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 3 口耳目手足 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60131/0-1731226330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识字 3 口耳目手足 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60131/0-17312263307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识字 3 口耳目手足 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60131/0-17312263307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3 口耳目手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3 口耳目手足教案,共6页。
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生字。
2.知道“口、耳、目、手、足”分别对应哪个身体部位,说说它们能做哪些事。
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生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大家坐直身子,认真听老师说谜语。两把扇子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谜底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部位。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体上,什么东西像两把扇子,能摸着,却看不见呢?
学生:耳朵。
教师:对,就是耳朵。耳朵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部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图文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认识生字。
教师:教材中有一幅插图,图上有三个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
学生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学生2:一个小女孩正用手指着一朵花,好像在说:“这朵花马上要开了。”
学生3: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正挥手和她们打招呼。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幅图中还有5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
2.读准字音。
(1)教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通过不断的读,不断的纠正,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指导“手”的读音。
“手”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指手的各个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如“手掌、手心、手背、手指”等。还可以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词语,如“挥手、摇手、拍手”等。
3.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学习“口”。
教师:我们看一张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嘴巴。
教师:对,这是我们的嘴巴,就是本课我们要学的生字——“口”(学生齐声说),瞧,“口”这个字多像张开的嘴巴。
教师领读学生读“口”。
教师:我们能用嘴巴做什么呢?
学生:我们可以用嘴巴说话、唱歌、吃饭、喝水。
教师:嘴巴能做的事情可真多啊!
(2)学习“耳”。
出示耳朵的图片。
教师:这是我们的耳朵,我们能用耳朵做什么呢?
学生:能用耳朵听音乐、听小动物的叫声、听老师讲课。
教师:我们能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3)学习“目”。
出示眼睛的图片。
教师:我们能用眼睛做什么?
学生:我们能用眼睛看书、看风景。
教师:对,我们用眼睛能看见这个世界各种美好的事物。
(4)学习“手”。
出示手的图片。
教师:我们能用手做什么呢?
学生:我们能用手写字、画画,还能用手打篮球。
(5)学习“足”。
出示脚的图片。
教师:我们的脚也叫“足”,我们能用脚做什么?
学生:我们可以用脚走路、跑步、踢足球。
(6)图文对照,识字练习。
教师:我们边看图边读读生字吧。
(教师依次出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和生字,学生读生字。)
打乱生字和图片的顺序,教师指导学生连一连。
教师依次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二)探究二:图文对照,认识“站、坐”
1.看图认识生字。
教师:观察这两幅图(出示教材插图),分别用一个字说出他们此时做的动作。
学生:站和坐。
教师出示“站、坐”两个生字,指导学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教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了“口、耳”等生字;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了解了“口、耳、目、手、足”分别对应的身体部位,理解了字义。
课后任务
朗读课文,对照图片,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3课 口耳目手足(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口、耳”等字和笔画横折、撇、弯钩。
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会写“口、耳”等字和笔画横折、撇、弯钩。
教学难点
会写“口、耳”等字和笔画横折、撇、弯钩。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站、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站、坐等行为规范。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站、坐、行、卧的行为规范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两句俗语,并领读。请学生对照插图说一说俗语的意思。
2.教师指导。
教师:人站着要像松树一样,笔直挺拔、挺立不动;坐着时要像钟一样端正沉稳;走路的时候要像风一样轻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侧身躺着。
在生活中我们要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路时要像风一样轻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那样侧身躺。养成好习惯,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3.教师: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朗读的时候,要读连贯,也要有停顿。
教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二:会写“口、耳”等字和笔画横折、撇、弯钩
1.会写笔画横折和“口、目”。
(1)会写笔画横折。
教师:(出示“口、耳、目、手”)这四个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
教师:读得真不错,这四个字需要会书写,在写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个新笔画(出示横折),这个笔画叫“横折”,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学生跟读。)
教师:(出示“口、目”)大家看,“口、目”这两个字中就有这个笔画,你发现了吗?(标出“口、目”中的横折。)
(2)会写“口”。
教师:认识了横折,我们再来看看“口、目”这两个字的笔顺。
教师出示“口”的笔顺视频,并讲解书写要点: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然后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说出笔顺竖、横折、横。
教师:我们再看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中间,左右两个竖向笔画应稍稍往里斜,上略宽下略窄。(教师范写。)
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3)会写“目”。
教师出示“目”的笔顺视频,并讲解书写要点:先写竖,再横折、横、横,最后一横封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写的时候要注意,它位于田字格的中间位置,上下是一样宽的;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横向笔画之间距离要均衡。要记住先外后内再封口。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口、目”,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会写“耳”。
出示“耳”的笔顺视频,教师边播放边读出笔画。
教师:“耳”这个字横画比较多,要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第一笔横长度中等,要平且稳,最后一横长,稍向右上斜。我们看看笔顺视频,边看视频边跟着书空。
3.会写笔画撇、弯钩和“手”。
(1)会写笔画撇、弯钩。
教师:“手”字中有两个新的笔画,一个是撇(出示撇),一个是弯钩(出示弯钩)。我们一起学习笔画撇、弯钩。
撇:下笔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钩:轻轻下笔,略带点儿弯。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会写“手”。
出示“手”的笔顺视频。
教师:“手”的笔顺是撇、横、横、弯钩(边播放“手”的笔顺视频边说笔顺)。我们再来看一遍(重放“手”的笔顺视频),第一笔撇从右往左写,要平一些;第二笔短横从左到右;第三笔长横从左到右左低右高,紧贴横中线;最后一笔是弯钩,从竖中线左边一点儿起笔,紧贴竖中线,稍弯一点儿,斜上出钩。
教师:我们在田字格中书写“耳”和“手”这两个字,看看谁写得越来越好。(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意思;学习了站、坐、行、卧的行为规范,还知道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写了“口、耳”等字和笔画横折、撇、弯钩。
课后任务
练习书写“口、耳、目、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识字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引入课题,图文对照,认识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识字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识字3 口耳目手足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情境主题,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