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西河池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下图为示意秦岭站和我国其余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已知南极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东北方向,则图中表示长城站的是( )
    A. aB. bC. cD. d
    2. 秦岭站投入使用当日,太阳和地球两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 秦岭站投入使用当日,当地时间为12点时,北京时间为( )
    A. 2月7日15:00B. 2月8日7:00C. 2月7日9:00D. 2月8日9:00
    4. 与图中的a科考站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秦岭站自转的线、角速度更大B. 秦岭站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小
    C. 秦岭站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大D. 秦岭站更早迎来地球上新的一天
    【答案】1. A 2. C 3. C 4. D
    【解析】
    【1题详解】
    南半球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找劣弧后可判断出相对东西方向,根据顺时针找劣弧可cd站在秦岭站的西侧,CD错误;长城站位于秦岭站的东北方向,则秦岭站纬度更高,比长城站更靠近南极点,图中b站纬度最高,距离南极点最近,B错误;a站比秦岭站更远离南极,在秦岭站北侧,根据顺时针找劣弧可判断出a站在秦岭站的东侧,故a站在秦岭站的东北侧,故a站为长城站,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2月7日位于冬至到来年的春分之间,A选项地球位于秋分与冬至之间,A错误;B选项中地球位于春分与夏至之间,B错误;C选项中地球位于冬至与来年春分之间,C正确;D选项中地球位于夏至与秋分之间,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秦岭站大致位于位于165°E附近,位于东十一区,秦岭站为2月7日12:0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和秦岭站的时间相差3个小时,比秦岭站晚3个小时,为2月7日9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与a站相比,秦岭站纬度更高,自转线速度更小,角速度相等,A错误;与a站相比,秦岭站纬度更高,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B错误;与a站相比,秦岭站纬度更高,当日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远,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C错误;由于0时经线逆这地球的自转方向运动,而秦岭站位于人文日界线180°经线的西侧,故秦岭站更早迎来地球上新的一天,D正确。故选D。
    【点睛】纬度越高,白昼时长,年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及以内年变化幅度均为24小时。在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时间越长。
    冰岛位于大西洋最北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时期该地多次发生火山活动,在火山活动影响下形成的黑色岩块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最终在海岸形成了黑色的沙滩。下图左示意冰岛及黑沙滩的位置,下图右示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冰岛黑沙滩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 )
    ①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②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③受到岩浆活动、海浪作用的影响
    ④受到地壳运动、冰川作用的影响
    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
    6. 与黑沙滩上的沙石组成成分最接近的岩石是右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丁D. 戊
    7. 关于右图中的几类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转化为戊B. 丁和乙的形成环境较为相似
    C. 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物D. 戊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丁
    【答案】5. D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形成黑色岩块经过长期的外力如流水、海浪等作用下,搬运到海边沉积下来,形成黑沙滩,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冰岛多火山活动,地表岩石以岩浆岩为主,尤其是玄武岩的分布最为广泛,水流的不断侵蚀,产生了大量的侵蚀物被搬运到岸边,形成了黑色的沙滩,所以与黑沙滩上的沙石组成成分最接近的岩石是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右图中沉积物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则戊为沉积岩,D错误;岩浆可以形成出露于地表的喷出型岩浆岩和埋藏于地下的侵入型岩浆岩,则据图可知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则丁为变质岩,A正确,BC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乙侵入型岩浆岩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A错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变质形成丁-变质岩,乙侵入型岩浆岩是在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活动时存在高温高压环境,所以丁和乙的形成环境较为相似,B正确;甲喷出型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C错误;戊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丁变质岩,D错误。故选B。
    【点睛】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侵入地下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固结形成沉积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份、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阿联酋迪拜(25°N,45°E)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该电池板能够始终正对太阳,昼开夜合,大大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日前,我国新疆乌鲁木齐(44°N,87°E)已引进该电池板,并成功安装调试,正式并网发电,下图示意该太阳能电池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11月期间,该电池板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时的朝向分别是( )
    A. 东南西北B. 东南西南C. 东北西南D. 东北西北
    9. 下列日期中,阿联酋迪拜的电池板仰角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 3月21日B. 6月22日C. 9月23日D. 12月22日
    10. 当在乌鲁木齐的电池板仰角达到一年当中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天后电池板的工作时间变长B. 此时阿联酋迪拜电池板朝向正南
    C. 阿联酋迪拜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 未来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太阳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11月,北半球冬半年,该电池板能够始终正对太阳,故该电池板开始工作的朝向为东南方,结束工作的朝向为西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电池板能够始终正对太阳,昼开夜合,日出日落时候,太阳高度为0,电池板仰角为90°;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中,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迪拜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电池板仰角较大,故电池板仰角变化幅度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当在乌鲁木齐的电池板仰角达到一年当中最大时,说明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正值冬至日(12月22日),该日乌鲁木齐的白昼时间最短,电池板的工作时间最短,第二天随着乌鲁木齐白昼时间增加,第二天后电池板的工作时间变长,A正确;当在乌鲁木齐的电池板仰角达到一年当中最大时,乌鲁木齐(87°E)为当地时间12点,与阿联酋迪拜(45°E)相差42°,时间相差2小时48分钟,且晚于12点,故此时迪拜为上午,电池板朝向东南方,B错误;阿联酋迪拜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C错误;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1月初)最快,故未来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读下面某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示地质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砂岩下部相对平坦广阔的面是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外力侵蚀而成
    ②砂岩下部相对平坦广阔的面是由于向斜的槽部受外力堆积而成
    ③砂岩的形成时间早于花岗岩
    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早于石灰岩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图中的④岩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 疏松多孔B. 层理分明C. 纯白如玉D. 透水性好
    13. 若图中为北半球自南向北流的平直河流中游河段,则对该处河床剖面和表层水流特征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A 12. C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石灰岩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所以砂岩下部相对平坦广阔的面是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外力侵蚀而成,①正确②错误;由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砂岩,所以先形成砂岩,后形成花岗岩,砂岩的形成时间早于花岗岩,③正确;花岗岩穿过了石灰岩,所以先形成石灰岩,后形成花岗岩,石灰岩的形成时间早于花岗岩,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④岩石位于花岗岩附近,在岩浆活动时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形成大理岩,大理岩纯白如玉,C正确;疏松多孔、层理分明、透水性好不是大理岩的特征,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方向上的流水的偏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自南向北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即向东偏,故BC错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向东岸偏,则东岸为侵蚀岸,侵蚀岸陡,堆积岸缓,故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可以破坏先形成的地质构造,先形成的地质构造不能破坏后形成的地质构造。
    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河谷内,在平坦宽阔的河段十分罕见。下图为壶穴景观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壶穴形成所涉及地质作用最相似的是( )
    A. 河口三角洲B. 雅丹地貌C. 角峰D. 峡谷
    15. 根据材料推测示意图中左侧未发育壶穴地貌的原因是( )
    A. 地势平坦宽阔B. 上覆岩层坚硬C. 流水侵蚀较弱D. 泥沙淤积严重
    16. 若示意图中壶穴景观分布区向河流上游移动,则该地可能经历了( )
    A. 海平面上升B. 地壳抬升C. 风力侵蚀D. 河流沉积
    【答案】14. D 15. B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峡谷也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与壶穴形成所涉及的地质作用最相似,D正确;河口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雅丹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D错误;由图可知左侧砂岩上覆盖这其他岩石,上覆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未形成壶穴地貌,B正确;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河谷内,在平坦宽阔的河段十分罕见,A错误;由图可知图中左侧地势起伏大,侵蚀作用强,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图中壶穴景观分布区向河流上游移动,则该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侵蚀作用加剧,使得上覆的岩石被侵蚀而导致砂岩出露形成壶穴地貌,B正确;海平面上升、河流沉积不能使上游上覆的岩石被侵蚀,不能使砂岩出露,AD错误;壶穴景观由流水侵蚀形成,与风力侵蚀无关,C错误。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地处北半球的某同学绘制的自己所处地区的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其中图的中心为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甲、乙、丙、丁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
    (1)该地夏至日时,日出时间为____,昼长为____小时。
    (2)计算当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写出推理过程。
    【答案】(1) ①. 4:30 ②. 15
    (2)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N,推理过程如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2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带入数值,H=90°-(73°26′-23°26′)=90°-50°=40°,该地地处北半球,因此,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N。(同理,根据春分和冬至也可做出判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道题, 涉及昼长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冬至日的昼长为16:30-7:30=9小时,同一地点冬至日的昼长等于夏至日的夜长,因此,该地夏至日的夜长为9个小时,昼长=24-9=15小时,日出时间=12-昼长/2=12-7:30=4:30。
    【小问2详解】
    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N,推理过程如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此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2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地理纬度),带入数值,H=90°-(73°26′-23°26′)=90°-50°=40°,该地地处北半球,因此,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N。同理,根据春秋分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可以做出判断。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被风侵蚀、搬运而来的。下图左示意我国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了沙漠、黄土和戈壁三种地貌,右图为我国西北部分地区简图,其中ABC为三个黄土采样点。
    (1)分别指出甲、乙、丙所代表的地貌类型,并简述甲地貌的形成过程。
    (2)根据黄土高原的成因推测影响黄土高原形成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比较ABC三个采样点黄土粒径大小,并分析原因。
    【答案】(1)甲为戈壁,乙为沙漠,丙为黄土。在物理风化的作用下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强烈,地表细颗粒物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地面,形成戈壁。
    (2)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被风侵蚀、搬运而来,所以说中亚、蒙古应为上风向,黄土高原应为下风向,故黄土高原形成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3)A粒径大于B粒径,B粒径大于C粒径。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随着风力减小,先沉积大颗粒,在沉积小颗粒,ABC三处距离沙源地依次变远,故沉积物的颗粒粒径依次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涉及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戈壁主要由砾石组成,粒径最大;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黄土的粒径最小,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沙漠的的粒径位于戈壁与黄土之间,故根据图中主导风向可以判断甲为戈壁,乙为沙漠,丙为黄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强烈,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地表细颗粒物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地面,形成戈壁。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被风侵蚀、搬运而来,所以说中亚、蒙古应为沙源地,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随着风力减弱,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风沙大量沉降,黄土高原应为下风向,黄土高原位于中亚、蒙古的东南方向,故黄土高原形成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随着风力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在沉积的过程中,大颗粒的先沉积,小颗粒的后沉积,由图可知,ABC三处距离沙源地依次变远,故沉积物的颗粒粒径依次减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该地层剖面共分四层,最底层是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其上一层是古洪水沉积层,该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水平层理明显,分选性好。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示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
    (1)说明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地区主导的外力作用的变化。
    (2)古洪水沉积层中有两层沉积物颗粒明显偏大,试推测其形成原因并说明理由
    (3)结合山洪的特征,分析支沟山洪沉积层的沉积物磨圆度和分选性差的原因。
    【答案】(1)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冷,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现代草甸土形成时期,说明植被状况较好,降水量较多,气候相对暖湿,所以风力作用减弱。
    (2)河流先后两次出现特大洪水事件,河流处于洪水期,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河流的搬运作用较强,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远,沉积物颗粒增大,因此古洪水沉积层中应先后两次出现特大洪水事件。
    (3)支沟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分选性差;支沟河流短小,搬运路程短,磨圆度、分选性差。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地层剖面考察为材料,涉及沉积层沉积物的特征、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以黄土堆积物为主,反映了当时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烈,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现代草甸土形成时期,说明这一时期植被状况较好,降水量较多,气候相对暖湿,风力作用减弱,流水作用可能增强。
    小问2详解】
    原因是可能经历了两次大的洪水期,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河流的搬运作用较强,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远,该段河床沉积物颗粒增大,因此古洪水沉积层中应先后两次出现特大洪水事件。
    【小问3详解】
    支沟地势起伏大,河床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导致沉积物分选性差;支沟河流短小,搬运路程短,沉积物的与河床摩擦时间短,磨圆度、分选性差。

    相关试卷

    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pdf、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