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
展开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第2课,上承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下启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课本位置上起到过渡作用。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本课分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三个子目,也正是春秋时期的主要特征。本节课涉及到一鸣惊人、越王勾践等很多的历史典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资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先前了解了夏、商、西周王朝的主要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打下良好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较少,也较为欠缺历史思维,专注力不够集中,但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直观感受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善于运用视频、动画、漫画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探究,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结果。(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阅读《春秋争霸形势图》,讲述春秋霸主故事,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通过对经济变化与诸侯争霸之间的关系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五、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春秋争霸、经济发展的表现等认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的根本动力。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1分钟视频,请同学观看视频短片,说说春秋初印象。
观看视频,了解春秋战国时期。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图说·动荡之象
出示2幅图片:
鼎簋制度示意图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出示图片和图表:
出示书本29页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①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史记·周本纪》
①并:兼并
②政由方伯:政局由诸侯国中的霸主操控
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
小活动:春秋故事会
出示假期学生完成的春秋争霸故事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1.根据图片,说一说周礼中不同身份的人物可享有的鼎簋数量。
2.春秋时期的郑国属于那一层级?图中其拥有的鼎簋数量说明了当时存在什么问题?
观察图片和图表,思考:
在图片中找一找周的位置,说一说西周到春秋发生其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表格,说一说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处境。
根据材料思考,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读地图,观察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
2.找到曾经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所在位置;
3.阅读课本29页,找出当时诸侯争霸打出的旗号,思考其原因。
部分上台分享春秋霸主故事
通过图片史料的信息提取,分析出春秋时期动荡表现之一:礼崩乐坏。
通过图表信息提取和问题思考,分析出春秋时期动荡表现之二:王室衰微。
通过史料研读,初步了解解读史料的方法,了解春秋时期处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
初步学会阅读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故事分享,激发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图解·动荡之因
分发探究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活动:
出示补充资料:
西周时期,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
公田肥沃所得上交给国家,农民只有完成公田劳作,才准许去耕种自己贫的私田。
春秋时期,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辟田地,自立为生,开辟的田地收入归己所有,公田大量荒废。
用示意图讲解经济发展和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关系。
1.根据每组拿到的探究单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2.由组长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其中每组指定1人为记录员,1人为发言代表;
3.讨论时间4分钟。
阅读相关资料,整理经济发展和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关系示意图。
通过史料探究,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示意图讲解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春秋时期动荡的根本原因。
(三)图析·动荡之果
出示春秋初和春秋末2张形势图:
BC722年
BC482年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春秋时期,晋国常与周边戎狄等发生冲突。为了消除边患,晋国大臣魏绛(jiàng)向国君提出“和戎”主张。他指出,与戎狄和好会有多方面的利益:可以购买戎狄土地,发展贸易;可以使边疆地区人民安居乐业,利于农业生产;能提升晋国在侯争霸中的威慑力;可以使军队得到休整,减少军备物资消耗。国君最终被说服魏绛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
观察2张形势图的变化,归纳动荡所带来的结果。
分析史料,归纳动荡所带来的结果。
通过图片对比归纳:春秋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
通过史料分析,归纳春秋时期动荡的结果二: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总结升华
将板书中出现的关键词以图示连接起来,并用自己的话来表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上台移动板书贴,画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说明。
通过学生讲述和画图示的活动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动荡←春秋→变化
王室衰微 农业铁犁牛耕
诸侯争霸 手工业规模扩大
商业活动活跃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194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a>,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