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60653/0-17312320229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除夕,腊月二十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一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对话交流,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上的回顾与总结。如学习《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那几天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次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来决定的,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理解作者所要重点表达的意思;习作时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主次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到学生通过例句,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项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传统习俗的寓意,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呈现了一段硬笔行书,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认识行书,观察行书书写的特点,并试着通过临摹提升自己的书写速度。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呈现的是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的大意是: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这首诗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 这首诗学生平时已经背诵过,所以在教学上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复习和巩固了。
核心素养目文化自信:了解浓郁的民俗风情,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让学生感受深厚的文化内涵,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在相同语境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审美创造:认并临摹行楷,提高书写速度和审美品鉴能力。1.懂得在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重难点
体会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好处。
学习关于习俗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难点
观察书法作品,了解行楷字体的特点,并试着写一写,提高书写速度。
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长歌行》,积累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1.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如《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那几天,也是只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为什么这样写呢?
《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啦!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是如何分清主次,安排详略的。
3.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写文章注意详略得当有什么好处?
预设: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的内容则简略一点。
4.小结:写文章先想好文章的主次,才能安排好详略,这样中心才会突出,表达才会清楚。
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
(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1.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预设:这些词语都有“全部”的意思。
2.再出示一个例句,体会用词的变化。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预设:都表示“得了第一”的意思,但用词各不相同。
3.语言运用拓展练习。
内容详见课件。
(二)了解习俗文化。
1.说一说下面习俗的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具体了解这几种习俗的寓意。
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还知道哪些习俗的寓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3.交流之后,再拓展补充几种重要的节日习俗:
除夕守岁、元宵节电灯、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登高
当下高考新民俗:穿红衣、吃粽子,你知道寓意什么吗?
第三板块 书写提示
1.出示硬笔行楷书法作品。说说这幅书法作品中的汉字书写有什么特点。
预设:笔画比较灵动,笔画之间常常有连带和呼应。
这种字体叫“行楷”,顾名思义,是既有楷书的特点,又有行书的特点,介于楷书核心数之间。行楷字体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因为这种字体既美观又实用,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2.尝试照着这幅作品写一写,看看你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第四板块 日积月累
1.读一读《长歌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
2.了解“汉乐府”和“长歌行”的知识。
3.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参考如下: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4.找一找这首诗的中心句。
5.为了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道理讲明白,这首诗借助了哪些事物来进行类比?
交流,反馈:借助了园中葵菜、朝露易干、万物生长、秋天落叶、百川到海等事物或自然现象,来进行类比。
6.这样的写法叫做借物喻理、类比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7.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呢?交流之后,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