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0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顾名思义,变率指的是波动性的变化。降水变率升高,就意味着降水更加不均匀。简单来说,一个月内降雨相对均匀地发生,还是在一天内下完一个月甚至一年的雨,这两者相比,肯定是后者更不均匀,也就意味着变率更高。同样,当降水变率增强,那些更剧烈、更极端的气象灾害也更容易发生——例如这些反复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
    “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周天军研究员曾在一则科普视频中这样介绍道,“最早我们关注的是平均态的变化,例如平均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后来我们发现极端气候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关注极端的冷暖、极端的早涝变化。”而再进一步,就是“开始关注变率本身的变化”。
    许多气候模式研究已经预测到了这样的未来。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C,全球平均降水量就会增加1%-3%。这样的变化与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有关。气温上升时,大气可以容纳更多水分,也就有更多的水汽可以变为降水,因此带来了更充盈的降雨。
    如果是均匀分布在一年中,年降水量增加3%看起来似乎不算什么。但气候变化会让降水变得更加复杂,换句话说,降水变率在增强。这意味着我们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迎接更极端的降雨量。在一篇2021年发表于《科学·进展》的论文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估计,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C,降水变率就将增加约5%。
    “降水变率越强,降水在时间上的分配越不均匀,水资源供给就越不稳定。”研究员说。这很容易导致湿润期更湿润,而干早期更干早。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在短短几天经历相当于一年的降雨量,而在剩下的很长一段时间遭受干旱,随后再次经历一阵暴雨。
    这样的变化不一定会发生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但遗憾的是,会发生在地球的大部分区域。根据整体的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研究者将全球大体分为四类区域。其中,在高排放情景下,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将面临降雨量增加,并且降水变率增强的局面。这主要覆盖了热带、大部分季风性气候区域和中高纬度地区,中国也在其中。还有另外16%的地区,将变得整体更干旱,并且降水更多变。
    (摘编自《这个充满暴雨的夏天,还只是一个开始》《环球科学》)
    材料二:
    在古代,水利工程一般分为两大类:防灾和灌溉。大禹治水,干的就是防灾减灾的活;后来的都江堰、郑国渠之类,则主要是为了灌溉,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水利资源。
    看古代水利工程的演变,就可以看出人们对洪水这事的态度变化。鲧的时候是堵是消灭,禹的时候就是疏就是把它赶走,再后来则是开始利用它来造福人类。
    在现代社会,治水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远不再是能够降伏或者利用这么简单。因为社会分工复杂了,城市功能复杂了,对待洪水的态度自然也更为周密与谨慎。对灾害的防御、防治要求也提高了。
    在过去,治理水灾的概念仅是单纯的田地房屋不会被水淹,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去逃荒,洪水退后不会有大疫。而在现代社会,需要考虑的事情比之过去,乘以百倍都不为过。
    水来的时候,要有预警。这就要先建立精确而完善的涉及气象、地质、天文等多学科的研究系统,能提前示警报告,让居民做好准备,各部门也要做好各种抗灾准备。
    而涉及社会如常运转、城市安全的事项就更多了,通信、能源、给排水、交通、防疫等等,甚至是居民心理和情绪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考虑范畴。
    在治理河流、防灾减灾上,我国从来不缺治水智慧,这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勇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治水工程也越来越高级、先进,已达到远非古人能够想像的程度。如果说三千年来,防水防洪及兴修水利一直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一件事的话,如今我们年年夏天都会经历的“抗洪”,并不意味每年都做每年都没做好,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改进,尽力让人民保持着正常的生活与舒适感。直至终有一日,洪水来与不来,它都让人不悲不喜,平常以待。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治水理念,与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在古代,虽然治水,但始终
    存在着畏水情绪,之后随着文明的发展,对水的利用逐步加大,现如今,我们既不再畏水,也不再想
    着要彻底地治服水,而是要尽力做与人与自然的更多和谐,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事项需要去完成。
    (摘编自《这个梅雨季,小半个中国“泡”在雨里》《钱江晚报》)
    1.根据材料一和下列图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线性变化趋势显示、1961至2023年,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趋多趋强,极端高温事件总体增多。
    B.极端日降水量事件的频次增加,实则是降水日变率的增加,这也将使得预测和应对环境影响变得更加困难。
    C.2010至2020年的极端天气变化较多,可以推测,这给当时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了重大风险。
    D.1990至2000年,极端日降水量次数并不多,极端高温事件频次较低,所以这一时期水资源供给相对稳定。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降水变率增强有可能发生更剧烈、更极端且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
    B.受极端气候的影响,研究人员不得不将关注点从平均态变化直接转为变率的变化。
    C.根据《科学·进展》某篇论文的看法,降水变率增加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有关联。
    D.降水变率越强,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水资源供给不稳定,易导致湿润期更湿润。
    3.下列对材料二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列举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水利工程,以此表明人类可以战胜灾害,不再有畏水情绪,而是尽可能地利用水利资源。
    B.旧的治理水灾的概念,主要是从民计民生角度考虑,以房屋、粮食、疾病等为主,借此与新时代的治水理念形成对比。
    C.综合气象、地质、天文等多学科的研究系统,可以做到提前示警报告水灾,提前防范水灾,这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
    D.当今治水考虑居民心理和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等方面,是一种社会治水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关怀。
    4.“降水变率增强”会带来哪些影响?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
    5.材料二认为“在现代社会,治水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事
    喻永军
    他那次捡花的时候带着儿子。当他捡拾完毕,在后备厢放好装花的纸箱,坐回驾驶室,儿子用手遮住眼睛,不愿意看他。他问儿子:“咋了?”儿子拧过头,说:“我都替你不好意思呢。”他想问儿子,那些花扔进垃圾箱,结果是啥。想了想,却没有问。
    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不理解爸爸每个周末开车去大明宫花卉市场捡花这个举动。
    古城的大明宫离他家有四十分钟的车程,这一段是这个城市的花卉市场,店面林立。大致三四点钟后,店里要上新花,品相不好的花卉就被抛弃在了马路对面的垃圾箱中。每一个花店都要送出来一捆。他那次是出于好奇,沿着马路牙子从垃圾箱旁走过。他发现,那些花卉有的在运输途中折断了枝干,有的花瓣受了点儿轻伤。新花来,残花去,生意就是这样。这可能是这座城市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他由此想到了这些花卉在苗圃里时的情景--争奇斗艳,共享春色,都是上好的品相,深得人们的喜爱。他便小心地挑了几株,用报纸包好,开车回到家里。
    小时候他帮父亲栽过柳树。真正要栽花,技术准备不足。不管怎么说,捏碎土块,培土,浇水,总算将带回来的花栽下了。受伤的几株,他用竹篾固定稳当。弄停当,出了点儿汗,稍微有些腰酸背疼。他用湿布擦干净盆沿,给酒壶里接好水。他伸手摸了摸壶身,感到一丝凉意。这水得晒热,凉水是不能直接浇花的。
    除过周末,他都会在公司里忙碌,生意上的事情需要他拍板。第一个周末,他出了一趟差。第二个周末,当他推开阳台那扇门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一震——栽下的花都活了。他既惊喜又感动。在这个清凉的早晨,光线很好,能隐约看到远处山脉的轮廓。他住在十七层,阳台建筑风格是欧式的飘窗设计,延伸到室外,增大了空间,装了双层玻璃。
    每个周末,他开车去大明宫花卉市场捡残花。几十分钟的车程,一会儿就到了。找一个停车点,他在车里等候,有时竟然能安闲地小睡一会儿。花店的姑娘将残花抱出店,在垃圾桶上停顿一下,然后松开手,花儿就落进了脏兮兮的垃圾桶里,东倒西歪。他并不急着下车,他得看看有没有跟自己一样来捡花的人。他不想遇见熟人,这也是他从城南经绕城高速来城北大明宫花卉市场的一个原因。
    时间过去九年,他养活了无数盆残花。刚开始三个月,阳台就已经摆满了。刚好公司在城南有一处库房,一个租赁来的四合院,他便临时将四合院占用了。这一占用,就延续到了现在。公司是自己的,也没有人催他,他就没完没了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有时候干到深夜。一年四季,小院里花香四溢,特别是春天,小院像花园,蜂飞蝶舞,一派生机。他总会抽个时间,在院子里摆上桌子,喝一下午的茶。
    他的花,院子里已摆不下了,便送人,送给了朋友。大家只知道他有这爱好,很少有人知道他养花的过程——栽种,剪枝,施肥,松土……特别是那些受伤的花,得先接好伤枝,喷上促生剂、生根剂,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往往是从花店直接买一盆花的几倍,但他不想给谁说。对于他来说,养活一株花的过程,就是在跟另一个生命做最贴心的精神交流。那种喜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送出去了多少盆花,没有算过,但已经给巷子里的人造成一种错觉:这个小院的主人卖了好多年花了。
    他送花的时候,是让朋友自己来挑。好花都被挑走了。朋友很开心。
    来北是他父亲的朋友,先挑走了两盆茉莉,后来又挑走了一盆茶花、一盆垂枝梅。来北擅长吹长笛,喜欢喝两盅小酒,酒后海阔天空地神聊。他是在兴庆湖边偶然碰见来北的,那时来北正参加一个民间乐队的红歌演奏排练。来北个子矮矮的,五官硬朗,神采奕奕。后来他请来北吃过几次饭,饭后在这个小院子里喝茶,来北就喜欢上了他养的花。
    来北已退休,在这个城市照看孙子,租住在长乐坡。他开车送过来北,他们一同走进那条深深的巷子里。他俩在一起喝茶,从来没有谈起养花的话题。有一次说到家乡,来北谈到他的父亲,他不动声色地听着。来北说:“你爹喜欢唱老家的花鼓。那唱腔的味道,别人是学不来的,里头带着江南的气息。行家听来,一字入魂。”他听过爹的唱腔,但印象不像来北说的那样好,因为那时候他还小,不懂戏。等他立业之后,遗憾的是,爹已没有气力发挥自己的爱好了。
    一年后的春天,他在大明宫花市碰见了来北,来北挑了两盆花正往店门外走。来北满含歉意地说:“前面从你那里端的几盆花,都养死了。夏天回老家,被封控了两个月,回来后,那两盆茉莉的叶子卷曲发黄,我以为缺水了,便多浇了几次,没想给浇死了。茶花是秋天死的,哪知道茶花喜爱光照!那株垂枝梅,多好的花儿,是冬天死的。”
    来北说:“爱花的人,大多是喜爱花的气质,像我一样图个热闹,却不知道花有花的活法。想起来去你那里挑花,都有些心疼那些花了。”
    他从来北的语气里听出了这些话不是敷衍,那些花的气息已深入到来北的心里。
    他想到了送出去的那些花,那些朋友。
    他看见来北手里端着的,一盆是金枝玉叶,一盆是黑金刚。
    (选自《百花园》2024年第1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子“用手遮住眼睛”“拧过头”,表明儿子不理解父亲去花卉市场捡花的举动。
    B.“他”开车到达大明宫花卉市场后,不想遇见熟人是他不着急下车的原因之一。
    C.“他”让朋友自己来挑花,表现“他”对友人的尊重,并希望送出的花能得到善待。
    D.文末写来北挑的花是金枝玉叶和黑金刚,表明来北对在“他”那里挑的花不满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运用“小心地挑了几株”“用报纸包好”“擦干净盆沿”“摸壶身”等动作描写,让“他”对花卉的爱惜之意溢于言表。
    B.文中“他”结束忙碌的工作,在清凉的早晨回到家,视线从很好的光线、远山的轮廓移到飘窗的设计,心情和笔触都从容舒缓。
    C“他总会抽个时间……喝一下午的茶”,与《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坐在租住的院子里欣赏秋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表现雅致。
    D.文中出现“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时间过去九年”“一年后的春天”等表示时间的语句,使情节脉络清楚,展现人物养花的历程。
    8.为什么说“这些话不是敷衍,那些花的气息已深入到来北的心里”?(4分)
    9.“他”的“喜悦”,源于“跟另一个生命做最贴心的精神交流”,文本从哪几方面来体现主人公与另一个生命做交流?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节选自孙武《孙子·始计》)
    材料二:
    三国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道,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魏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当亮军六十里,候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酒。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以弱势,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必谓吾示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恨。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三:
    魏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公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既乃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坂下,使登垒视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曰:“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众,不如还保营。公曰:“此所以饵敌也,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兵五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取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击,大破之。
    (节选自《武经总要》)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乃多设疑A兵B潜C以舟D载兵入E渭F为浮桥G夜分H兵I结营于渭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离间,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中的“离”字意思相同。
    B.径,径直,与《狼》中“一狼径去”中的“径”字用法和意思相同。
    C.候,指侦察兵,与《苏武传》中“募士斥候”的“斥候”意思相同。
    D.垂,将要,将近,与成语“功败垂成”中的“垂”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武在其兵书中阐述用兵之道,认为指挥军事战争是不能预先呆板规定好的,主张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要趁敌人混乱、疲惫、没有防备时实施攻击等。
    B.诸葛亮只率领万余人守卫阳平城,司马懿率大军与魏延军错道而行,径直前去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希望率军前去与魏延军相会,但因相距太远而无法实现。
    C.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用谋略上演“空城计”,使司马懿怀疑他是故意装出怯弱的样子,实则在城中埋有伏兵而不敢轻易攻城,并料到司马懿会沿山麓退军。
    D.袁军追击曹军,曹操部署军队在延津南面的山坡下,敌军迫近,曹操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开战马,待文丑等率大军到来时,曹操才下令立即上马发起攻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安出。
    (2)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
    14.材料三中曹操在击败马超、袁绍时运用了哪些战术?请引用材料一中的句子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七律以“行舟”为线索,全诗四联八句都与此二字有关,都从此二字落笔。
    B.首联上句写行程之远,之后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写行舟之久。
    C.颔联写景,对偶工整。情隐含于景中,“有日”“无风”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
    D.尾联别具匠心,事借得妙,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又不带斧凿之痕。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寒雁”这一意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 , ”。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姚鼐和友人等候日出时风雪击面、云雾弥漫的景象。
    (3)《涉江采芙蓉》中“ , ”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烟火气浓郁的小城中,格外沉醉于缓缓风吟中“一叶知秋”的浪漫。那带着丝丝凉意的风,似乎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忠实伴侣,承载着太多情愫:在风中盘旋舞动的一树红枫,有的被制成浸润墨香的信笺,有的被一弯流水捎向远方,承载着无数回忆和爱恋,辗转成缠绵悱恻的故事;南雁飞过远山,异乡的过客骑驴伴着秋风走在田间小路上,拖着长长的影子,将一阕秋词留在水云间;一望无际的田野中,收获的感觉日渐饱满,丰腴的泥土与果实的熟香,为幸福的日子储存着希望……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眷顾了千年的印象无不被秋风串联起来,引人在岁月中留下不舍的回眸。
    山水净,万物丰,西风缱绻。花草的清香在幽旷的天地间浮动,留下吸风饮露、超凡脱俗的仙者传说。在秋季里,玉米成熟了,成熟的还有花生、水稻等农作物,陈冰瓜、蒸茄脯等传统风俗在秋日中上演,贴秋膘也是这些传统风俗之一。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值得在老树下分享,就在渐渐消散的暑气中与夏日作别,把一腔情意托付给新秋;在一帧帧唯美的印象中,感受渐渐丰收充盈的天地,看秋色渐满。
    18.有同学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必须保留,不可以删除,请简述理由。(5分)
    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显而易见,相对其它挑战人体极限的体育运动,或是对场地、装备有要求的贵族运动, ① ,想入门不一定需要教练的指引,也不必因为囊中羞涩望而却步。跑步机、公园、路边人行道都可以成为跑道。只要衣着舒适、鞋子趁脚,迈开腿随时可以起跑,甚至每年新闻都会有赤脚大仙跑完马拉松的报道。它对想参与其中的人一视同仁,花费丰俭由人,唯一的阻碍,恐怕只在于人们自身。而这,也正是长跑运动的魅力所在。正如跑进巴黎奥运会的大众跑者在采访时不约而同讲述的那样,不断奔跑,不仅仅是为了刷新更远的距离、更快的配速,更是为了在看似孤独、坚忍的跋涉路上放空思想,以近乎真空的精神世界不断越过耐力极限,获得重塑自我身心的能力。
    长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 ②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跟踪了23万人的调查研究显示,每周慢跑50分钟可有效降低27%的过早死亡风险、30%的心脏病风险和23%的癌症风险。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也表明,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不仅跑步训练有着和抗抑郁药物旗鼓相当的作用,还能治疗对象身体健康,优势一目了然。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恐怕”与文中加点的“恐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经理恐怕把事情闹僵,所以做出了让步。
    B.看这光景,他离开家,恐怕有二十天了。
    C.“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乳酪毡。”
    D.“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学时忘带红领巾,你感觉天都要塌了;初中时考试不及格,你感觉要完蛋了;高考没考上理想大学,你觉得人生没希望了;毕业后没找到好工作,你觉得这一生没盼头了。其实,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很多事情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严重,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3分)(根据材料一“降水变率越强,降水在时间上的分配越不均匀,水资源供给就越不稳定”以及“一些地区可能会在短短几天经历相当于一年的降雨量”可知,极端日降水不在于次数,而在于强度。)
    2.B(3分)(并非“直接转为变率的变化”。原文依据:“最早我们关注的是平均态的变化,例如平均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后来我们发现极端气候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关注极端的冷暖、极端的旱涝变化。”而再进一步,就是“开始关注变率本身的变化”。)
    3.A(3分)(“不再有畏水情绪”错。作者列举古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并非为了证明“人类不再畏惧水”,并且原文也有“在古代,虽然治水,但始终存在着畏水情绪”可作为判断此项错误的依据。)
    4.(4分)①带来更充盈的降雨。②极端气象灾害更易发生。③水资源供给不稳定,易导致湿润期更湿润,干旱期更干旱。④部分地区将变得整体更干旱,并且降水更多变。
    5.(6分)①社会分工、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增加,促使对待洪水的态度更为周密与谨慎,对灾害的防御、防治要求提高。②为了抗灾准备工作的提前示警报告,现代社会需建立精确而完善的涉及多学科的研究系统,技术上的防治要求更高。③现代社会城市安全的事项更加复杂,为了让人民保持着正常的生活与舒适感,治水考虑的范畴更广泛。(每点2分,共6分)
    6.D(3分)(并没有不满意。)
    7.C(3分)(郁达夫为的是好好体味故都的秋,而本文主人公在品赏自己劳动结晶的同时,感受生命的可贵。)
    8.(4分)①来北详细清楚地交代了那几盆花的死因和死去的时间,说明来北对这些花是用心照顾的。②来北感悟到“花有花的活法”,已经将花当做生命来看待。
    9.(6分)①对残花的爱惜。“他”将残花带回家,精心照料,欣赏品味,养活一株残花的过程就是一次与自然生命的交流。②与来北的交往。“他”与来北偶然遇见,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不谈利益,这是一段自然纯粹的忘年之交。③对父亲的理解。“他”听了来北谈其父亲后,看到自己已经错过父亲生命的花期,面对枯枝败叶的余生,甚至连父亲本人都已经提不起兴趣。这是一次间接地与亲人的交流。
    10.BFG(3分)(原文: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
    11.A(3分)(A项两个“离”字的意思不相同,《屈原列传》中“离骚者”中的“离”是“遭遇”的意思)
    12.D(3分)(D项“待文丑等率大军到来时,曹操才下令立即上马发起攻击”,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兵五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取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可知,文丑等率大军到来时,曹操并未下令立即上马发起攻击)13.(8分)
    (1)(4分)译文:诸葛亮却神态自若,他命令城中蜀军都放倒旗帜停息鼓声,不准随便走出营帐。
    (得分点:“敕”“偃”“妄”各1分,大意对1分。“敕”,命令;“偃”,放倒;“妄”,随便)
    (2)(4分)译文:占据渭河西岸建立营地,曹操从潼关北面渡河,部队还没有完全过河时,马超赶来猛攻曹军船只。(得分点:“据”“济”各1分,大意对2分。“据”,占据;“济”,渡河)
    14.(3分)①“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曹操用牛马、辎重引诱马超、袁绍士兵哄抢,趁乱渡河、进攻。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兵分明、暗两路,迷惑伏击马超军队。③“卑而骄之”:袁绍的军队迫近,曹操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开战马,以松懈的状态来让敌军放松警戒。(1点1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做不能打;要打,装做不要打。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它;迫使敌人混乱,然后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决战。用挑逗的方法去激怒敌人,使其失去理智;用谦卑的言辞行为表示自己的弱小,使敌人骄傲。敌人休整得好,要搅得它不得安生,使其疲劳;敌人内部和睦,要设法离间它。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材料二: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驻守在阳平关,派部将魏延等率主力东进,只留下万余人守卫阳平城。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军二十万人前去抵御诸葛亮,与东进的魏延军错道而行,径直进至距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其侦察人员回来向司马懿报告说:“诸葛亮所在阳平城中兵力不多,力量虚弱。”而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军即将来到,担心他向自己逼近,打算开赴魏延处,却因彼此相距太远,事态紧迫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蜀军将士个个惊慌失色,不知应当采取什么办法。然而,诸葛亮却神态自若,他命令城中蜀军都放倒旗帜停息鼓声,不准随便走出营帐。又命令士兵大开四面城门,于门前洒水扫地。司马懿一贯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持重,而现在却又摆出虚弱的姿态,因此怀疑诸葛亮于城中埋设有伏兵,于是便率领大军退往北山之下。到了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诸葛亮同他的参谋助手们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故意装出怯弱的样子,埋设着强大的伏兵,所以才沿着山麓退走了。”蜀军侦察人员此时回来报告的情况,完全像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司马懿后来知道了这个情况,深为悔恨。
    材料三:
    魏国曹操向西征讨马超,与马超隔着潼关驻扎下来。曹操拖住马超,却秘密派遣徐晃、朱灵等人趁夜渡过蒲坂津,占据渭河西岸建立营地,曹操从潼关北面渡河,部队还没有完全过河时,马超赶来猛攻曹军船只。曹公放出牛马以引诱敌军,马超部队队形大乱,士兵抢夺牛马,曹操这才得以渡过渭河,曹操沿着黄河构筑甬道向南行进。敌军退守渭口,曹操于是设下很多迷惑敌人的军队,暗中用船运输军队进入渭河,搭浮桥,并趁晚上分兵在渭河南岸扎营。敌人夜里攻营,曹操的伏兵击败敌军。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于是沿着黄河向西行进,袁绍于是渡过黄河追击曹操。袁绍的军队到达延津南面,曹公部署军队在南面的山坡下安扎军营,派人登上营垒瞭望敌情,瞭望的人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多得数不清。”曹公说:“不要再报告了。”就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放开战马。这时,军用物资已经上了路。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多,不如把军用物资撤回去,派兵守卫军营。曹公说:“这是用来引诱敌人上钩的,怎么能撤回去呢?”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和刘备带领五六千骑兵先后到达。将领们又说:“可以上马了。”曹公说:“还不行。”过了一会儿,袁军骑兵来得越来越多,有的分开拿取路上的军用物资。曹公说:“可以了。”于是全都上了马。当时曹军骑兵不超过六百人,就出动骑兵发起攻击,把袁军打得大败。
    15.C(3分)(颔联诗人用“有日”是为了写“云犹冻”,用“无风”是为了写“浪自生”,突出江行之险,表现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
    16.(6分)①“寒雁”与“天寒”相照应,点明时令深秋。②“寒雁”与“数点家山”构成了一幅淡远迷蒙的图画,增添了凄冷的气氛。③“寒雁”的鸣叫声牵动着诗人满怀的愁情,借“寒雁”抒发思乡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8.(5分)①该部分是对前面“太多情愫”的解释,“回忆和爱恋”“异乡的过客”“希望”“酸甜苦辣”等都是“太多情愫”的具体内容。(2分)②该部分描绘的内容很有画面感,秋日中代表性物象的集合,增强了抒情性,与选段清新明丽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4分)玉米、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在秋季里成熟,陈冰瓜、蒸茄脯、贴秋膘等传统风俗在秋日中上演。
    20.(4分)跑步训练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不仅有着和抗抑郁药物旗鼓相当的作用,还能使治疗对象身体健康。(原句有两处错误,一为语序不当,应把“跑步训练”放在句子开头;一为成分残缺,应在“还能”后面补出“使”。)
    21.(4分)①长跑的门槛是很低的②身心健康的自救良药
    22.B(3分)(原文中“恐怕”表示的是推测、估计,B项的“恐怕”与之相同。A、C、D项表示的是担心、害怕。)

    相关试卷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答案docx、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pdf、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三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