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小结,富贵不能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2.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
人们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们能再举几个关于“大丈夫”的俗语吗?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
大丈夫是理想的化身,是情感的寄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给“大丈夫”定义的?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是一篇论证严密的驳论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画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告诚。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女”同“汝”,你)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与民由之安居而天下熄
(古义:对人的尊称,你。 今义:儿子。)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从。 今义:由于,缘由,归(某人去做)。]
(古义:平息,消亡。 今义:熄灭。)
(助动词,能够、可以)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A 常识题1.《滕文公下》 春秋战国 哲学、政治、伦理、历史; 历史、诸子。 2.亚圣、仁政
B 基础题1.道:规则 是:这 居:居住 住宅 违:违背3.(1)能够; 实现(2)告诫; 谨慎 4.A (取消句子独立性)
5.(1)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称作大丈夫呢?
(2)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C 拔高题1.C 2.C 3.C 4.D5.(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6.示例一:赞同,因为苏轼在贬官中能乐观豁达,不失做人正直本分的原则,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所以他是大丈夫。示例二:不赞同,因为苏轼的豁达也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究“仁”,即爱民众,本文中,苏轼主要还是关注个人得失。
参考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士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观点,分析论证思路。2.赏析孟子善用比喻、类比手法与排比句来增加说服力的说理方式。3.体会“大丈夫”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
探讨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学历:师从鬼谷子官职:分别两次拜相秦国、 魏国业绩:凭三寸之舌戏弄天 下诸侯
相关故事:楚怀王十六年,为了分裂齐楚“两座大山”,张仪来到楚国实施计谋。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之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在与齐国断交后,张仪出尔反尔,称秦国只答应给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三战皆败,于是走向没落。张仪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后代,纵横家。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迫使魏献上郡,入秦为相,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用连横之策,使秦占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帮助秦国夺取楚汉中地区。封武信君。
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孟子认同景春的观点吗?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4.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5.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1.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2.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坚持正道,做真正的大丈夫。
A常识题一、(1)使……惑乱,迷惑(2)使……改变,动摇(3)使……屈服2.(1)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代词,他 ③结构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正道 ⑤代词,她 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介词,把 动词,作为(3)连词,表顺承,就(4)怎么,哪里(5)代词,指自己的
B基础题一、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之流,他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3.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一、D 二、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2.(1)通“汝”,你 (2)准则,标准 (3)好像 (4)对……感到诧异3.C(为:当作,作为)4.(1)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岳飞)从小就很有志气,沉默寡言,性格深沉而敦厚,家境贫寒却很爱学习。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译文:岳飞,宇鹏举,相州汤阳人。岳飞家世代务农。父亲岳和,经常节省粮食来救济贫因饥饿的人。(他父亲生前)有耕田的人侵占他家的田地,他割舍自己的地给那个人;借钱的他从不祈求偿还。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向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因此就起名叫岳飞(因此就用这个作为他的名宇)。还没满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口,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被河水冲到河岸边得以幸免,大家对此感到很神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富贵不能淫实用ppt、富贵不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课件ppt,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孟子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此之谓大丈夫,初识“大丈夫”,景春曰,孟子曰,品读“大丈夫”,体会下面句子的语气,追本探义,补充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