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授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排斥,相吸引,原子及其结构,实质电荷的转移,验电器,作用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导体和绝缘体,实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______和_______;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
4.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其单位是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
3.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000 N。
1.如图所示,甲、乙、丙均是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不带电。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静止时的情形的是( )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约为:1.6×10-19C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1.下列有关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B.两个物体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电子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了电荷D.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A.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C.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的转移
1.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_____变化,验电器B_______。
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______,B的金属箔_______________。
验电器B上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称作为自由电子。
金属导体导电的过程中,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1.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连接的瞬间有( )A.正电荷从A向B移动B.电子从A向B移动C.正电荷从B向A移动D.电子从B向A移动
2.把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 )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3.[2017·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课堂总结,两种电荷,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PART01,PART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种电荷,实验器材,电荷间有相互作用,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实验5验电器的使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排斥,相吸引,原子及其结构,实质电荷的转移,验电器,作用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导体和绝缘体,实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