法。其实不仅中国有文学名著,外国也有很多文学名著。六下第二单元,我们将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了解《鲁宾逊漂流记》
出示法国卢梭的语句: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成长中的男孩,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你知道这指的是哪本书吗?《鲁滨逊漂流记》
了解作者: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英国作家, 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 。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和《杰克上校》等。
了解写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检查字词,通览课文
1.出示一组短语
荒无人烟的岛 简陋的帐篷 野兽的侵袭 满地的人骨
(1)读一读,注意字音。
(2)这组词都是形容环境的,说说你的感受。(荒凉、恐怖)
(3)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让人感到怎样?
2.出示一组词语:无聊 凄凉 寂寞 恐惧 沮丧 安慰
(1)读一读,读准字音。
(2)这组词都是形容鲁滨逊的心情的,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大多是不好的、糟糕的心情。
3.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课文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梗概,二是节选。
学习词语“梗概”(两个字都是木字旁),说说什么叫梗概?(梗概,就是这本书的粗略的、大概的内容,它比主要内容要稍微详细、具体一些。)
三、列小标题,梳理梗概
1.自读梗概部分,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给梗概分层。
要点: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有“有一次”“在岛上定居下来”“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清晨”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等。
2.围绕鲁滨逊做的事情,概括小标题。
提示:可以抓住“鲁滨逊做了什么”来进行概括。
交流,反馈:
流落荒岛→定居荒岛→发现野人→搭救“星期五”→返回英国
3.出示原著目录,与课文梗概所列的事件进行对比,引导发现:
目录中的哪些章节,在梗概里没有提到?
目录中的哪些章节,在梗概里直接写到了?
目录里的哪些章节,在梗概里合并在一起来了?
最后思考并讨论:梗概里的这五个事件或情节,还能不能再删掉其中的一两个呢?为什么?
交流要点:
一是写进梗概中的事件或情节,应在故事中起着关键作用,即引起人物性格命运转变的关键事件。例如:“流落荒岛”,鲁滨逊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定居荒岛”,鲁逊能够存活下来了;“发现野人”,鲁滨逊平静的生活出现了危机;“搭救“星期五”,鲁滨逊有了伙伴的陪同;“返回英国”,鲁滨逊最后的结局。
二是写进梗概中的情节要相对来讲是完整连贯的,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流落荒岛是起因,定居荒岛、发现野人、搭救“星期五”是经过,回到英国是结果。
第二课时
四、品读节选,体会人物
1. 节选的这个片段出自梗概中的哪个部分?说说你的依据。
2.默读节选段落,想一想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运用学习单上的表格,进行概括梳理。
交流,反馈,要点如下:
【遇到的困难】无法估算日子
【克服的办法】用刀子刻字,刻记号
【遇到的困难】没有需要的工具
【克服的办法】多费时间,多费些劲
【遇到的困难】没有衣服穿
【克服的办法】身处热带,很快就习惯了
【遇到的困难】没有人说话
【克服的办法】列出好坏对照,自我宽慰
2.在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学生可以抓住文中带有“但是”的语句进行体会,批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分享:
(1)教师引读,生接读“但是”后面的语句:
我不稀罕它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它却办不到。
找到了笔、墨水和纸之后,我尽最大的可能节省使用。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但是墨水用完以后,我就办不到了,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许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说说鲁滨逊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交流要点:沮丧、失望——接受现实、自我安慰
(2)男女生对读鲁滨逊列出的“坏处”与“好处”:
思考:事情仍然是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呢?
要点: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看待这件事情的人的心情不同。
讨论:这样的自我安慰方式,你认不认同,说说理由。
提示:要联系故事的背景——鲁滨逊是流落到了荒岛,独自一个人生活。
要点:鲁滨逊这种自我安慰是在独自生活在孤岛上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积极暗示,他并未消沉、气馁,而是更加坚韧、乐观,积极地面对困难。
(3)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勇敢”“坚强”“乐观”“理智”等关键词,结合节选部分的事实说一说。
板块四 对比阅读,整本导读
1.节选的片段主要对应梗概的哪些段落?依据是什么?
应该对应梗概的第2、3自然段,依据主要有:
(1)时间上判断。第2自然段“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后”,说明刚上岛不久。
(2)所做的事情:到船里运货物、修筑住所,都是流落荒岛之后做的事情。
2.思考与讨论:
(1)你喜欢看梗概,还是喜欢阅读原著?
(2)如果要快速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你会读哪个部分?
提示:做出选择,并能说出理由。
要点:梗概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内容,适合整本书推荐等活动;阅读原著则能更好地了解情节的发展,感受人物的形象等,适合细细地慢读。
3.出示卢梭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卢梭的说法呢?
赞同:男孩子更要学会勇敢、坚强、乐观和理智。
不太赞同:女孩子同样也要学会勇敢、坚强、乐观与理智。
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整本书。
【拓展练习】你最近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试着像鲁滨逊这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揭示任务,初读课文 了解梗概,聚焦梗概 了解主要内容,比较思辨,你可以知道更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字词,学习梗概部分,学习节选部分,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