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 《凝铸时光》教案

    【新教材】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 《凝铸时光》教案第1页
    【新教材】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 《凝铸时光》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美术第3课 凝铸时光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3课 凝铸时光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回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本问题:
    公共艺术如何表现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练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雕塑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本课程旨在通过探讨公共雕塑艺术,让学生理解个人、社群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有限。学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公共雕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掌握分析雕塑作品的方法,能够从个人、社群、环境解读作品。
    2.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创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欣赏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共雕塑艺术如何通过个人、社群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传达文化理念和艺术使命。
    难点:设计出一个与环境,人群和谐相处的雕塑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城市中有很多雕塑,你觉得雕塑有哪些作用?
    2.公共雕塑美化生活环境,协调公共空间,传递文化理念和艺术使命,既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也有助于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提出问题:公共艺术如何表现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何鄂《黄河母亲》。
    1.当你看到这件作品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雕塑中,女性形象代表什么?男性婴儿又代表什么?
    2.为什么不用质地更好的汉白玉或其他材料来雕塑,反而要用普通的花岗岩呢?
    3.你觉得《黄河母亲》对于中国、兰州这座城市有什么意义?
    学生合作回答
    小结:1.黄河母亲雕像的整体造型呈现了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象征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孕育者的母亲形象,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气度大方、不断创造文明的时代精神。
    2.选用花岗岩是因为它能更好的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滋养了兰州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
    环境与雕塑对话
    艺术家制作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浑厚凝重的石材、沉稳大气的青铜、轻盈光洁的不锈钢与活泼时尚的彩色饰面等等,不同材料给人不同感受,又赋予环境和空间特有的艺术气息,呈现多样艺术面貌,材料与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1.引导学生赏析董书兵 甘肃酒泉瓜州县红山坡戈壁滩《大地之子》(合作探究)
    ①雕塑作品位于何处?周围环境有何特点?雕塑的位置是否特意选择?
    ②雕塑的颜色与周围环境色彩之间是否存在对比或和谐的关系?
    ③ 雕塑所在环境的氛围是否对作品的意义有所增益?
    ④设计者创作这座雕塑想要表达什么?
    小结:《大地之子》这座巨型雕塑,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所创作的。
    他通过对当下全球大型雕塑的梳理和研究,对目前国内可运用的大型雕塑创作材料进行应用尝试后,最终选择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拼接而成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
    位置:坐落在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镇红山坡戈壁滩之上。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是古代华戎交汇的大都会,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开放地区。
    色彩:原本稚嫩、较弱的婴儿,以不同于往常的形象展现出来,棕褐色展现,将其置于大片荒漠中,非但没有一丝违和感,仿佛浑然天成。
    材质:红砂岩抗压性和崩解特性适宜沙漠环境,且粗颗粒质感与醒目颜色使作品呈现震撼张力,表达了生命活力及对生命的尊重
    寓意:主要是提醒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就如同是大地之子一样熟睡的地球上,我们只有更好地保护地球,才能够让我们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沙漠中的大地之子一定是给人类一个警醒。
    2.思考与交流:
    为迎接杭州2023年亚运会,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了一组作品置于校园中。仔细观察,说出这座雕塑的主要材料。小组讨论雕塑材料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观看《中国美术学院的秋叶艺术节》视频,感受雕塑与环境、材质相辅相成。
    (三)我们与雕塑对话
    让公众介入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打破界限,拉近距离,引导公众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是和谐社会的生活追求。公共雕塑特有的开放性有利于公众、作品及环境布置三者间的互动关联。
    1.赏析《同学》 闫松岭 现立于清华大学校园
    2.赏析《时空对话 》 尹刚 现立于北京东城区皇城根遗址公园,感受雕塑设计与人们互动性,增加参与感。
    三.实践活动
    设计一个校园雕塑,画出草图,写出说明,注意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四、回顾总结
    公共艺术如何表现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
    (1)环境与雕塑对话:自然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周边建筑风格等,雕塑的设计能够与环境相协调。
    (2)我们与雕塑对话:设计可以触摸、攀爬或在其间穿行的雕塑,使人们能够以身体接触的方式与雕塑互动,增加参与感。
    小结:雕塑不仅成为了环境中的一个亮点,更是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媒介。

    相关教案

    美术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凝聚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凝聚的力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讲授新知, 活动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美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我们走在大路上优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美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我们走在大路上优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了解构图的重要性,讲授新知,课堂实践,作业布置,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识,导入新课,讲练结合,学习方法,独立制作,大胆尝试,展示评价,激发兴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