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精品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0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写作手法
★[考点分析】
文言文写作手法分析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特殊手法等进行辨析和欣赏。其中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布局谋篇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知识梳理】
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2)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3)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4)照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5)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6)衬托或烘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7)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8)抑扬结合: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9)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10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11)托物言志: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的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12)动静结合:是一种“动”与“静”之间的衬托用“动”衬“静”,或用“静”衬“动”。
修辞手法其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7)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8)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9)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D.何以战?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6.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苔痕上阶绿
10.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二、填空题
1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1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13.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诗人 ,选自《 》。铭,是指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 ,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与现在的 大体近似。
(2)本文《爱莲说》作者是 ,字 ,谥号“ ”,世称 , (朝代)哲学家。著有《 》《 》等。
14.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 ”立意,以“ ”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 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 、 、 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8)可爱者甚蕃
(9)晋陶渊明独爱菊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涟而不妖
(12)香远益清
(13)亭亭净植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陶后鲜有闻
(16)宜乎众矣
16.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17.解释下面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 ) 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 )
不妖( ) 鲜有闻( )
亭亭净植( ) 亵玩( )
18.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无丝竹之乱耳(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9.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陋室铭》一文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 。
(2)《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 , 。
(3)《爱莲说》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是: , , , , , 。
(4)《爱莲说》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 。
(5)《爱莲说》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 , , , , , 。
(6)《爱莲说》文中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 , 。
(7)《爱莲说》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
(8)《爱莲说》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 。
(9)《爱莲说》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10)《爱莲说》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
20.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21.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2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4.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二)(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 (人名)。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7.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8.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三)(2021·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形: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大之狱
D.公将鼓之 宴酣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二、对比阅读
(一)(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二)(2021·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三)(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22.【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23.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四)(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27.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2021·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3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32.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山东泰安·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草色入帘青 入则无法家拂士
C.无案牍之劳形 喜形于色
D.可以调素琴 天下缟素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陋室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意在表明只要环境幽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C.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对比阅读
(一)(2023·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无以意歌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①,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②义与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节选自白居易《续座右铭并序》,有删改)
【注释】①分歧:分离。②率:遵循。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自顾行何如
④无以色求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远辱于人 欲报之于陛下也
B.居与正为邻 士卒多为用者
C.以自重其身 皆以美于徐公
D.勿忧贱与贫 天与云与山与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8.【甲】文中刘禹锡主张的“德”与【乙】文中白居易认为的“道”是一致的。请结合语段,写出甲乙两文在所要表达的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间有意欲起( ) (4)信乎其似巢也(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引客就观之”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B.乃悟前狼假寐(《狼》)
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刘禹锡和陆游生活情趣高雅,个性鲜明,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三)(2023·吉林·吉林省实验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陋室铭 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段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语段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要领会古文的内涵,首先要疏通文义。小英运用课内迁移法对语段中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14.朗读是感受文言意蕴的好方法。下面是小英朗读语段后的感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同《答谢中书书》一样,以骈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
B.语段二中运用了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
C.语段三通过“者”“也”“之”等虚词的使用,读起来舒缓自如。
D.三则语段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体各异。故读起来感受不同。
15.请根据语段及小英找到的背景资料,分析古代文人的志趣抱负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一】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之。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材料二】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同一时期,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四)(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苔痕上阶绿( )
(3)谈笑有鸿儒( )
17.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乙】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18.下列加点词前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守仁以罪谪龙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何陋之有/龙场之民
C.斯是陋室/人以为陋D.相与伐木阁之材/伐竹取道
1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予 因 而 翳 之 以 桧 竹 莳 之 以 卉 药 琴 编 图 史 讲 诵 游 适 之 道 略 具;
20.甲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1) ”,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2) ;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谪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4) 的人生态度。
(五)(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匡庐奇秀 (4)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2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1)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2) 。
(六)(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鲜艳夺目B.芳草鲜美C.寡廉鲜耻D.屡见不鲜
25.结合语境,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在孔子看来,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屋舍,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显得简陋。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借世人对三种花的态度,感叹爱莲者少,表达自己的独立坚守。
26.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①竹,莳②之以卉药,琴编③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④焉。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取材于王阳明《何陋轩记》)
材料二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⑥抱材⑦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取材于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桧]桧柏,树木名。②[莳]移植。③[编]书。④[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⑤[信] 通“伸”,伸张。⑥[中立]会稽人黄中立。他因喜欢竹节而修建尚节亭,刘基看到后很喜欢。⑦[抱材]怀藏才能。
君子不为环境所困。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雅的情趣:刘禹锡身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选择与“① ”往来;王阳明居何陋轩,栽树植竹种花,“② ”,引来文人学士聚集。也有人③ :周敦颐主张“出淤泥而不染”,黄中立在社会道德风尚衰落时“④ ”。
(七)(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险躁则不能治性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陋室外部环境。
B.【乙】文“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写出草堂选址原因。
C.【甲】文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句式整齐,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乙】文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D.【甲】【乙】两文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二处。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八)(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相得益彰 老当益壮
B.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水泄不通 无师自通
C.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寡见鲜闻
D.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名副其实 举世闻名
33.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赋闲在家,无事可做,所以陋室里的生活是悠闲自得、不会被打扰的。
B.忘记处理官府的公文,难以听到世俗的音乐,作者在陋室中感到身心舒畅。
C.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些行为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D.丝竹之声、官府公文会扰乱身心,所以一定要排除杂念,彻底地归隐山林。
34.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①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泰伯》)
材料二
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③。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注:①[邦]诸侯的封国,亦泛指国家。②[见]同“现”,显露。③[寿]向人祝酒或以财物赠送人。
周敦颐认为牡丹是“富贵者”,对世人皆爱牡丹他感觉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根本原因是他认为“ ”;孔子则认为,评价个人的富贵与贫贱要基于是否符合 ;鲁连正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面对富贵名利的诱惑,认为应做到“ ”。他们淡泊名利、崇尚道义的君子人格,已成为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
(2023·湖南株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5.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有仙则名 名:名声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这
B.①惟吾德馨 馨:德行美好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①可爱者甚蕃 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D.①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36.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7.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篇文章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 的高尚情操,乙文则借“莲”表达自己对 等君子美德的追求,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十)(2022·广东揭阳·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宝铭》)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3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乙】
①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①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②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绿暗侵纱,照面③成碧。
②夏日,建兰、茉莉,芗泽④漫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沈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⑤。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⑥,寒暑未尝轻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翠樾:成荫的绿树。②晶沁:亮光透入。③面:这里指墙壁。④芗泽:香气。⑤毾氍(tà qú):毛毯。⑥盘礴:舒展两腿而坐。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充栋连床/充箱盈架B.方竹数竿/扶苏以数谏故
C.照面成碧/一碧万顷D.但有绿天/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1.请用“/”为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2.甲文的“草色入帘青”与乙文的“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在写景上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43.居室环境与闲居生活,常能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你认为刘禹锡和张岱是否志趣相近?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陋室铭》(过关训练)(解析版)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写作手法
★[考点分析】
文言文写作手法分析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特殊手法等进行辨析和欣赏。其中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布局谋篇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知识梳理】
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2)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3)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4)照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5)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6)衬托或烘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7)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8)抑扬结合: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9)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10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11)托物言志: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的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12)动静结合:是一种“动”与“静”之间的衬托用“动”衬“静”,或用“静”衬“动”。
修辞手法其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7)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8)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9)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答案】D
【详解】A. 苔tāi——tái;
B. 鲜xiān——xiǎn;
C. 蕃fān——fán;
故选D。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D
【详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故选D。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D.何以战?
【答案】B
【详解】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把握。
“忌不自信”正确语序为“忌不信自”,宾语“自”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A.“吾孰与徐公美?”正确语序为“吾与徐公孰美?”宾语“孰”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B.“君美甚”正确语序为“君甚美”,状语“甚”后置,是状语后置句;
C.“何陋之有”正确语序为“有何陋?”宾语“何陋”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D.“何以战”正确语序为“以何战?”宾语“何”前置,是宾语前置句;
故选B。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答案】D
【详解】D.应为“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故选D。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答案】D
【详解】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
6.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答案】C
【详解】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前两者与后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C
【详解】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从/自己;
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值得/可以;
故选C。
8.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
【详解】A.B.C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选D。
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苔痕上阶绿
【答案】C
【详解】A.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B.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C.观:观看;
D.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故选C。
10.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答案】A
【详解】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故选A。
二、填空题
1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答案】 B C A
【详解】对汉字正确读音的考查。
(1)B.德馨(xīn)(2)C.西蜀(shǔ)(3)A.诸葛亮(gě)读gé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读gě时是姓。
1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答案】 儒 míng 淤 蔓 亵 zhuó 逸 xiǎn
【详解】“rú”写作“儒”,读书人。“铭”读作“míng”,古代的一种文体。“yū”写作“淤”,河沟中沉积的泥沙 。“màn”写作“蔓”,生枝蔓。“xiè”写作“亵”,亲近却不庄重。“濯”读作“zhuó”,洗涤。“yì”写作“逸”,安闲、安乐。“鲜”读作“xiǎn”,很少。
13.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诗人 ,选自《 》。铭,是指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 ,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与现在的 大体近似。
(2)本文《爱莲说》作者是 ,字 ,谥号“ ”,世称 , (朝代)哲学家。著有《 》《 》等。
【答案】 刘禹锡 刘禹锡集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 议论 道理 杂文 周敦颐 茂叔 元公 濂溪先生 北宋 太极图说 通书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选自《刘禹锡集》。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铭,最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说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2)《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14.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 ”立意,以“ ”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 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 、 、 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答案】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类比; 惟吾德馨 环境; 往来人物; 室中生活
【详解】课文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惟吾德馨”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8)可爱者甚蕃
(9)晋陶渊明独爱菊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涟而不妖
(12)香远益清
(13)亭亭净植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陶后鲜有闻
(16)宜乎众矣
【答案】(1)出名,有名
(2)神异
(3)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博学的人
(5)调弄
(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扰乱
(7)形体、躯体
(8)多
(9)只
(10)沾染(污秽)
(11)洗 艳丽
(12)更加
(13)耸立的样子 竖立
(14)靠近赏玩
(15)少
(16)应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名”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指德行美好;“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形”意思是形体、躯体;“香远益清”的意思是“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益”的意思是更加;“宜乎众矣”的意思是“应该人很多了”,“宜”的意思是“应当”。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6.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答案】 古义:高尚 今义:芳香 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 古义:形体、身体 今义:样子,形状。
【详解】(1)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古义:高尚。今义:芳香。
(2)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17.解释下面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 ) 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 )
不妖( ) 鲜有闻( )
亭亭净植( ) 亵玩( )
【答案】 斯,这 鸿:大 形,形体、躯体 蕃:多 染:沾染(污秽) 濯,洗 妖,过分艳丽 鲜:少。 植,竖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详解】句意: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句意:博学的人。鸿,大。
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句意:值得喜爱的很多。蕃,多。
句意:从淤泥当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染,沾染(污秽)。
句意:在清水当中洗涤。濯,洗。
句意:不妖媚。妖,过分艳丽。
句意:很少听到。鲜,少。
句意: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句意: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8.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无丝竹之乱耳(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答案】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详解】(1)句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2)句意:水上和陆地的花草,值得喜爱的有很多。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身体劳累。之,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4)句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之,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5)句意: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当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之,结构助词“的”。
19.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陋室铭》一文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 。
(2)《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 , 。
(3)《爱莲说》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是: , , , , , 。
(4)《爱莲说》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 。
(5)《爱莲说》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 , , , , , 。
(6)《爱莲说》文中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 , 。
(7)《爱莲说》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
(8)《爱莲说》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 。
(9)《爱莲说》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10)《爱莲说》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
【答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莲 花之君子者也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惟、馨、淤、濯、涟、蔓、植、亵”等字词的书写。
20.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解析】略
21.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耳根,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3)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2)丝竹,这里指世俗的音乐。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两个“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妖,过分艳丽。
2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答案】 诸葛亮 扬雄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掌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2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2)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本题比较简单,注意书下注释的积累。
(1)斯,这;陋室,简陋的屋子;德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4.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答案】1.B 2.(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C 4.①开头以山水比喻引入,使文章不显得突兀;②末尾引用古人话语结尾,意味无穷;③中间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④文末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言论,暗含“君子居之”的含义,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解析】1.本题考查词义理解。
A.“有仙则名”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出名。而“名之者谁”意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选项理解有误;
C.“谈笑有鸿儒”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儒”旧指读书人,所以“鸿儒”在这里指博学的人。选项中“‘鸿儒’是指当官的人”有误;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素”在文言文中可指不加修饰的,故“素琴”意为“不加装饰的琴”。选项“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理解有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
(2)句重点词:丝竹:指弦乐器与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使……劳累。
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其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即指“陋室”,而“仙”与“龙”指的是美好的品德。选项中“以‘仙’‘龙’比陋室”有误;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及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文中并未突显作者的杰出才能,选项理解有误;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选项中“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理解有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探究。解答此题,抓住链接材料中关于“铭”的特点的叙述,联系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叙述即可。
根据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在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德馨,引入自然,不显突兀;
阅读文章可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陋室周围环境景色的描写,淡雅素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屋主人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表现了生活情趣的高雅。这三者共同表现了主人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感;
文末“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引用了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中的后半句,使文章意味无穷。同时,藏起前半句“君子居之”,简介表明了自己就是真正的君子,能够居在陋室。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
铭,就是名,记述它的功德。又:叙述其功绩之高,让其可以扬名。(铭)多是用来警诫自己,陈述功业和恩德。清代的李扶九评论解释《陋室铭》一文说:“小小的短文,方法无不具备。凡是铭,多数是警示自己,这篇铭却自得自夸,体格稍有变化。”
(二)(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 (人名)。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7.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8.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5.刘禹锡 6.A 7.(1)交往人物 (2)日常生活
8.C 9.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回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乐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
【分析】5.考查文学常识。《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6.A.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故选A。
7.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
8.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故选C。
9.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链接材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同样也表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点睛】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链接材料】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三)(2021·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形: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大之狱
D.公将鼓之 宴酣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答案】(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形体、躯体。
(2)C
(3)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分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A.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见到的景象;
B.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D.语气助词,无义/结构助词,的;
故选C。
(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
(4)
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文章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能看出“君子”应具有的情操是: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点睛】【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对比阅读
(一)(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11.D 12.A 13.D 14.B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二)(2021·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15. 曾经 这 大 使……劳累 16.D 17.故/亦欲绝/而弗食 18.(1)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2)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9.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分析】15.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②句意为:这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16.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 相同,介词,用;
B. 相同,副词,只;
C. 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 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
故选:D。
17.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时,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据此断句为:故/亦欲绝/而弗食。
18.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虽,虽然;食,吃;
②中重点词语有:上,长到;入,映入;
19.考查句子赏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声名远播。
【点睛】参考译文:
甲:生萝卜切丝可以作为小菜,与醋或者其他东西一起吃,用来下粥最适宜不过。但是就是讨厌吃好以后会打嗝,一打嗝就有股难闻的气味。我曾经因为别人这样打嗝闻到臭味而受罪,所以知道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打嗝别人也会讨厌。所以想杜绝了再也不吃它。但是这东西呢和葱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生的时候臭,熟了就不臭了;就好像刚遇上好像是小人,(相处久了)才最终知道是君子。虽然有小的过错,也应该宽恕它,仍然吃它,而不会再也不吃。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22.【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23.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答案】20. 有名,出名 大 通“无”,没有 从事,做 21.①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22.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
恰当,扬雄家贫,没有储粮,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拥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把他当作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以“西蜀子云亭”自况,旨在表达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 2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看法可分为正反两种:
①表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益自己的知识、学问。
②表反对: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未免显得太过自命清高了,这样一来会让我们缺失许多像他人学习的机会,这不利于我们对知识、信息的全面了解。所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
【分析】2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亡,通假字,同“无”,没有。事,古今异义词,从事,做。
2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②少,小时候;好,喜欢;无所不见,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2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有力地证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第二问,首先明确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恰当。结合杨雄的境况、追求及作者的思想分析。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分析,扬雄是一个安贫乐道、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生活情趣淡泊高雅。举“西蜀子云亭”的例子,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3.考查发表看法。结合文言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作答。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表明观点,理由充分合理即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释义: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体现了交往者的儒雅之气。如,认同。可就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交友要有选择,广交益友。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高雅之士交往,能够使自己不能成长,知识与学问有所增长。也可以回答不认同。作者这种交友方式,过于自命清高。可从《论语》中人格修养方面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能把朋友分成三六九等。孔子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切磋,互相帮助,全面掌握知识和信息。我们交友不能自命清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性情沉默,没有大的作为。为人简朴,悠闲自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什么储粮,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四)(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27.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24.D 25.(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凭什么要求(别的)呢? 26.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27.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解析】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秀丽\茂盛;
B.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助词,的;
C.面对\当面;
D.已经\已经;
故选D。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
(1)若:像;过:经过;去:离开。
(2)卒:最终;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焉:句末语气词。
26.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看着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2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环境的简陋。乙文中的“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交代了白居易选址的原因。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的“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表现了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的豁达与乐观。
【点睛】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看着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从辰时到酉时,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五)(2021·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3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32.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答案】28.D 29.B 30.B 3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2. 陋室;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分析】28.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D.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D。
29.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
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
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
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B。
30.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故选B。
3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云,说;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和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通过对莲的描绘和赞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可知,他们相同的志趣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山东泰安·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草色入帘青 入则无法家拂士
C.无案牍之劳形 喜形于色
D.可以调素琴 天下缟素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陋室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意在表明只要环境幽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C.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案】1.C 2.A 3.A 4.B
【解析】1.考查断句。
C.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丝竹”是“乱耳”的主语,“案牍”是“劳形”的主语。正确断句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故选C。
2.考查一词多义。
A.表判断,与“否”相对\表判断,与“否”相对;
B.映入\在国内;
C.形体,身体\表露;
D.不加装饰的\白色,指孝服;
故选A。
3.考查内容理解。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类比论证,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并无“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之意。故选A。
4.考查内容理解。
B.联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住屋的人,即作者品德高尚。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对比阅读
(一)(2023·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无以意歌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①,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②义与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节选自白居易《续座右铭并序》,有删改)
【注释】①分歧:分离。②率:遵循。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自顾行何如
④无以色求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远辱于人 欲报之于陛下也
B.居与正为邻 士卒多为用者
C.以自重其身 皆以美于徐公
D.勿忧贱与贫 天与云与山与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8.【甲】文中刘禹锡主张的“德”与【乙】文中白居易认为的“道”是一致的。请结合语段,写出甲乙两文在所要表达的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5.①出名。②大。③考虑。④脸色。 6.D 7.①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我们的道德也是这样,实行它贵在每天都自新。 8.白居易认为在道德面前,富贵和贫贱都是不值一提的。这与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体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荣华、追求高尚道德的情怀。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②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大。
③句意:考虑自己做得怎样。顾:考虑。
④句意:不要用(谄媚的)脸色乞求侍奉别人。色:脸色。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比/介词,给;
B.动词,作为/介词,被;
C.介词,把/动词,认为;
D.连词,和/连词,和;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
①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文书。
②吾,我们;道,道德;行,实行。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乙文“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可见白居易认为在道德面前,不要羡慕富贵,不要忧虑贫贱,这些都不值一提。这与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表现了淡泊名利、坚守高洁品质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不要羡慕富贵,不要忧虑贫贱。(应该)问问自己道德怎么样,贵贱哪里值得说。听到诽谤不要忧伤,听到赞誉不要高兴。(应该)考虑自己做得怎样,诽谤和赞誉哪里值得谈论。不要一意孤行,傲气凌人,这样才能远离被别人侮辱。不要用(谄媚的)脸色乞求侍奉别人,自己要尊重自己。出游要与邪恶分离,居家要与正直为邻。从中有取舍,此外没有亲疏。修养外部以及内部,静静地保养和顺与纯真。修养内部也不要遗漏外部,行动要遵循义和仁。千里之行从脚下开始,高山之高从微尘(积累)而起。我们的道德也是这样,实行它贵在每天都自新。
(二)(2023·陕西宝鸡·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间有意欲起( ) (4)信乎其似巢也(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引客就观之”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B.乃悟前狼假寐(《狼》)
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刘禹锡和陆游生活情趣高雅,个性鲜明,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答案】9. 出名,有名 这 间或,偶尔 确实 10.A 11.(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示例]从【甲】文可以看出刘禹锡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出陆游是一个乐观幽默、热爱读书的人。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2)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3)句意:偶尔想站起身。间:间或,偶尔;
(4)句意:确实是像巢一样啊。信:确实。
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乃引客就观之”句意: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乃:连词,于是;
A.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连词,于是;
B.句意: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乃:副词,才;
C.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副词,竟然;
D.句意:应立的是公子扶苏。乃:动词,是;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乱耳:扰乱心境;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2)辄:就;所谓:所说的;邪:同“耶”,吗。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根据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可知,陆游的家中到处都是书,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称自己的家是巢;可见其乐观幽默,热爱读书。
【点睛】【甲】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参考译文:
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未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三)(2023·吉林·吉林省实验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陋室铭 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段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语段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要领会古文的内涵,首先要疏通文义。小英运用课内迁移法对语段中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14.朗读是感受文言意蕴的好方法。下面是小英朗读语段后的感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同《答谢中书书》一样,以骈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
B.语段二中运用了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
C.语段三通过“者”“也”“之”等虚词的使用,读起来舒缓自如。
D.三则语段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体各异。故读起来感受不同。
15.请根据语段及小英找到的背景资料,分析古代文人的志趣抱负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一】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之。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材料二】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同一时期,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答案】13.B 14.D 15.示例1:他们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以范仲淹为首进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参与新政。
示例2:他们都高洁傲岸,志向远大。刘禹锡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范仲淹沉浮宦海,但始终固守着民本思想,致力于保疆卫国,心怀苍生,心忧天下。欧阳修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解析】13.考查词语释义。
B.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故选B。
14.考查内容理解。
D.语段一作者刘禹锡是唐朝人。语段二作者范仲淹是宋朝人。语段三作者欧阳修是宋朝人。语段二和语段三时期相同。语段二文体是记,语段三文体也是记,文体相同。
故选D。
15.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材料一中的“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材料二中的“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可得:他们锐意进取,积极改革。
语段一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语段二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先忧后乐,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语段三中的“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把仕途失意的郁闷寄托于自然山水这中,与治下百姓酣畅痛饮,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所以这三人都高洁傲岸,志向远大。
【点睛】参考译文:
【语段一】山不在于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语段二】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语段三】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四)(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苔痕上阶绿( )
(3)谈笑有鸿儒( )
17.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乙】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⑦信:通“伸”,伸张。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18.下列加点词前后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守仁以罪谪龙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何陋之有/龙场之民
C.斯是陋室/人以为陋D.相与伐木阁之材/伐竹取道
1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予 因 而 翳 之 以 桧 竹 莳 之 以 卉 药 琴 编 图 史 讲 诵 游 适 之 道 略 具;
20.甲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1) ”,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2) ;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谪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4) 的人生态度。
【答案】16. 出名、有名 名作动,蔓上、爬上 博学的人 17.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8.B 19.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 20. 惟吾德馨 龙场百姓的热情相助 来往客人都是文人雅士 豁达积极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出名、有名。
(2)句意: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上:名词用作动,蔓上、爬上。
(3)句意: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博学的人。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丝竹,乐器,指世俗的音乐;乱,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谪:相同,都是“贬谪”的意思;
B.之:助词,宾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C.陋:相同,都是“简陋”的意思;
D.伐:相同,都是“砍伐”的意思;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根据句意可断为: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
20.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甲文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乙文“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写出龙场百姓热情帮助我建屋居住,不觉这是陋室;
“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写出陋室外环境的优雅,“学士之来游者”写日常交往的人都是优雅的文人墨客,“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写室内陈设富有志趣之优雅。
根据甲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乙文“守仁以罪谪龙场”可知,两位作者都处于被贬的人生境遇,但是面对被贬的境遇,两位作者都能够身居陋室而不觉其简陋,陋室周边的环境,陋室里的陈设,陋室里的日常交往都忘作者能够自得其乐,所以两位作者都抱有安贫乐道、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就着石洞住下。龙场的百姓,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五)(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匡庐奇秀 (4)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2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1)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2) 。
【答案】21.(1)出名,有名(2)这(3)秀丽(4)面对 22.(1)苔痕碧绿,长到高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我最终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2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解析】2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2)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3)句意为:庐山非常秀丽。秀:秀丽;
(4)句意为: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面:面对。
2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上,长到;入,映入。
(2)句重点词语:卒,最终;获,获得;求,苛求。
23.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第一空:【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表现了陋室周遭环境静谧、偏僻。
第二空:【乙】文中的“其境胜绝,又甲庐山(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交代了白居易选址的原因(景色美好,天下之最,见到就喜欢上了此地的景色)。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六)(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鲜艳夺目B.芳草鲜美C.寡廉鲜耻D.屡见不鲜
25.结合语境,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在孔子看来,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屋舍,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显得简陋。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借世人对三种花的态度,感叹爱莲者少,表达自己的独立坚守。
26.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①竹,莳②之以卉药,琴编③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④焉。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取材于王阳明《何陋轩记》)
材料二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⑥抱材⑦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取材于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桧]桧柏,树木名。②[莳]移植。③[编]书。④[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⑤[信] 通“伸”,伸张。⑥[中立]会稽人黄中立。他因喜欢竹节而修建尚节亭,刘基看到后很喜欢。⑦[抱材]怀藏才能。
君子不为环境所困。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雅的情趣:刘禹锡身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选择与“① ”往来;王阳明居何陋轩,栽树植竹种花,“② ”,引来文人学士聚集。也有人③ :周敦颐主张“出淤泥而不染”,黄中立在社会道德风尚衰落时“④ ”。
【答案】24.C 25.乙 26. 博学的人 琴编图史 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以节立志
【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陶后鲜有闻”中“鲜”的意思是:少。
A.句意为:鲜明美丽,光彩耀眼。鲜:鲜明;
B.句意为:花草鲜艳美丽。鲜:鲜艳;
C.句意为:不廉洁,不知羞耻。鲜:少;
D.句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鲜:新鲜,新奇;
故选C。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乙】理解不正确。根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周敦颐借陶渊明和世人对菊和牡丹两种花的态度,感叹爱莲者少,而非“借世人对三种花的态度”。
故选【乙】。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题干“刘禹锡身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选择与……”的提示,找到《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知,刘禹锡选择与博学的人往来;
(2)根据题干“王阳明居何陋轩,栽树植竹种花,……引来文人学士聚集”的提示,找到《材料一》“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可知,此处填“琴编图史”;
(3)根据题干“也有人 :周敦颐主张‘出淤泥而不染’”的提示,找到《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4)根据题干“黄中立在社会道德风尚衰落时‘ ’”的提示,找到《材料二》“中立⑥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黄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非常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可知,此处填“以节立志”。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材料一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材料二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黄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非常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七)(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险躁则不能治性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陋室外部环境。
B.【乙】文“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写出草堂选址原因。
C.【甲】文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句式整齐,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乙】文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D.【甲】【乙】两文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二处。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答案】27.D 28.A 29.D 30.碧绿的苔藓长到了台阶上,青草的绿映到房间的帘子上。 31.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解析】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形容词,秀丽/形容词,茂盛;
B.代词,指庐山的风景/助词,的;
C.动词,面对/副词,当面;
D.相同,都是副词,已经;
故选D。
2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含义。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则”是连词,它的意思是“就”。
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就”;
B.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C.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D.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故选A。
2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根据【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可知,作者并不认为陋室简陋,而是认为自己品德高尚,就没有什么简陋的了。可见作者高洁,安贫乐道的情操。根据【乙】文中的“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外适内和”和“是天与我时,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可知,作者满足于自然山水之中,恬淡自若。可见作者随缘自适,高洁傲岸的情操。所以两位作者的精神并不相同。
故选D。
3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上,长上;入,映入。
3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本句句意为: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是个完整的句子,应断开;“若远行客过故乡”表明白居易对这里爱的程度,应断开。
因此正确断句为: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的寺庙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八)(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相得益彰 老当益壮
B.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水泄不通 无师自通
C.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寡见鲜闻
D.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名副其实 举世闻名
33.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赋闲在家,无事可做,所以陋室里的生活是悠闲自得、不会被打扰的。
B.忘记处理官府的公文,难以听到世俗的音乐,作者在陋室中感到身心舒畅。
C.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些行为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D.丝竹之声、官府公文会扰乱身心,所以一定要排除杂念,彻底地归隐山林。
34.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①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泰伯》)
材料二
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③。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注:①[邦]诸侯的封国,亦泛指国家。②[见]同“现”,显露。③[寿]向人祝酒或以财物赠送人。
周敦颐认为牡丹是“富贵者”,对世人皆爱牡丹他感觉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根本原因是他认为“ ”;孔子则认为,评价个人的富贵与贫贱要基于是否符合 ;鲁连正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面对富贵名利的诱惑,认为应做到“ ”。他们淡泊名利、崇尚道义的君子人格,已成为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
【答案】32.A 33.C 34. 遗憾/惋惜 惟吾德馨 道/有道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
【解析】32.考查一词多义。
A.更加\更加\更加\更加;
B.通过\通晓\畅通;没有阻隔\通晓;
C.很少\很少\新鲜\很少;
D.出名,闻名\说出\名字\名字;
故选A。
33.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是因为作者品德高尚,所以陋室里的生活是悠闲自得、不会被打扰的;
B.根据“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作者拒绝那些世俗的音乐,也不在官府当差。本项“忘记处理官府的公文,难以听到世俗的音乐”有误;
D.“一定要排除杂念,彻底地归隐山林”有误,文中并未体现,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故选C。
34.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得:遗憾、惋惜。
第二空: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得:惟吾德馨。
第三空:根据材料一中的“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可得:道/有道。
第四空:根据材料二中的“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可得: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材料一: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材料二: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谦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2023·湖南株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5.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有仙则名 名:名声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这
B.①惟吾德馨 馨:德行美好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①可爱者甚蕃 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D.①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36.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7.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篇文章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 的高尚情操,乙文则借“莲”表达自己对 等君子美德的追求,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答案】35.A 36.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7. 托物言志 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洁身自爱
【解析】3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有仙则名”意思是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斯是陋室”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故选A。
3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3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陋室铭》开篇起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具体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不俗的友人、高雅的情趣论述“陋室不陋”的观点,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通过“陋室”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爱莲说》第一段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表达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第二段借花喻人,表达自己淡泊明志、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全文通过对莲花特点的描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属于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神异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人没有平民。平时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2022·广东揭阳·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宝铭》)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3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乙】
①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①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②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绿暗侵纱,照面③成碧。
②夏日,建兰、茉莉,芗泽④漫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沈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⑤。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⑥,寒暑未尝轻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翠樾:成荫的绿树。②晶沁:亮光透入。③面:这里指墙壁。④芗泽:香气。⑤毾氍(tà qú):毛毯。⑥盘礴:舒展两腿而坐。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充栋连床/充箱盈架B.方竹数竿/扶苏以数谏故
C.照面成碧/一碧万顷D.但有绿天/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41.请用“/”为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2.甲文的“草色入帘青”与乙文的“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在写景上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43.居室环境与闲居生活,常能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你认为刘禹锡和张岱是否志趣相近?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8.(1)这 (2)大 (3)调弄 (4)形体,躯体 39.(1)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异。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40.B 41.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2.示例一:内容上都写居室环境绿意浓郁,草木的绿色映入帘幕,使屋子(墙壁)一片碧绿,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
示例二:两句中的“入”“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任选角度,结合语句简要分析,意思对即可) 43.示例一: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刘禹锡喜爱“调素琴,阅金经”,张岱则“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二人都有高雅的情趣;两人对居室环境的清幽都颇为自得,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张岱把书斋命名为“不二斋”,两人都有不随流俗的志趣。
示例二: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两人都很享受清幽宁静的居住环境,都喜欢高雅脱俗的生活,刘禹锡不愿“案牍”劳形,乐与博学高雅之人交往,张岱沉醉在不二斋中,栽花移木,读书赏景,寒暑不轻易出门。
【解析】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2)句意为: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大;
(3)句意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4)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在:在于,动词。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2)上:动词,长到,蔓到。入:映入。
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充:都是充满;
B.数:几/屡次,多次;
C.碧:都是青绿色;
D.但:都是只,只是;
故选B。
4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意思是: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余于左设石床竹几”主谓结构,应在“几”后停顿;“帷之纱幕”动宾结构,此处省略介词“以”(纱幕),属于状语后置,应在“幕”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
4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甲】文“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入”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结合“斯是陋室”可知,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乙】文“绿暗侵纱,照面成碧”意思是: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结合“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蛇”(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可知,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据此分析可知,手法上,都使用了化静为动;内容上,都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43.本题考查看法。根据对两个文段的理解,结合相关内容,谈出的看法即可。
示例:我认为两人志趣不相近。刘禹锡身居陋室是迫于无奈,他的苦中作乐是对境况的一种抗争,也是向那些打击他的人表明自己绝不会屈服,其志趣是积极入世,想要有所作为的;张岱在杭州拥有舒适的住处,过着惬意的闲居生活,种树赏花、不问世事,他的志趣更多地体现为闲情逸致、隐居避世。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
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经天光映照,花色空明,像沉于明净的秋水。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
②
【乙】
莲
编号
语句
迁移
释义或用法
A
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
只
B
何陋之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代词
C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因为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背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
②
【乙】
莲
编号
语句
迁移
释义或用法
A
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
只
B
何陋之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代词
C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因为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0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语境,看位置,看标点,看呼应,看结构,看成份,看句式,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七年级下册《活板》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6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谦称,敬称,特殊称谓,纪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京剧四大行当,乐曲、乐器,1厘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