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4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后填涂在答卷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某同学找的证据中具有说服力的有( )
①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在海边观看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拍摄的月食现象照片
④地球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从外太空看地球,更加直观,①正确;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球体,②正确;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这是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③正确;地球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与地球的形状无关,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所以选C。
2. 根据经纬网图判断,下对说法正确的是( )
A. B在E的西南方,E位于北半球
B. B在D的西北方,B位于西半球
C. D在E的东北方,D位于东半球
D. A在B的东北方,A位于东半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图中纬度向北增加,为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根据经纬网判断可知,A地为(75°N,165°W),B地为(60°N,165°E),C地为(60°N,150°E),D地为(45°N,165°W),E地为(45°N,165°E),根据以上经纬度判断可知,BE同在一条经线上,B在E的正北方,E位于北半球,A错误;B在D的西北方,B地经度为165°E,位于西半球,B正确;DE同在45°N纬线上,D在E的正东方,D位于165°W,位于西半球,C错误;A在B的东北方,A位于165°W,位于西半球,D错误。故选B。
3.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
A. 赤道B. 0°经线和180°经线
C. 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D. 东经20°和西经160°经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是东半球,其余部分是西半球,C正确;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B错误;赤道为南北半球、南北纬度的分界线,A错误;东经 20°和西经160°经线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有关地球自转,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B. 自转一周是一年
C. 产生昼夜交替D. 不同的经度产生时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时差等,故ACD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即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5.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福建省地图D. 莆田市地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福建省地图>莆田市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莆田市地图>福建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因此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莆田市地图,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下图为“我国某时东部沿海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丁、丙、甲、乙B. 甲、乙、丁、丙
C. 丙、丁、甲、乙D. 丙、丁、乙、甲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时为白天B. 此时甲处最可能为阴雨天气
C. 此时乙处气流上升D. 此时近地面风向为由海到陆
【答案】6. B7. C
【解析】
【6题详解】
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气压甲大于丙,乙大于丁。在高空,丙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丁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近地面,甲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乙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所以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丁丙,故选B。
【7题详解】
近地面,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表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夜晚,A错。甲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错。乙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C正确。甲为高压,乙为低压,近地面风向为由陆到海,D错。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②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③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异;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树干粗壮,叶片肥厚,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植被适应的环境特征为()
A. 寒冷干燥B. 寒冷湿润C. 炎热干燥D. 温和湿润
9. 箭袋树树干上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 抵抗虫害B. 减少水分蒸发C. 减弱太阳辐射D. 保温防寒
【答案】8. C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树干粗壮、叶片肥厚便于储水,“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便于减少蒸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表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且太阳辐射强,应为炎热干燥的环境,C正确,BD错。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蒸发较小,植被不会呈现如上的特征,A错。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箭袋树树干上白色粉末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减弱太阳辐射的影响,C正确。抵抗虫害应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植被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叶片蒸腾的形式蒸发,而该白色粉末在树干上,B错。该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粉末不需要起保温防寒的作用,D错。故选C。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为“四种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序号和地貌名称、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蘑菇石-冰川侵蚀B. ②-溶洞-流水溶蚀
C. ③-冲积扇-流水侵蚀D. ④-沙丘-风力搬运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地貌:常见于我国东南沿海B. ②地貌:岩石主要为花岗岩
C. ③地貌:只位于入海口处D. ④地貌:主风向为从右到左
【答案】10. B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形成,A错。②溶洞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形成,B正确。③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形成,C错。④沙丘为风力沉积形成,D错。故选B。
【11题详解】
①地貌为风蚀蘑菇,多位于干旱地区,常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错。②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岩石多为可溶性较强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B错。③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C错。④地貌为沙丘,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所以主风向为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D。
【点睛】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西班牙黑蹄猪散养在南部山区的橡果牧场中,生长周期长,吃橡果、喝山泉水。以黑蹄猪为主要原材料的伊比利亚火腿加工需要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微生物的参与,生产厂家大部分位于偏远乡村。顶级的伊比利亚火腿从饲养、加工到售卖的4-5年时间里都有严格监管。下图为西班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伊比利亚黑蹄猪生长周期长直接导致( )
A. 需求较小B. 品质不好C. 产量较小D. 加工困难
13. 生产厂家大部分位于偏远乡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环境质量好B. 劳动力廉价C. 靠近消费市场D. 交通运输不便
【答案】12. C13.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伊比利亚黑蹄猪生长周期长会直接导致原料产量小,从而影响火腿的市场供给,C正确。生产周期长,产品品质好,市场需求较大,AB错误。黑蹄猪生长周期长短对火腿加工过程的难易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西班牙黑蹄猪散养在南部山区的橡果牧场中,生长周期长,吃橡果、喝山泉水。火腿加工需要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微生物的参与。所以生猪饲养和火腿加工要求环境条件高,偏远乡村地区工业落后,环境质量好,利于生猪饲养和加工,A正确。散养生猪,对工人需求量不大,B错误。偏远乡村离消费市场远,交通运输不便,交通运输不便不是其选址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点睛】该地为生态农业和传统加工业,产品产量有限,不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火箭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天宫号”空间站基本构型并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的天体级别( )
A. 月球B. 火星C. 彗星D. 小行星
15.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众多流星划过天空B. 白茫茫的云海一望无际
C. 太阳照亮“天宫号”D. 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答案】14. A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宫号是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行,与月球天体级别类似,都属于地球的卫星,A正确,火星是行星,彗星、小行星和卫星都不是同一类的,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出仓出舱活动的空间属于地球的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低。而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产生,更接近于近地面大气,因此航天员出仓出舱活动不会看到流星划过天空的现象,A错误;云海一般出现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 B错误;在地球附近的太空中,可以被太阳光照射到,C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极低,产生的气压差很小,几乎无风,所以红旗不会迎风飘扬,D错误;应选C。
【点睛】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的丁表示( )
A. 地壳B. 古登堡面C. 莫霍界面D. 岩石圈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B. 乙波波速最快的部分位于地核
C. 丙表示古登堡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D. 丁表示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
【答案】16. C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丁界面接近地表,向下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应表示莫霍界面,C正确;地壳位于丁之上,A错误;丙为古登堡面,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读图可知,甲传播速度慢于乙,因此甲表示横波,乙表示纵波,A错误;读图可知,乙传播速度最快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附近,在古登堡面之上,应位于地幔下部,不位于地核,B错误;丙不连续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向下横波消失,应表示古登堡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C正确;根据上题分析,丁是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岩石圈包括地壳,它们之间没有界面,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点睛】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下图为2021年12月21日14时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东南风B. ②-东北风C. ③-西南风D. ④-西北风
19. 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8. D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判断方法为:首先画该点的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其次,四地均位于北半球,故在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即在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30°~45°左右,即可得到当地风向。故可判断出①的风向为西北风、②的风向为西北风、③的风向为偏东风、④的风向为西北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风力大小最主要受到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决定,在等压线图中表现为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图中四地④处等压线最为密集,风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下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
A. ①B. ②C. ③D. ④
21. 右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
A. 北半球的暖流B. 北半球的寒流C. 南半球的暖流D. 南半球的寒流
22. 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 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
C. 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D. ①的盐度大于③的盐度
【答案】20. C21. D22. B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看,左图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右图中③的水温为10~20℃,C正确;①的水温为小于0℃,A错;②的温度为0~10℃,B错;④的水温为20℃,D错。故选C。
【21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向南温度减少,说明向南纬度增高,为南半球,A、B错;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D正确,C错。故选D。
【22题详解】
寒流可降温、减湿、降低盐度,因此①比②温度低、盐度低,A错;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推断,④地更靠近副热带海区,盐度应该比②的盐度大,同时,②温度低于④,纬度较④高,②则盐度低于④,B正确;④温度比③高,密度比③小,C错;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推断,③地更靠近副热带海区,盐度应该比②①的盐度大,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而言,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盐度越大;海水的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盐度越小。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顶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经仔细辨认,人们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下题。
23.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中生代、鱼类B.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 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 中生代、恐龙
24.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湿热的草原地区B. 温暖广阔的浅海区域C. 湿热的森林地区D. 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23. D24. C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为主,推测最繁盛的动物应是恐龙,D正确,ABC三个选项的表述都不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AB错误;森林的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vanni Arduin所建立,当时名为第二纪,以相对于现代的第三纪。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只有澳大利亚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生物的雏形。
如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25. 全球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海平面升降D. 潮汐运动
26. 上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 )
A. ①盐度、②温度、③密度B. 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C. ①盐度、②密度、③温度D. 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27.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①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②1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③1000米以下的深度变化幅度较大④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水温大致相同⑤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A. ①②③B. ①⑤C. ④⑤D. ②③⑤
【答案】25. A26. B27. C
【解析】
【25题详解】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低纬到高纬太阳高度减小,辐射逐渐减弱,水温逐渐降低,A正确;地面辐射、海平面升降、潮汐运动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世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③为盐度;世界海水的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为密度;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②为温度,故选B。
【27题详解】
表层海水到1000米左右,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①错误;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②③错误;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太阳辐射基本相同,水温大致相同,④正确;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原因是夏季太阳辐射强,水温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水温低,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 水流汇集快B. 年降水量丰富C. 河道较弯曲D. 地质条件复杂
29. 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30.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8. A29. A30. C
【解析】
【28题详解】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29题详解】
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
【30题详解】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31. 甲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1)在甲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
(2)甲图中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将A、B、C、D位置表示的日期与乙图中①②③④太阳直射点位置表示的日期对应:(只能填写①②③④)
A_____,B _____,C_____,D_____。
(3)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节气)。
(4)地球位于图中②位置时,是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上。
【答案】(1)
(2) ①. ② ②. ① ③. ④ ④. ③
(3) ①. 赤道 ②. 春分日
(4) ①. 6月22日 ②. 北回归线##23°26′N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二分二至日判断、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判断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旋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同样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运动。故可绘制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甲图中,A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其为夏至日,根据公转方向,依次可得,D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由乙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①位置时,直射点位于赤道且向北运动,故其为春分日,根据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其后依次是,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故对应关系为:A对应②,B对应①,C对应④,D对应③。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直射点到达赤道且有向北运动的趋势,故为春分日。
【小问4详解】
由乙图可知,地球位于图中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界线,即直射北回归线(或23°26′N),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者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20世纪50-60年代,博斯腾湖的湖水矿化度约为0.60p/L,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期。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较显著。
(1)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吹____(湖或陆)风,请补绘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_________
(2)判断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博斯腾湖东西部水体矿化度的大小,并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3)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说出博斯腾湖矿化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过程。
【答案】(1)陆风(2)陆地内循环;博斯腾湖东部的矿化度大于西部。开都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使湖泊水量较多(稀释作用明显);湖水通过孔雀河流出,促便湖泊水更新,利于排盐,形成淡水湖。
(3)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大规模发展种植业,灌溉需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泊水位降低,孔雀河排水量减少,带走盐分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及周边地理事物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应用、水循环及影响湖水性质的因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湖泊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
【小问2详解】
博斯腾湖最终没有注入海洋,所以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博斯腾湖西部的开都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因此博斯腾湖东部的矿化度大于西部。开都河带来大量的淡水,湖区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使湖泊水量较多;湖水通过孔雀河流出,促使湖泊水更新,利于排盐,形成淡水湖。
【小问3详解】
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造成博斯腾湖矿化度呈上升趋势。由于在气候干旱地区,过度发展农业,导致灌溉用水量增加,造成入湖水量减少,会造成湖水矿化度上升;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灌溉农业需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缩小,湖泊水位降低,会导致孔雀河排水量减少,湖泊水更新水量减少,带走盐分减少,进一步提高湖水盐度。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1000千米,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原本有独立的入海水道,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使淮河失去了原来的入海水道,无数支流和湖泊淤浅,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
材料二 2018年公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等多个市县,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千米,2017年末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下左图为“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图”,下右图为“淮河流域范围示意图”。
(1)简析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的自然原因。
(2)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防洪减灾,如主要可以利用_______技术精确监测水位变化,主要利用________技术实时了解洪水淹没范围,主要利用_________技术设计人员紧急撤离的合理路径。
(3)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述淮河生态经济带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
【答案】(1)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 ①. GPS; ②. RS; ③. GIS。
(3)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从长江流域调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实现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适当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淮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淮河流域多洪涝的自然原因、地理信息技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季较长且多暴雨;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支流较多,雨季时,干支流同时涨水,汇水量大;淮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区,地势较为低平,河水流速较慢,泄洪能力较小。
【小问2详解】
GPS 可用于测定海拔高度变化,故可以利用 GPS 技术精确监测水位变化。水面反射波谱与陆地有显著差别,因此可以根据特定卫星图像上某些波段的反射率的变化来判断洪水淹没范围,利用 RS 技术。设计人员紧急撤离的合理路径需要进行系统分析,故利用 GIS 技术。
【小问3详解】
水资源供需平衡主要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分析,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综合考虑各区域的用水;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上游地区修建水库,调节季节变化;长江水量丰富,从长江流域调水;从节流方面,提高水资源重复使用的频率,节约用水,实现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适当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西哈努克港经济区(以下简称两港特区)坐落于柬埔寨南部的哈努克省,近年来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综合工业园区。目前,西港特区已经引入来自中国、欧美、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企业153家,设计行业主业包括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等,其中工业企业共139家,图为西港特区地理位置。
(1)指出入驻西港特区的企业的主要特点。
(2)分析西港特区建设的区位因素。
(3)简述国外企业在西港特区集聚的意义。
【答案】(1)对廉价劳动力需求量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原料消耗量大。(任答两点)
(2)西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基础设施较完善;有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3)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发挥规模优势获得规模效益;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处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背景,涉及驻西港特区的企业特点、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集聚的优点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从材料涉及行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可知,入驻西港特区的企业多为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所以企业特点是要求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原料消耗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
(2)从图中看,西港特区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公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国际综合工业园区”可知,柬埔襄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有国家政策支持,建设成为国际综合工业园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3)企业集聚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处理。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