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湘教版)
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课时三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课时三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训练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4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主要植被(1)植被概念: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 的总称。
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3)主要类型①森林一般分布于 和半湿润地区。各类森林特征如下:
回归教材 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121页图5-2“热带雨林景观”,说明茎花和板状根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在热带雨林中,处于中、下层的树木难以与上层植物争夺阳光,无法让鲜花高占枝头,它们就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干上,花朵易被昆虫发现,获得授粉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繁衍后代。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且土壤贫瘠,为了增大与表层土壤的接触面积,大量吸收养分,支撑高大的树干,于是形成板根。
荒漠与沙漠荒漠一般指的是植被类型。由于降水稀少或者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候干旱,植物的生长条件极其严酷,只有少量株矮、小叶或无叶、耐旱、耐盐碱及生长周期短的植物才能存活。这种植被称为荒漠。沙漠一般指风成地貌,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或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貌形态。
思考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枯黄的原因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黄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枯黄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2.植被与环境(1)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没有分布说明该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生长旺盛说明这些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如下表:
4.气候类型与天然植被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023·山东地理)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
答案 1._____ 2.____
答案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请列举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要素。
考向1 通过“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2023·浙江海宁模拟)右图是“我国福建武夷山的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甲区域的自然植被,判断正确的是A.高山荒漠 B.高山冰雪C.亚高山草甸 D.高山针叶林
(2023·浙江海宁模拟)右图是“我国福建武夷山的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2.武夷山海拔1 800 m左右分布着苔藓矮林,推测其生长环境为A.温暖,少雨,大风 B.低温,少雨,无风C.温暖,多雨,无风 D.低温,多雨,大风
考向2 通过“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考查“综合思维”(2024·湖北孝感模拟)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消落带,该区域冬季淹水、夏季成陆,由于长时间水陆交替,超过50%的原生植被难以生存,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有“世界级难题”之称。当地经过多年的试栽,在消落带已成功引种了600多公顷的湿地大乔木——中山杉,成为长江航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右图为万州区“水中森林”景观。据此完成3~4题。3.推测中山杉具有的特征是①根系较浅 ②耐旱涝 ③耐盐碱 ④树干挺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湖北孝感模拟)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消落带,该区域冬季淹水、夏季成陆,由于长时间水陆交替,超过50%的原生植被难以生存,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有“世界级难题”之称。当地经过多年的试栽,在消落带已成功引种了600多公顷的湿地大乔木——中山杉,成为长江航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右图为万州区“水中森林”景观。据此完成3~4题。4.中山杉在解决世界级生态脆弱问题中的表现是A.调节径流、防范洪涝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少淤积、扩充库容D.护岸固土、净化水体
(2024·四川广安模拟)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 000~2 500 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关于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描述正确的是A.耐寒 喜光 B.喜湿 抗风C.耐贫 喜温 D.耐旱 忌风
(2024·四川广安模拟)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 000~2 500 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2.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是A.海拔较高、坡度较大 B.海拔较低、坡度较大C.海拔较高、坡度较小 D.海拔较低、坡度较小
(2024·四川广安模拟)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 000~2 500 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的原因可能是①气候趋于暖湿 ②生存空间缩小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积雪变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甘肃酒泉模拟)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的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高可达数十米,吸水吸肥能力强,树干的下部基本没有树枝,树冠高高在上。桉树种子外壳坚硬,树皮坚硬厚实,每年最外层的树皮会枯萎脱落堆积在根部(脱落的树叶和树皮中含有大量油脂以及酚类化合物、桉树脑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据此完成4~6题。4.桉树树皮脱落多的季节当地A.光照更强 B.雨水充足C.风力强劲 D.气候严寒
(2024·甘肃酒泉模拟)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的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高可达数十米,吸水吸肥能力强,树干的下部基本没有树枝,树冠高高在上。桉树种子外壳坚硬,树皮坚硬厚实,每年最外层的树皮会枯萎脱落堆积在根部(脱落的树叶和树皮中含有大量油脂以及酚类化合物、桉树脑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据此完成4~6题。5.桉树下凋落物丰富,主要是因为A.林下光照不充足 B.凋落物不易分解C.林下通风条件差 D.凋落物含水量大
(2024·甘肃酒泉模拟)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的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高可达数十米,吸水吸肥能力强,树干的下部基本没有树枝,树冠高高在上。桉树种子外壳坚硬,树皮坚硬厚实,每年最外层的树皮会枯萎脱落堆积在根部(脱落的树叶和树皮中含有大量油脂以及酚类化合物、桉树脑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据此完成4~6题。6.森林火灾发生后,桉树种群优势更突出,其原因可能是A.其他树种全部枯死 B.大火利于种子萌发C.林区病虫害加剧 D.林下土壤养分减少
(2023·湖北武汉模拟)胡杨是落叶型乔木,高10~15米,是世界稀有树种之一。胡杨叶片奇特,有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等。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新疆沙雅县有我国最大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退化,病虫害严重。经生态补水后,胡杨林有所恢复。下图示意沙雅县位置。据此完成7~9题。7.与塔里木河沿岸相比,渭干河冲积扇上胡杨林面积较小,其自然原因是A.土壤含水量大 B.地下水埋藏深C.黄土分布广泛 D.乱砍滥伐严重
(2023·湖北武汉模拟)胡杨是落叶型乔木,高10~15米,是世界稀有树种之一。胡杨叶片奇特,有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等。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新疆沙雅县有我国最大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退化,病虫害严重。经生态补水后,胡杨林有所恢复。下图示意沙雅县位置。据此完成7~9题。8.在同一株成年胡杨树冠的底部到顶部,叶片分布状况依次是A.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B.针形、锯齿状扇形、卵圆形C.锯齿状扇形、针形、卵圆形D.锯齿状扇形、卵圆形、针形
(2023·湖北武汉模拟)胡杨是落叶型乔木,高10~15米,是世界稀有树种之一。胡杨叶片奇特,有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等。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新疆沙雅县有我国最大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退化,病虫害严重。经生态补水后,胡杨林有所恢复。下图示意沙雅县位置。据此完成7~9题。9.给胡杨林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
10.(2023·湖南部分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流石滩是植物能够抵达的上限,其环境异常恶劣,只有少数物种经受住了这样的环境。流石滩上并没有太强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这里分布的垫状植物具有紧贴地面、周身被毛的特点,根系向纵深发展或平行发展的横走根,外层有致密的枝叶,叶片呈紫红色。右图为垫状植物景观图。
(1)根据垫状植物的特点指出流石滩处的气候特征。(8分)
答案 垫状植物紧贴地面,说明该地多大风天气;周身被毛,说明该地气温低;叶片呈紫红色,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烈(紫外线强烈);外层有致密的枝叶,说明该地昼夜温差大。
(2)说明垫状植物两种根系与环境的关系。(4分)
答案 流石滩地下水埋藏深,向纵深发展的根系便于吸取地下水且能牢固地扎下地基;流石滩的碎石极易松动滑走,横走根便于在植株被连根拔起之后重新扎根生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课时三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训练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课时三5 土壤的形成(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5土壤的形成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训练35土壤的形成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5土壤的形成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课时35土壤的形成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一讲 真题专练(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真题专练ppt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真题专练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1讲真题专练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