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图为地球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地球仪( )
A.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为23°26′B. 丙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C. 甲地位于北温带地区D. 甲乙两地距离约为10000km
2. 图中甲、丙两地可能相同的是( )
①昼长时间②正午太阳高度③自转角速度④地方时⑤半球位置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③⑤D. ③④⑤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夹角为90°,A错误;丙位于乙的西北方向,B正确;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处于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上,C错误;甲乙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相隔的纬度为46°52′,两地距离约为5217千米,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两地昼长时间可能相同,①正确;甲位于北回归线上,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甲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丙大,②错误;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③正确;图中甲、丙两地位于不同的经线上,地方时不同,④错误;甲、丙均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半球位置相同,⑤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数九是一种在汉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图2展示了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上面有81个梅花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数九第一天,有同学绘制了该日的日照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图中的花瓣已经有58个被涂染上了颜色,这58个花瓣涂染期间( )
A. 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长B.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越来越晚
C. 北京经历了小雪、大雪节气D.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数九第一天为冬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A图为南半球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A错误;B图为北半球极夜现象,B正确;CD图昼夜平分,为二分日,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图中的花瓣已经有58个被涂染上了颜色,由此推算,该期间为12月22日~2月18日左右,该期间,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所以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短,A错误;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缩短,因此日出时刻逐日提前,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越来越早,B错误;小雪、大雪节气在冬至日之前,C错误,在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故选D。
【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如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 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
A. 鹅肠菜B. 野蔷薇C. 芍药花D. 半枝莲
6. 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如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
A. 立春B. 芒种C. 立秋D. 寒露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为5点,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甜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2023年立春为2月4日前后,北京昼长为10小时17分,温度零下4度到8度,温度不合适,排除A;芒种为6月6日前后,昼长大于12个小时,排除B;立秋为8月8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C;寒露为为10月8日前后,昼长11个小时30分,白天温度为18度左右,较为合适,D正确。故选D。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求出路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
7.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沿着地表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左图纬度由南向北不断增加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乙岸受流水的堆积作用,①错误,②正确。右图纬度由南向北不断减小为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丙岸受流水堆积作用,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图为某日正午于北京某学校教室内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此时( )
A. 桌椅的影子朝向北B. 全部书桌沐浴在阳光中
C. 太阳辐射是一天中较弱的时刻D. 气温达到一日内最高值
9. 此日之后的三个月,教室内的正午日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该日可能为( )
A. 1月12日B. 4月12日C. 7月12日D. 10月12日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正午桌椅的影子朝向北,A正确;受太阳高度和窗户大小等影响,图中大部分书桌未被阳光照射,B错误;正午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也是太阳辐射较强的时刻,C错误;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达到一日内最高值,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此日之后的三个月,教室内的正午日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后往南移动,该日应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观测当日( )
A. 甲地昼长夜短B. 乙地昼短夜长
C. 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 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1. 甲地位于乙地( )
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图左为四处景观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造成图左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①-冰川侵蚀B. ②-海浪沉积C. ③-风力沉积D. ④-流水侵蚀
13. 图左中四处景观的岩石类型与图右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甲B. ②-戊C. ③-乙D. ④-丙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①②为海浪侵蚀地貌,③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④为流水侵蚀地貌。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右图中丁为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而丁可以转化为戊,故戊为变质岩,戊可以形成甲,则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喷出型岩浆岩。左图中①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对应丙,A错误;②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对应丁,B错误;③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对应乙,C正确;④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对应戊,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变质岩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
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 )
A. 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B. 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
C. ③岩石早于断层形成D. 断层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
15. 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 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B. 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
C. 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D. 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C正确;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①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是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才可能发现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A。
【点睛】古生物化石,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地貌景观,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如图左),当地村民在崮顶岩石(如图右)中发现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17. 岱崮地貌分布区( )
A. 全年高温多雨B. 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 宜大规模采矿D. 易发生崩塌、滑坡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据材料“当地村民在崮顶岩石中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沉积岩需要漫长的沉积物压制、固结成岩,因此地质过程就是先形成沉积环境。据材料“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因此可以判断岱崮地貌经历外力侵蚀作用,因此沉积岩经历地壳抬升后,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因此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该地地势崎岖,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D正确;山东省沂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错误;该地地势起伏大,发展粮食种植容易造成生态破坏,B错误;该地地形崎岖,不宜进行大规模采矿活动,C错误,故选D。
【点睛】岱崮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过程为:合适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形成这套寒武系地层;地质构造作用力导致包括这套地层在内的地层系统抬升直至出露水面以后在接受侵蚀的同时而持续隆升;地表流水等各种外营力沿地层软弱带长期剥蚀,造就了雄浑、奇异的岱崮地貌形态。
2024年3月,北京某中学师生外出考察大石河某河段的河流地貌,图为房山区某区域卫星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推测图示区域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抬升②地壳下沉③流水侵蚀④流水沉积⑤板块运动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③④⑤
19. 关于图中三个村落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沿河分布,靠近水源②河流北岸,冬暖夏凉③地势平坦,利于建设④河流凹岸,土壤肥沃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有高大的山地分布,应以地壳抬升运动为主,①正确,②错误;图中河流出现较大弯曲,曲流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因此有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③④正确;从图中信息并不能判定板块运动情况,⑤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三个村落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位于河漫滩平原上,地势平坦,利于建设,①③正确;有的位于河流北岸,有的位于河流南岸,分布在河流凸岸,土壤肥沃,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时图示地区( )
A. ①地风向为偏北B. ②地为低压中心C. ③地附近多沙尘D. ④地为大雨天气
21. 据图推断( )
A. 呼和浩特冷锋过境,气压降低B. 北京气压较低,可能形成降水
C. 成都受反气旋影响,突降大雪D.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①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图中大致指向东南方,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大约30°-45°) ,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②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心,B错误;③地靠近海洋,沙源较少,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动力条件弱,沙尘较少, C错误;④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冷锋过境,气压应升高,A错误;读图可知,北京气压值较低,同时位于暖锋锋前,暖锋的雨区位置主要位于锋前,所以北京可能有降水,B正确;;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读图可知,成都附近并未形成高压中心,C错误;东海海域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并不会风大浪高,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步骤: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图(a)、(b)分别是我国南部地区连续2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 )
A. 海口风向持续偏北,风力减弱B. 广州降水量持续增多
C. 气压中心向西移动,势力减弱D. 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23. 图(a)中天气系统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带来暴雨造成海水倒灌B. 形成风暴潮破坏沿海设施
C. 诱发海啸影响海水养殖D. 出现强风利于海上发电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海口附近出现气旋,8月24日气旋中心位于海口以东,海口风向偏北,8月25日气旋中心位于海口西北,海口风向偏南,海口附近等压线变密,风力加强,AD错误;图中广州应位于气旋的外围大风区,随着气旋势力减弱,降水量不会太大,降水不会持续增强,B错误;图中气压中心向西北移动,气压中心气压变高,势力减弱,C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a)中天气系统为气旋,为低气压系统,带来暴雨、狂风、风暴潮(海浪),其中风暴潮(海浪)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等沿海设施,造成海水倒灌,A错误,B正确;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所以图(a)中天气系统不会诱发海啸,C错误;风力较弱的台风可以给风电场带来效益,增加发电量,而出现强风不利于海上发电,强风将会给海上风电场带来很严重的破坏,D错误。故选B。
【点睛】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形成条件: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低纬洋面)。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三、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四、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小。
读下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①处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25. 在气压带②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B. 高温多雨C. 温和干燥D. 温和湿润
【答案】24 D 25.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①地处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其风向应为西南风,故选D。
【25题详解】
气压带②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在该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故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总结如下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1日,从福州(26°N,119°E)出发的李老师,到达乌鲁木齐(44°N,88°E),开始为期1个月的支教。他到达时发现乌鲁木齐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了。
(1)比较该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原因。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北京的日晷景观图(下图)。它是赤道式日晷,晷盘上有时间刻度,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
(2)描述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的变化规律,并说出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
(3)简述李老师支教期间,乌鲁木齐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
原因:此时为冬季,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
(2)规律:由长变短再变长;
自然因素:昼夜状况、天气阴晴等。
(3)12月1日至12月22日前后,昼渐短;12月22日前后,昼最短;12月22日前后至12月30日,昼渐长。
12月1日至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变小;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12月22日前后至12月30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鲁木齐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该日为12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同时,地球自西向东转,越东的点越早看到日出,而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综上所述,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
【小问2详解】
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晷针投影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日晷计时是通过晷针的影子来计时的,而夜晚和阴雨天气晷针没有影子,或者影子不明显,很难觉察,因此日晷计时效果会受到昼夜状况、天气阴晴等因素的影响。
【小问3详解】
李老师支教时间为1个月,时间为12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往南移动,在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后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12月1日至12月22日前后,随着直射点往南移动,乌鲁木齐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12月22日前后,直射点达到最南,乌鲁木齐昼达一年中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12月22日前后至12月31日,随着直射点往北移动,乌鲁木齐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图左为爪哇岛地形图,图右为雅加达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爪哇岛地形特征。
(2)列举爪哇岛主要地质灾害,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雅加达1-2月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平原面积较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海岸线较曲折;多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2)地震、火山喷发。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1-2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气流上升,降水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地质灾害、板块运动、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爪哇岛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等高线相对稀疏,平原面积较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图中海岸线较曲折;有多个火山分布,多火山地貌。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作用的影响,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小问3详解】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2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雅加达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容易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多。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平行岭谷是山脉与谷地相间排列,构成岭与谷相互平行的地貌类型。图左是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剖面示意图,图右是川东局部地区山水格局和交通示意图。
(1)解释图右所示地表形态的成因。
(2)分析山水格局对该区域铁路布局和建设的影响。
【答案】(1)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山系,背斜成山(岭),向斜成谷(丘陵台地);部分山岭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槽谷。
(2)交通线主要分布于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和河谷地带,建设难度较小;东西向铁路线穿越山脉,部分铁路线跨越江河,需开凿隧道或架设桥梁,建设难度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川东局部地区山水格局和交通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地质构造、交通运输布局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首先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因此后受内力的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褶皱山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丘陵台地);部分背斜山岭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槽谷。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呈现平行岭谷的山水格局,且岭谷大致星南北走向分布,因此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分布于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和河谷地带,建设难度较小,造价较低;东西向交通线需要穿越山脉,延伸空间受限穿山需凿隧道,难度大,造价高。且谷地发育有河流,交通线跨两江要架设桥梁,建设成本也较高。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为某年3月1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说出甲地的天气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2)说出丙地的风向,比较乙、丙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北京市在P天气系统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以及此次天气变化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列举北京市在受P天气系统控制时,北京市民应采取防范措施。
【答案】(1)天气特征:晴朗
成因:甲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
(2)西北风(偏北风);丙地风力比乙地大。
理由: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3)过境时:大风、降温、云层增厚、可能有阴雨天气;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影响:有利:刮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不利:大风扬尘,带来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4)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增添衣物、保暖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弯曲,为高压脊,由于甲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不利于成云致雨,天气晴朗。
【小问2详解】
首先在丙处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有高压指向低压),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风向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因此丙低吹西北风;图中与乙地相比,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小问3详解】
图中P天气系统用三角符号表示,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往往伴随大风、降温、云层增厚等过程,可能有阴雨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较之前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此次天气变化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冷锋过境时往往伴随大风天气,刮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利方面表现在大风引起扬尘,可能带来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小问4详解】
北京市在受P天气系统控制时往往伴随大风、降温、云层增厚等过程,可能有阴雨天气,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雨天路滑,减少户外活动。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29日,台风“山陀儿”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山陀儿”路径趋势预报图。
(1)概述从9月29日8时起,“山陀儿”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
(2)绘制10月2日8时台风“山陀儿”气流运动示意图,并据图说明此时台湾南部的天气状况。
【答案】(1)先向西北再向东北,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2)
台湾南部位于台风北侧,因北半球热带气旋逆时针辐合旋转,台湾南部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在气旋的辐合上升气流作用下,出现强降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风“山陀儿”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气旋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中台风路径可知,从9月29日8时起,“山陀儿”的移动方向为先向西北再向东北;从台风等级数据可知,台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小问2详解】
台风“山陀儿”属于北半球气旋,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如图所示:
结合材料图中信息可知,10月2日8时台湾南部位于台风北侧,因北半球热带气旋逆时针辐合旋转,气旋偏北侧吹东北风,因此台湾南部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此时台风中心风力达14级,说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由于在气旋的辐合上升气流作用下,垂直方向上气流强烈上升,出现强降雨。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地理试卷docx、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