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4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镁条燃烧 D.矿石粉碎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氧化铁 C.矿泉水 D.汽水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为白色固体 B.金刚石硬度大 C.氢气的密度小 D.氧气能支持燃烧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回答4~7题。
4.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b”代表的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5.空气的主要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6.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
A.卢瑟福 B.汤姆生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7.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食品防腐, B.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C.液氮用于冷冻治疗 D.氙气用作电光源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回答8~10题。
8.垃圾分类对保护土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A.空易拉罐 B.空矿泉水瓶 C.土豆皮 D.废旧报纸
9.为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不提倡的做法是( )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农业上采用滴灌喷灌的方式灌溉 D.景观用水大量使用自来水
10.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强扬尘管控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回答11~14题。
11.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碳化硅(SiC)和金属铝。它不仅质量轻,而且耐磨性和强度可与钢材媲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复合材料是纯净物 B.碳化硅属于化合物
C.该复合材料含有碳、硅、铝元素 D.铝原子与硅原子质子数不同
12.从嫦娥六号采样的月壤中,发现了一种氦原子,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该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4
13.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其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硅 B.铝 C.铁 D.钙
14.我国研究团队分析月背样品后,发现月壤中的一些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太阳光条件下可将和转化为和甲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产物甲醇中含有3种元素
D.该反应可为宇航员提供生命支持
二十四节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回答15~16题。
15.春分“竖蛋”。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 )
A. B.CaO C. D.
16.秋分吃桂花糕。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符号是化学学科中一种重要表征。回答17~20题。
17.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 B. C.2Cl D.2HCl
1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19.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单质 B.组成元素相同
C.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和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转型。回答21~23题。
21.下列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成分中,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是( )
A. B. C.CO D.
22.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中的燃料为清洁燃料丙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产物均属于氧化物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4:3
23.与是两种温室气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CO,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丁的微观示意图为( )
A. B. C. D.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回答24~30题。
24.危险化学品应在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识。硫酸具有腐蚀性,则其标签上需要印有的标识是( )
A. B. C. D.
25.下列属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 )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发出白光 C.产生大量白烟 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2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2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29.下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水液封导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B.本实验不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
C.燃烧匙中的红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D.集气瓶的容积是,最终量筒中有水进入集气瓶
30.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到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小于理论值1:2.实验研究了影响气体体积比的因素,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资料: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一定量的水中气体不能继续溶解,即达到饱和。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B.对比①④或②③,说明石墨电极可能不利于的获取
C.正负极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与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关
D.电极材料相同时,使用溶液的实验效果均优于溶液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3题,共70分。
【生活现象解释】
31.(6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和科研等领域。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医疗 B.炼钢 C.气焊
(2)氮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4000L氮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②氮气在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从物质性质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是空气中一些成分的微观示意图。
上图中表示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等均匀地混合
C.混合后仍然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空气经过液化、汽化等过程,分离得到氮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32.(7分)水与生活息息相关。
(1)科学家提出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该技术利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__。
(2)海水转化为淡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序号)。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体积的纤维层淡水收集器
(3)某城市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通过a池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该池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②装置b中加有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经过该步骤净化处理后,所得到的液体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长时间加热盛有自来水的水壶会结成水垢[主要成分和],用除垢剂(主要成分盐酸)可以清除水垢。已知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盐酸和水垢发生反应的2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33.(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原文作者刘应书、汪波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供氧方式主要有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_________(填“I”、“Ⅱ”或“Ⅲ”)。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在20~220kPa范围内,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氧气瓶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____________
②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____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34.(3分)氨气()在化工、科研等领域用途广泛,一种合成氨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资料: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I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2)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该流程的优势有__________(填序号)。
A.可从空气中获得 B. 可循环使用 C.不需要任何能源
35.(3分)硫化钠()广泛应用于染料、造纸等工业。以为原料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资料:为副产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1)配平化学方程式:
(2)图中标示出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备2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6.(3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名称)。
(2)量取5毫升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________________。
37.(8分)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仪器,先将导管一端没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获得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可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用下图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
(1)实验1,①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①A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应该先将导管从B中液体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分)用下图实验研究分子运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一段时间后,电子天平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0.(6分)用下图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1: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方框内补全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③b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也可验证水的组成,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41.(4分)下图实验可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资料: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1)加热铁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②中白磷(P)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待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左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注射器活塞移至约______mL刻度线处。
42.(7分)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I:制氧原理探究。
(1)某款市售制氧机装置原理如图1所示,加湿过滤仓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观察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A.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一些杂质 B.使产生的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适合人们呼吸
C.观察产生氧气的速率 D.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
(2)制氧机中的制氧剂为过碳酸钠固体(),使用时通常还会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小组成员为探究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碳酸钠产生氧气速率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以上探究, 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二氧化锰是过碳酸钠制氧气的催化剂。
③该家用制氧机的反应原理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
第二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依据图1市售制氧机装置原理,利用家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相同原理和功能简易的家用制氧机如图2,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试剂。
(4)已知实验室可以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
A.可使用图2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B.大理石和稀盐酸放入a瓶
C.a中导管的位置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有关 D.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科学探究】
43.(7分)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I.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和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__________。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4)由②⑤⑧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II.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
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_________。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__________。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检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D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证明中混有
检查装置气密性
去除河水中的全部可溶性杂质
称量固体
序号
电极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研究结果
①
材料
②
铂丝
③
铂丝
④
石墨
⑤
石墨
(气体达饱和)
实验操作
现象
向锥形瓶a中加入适量过碳酸钠
分别加入蒸馏水,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中
a瓶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向锥形瓶b中加入等量过碳酸钠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匀
b瓶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少
多
很多
无
少
多
无
无
少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解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当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 39 Mn 55,4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