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检测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检测卷第1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检测卷第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检测卷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1 世纪以后,西欧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农奴的反抗斗争
    C. 领主的开明政策
    D. 宗教思想的影响
    2.11 世纪以后,西欧农村大量的林地、荒地等被开发,这主要是( )
    A. 领主组织的垦荒
    B. 农奴自发的行为
    C. 农业技术提高的结果
    D. 垦殖运动的开展
    3.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
    A. 三圃制的广泛推行
    B. 风力水车的使用
    C. 重犁的使用
    D. 以上都是
    4.中世纪晚期,西欧农村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 )
    A.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B. 庄园和手工作坊
    C. 大种植园和家庭手工业
    D. 集体农场和工厂
    5.租地农场主与封建领主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土地来源不同
    B. 对劳动者的剥削方式不同
    C. 产品销售方式不同
    D. 生产目的不同
    6.租地农场主主要的生产目的是( )
    A. 满足领主需要
    B. 自给自足
    C. 满足市场需求
    D. 获得封建地租
    7.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 规模大,分工细
    B. 以家庭为单位
    C. 生产效率低
    D. 主要集中在农村
    8.手工工场中,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这样的手工工场属于( )
    A. 分散的手工工场
    B. 集中的手工工场
    C. 家庭手工作坊
    D. 大工厂
    9.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形成的新阶层包括( )
    A. 贵族和教士
    B. 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
    C. 农奴和农民
    D. 骑士和领主
    10.中世纪晚期,市民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 )
    A. 商人
    B. 银行家
    C. 手工业者
    D. 农奴
    11.中世纪晚期,资产阶级产生的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
    B. 庄园经济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D. 封建地租的增加
    12.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变化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不包括( )
    A. 领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B. 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出现
    D. 贵族和市民阶层之间的斗争加剧
    13.中世纪晚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 )
    A. 仍然被教会垄断
    B. 开始向世俗化发展
    C. 没有任何变化
    D. 只注重宗教教育
    14.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济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B. 社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是偶然现象
    D. 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文化的世俗化
    15.中世纪晚期,西欧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
    A. 城市中商业街道的兴起
    B.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C. 货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 商业经营方式没有创新
    16.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其中( )是一种商人合伙经营的形式。
    A. 行会
    B. 商会
    C. 公司
    D. 合作社
    17.中世纪晚期,西欧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 出现了专门的银行建筑
    B. 汇票的广泛使用
    C. 金银货币的大量铸造
    D. 高利贷的盛行
    18.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的冲击主要体现在( )
    A. 封建领主经济实力下降
    B. 农奴制逐渐瓦解
    C. 封建庄园制度的衰落
    D. 以上都是
    19.与中世纪早期相比,晚期西欧社会的变化趋势是( )
    A. 更加封闭保守
    B. 走向开放和多元化
    C. 封建等级更加森严
    D. 经济发展停滞
    20.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发展变化在文化方面的体现不包括( )
    A. 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市民生活
    B. 绘画题材开始多样化
    C. 建筑风格更加古朴
    D. 大学课程设置更注重实用性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简述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2. 材料分析题(20 分)
    材料一:“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材料二:“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欧洲农村和城市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1)根据材料一,分析 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土地开发的情况,并说明其意义。(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租地农场建立的途径和性质。(10 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
    1.A。11 世纪以后,西欧农奴和领主之间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促使生产关系调整,农奴的反抗斗争是变化的表现之一,领主开明政策不是根本原因,宗教思想影响不大。
    2.D。11 世纪以后,西欧农村大量林地、荒地等被开发是垦殖运动的开展。领主组织垦荒只是部分情况,农奴自发行为不准确,农业技术提高促进开发但不是主要原因。
    3.D。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包括三圃制广泛推行、风力水车使用、重犁使用等。这些技术和制度的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
    4.A。中世纪晚期,西欧农村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庄园和手工作坊是传统形式,大种植园与西欧当时情况不符,集体农场和工厂是近现代概念。
    5.A。租地农场主土地来源于承租、购买领主或其他佃户的土地,封建领主土地是通过封建制度分封获得,这是二者主要区别。对劳动者剥削方式、产品销售方式、生产目的也有不同,但土地来源是本质区别。
    6.C。租地农场主主要生产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商品获取利润,不是满足领主需要、自给自足或获得封建地租。
    7.A。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以家庭为单位是家庭手工作坊特点,手工工场生产效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交通便利地区。
    8.B。手工工场中,商人不仅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生产工具,这样的手工工场属于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是商人只提供原料,家庭手工作坊规模小且自主性强,大工厂是工业革命后的形式。
    9.B。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结构变化,逐渐形成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新阶层。贵族和教士是传统阶层,农奴和农民是旧有阶层,骑士和领主也是传统阶层。
    10.D。中世纪晚期,市民阶层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人、银行家、手工业者,农奴不属于市民阶层。
    11.A。中世纪晚期,资产阶级产生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积累。庄园经济繁荣不利于资产阶级产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间接相关,封建地租增加与资产阶级产生无关。
    12.C。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变化使领主和农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民和手工业者联系更紧密、贵族和市民阶层斗争加剧,但此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尚未出现。
    13.B。中世纪晚期,随着经济发展,西欧教育开始向世俗化发展,不再完全被教会垄断,除宗教教育外有了更多世俗知识的传授。
    14.C。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是西欧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偶然现象。经济发展为文艺复兴奠定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变化推动政治变革,市民阶层兴起促进文化世俗化说法正确。
    15.D。中世纪晚期,西欧商业繁荣表现包括城市商业街道兴起、国际贸易中心形成、货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商业经营方式有创新,如合伙经营等。
    16.C。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中公司是一种商人合伙经营的形式。行会是手工业者组织,商会更侧重于商业协调,合作社概念与当时不符。
    17.B。中世纪晚期,西欧银行业发展重要标志是汇票的广泛使用,方便了贸易和资金流转。专门银行建筑不是关键标志,金银货币铸造一直存在,高利贷盛行不是发展标志。
    18.D。西欧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冲击体现在封建领主经济实力下降、农奴制逐渐瓦解、封建庄园制度衰落等方面。
    19.B。与中世纪早期相比,晚期西欧社会走向开放和多元化,不是更加封闭保守、封建等级更森严或经济发展停滞。
    20.C。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发展变化在文化方面体现为文学作品反映市民生活、绘画题材多样化、大学课程更实用,建筑风格不是更加古朴,而是有新的风格发展。
    二、非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21.(1)
    答案:
    表现:
    土地开发:11 世纪以后,西欧开展了大规模的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增加了可耕地数量。
    技术改进:农业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三圃制广泛推行,即把耕地分为三块,一块休耕,一块春播,一块秋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新的生产工具如重犁、风力水车等得到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产品多样化: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还种植了更多的经济作物,如葡萄、橄榄等,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原因:
    人口增长:中世纪晚期,西欧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垦更多土地和改进生产技术。
    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农民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愿意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更多经济作物,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产品多样化。
    技术传承与创新: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西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不断吸收外来的农业技术,并且有一定的创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改进。
    解析:从土地开发、技术改进、农产品多样化阐述农业生产发展表现,从人口增长、商品经济发展、技术传承与创新分析原因。
    (2)
    答案:
    特点:
    规模与分工:规模较大,分工细致。在手工工场中,有不同的工序和工种,每个工人专门从事某一项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在纺织手工工场中,有的工人负责纺纱,有的负责织布,有的负责印染等。
    生产组织形式:有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中,商人只提供原料,工人在自己家里进行生产;集中的手工工场则是工人在工场主提供的厂房内集中生产,商人可能同时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这些地方有丰富的劳动力、原料供应和市场,便于商品的流通和销售。
    影响:
    经济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生产的商品大量涌入市场,满足了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繁荣。同时,它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手工工场主积累了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结构方面: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层。手工工场主和富商逐渐形成资产阶级,而雇佣工人则是无产阶级的前身,这种阶层变化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追求财富和个人发展的思想逐渐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世俗化发展。
    解析:从规模分工、生产组织形式、地域分布阐述手工工场发展特点,从经济、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分析影响。
    22.(1)
    答案:
    开发情况: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土地开发既有领主组织的,也有多数农民自发进行的。开发对象包括林地、荒地、沼泽等,这些原本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被开垦出来,扩大了可耕地面积。
    意义:
    经济上:增加了农业生产资源,提高了农业产量,为人口增长和农产品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更多的土地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作物,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社会关系上: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关系。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使得农村的生产关系更加灵活,对封建领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减弱,为后来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农业发展上:这种土地开发推动了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创新。新开发的土地可能会尝试新的种植方式和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多样化。
    解析:先根据材料阐述土地开发情况,再从经济、社会关系、农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意义。
    (2)
    答案:
    途径: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这些途径,他们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土地,从而建立租地农场。
    性质: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主通过租地的方式获得土地,雇佣农民进行生产,其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取利润。这与封建庄园经济中以自给自足和满足领主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方式有本质区别,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解析:先从材料中提取租地农场建立的途径,再从生产目的、与封建庄园经济对比角度分析其资本主义性质。

    相关试卷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练,文件包含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层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doc、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层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