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第1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第2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33-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
    2. (08高考·上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下图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A. 4条 B. 5条C. 6条 D. 7条
    3.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 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
    4.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c→b→a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 a与c为竞争关系
    5.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6. (09·北京西城测试)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生产者和分解者
    7.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8. (09·广东三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②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9. (09·惠州二调)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
    C. ②③⑤D. ②④⑤
    10. (09·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11. (09·烟台模块检测)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有三条食物链
    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 若c所含能量为5. 8×109 kJ,d含1. 3×108 kJ,则a至少约含4. 5×107 kJ
    12. (08·泰安期末)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 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13. (08·威海质检)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A. 植物种子数量变化不确定
    B. 浣熊数量减少
    C. 大鼠数量增多
    D. 小鼠数量减少
    14. 根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15. 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 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 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 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08高考·海南)(18分)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
    17. (11分)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 ,水藻数目 ,淡水虾数目 。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短期内下列 会随着发生。
    A. 水藻大量增多B. 小鱼的数目增多
    C. 水鸟的数目减少D. 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5)本图所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和 ,未表示的成分有 。
    18. (26分)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 。
    方案二: 。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3)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①将甲、乙两组都进行 。
    ②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 。
    ③实验过程中 ,使树叶保持潮湿。
    ④ 。
    答案
    限时自测33
    必修3第5章第1节
    1. A2. C3. D4. C
    大鼠→浣熊→北美郊狼
    植物
    小鼠
    5. C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使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状态,从而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表述正确。
    6. D7. D8. A9. B10. C11. B12. D
    13. A解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北美郊狼数量的锐减使浣熊增多、大鼠减少,而大鼠减少使小鼠被追逐的时间减少,吃植物种子、繁殖的时间增多,大鼠减少使植物种子增多的量,与小鼠吃植物种子增多而使植物种子减少的量不确定,故植物种子数量变化不能确定。
    14. A15. D
    鲫鱼
    浮萍 螺蛳
    16. (1)5 绿藻和水草(2)500 500
    (3)阳光 绿藻(或食物)

    (4)O2分解者(微生物)
    17. (1)3(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捕食(3) 增多 减少 减少(4)A
    (5) 生产者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18. (1)方案一:不能。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被分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
    方案二:不能。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
    (2)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计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3)①灭菌处理
    ②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③不断地滴加蒸馏水
    ④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限时自测34
    必修3 第5章 第2、3节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
    B. 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在一个幼苗茁壮生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
    D. 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
    2. (08高考·上海)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3. 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若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 100 kg B. 44. 5 kg C. 25 kg D. 15 kg
    4. 如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绘制而成的图形,其中1、2、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下面哪条食物链与此图形相符 ()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 (07高考·山东)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6. 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
    A. 1 kg B. 10 kgC. 125 kg D. 1 000 kg
    7. (09高考·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 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8.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 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9. (07高考·广东)“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10. (09·福州质检)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生产者①初级消费者②次级消费者③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A.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1.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代表生产者,其同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B. 丙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甲
    C.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D.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2. (08·天津一检)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a-1)。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丁为肉食性动物B. 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 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 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13. (09·济宁一检)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
    D.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14. (09·宝鸡质检二)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草鹿虫蛙蛇鹰
    A.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 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
    15. (09·扬州期末)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一种植物,消费者只有一种动物。其中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A将主要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若干世代的生活过程中,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
    B. 经过若干世代生活,该地植物、动物可达到动态平衡
    C. 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 植物种群密度不因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09·苏北十校期末)(20分)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 。
    (2)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二)所示:
    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A ;
    B ;
    C ;
    D 。
    (4)由图(二)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17. (20分)(07高考·天津)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
    答案
    限时自测34
    必修3第5章第2、3节
    1. A解析:组分1、2、3分别是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幼苗茁壮生长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
    2. A
    3. C解析:应选一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 C
    5. C解析: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是正确的,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所以A项是正确的。
    6. C解析: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为最高即20%时,各营养级的生物消耗最少,故虎鲸增加1 kg体重,消耗海豹的量应为5 kg。依次类推,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125 kg。
    7. B解析:A项中,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中,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D项中,能体现出食物链,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
    8. C解析:B为生产者,A为分解者,故它们之间没有捕食关系。
    9. C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掌握。生态系统在成分上不只包括各种生物还包括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会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由于有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出,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外界物质的输入的。
    10. A
    11. B解析:图中甲为生产者,戊为CO2库,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该食物网为甲→乙→丙;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甲、乙、丙及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含戊)。甲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甲(能量传递按20%)1÷20%÷20%=25 kg。
    12. C
    13. D解析:①是兔同化的能量,而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而未被同化,同化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③是兔的粪便,其含有的能量归根结底是未消化的草中的能量;④是兔的遗体,属于兔同化的能量。
    14. A解析: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有充足的食物,种群密度也不断增大。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鹰和鹿在同一生态系统,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
    15. B
    16. (1)捕食、竞争(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A. 能量被同化B. 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C. 分解者利用D. 呼吸作用(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c a和b(4)微生物的分解
    限时自测35
    必修3 第5章 第4、5节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09·锦州期末)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 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
    C.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
    D.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利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的优越性表现在 ()
    A. 对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
    B. 干扰雌、雄虫正常的交尾
    C.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有效地消灭大量害虫
    D. 节省农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 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A. 生命活动的体现者B.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应用的是 ()
    A.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诱捕动物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C. 利用昆虫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
    D. 在稻田中竖立“稻草人”,以吓走某些鸟类
    5. (09·佛山质检)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6.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 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都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7. 一般说来,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大,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生态平衡仍能维持,其根本原因是 ()
    A. 自净化和自恢复能力强
    B. 负反馈调节及时
    C. 至顶级动物的食物链数目多
    D. 同一营养级各种生物相互代替
    8.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育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育,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9. (09·深圳一调)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10. (09·黄山一检)若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 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 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D. 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11. (09·福州质检)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12. (08高考·海南)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 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13. (09高考·广东)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 心猿意马B. 飞蛾扑火C. 花香引蝶D. 老马识途
    14. (09·潍坊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 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 有些金丝桃属植物,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5. (09·泰州模拟)有关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B. 生态缸所模拟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只由缸内物种丰富度决定
    C. 利用生态缸稳定性观察记录表,可定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及其变化等,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D. 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09高考·广东)(12分)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17. (9分)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5)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6)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和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
    (7)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 防治,其优点是 。
    18. (16分)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小生态缸的过程,他首先在养鱼缸内加入河泥,然后充满了水,放养了一些水生植物与小鱼、龟等动物。然后密封,放到有阳光的窗台上。经过一段时间鱼缸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你分析这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这个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
    (2)缸内的氧气含量由 供给。
    (3)养鱼缸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4)要使该生态系统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有 和 的存在。生态缸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5)养鱼缸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原因是 。
    (6)欲证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19. (09·锦州期末)(18分)当代科学把物质、能量和信息概括为世界三要素。从生态系统至生物体和细胞的各级水平上分析,它们都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转变、输出等变化。
    (1)①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各种生物大分子是以该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链或环为基本结构的。
    ②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
    (2)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是:光能→ 中不稳定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②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草→兔→狐”这一食物链,兔通过摄食获得的能量形式是 ,这其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 。
    (3)①人体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间具有调节作用,请完成表示两者间调节作用的简图。
    A ,B 。
    ②生物体和细胞的遗传信息是指DNA(或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遗传信息通
    过 得以传递,并通过 得以表达。
    答案
    限时自测35
    必修3第5章第4、5节
    1. D2. D3. A4. D5. A
    6. C解析: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中光信息的合理利用。
    7. D8. B9. B10. D11. C
    12. B解析:池塘中存在着藻类→水蚤食物链,藻类增多使水蚤食物增多,水蚤也随之增多,而水蚤的增多使其食物(藻类)又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后期排入污水使水蚤死亡,而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使更多水蚤死亡,即污染造成的后果使污染加剧,这是正反馈调节。
    13. A14. D15. B
    16. (1)
    (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17. (1)捕食或寄生(2)捕食(3)竞争
    (4)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
    乙种蛾
    (5)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是(7)生物 不污染环境
    18. (1)太阳光(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3)水生植物(4)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群落
    (5)它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而且生物与环境间保持了物质循环的连续性
    (6)欲证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再设置一装置,使其内不含水藻等植物,其余与原来条件相同,然后观察生态缸内的动物(小鱼)存活时间。
    19. (1)①碳(C) ②二氧化碳 有机物
    (2)①ATP②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随着兔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①抑制 促进②DNA的复制 转录和翻译(或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物种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寻找配偶
    大鼠
    3.6h(追逐小鼠)
    13. 2 h
    (吃植物种子)
    浣熊
    3. 6 h
    (吃大鼠)
    北美郊狼
    4. 8 h(吃浣熊)
    小鼠
    6. 0 h(被大鼠追逐)
    10. 8 h(吃植物种子)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植物基因型
    AA
    Aa
    aa
    植物存活能力


    极弱
    植物可食程度


    极低

    相关试卷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限时自测31-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限时自测31-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节,4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章限时自测30-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章限时自测30-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9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章限时自测18-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章限时自测18-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