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空港分校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空港分校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共享单车具有低碳、环保、方便、舒适等特点,骑行时还可以有氧健身,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如图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SIM卡等,便于监控单车的具体位置。用户仅需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APP)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开锁,骑行时手机上的APP能实时了解单车的位置,骑行结束关锁后,APP就显示计时、计价、里程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
B. 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
C. 由手机上APP显示的信息,可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
D. 单车骑行结束关锁后,APP显示的里程是路程
2.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仿制我国古代欹器的U形水桶,桶可绕水平轴转动,水管口
持续有水流出,过一段时间桶会翻转一次,决定桶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B. 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
C. 水流对桶撞击力的大小D. 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高低
3.如图甲所示,建筑工地上有三根木头堆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工人将另一根木头P搁在上面,便于将木头P锯断,如图乙,关于木头P在支撑点M、N处受到的弹力的方向,下面哪个图是正确的( )
A. B.
C. D.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课外实验,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火箭升空后某时刻开始计时,v−t图象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象可知( )
A. 0−2s时间内火箭的平均速度为7.5m/s
B. 2−4s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且自由落体运动
C. 0−3s时间内火箭上升,3s时火箭开始下落
D. 4s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5.乙同学为了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请甲同学用手捏住直尺,乙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处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在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时,立刻捏住直尺,读出捏住直尺的刻度,即可算出自己的反应时间。后期甲乙同学又合作设计了一种测量反应时间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9.8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越小,其反应时间越长
B. 经过多次实验,乙同学捏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为19.60cm,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0.2s
C. 图中两把反应测量尺A的标度是合理的
D. 若计算时g=10m/s2代入运算,反应时间测量值偏大
6.物理实验课上,学生用铁架台、刻度尺、弹簧和多个质量已知且相等的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m=10g),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应该先把弹簧竖直悬挂,待其稳定后,测其原长
B. 逐一增挂钩码,应保证弹簧竖直且处于平衡状态再读数
C.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无限制增加钩码个数,从而多读几组数据
D. 正确操作后,弹簧自身重力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无影响
7.如图所示为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其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1。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和加速度a是( )
A. v−=v0+v12,a随时间减小 B. v−v0+v12,a随时间减小 D. v−>v0+v12,a随时间增大
8.中国电动智能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先发优势,产业链完整稳定,品牌竞争逐渐领先。某国产新能源汽车沿直线由静止启动,启动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一定速度后开始做匀速运动。已知启动过程中一段时间内的xt−t图像如图所示,匀速运动阶段速率为72km/ℎ,自启动开始计时,汽车10s内通过的路程为( )
A. 160mB. 180mC. 200mD. 220m
9.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v的平方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 在位移x=0.5m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 在位移x=0.5m处甲乙两车相遇
D. 在时间t=2s末甲乙两车相遇
10.子弹垂直射入叠放在一起的相同木板,穿过第20块木板后的速度变为0。可以把子弹视为质点,已知子弹在木板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认为子弹在各块木板中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子弹穿过第1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 1920t
B. 子弹穿过前15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2
C. 子弹穿过第15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为 30−510t
D. 子弹穿过最后1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20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1.如图1是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复写纸。本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______。
A.交流电源
B.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已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2中纸带的______端(选填“左”“右”)和小车相连。
(4)某同学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取一段实验纸带,从0点开始每间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如图2示。各计数点到0物距离已在图中标出,由图可求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2= ______m/s;
②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m/s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12.某人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来到B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13.某有雾天气下,能见度为x=48m.若汽车刹车时加速度为a=−6m/s2(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为避免与前方停在路中的故障车相撞.
(1)若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汽车最多可以多大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18m/s行驶,刹车的加速度仍为a=−6m/s2,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最多为多少秒?
14.如图所示,有一根长为L=0.7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一窗口高为d=1.5m,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ℎ=5m,窗口下边缘离地面的竖直高度H=13.5m。现让木棍从初始位置自由下落并经过窗口(不计空气阻力,木棍下落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取g=10m/s2),则:
(1)求木棍B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
(2)求木棍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
(3)若在木棍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一个小球,当木棍B端到达窗口上沿时,地面上的小球立即以某一初速度向上抛出,小球返回出发点时恰能与木棍B端相遇,求小球的初速度。
15.十一放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6m限速区内的速度不超过v0=6m/s,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甲=20m/s和v乙=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甲=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
(1)在刹车后3s末,甲车的速度为多少?
(2)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3)甲车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6m处的速度恰好为6m/s,乙车发现甲车刹车后立刻以大小为a乙=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直到速度减为6m/s后一直以这一速度匀速运动。为避免两车相撞,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B
6..C
7..C
8..A
9..C
10..D
AD 左 0.19 0.20
12..解:(1)全程的总位移为:
Δx=Δx1+Δx2−Δx4=30m+60m−120m=−30m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ΔxΔt=−305+5+6m/s=−158m/s
(2)总路程为:
s=Δx1+Δx2+Δx3+Δx4=210m
平均速率为:
v′−=st=21016m/s=13.125m/s
答:(1)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8m/s,方向向西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13.125m/s
13..解:(1)假设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Vm,只要能保证在48m内刹住车即可,此题已知加速度a=−6m/s2、位移x=48m、末速度为零,
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0−Vm2=2ax
解得:Vm= 2×6×48m/s=24m/s
所以汽车最多可以24m/s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v=18m/s行驶,刹车的加速度仍为a=−6m/s2,
则汽车停止过程由位移—时间关系式得:0−v2=2ax2
解得:x2=27m
所以司机可以在反应时间内匀速前进的距离不能超过x3=48m−27m=21m
即:x3=vt
解得:t=76s,即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76s.
答:(1)若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汽车最多可以24m/s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18m/s行驶,刹车的加速度仍为a=−6m/s2,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最多为76秒.
14..解:(1)设木棍B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时间为t1,则有ℎ=12gt12,解得t1= 2ℎg= 2×510s=1s;
(2)设木棍A端下落到窗口下沿所用时间为t2,则有L+ℎ+d=12gt22,解得t2= 2(L+ℎ+d)g= 2×(0.7+5+1.5)10s=1.2s,
则木棍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Δt=t2−t1=1.2s−1.0s=0.2s;
(3)B端到达窗口上沿时的速度为v=gt1=10m/s
设木棍B端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3,则有ℎ+d+H=12gt32,解得t3= 2(ℎ+d+H)g= 2×(5+1.5+13.5)10s=2s,
则小球上抛和下落的总时间为t=t3−t1=2s−1s=1s
则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g⋅t2=10×12m/s=5m/s。
答:(1)木棍B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为1s;
(2)木棍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0.2s;
(3)小球的初速度为5m/s。
15..解:(1)在刹车后3s末,甲车的速度为v甲3=v甲−a甲t=(20−2×3)m/s=14m/s
(2)甲车减速到6m/s时,所通过的位移为:x1=v甲2−v022a=202−622×2m=91m
则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距离为:x=x1+x0=91m+6m=97m
(3)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恰好相遇,设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1,则有:v甲−a甲t1=v乙−a乙t1
代入数据解得:t1=5s
临界速度为:v=v甲−a甲t1=30m/s−4×5m/s=10m/s
若两车达到共速前没有相撞,则不会相撞,所以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的距离为Δx=v乙+v2t1−v甲+v2t1=30+102×5m−20+102×5m=25m
答:(1)在刹车后3s末,甲车的速度为14m/s;
(2)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97m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3)为避免两车相撞,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25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物理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