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01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02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表为二里头文化礼器系统与诸区域礼制文化因素的对应关系(部分)。据此可知,中国早期礼乐文化()
    A.维护专制王权 B.形成完备体系 C.呈现统合趋势 D.促进华夏认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二里头文化礼器系统与诸区域礼制文化因素存在相似之处,反映了中国早期礼乐文化呈现统合趋势,C项正确;此时还未出现专制王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早期礼乐文化呈现统合趋势,材料信息不足,不能得出“形成完备体系”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国早期礼乐文化呈现统合趋势,此时还未出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2.《战国策》是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史记》有选择地吸收了《战国策》的记述,丰富了记载的内容,但也造成了一些史实错误和矛盾。由此可知()
    A.《战国策》不具有史料价值 B.《战国策》比《史记》可信度高
    C.《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都不可信 D.《史记》与《战国策》的相似处也需辨别真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史记》有选择地吸收了《战国策》的记述,造成了一些史实错误和矛盾”可知,《史记》中的内容有一些吸收了《战国策》的记述,因此《战国策》中记载错误的内容也会出现在《史记》中,故需要注意需辨别真伪,D项正确;据材料“丰富了记载的内容”可知《战国策》的记述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战国策》和《史记》各自有其史料价值,也都存在一些史实错误,特别是两者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面的内容,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可信度高,排除B项;据材料“造成了一些史实错误和矛盾”可知,《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存在一些错误,但并非都不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基本都采取“禅让”模式。王朝国史书写必须在前代王朝纪年之下书写本朝的“创业之主”,行用本朝之纪年须待“禅让”完成之后。这一做法意在()
    A.突显新朝皇权来源正当性 B.为王朝的更迭制造社会舆论
    C.发挥儒家伦理的教化功能 D.提升史书编纂体例的规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王朝更迭基本都采取禅让”模式”“行用本朝之纪年须待禅让'完成之后”和所学可知, 从表象上看,禅代似乎是新旧王朝以和平方式交接政权,实则是暗流汹涌的武力威慑。权臣仍是以武力夺取政权,只不过以“禅让”的方式给自己披上合法外衣,意在突显新朝皇权来源的正当性,A项正确;材料与制造社会舆论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儒家伦理教化面向的是被统治阶层,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该做法是为皇权建立服务,非提升史书编纂体例的规范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乡愁的产生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故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户籍管理的松弛 B.乡村文化教育普及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由题干可知,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平民通过科举取士,参加到统治阶层中,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与户籍管理无关,而且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不是松弛,而是历朝历代都很加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士人的乡愁”,而“乡村文化教育普及”与隋唐时期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士人的乡愁”,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宋代以来,很多学者批判侧重解释“五经”字句音、形、义的汉代儒学。王安石“视汉儒之学若土埂”,并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朱熹虽不认可王安石的新说,却赞同他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的做法。宋代的这种学术倾向()
    A.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促进了儒家思想革故鼎新
    C.使得学者自由解释经典 D.弥合了变法与守成的论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宋代以来,很多学者批判侧重解释“五经”字句音、形、义的汉代儒学。王安石“视汉儒之学若土埂”,并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朱熹虽不认可王安石的新说,却赞同他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的做法。宋代的这种学术倾向促进了儒家思想革故鼎新,B项正确;理学正统地位确立是在朱熹死后确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安石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而不是自由解释经典,排除C项;宋代以来,很多学者批判侧重解释“五经”字句、形、义的汉代儒学,而王安石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而不是“变法与守成的论争”,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宋代以来,很多学者批判侧重解释“五经”字句音、形、义的汉代儒学材料强调王安石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朱熹虽不认可王安石的新说,却赞同他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的做法王安石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朱熹虽不认可王安石的新说,却赞同他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的做法,
    6.宋太宗在位时亲自设计了“平戎万全阵”等阵图,要求一线将领务必在战时严格按照阵图布置作战计划。未经战阵的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也喜欢研究阵图并“赐边臣御制攻守图”,打仗时“按图布阵,阵相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这一做法()
    A.助推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B.折射出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C.反映了边防的压力巨大 D.体现出统治者重视军队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皇帝制作阵图并要求一线将领严格执行,目的是削弱武将的军事自主权,是出于对武将的防范,是崇文抑武基本国策的体现,B项正确;北宋皇帝的这一做法是专制皇权强化的表现,并非推动因素,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做法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降低,无法起到缓解边防压力的作用,也体现不出重视军队建设,排除CD项。故选B项。
    7.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对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推崇备至,他说:“此书为用至广-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这反映出()
    A.西方科学在中国流传广泛 B.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
    C.中外交流的趋势不断加强 D.西学传入开阔了国人眼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由徐光启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说明他注意到了中国科技与西方的差距,说明西学传入开阔了国人眼界,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西学在中国的流传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徐光启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西学传入,未涉及中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8.雍正元年二月,谕科道等官:“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成宪,尤以求言为急......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雍正此谕()
    A.拓宽了基层民意上达的途径 B.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
    C.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D.有助于官僚体系的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可知,雍正帝是要求监察官员事无巨细都要向君主汇报,这有利于皇帝掌握更多的信息,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C项正确;雍正帝的这个谕旨是针对科道官员的,并不是拓宽了基层民意上达的途径,排除A项;清朝时期最终决策的皇帝一人,并不是政府进行决策,排除B项;雍正帝此举是为了掌握更多信息,而不是为了完善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 项。
    9.元朝建立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如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是为长官;有同知、治中等是为正官。至元二年(1265年),忽必烈规定各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达鲁花赤”的设立()
    A.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二里头文化礼器
    原型器物所在区域文化
    象征权力类型
    青铜鼎、爵、卜骨
    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
    政治权力、祭祀权力
    青铜铃、绿松石龙形器
    石峁文化
    祭祀权力
    玉琮、玉璧、玉钺
    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
    祭祀权力、军事权力
    C.颠覆了原有的官僚体制 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元朝建立后在原有地方层级行政长官外新设“达鲁花赤”,掌督察之权,后实际成为各级最高行政长官,这适应了蒙古统治者的需要,D项正确;达鲁花赤为新设长官,其措施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A项错误,排除A项;“达鲁花赤”的设立,提高的是对地方管理的水平,B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元朝保留了“路、府、州、县”地方行政层级,C项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进行了频繁的、广泛的殖民活动,有人将此时期称为为“东方化时期”。埃及的建筑、雕刻和医学,吕底亚的歌舞和音乐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希腊的。由此可知,这一活动()
    A.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B.加速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推动了雅典经济模式的转型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据题干“埃及的建筑、雕刻和医学,吕底亚的歌舞和音乐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希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不仅向外传播了自身的的文化,还促进了埃及、吕底亚等地区文化的传入,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主要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之间逐渐发展,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尚未确立,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A 项;希腊化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B项;材料题干并未涉及雅典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法老会以免除修建者应缴纳的赋税为条件,组织大量农民修建巨大的金字塔作为自己
    的陵墓,但建造期间每年集中用工的时期通常只持续三个月,一般都限定在尼罗河的“泛滥季”,全年性常备劳动力往往只是少数有技能的工匠。材料表明古埃及()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的社会地位高于工匠
    C.法老的统治权较为有限 D.政府的组织管理效能低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金字塔建造集中用工的时间较短,一般都限定在尼罗河的“泛滥季”,目的是不夺农时,保证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体现重视农业生产,A项正确;修建金字塔的农民多数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在尼罗河的“泛滥季”短期劳动,目的是不影响农业生产。工匠多从事技术性劳动,作用特殊且重要,所以有一些成为全年性常备劳动力。上述安排是金字塔修建的需要,不能体现农民的社会地位高于工匠,排除B项;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主要在尼罗河的“泛滥季”集中用工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而非体现法老权力有限,排除C项;埃及金字塔建筑调动人员多,体现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排除D 项。故选A项。
    12.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 项。
    13.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这一协定()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转型 B.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巩固了西欧的二元政治格局 D.统一了罗马帝国的征税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根据材料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可知,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了教皇与皇帝双方所互相享有的权力,这表明中世纪西欧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格局进一步巩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和教权的并立,并非封建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王权和教权的二院政治格局并没有解决王权与教权的矛盾,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圣罗马帝国存在内部分裂,这一协定没有统一了帝国的征税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4.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 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 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可知,日本重视儒学,使儒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并不能说明儒学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地位超越佛教,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儒学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欧城市内的市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身份,为市民阶层的壮大提供了条件,这为西欧城市自治提供了前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市民而非封君封臣,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城市而非庄园,排除B 项;材料主旨与王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6题24分,17题19分,18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史前时期,粟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甲骨文中多见“麦”字,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稻、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替代黍、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摘编自欧阳哲生的《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交流的趋势或变化。
    【答案】(1)变化:传统粮食作物由粟黍为主转为稻麦为主;外来农作物品逐渐传入,品种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发、新航路的开辟;域外引入农作物的品种优势;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改变了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的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外来农作物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医学医药、文学艺术产生影响;耕地面积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但容易造成土地过分开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答出3点即可)
    (3)趋势或变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西域到西洋再到西方;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从物质交流到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从模糊到具体、准确;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多样化,如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外交使节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和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可得出传统粮食作物由粟黍为主转为稻麦为主;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可得出外来农作物品逐渐传入,品种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 发展和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也是产生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可得出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发、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可得出域外引入农作物的品种优势;根据材料“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和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可得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和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的食物结构;根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外来农作物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医学医药、文学艺术产生影响;根据材料“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地面积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但容易造成土地过分开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或变化:根据材料“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和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可得出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西域到西洋再到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从物质交流到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根据材料“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可得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从模糊到具体、准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多样化,如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外交使节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公元2世纪,中非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经过若干中转站进行,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曾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民间贸易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东汉时期,班超又派甘英准备经非洲出使大秦(罗马)由于安息国不愿失去对丝绸贸易的垄断地位,故极力阻挠中国使节与黎轩的直接交往,从而使这时期的中非官方交往只能是间接交往。但是,政府的介入毕竟对中非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公元前112年,安息王为了取悦于汉政府,“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这些亚历山大城的魔术师和杂技艺人来到中国,标志着中非文化交流的开始。
    -摘编自张象《古代中非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西非地区是奴隶贸易的重灾区,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将西非当成“猎奴后花园”。阿贾伊对19世纪尼日利亚的奴隶贸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西方奴隶贩子之所以从西非大量贩卖黑奴到美洲,是因为黑人耐热、熟谙农业,并且将他们运到美洲后由于人地生疏,不易逃亡。更重要的是黑奴价格低廉,数量巨大,极易获取巨额利润。奴隶贸易对西非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人口大量流失,导致西非各国生产力的不断衰退,昔日繁盛的城市变成了荒凉的村落,阻碍了非洲社会的正常发展。阿贾伊认为,奴隶贸易并不是非洲社会独立发展的产物,完全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西非人民的一场灾难。
    -摘编自石海龙张忠祥《阿德·阿贾伊与非洲史研究》
    材料三中国和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从2015年提出中非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从2021年宣布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再到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十大伙伴行动”每一项都有具体目标,每一项都是务实行动,有力表明中国愿助力推进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并肩前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非都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未来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整理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5日《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非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非黑奴贸易开展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 认识。
    【答案】(1)特点:中非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中非交流包括经济和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促进文化交流);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贸易往来(交流主体);以间接交流为主。
    (2)原因:西非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具有特质与技艺,数量多,价格低);殖民者攫取高额利润,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需要;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形成)(任3点)
    影响:
    对西非:造成西非人口流失;造成西非社会的破坏与衰退(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西非人民的一场灾难)对美洲:西非黑人奴隶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加速了美洲人口结构的改变,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混血产生了新的族群;
    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对世界:把黑人文化带到了美洲,加速了全球化背景下黑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客观上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认识:
    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多方面合作与努力。(从“是什么”维度解读即可,包括中非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非现代化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等)
    历史上中非有长期友好合作 传统;现实中同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都有谋求国家发展的需要(从“为什么”维度解读即可,包括历史原因或现实原因,只要正确分析了原因即可)
    有利于促进中国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现代化水平;有助于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辟了一种新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从“怎么样”维度去分析中非携手现代化的意义,从中非经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新型合作模式等方面思考,只要答到2个方面的意义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公元前6-公元2世纪,中非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可知,中非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一“中非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经过若干中转站进行,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曾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民间贸易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根据材料一“但是,政府的介入毕竟对中非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贸易往来(交流主体);根据材料一“中非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沿古丝绸之路”与“这些亚历山大城的魔术师和杂技艺人来到中国,标志着中非文化交流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非交流包括经济和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促进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一“故极力阻挠中国使节与黎轩的直接交往,从而使这时期的中非官方交往只能是间接交往”可知,以间接交流为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更重要的是黑奴价格低廉,数量巨大,极易获取巨额利润”可知,西非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具有特质与技艺,数量多,价格低);根据材料二“奴隶贸易并不是非洲社会独立发展的产物,完全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西非人民的一场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者攫取高额利润,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根据材料二“西非地区是奴隶贸易的重灾区,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将西非当成猎奴后花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形成)。
    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对西非,对美洲,对于欧洲以及对世界等角度分析。从对西非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奴隶贸易对西非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人口大量流失,导致西非各国生产力的不断衰退,昔日繁盛的城市变成了荒凉的村落,阻碍了非洲社会的正常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西非人口流失以及造成西非社会的破坏与衰退(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西非人民的一场灾难)。
    从对美洲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西方奴隶贩子之所以从西非大量贩卖黑奴到美洲,是因为黑人耐热、熟谙农业,并且将他们运到美洲后由于人地生疏,不易逃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非黑人奴隶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了美洲人口结构的改变,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混血产生了新的族群。
    从对欧洲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更重要的是黑奴价格低廉,数量巨大,极易获取巨额利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对世界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西方奴隶贩子之所以从西非大量贩卖黑奴到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黑人文化带到了美洲,加速了全球化背景下黑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客观上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三“中国和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与材料三“从2015年提出中非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提出重点实施'八大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多方面合作与努力。除此之外,可以从“是什么”维度解读即可,包括中非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非现代化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等
    根据材料三“十大伙伴行动”每一项都有具体目标,每一项都是务实行动,有力表明中国愿助力推进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中非有长期友好合作的传统以及现实中同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都有谋求国家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可以从“为什么”维度解读即可,包括历史原因或现实原因,只要正确分析了原因即可。
    根据材料三“从2021年宣布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再到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促进中国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现代化水平;根据材料三“有力表明中国愿助力推进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全球南方现代化建设,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材料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非都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未来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一种新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除此之外,可以从“怎么样”维度去分析中非携手现代化的意义,从中非经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新型合作模式等方面思考,只要答到2个方面的意义即可。
    18.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何为“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从中国出发”不是从中国的立场和价值出发,而是从中国的视角去看全球的历史。中国学者能够加入写作全球史的潮流,是对欧美视角研究全球史的有益补充。梁启超曾说过,“中国历史怎么样从中国之中国到了亚洲之中国,然后又变成世界之中国。”全球史的第一层意义就是提供了一种“联系的、互动的”视角看待人类文明。比如:公元七世纪至 10世纪,世界舞台上出现了唐朝、拜占庭帝国、大食帝国三足鼎立的国际格局,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分天下的世界,但这种格局并没有能继续维持下去。全球历史变动不居,帝国命运流转无常。后来出现了唐朝经济中心南移、草原上疾风飘动,以及围绕着阿拉伯世界边缘地区开展的圣战,都在预示着一个更新时代的到来。
    -据葛兆光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序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1840年以前的中外历史知识,围绕“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这一核心自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中国人眼中世界的变化
    阐述:从秦汉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与世界之间已经有了各种联系,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在不断拓展,而中国从东亚文化圈的中心变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核心。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国家、南亚的印度、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东部的国家都有往来,在中国人的眼中,世界已经包括以上国家和地区,还有北部草原上的各个政权。丝绸之路上,货物与文化的交流,人口的迁移等不断,直接与这些国家建立各种经贸往来,与亚洲中国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官方联系。
    隋唐时期,中国人的足迹到达更远的地方,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更为清晰与完善,在非洲有中国人身影,唐代的旅行家杜环的游记中记载了到达非洲,而在当时的长安、洛阳的大都会中,也有非洲人的身影。隋唐时期,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商人从事连通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时期,而蒙古人还在其他地区如南亚、中亚、欧洲建立了一些汗国,比如金帐汗国,就是对俄罗斯的侵占建立的,所以此时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变化最大的是北部草原地区继续向北扩张,认识了一个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
    明清时期,正是西欧的新航路开辟,所以西欧国家的足迹到达了中国,比如意大利的传教士、葡萄牙的殖民势力、西班牙的大帆船的贸易、荷兰的殖民扩张,所以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到了大西洋沿岸。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在进一步扩张。
    所以,从秦汉至明清,中国认识世界的途径主要是以贸易、文化、外交为主,而不是战争,更不是掠夺与扩张,而且在不断扩展中,通过交流达到相互地促进。不同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欧国家,以侵略与掠夺为手段不断地开拓。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1840年年前(世界)。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历史怎么样从中国之中国到了亚洲之中国,然后又变成世界之中国”“后来出现了唐朝经济中心南移、草原上疾风飘动,以及围绕着阿拉伯世界边缘地区开展的圣战,都在预示着一个更新时代的到来”,可得出论题:中国人眼中世界的变化。其次围绕论题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可从不同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交流的内容及世界格局的变化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如: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国家、南亚的印度、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东部的国家都有往来,在中国人的眼中,世界已经包括以上国家和地区,还有北部草原上的各个政权。丝绸之路上,货物与文化的交流,人口的迁移等不断,直接与这些国家建立各种经贸往来,与亚洲中国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官方联系。
    隋唐时期,中国人的足迹到达更远的地方,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更为清晰与完善,在非洲有中国人身影,唐代的旅行家杜环的游记中记载了到达非洲,而在当时的长安、洛阳的大都会中,也有非洲人的身影。隋唐时期,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商人从事连通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元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时期,而蒙古人还在其他地区如南亚、中亚、欧洲建立了一些汗国,比如金帐汗国,就是对俄罗斯的侵占建立的,所以此时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变化最大的是北部草原地区继续向北扩张,认识了一个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
    明清时期,正是西欧的新航路开辟,所以西欧国家的足迹到达了中国,比如意大利的传教士、葡萄牙的殖民势力、西班牙的大帆船的贸易、荷兰的殖民扩张,所以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到了大西洋沿岸。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在进一步扩张。最后,回扣主题,总结提升,得出结论,从秦汉至明清,中国认识世界的途径主要是以贸易、文化、外交为主,而不是战争,更不是掠夺与扩张,而且在不断扩展中,通过交流达到相互地促进。不同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欧国家,以侵略与掠夺为手段不断地开拓。名称
    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传,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相关试卷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中学高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中学高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