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80分。答题前,请者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测试范围: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人教版2024);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23年9月2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召开,“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场馆周围栽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
    B.采用了清洁能源供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
    C.充分利用地铁公交等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D.就地深埋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废物利用
    2.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铁离子——Fe+3B.钾元素——K
    C.8个硫原子——S8D.氧化铝——AlO
    6.二氧化氯(ClO2)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消毒剂。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A.-1B.+1C.+2D.+4
    7.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B. C.D.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A.酒精能燃烧,可作燃料B.氦气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
    C.氧气助燃,可焊接金属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电光源
    9.镓的化合物用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多种领域,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
    B.镓的原子序数是31
    C.镓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10.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予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O2-、Mg2+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2.从中药中提取的calebinA(化学式为C21H20O7)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calebi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4g
    B.1个calebinA分子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
    C.calebinA由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D.calebin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丙、丁都属于空气成分
    C.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14.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B.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5.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能够成功的是()
    16.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本国民众的反对,强行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核污水中含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和氢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B.C.D.
    17.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18.某同学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设计了实验(如图),已知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且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根据实验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B.此实验能比较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需要控制变量
    C.产生白色烟环与分子的运动有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氨(NH3)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HCl)的相对分子质量
    19.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燃烧后,红磷耗氧量较多
    B.红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
    C.图中 a 点与 b 点对应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相等
    D.蜡烛和红磷无法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20.某气体由SO2、H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混合而成。现测知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情况不可能是()
    A.SO2B.H2、CO2C.SO2、H2、CO2D.SO2、H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每个2分,共50分)
    21.(3分)化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23年国内首台“氢燃料”汽车亮相!加氢5分钟、续航500km,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电极上发生反应,从而给汽车供能,其能量的转化方式为________。
    (2)净水器在改善自来水时的作用比较明显的,能够让自来水变成可以直饮的水,滤芯是水净化器的核心部分,目前市场上的滤芯分为两种,一种滤芯通常由纤维素纤维和细小孔隙组成,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另一种滤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它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出了世界首例室温条件的氢化离子导体,可用于新型电池,氢化离子是由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
    22.(3分)无锡自来水是无锡市太湖、长江双水源生产的,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长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的A物质是明矾,其化学式为KAl(SO4)a•12H2O,a的值是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b.未用玻璃棒引流
    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23.(4分)2023年8月24日,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引发居民抢购食盐。如图是某品牌食用盐的图片和标签。
    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该低钠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元素 b.离子 c.单质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已知碘酸根离子的符号为,则碘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以营养成分表上的钾元素质量计算,每袋低钠盐中含钾元素________mg。
    24.(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甲醇
    2023年9月23日晚,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在杭州奥体中心被点燃。主火炬塔用“绿色甲醇”作为燃料。甲醇作为燃料有上百年历史,具有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
    甲醇(CH3OH)又称羟基甲烷、俗称“木精”或“木醇”,自身碳含量很低,一个甲醇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虽然甲醇含碳元素,燃烧又生成二氧化碳,可甲醇却被称为“零碳”燃料,这是为什么呢?
    甲醇可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每生产1吨绿色甲醇消耗1.375吨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被简称为“零碳”燃料,准确地说,甲醇燃料是“零增碳”。目前,我国在甲醇生产的相关设备及技术方面全球领先。
    中国科学院李灿团队经过深入的研究,掌握了利用太阳能、水、二氧化碳生产甲醇的技术,该技术简称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见图1),被评为“2022年度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图2是我国通过光伏发电制得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研究发现,甲醇的产率与催化剂CuO的质量分数有关,其关系如图3所示。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每吨甲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________吨。
    (3)图2的“步骤2”使用CuO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CuO的质量和________不变。“步骤2”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4)由图3可知CH3OH的产率与CuO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以甲醇为原料可以生产汽油、柴油等燃料
    b.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为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5.(7分)利用氢气(H2)和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N2)可以合成氨气(NH3),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1)工业上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氮气。
    (2)生产过程中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以下哪个温度________。
    A.-260℃B.-200℃C.-35℃D.0℃
    (4)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图,合成氨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顺序为________(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
    (5)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下图中________(填序号)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若用E装置作为收集装置,气体由________(填导管口代号)进入,装置B中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6.(9分)铜是人类较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
    Ⅰ.见证历史
    《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分别记载了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器铸造工艺下图为古法炼铜流程,以孔雀石和木炭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查阅资料: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H2O和CO2。②铜的熔点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容器封盖后保留细小通气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Ⅱ.立足当下
    有文献报道: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铜不与氨水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一: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开展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3)氢气需现制现用,实验时向锌中加入稀硫酸,反应除了氢气之外还会生成硫酸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固体产物中有氧化亚铜。
    (5)原子簇是若干个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的储氢合金材料。某铝原子簇由 13 个铝原子构成,经测定该原子簇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试写出该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_________。
    Ⅲ.现代工业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制胎、掐丝、烧蓝、磨光、镀金等。
    (6)精炼时竖炉内部进气管常设计成环形(如图),该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7.(8分)同学们在学习电解水实验时对水中增加其他物质感到好奇,于是进行了探究。
    【知识回顾】
    (1)电解水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查阅资料】
    ①纯水中大约每十亿个水分子中,只有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②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物质在水中易解离出离子,如Na2SO4→Na++。
    ③溶液电导率是衡量导电性的指标之一,离子浓度(常用ml/L为单位)越大,电导率越高,导电性越好。
    ④Cl2为浅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
    【问题解决】
    (2)电解水为什么加入其他物质?
    根据资料,加入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什么物质导电性增强效果比较好?
    图1几种物质中,相同条件下________(填化学式)导电性最好。
    ①蒸馏水,通电没有气泡没有气泡
    ②蒸馏水中加产生明显产生明显气
    (4)氯化钠是否会增强水的导电性?
    小组同学用图2装置分别做了两次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①氯化钠________(填 “能”或“否”)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同学猜测正极产生的气体是SO2,乙同学猜测正极产生的气体是Cl2,经讨论,大家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经检验乙同学猜想正确。经老师指导,小组同学知道电解食盐水时还有氢氧化钠(NaOH)生成,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电解水制氢气,不能加入氯化钠,因为会产生氯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8.(9分)科学社团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比较植物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②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
    ③除了二氧化锰、硫酸铜以外,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实验步骤】
    ①连接具支试管与压强传感器(如图1所示),取2.0 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②量取2 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采集数据。
    ③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
    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做空白实验。
    ⑤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实验分析】
    (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
    (2)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 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①写出在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资料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速率突然变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学小组的同学发现食品包装中的脱氧剂能吸收氧气,于是利用脱氧剂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有机玻璃管,用橡胶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有机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其密封,水滴的右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左端标为O,如图3所示;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4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将数据记录。
    【实验分析】
    (4)若把AO看成空气的体积,则AB相当于________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5)如果测量结果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食品脱氧剂已变质 b.食品脱氧剂量不足 c.第③步未等水滴静止就测量
    (6)根据实验原理,在方便操作的前提下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越________(选填“粗”或“细”)实验结果越准确。A.分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B.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证明氧气已集满
    D.排水法收集氧气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正极
    负极
    ①蒸馏水,通电
    没有气泡
    没有气泡
    ②蒸馏水中加入足量氯化钠,溶解后通电
    产生明显气泡
    产生明显气泡,比正极气泡更多更快
    实验
    AO/mm
    AB/mm
    数据
    525.5
    110.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D
    【解析】A、场馆周围栽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主题;
    B、采用了清洁能源供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符合主题;
    C、充分利用地铁公交等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等排放,故符合主题;
    D、就地深埋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会污染水源,故不符合主题。
    故选D。
    2.B
    【解析】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烧赤壁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铁杵磨成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司马光砸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4.C
    【解析】A、量筒读值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招气入鼻”,该操作正确;
    C、不能用手直接取加热的蒸发皿,应该用坩埚钳,该操作不正确;
    D、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滴加液体,该操作正确。
    故选C。
    5.B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铁离子表示为Fe3+,故A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钾元素表示为K,故B正确;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8个硫原子表示为8S,故C错误;
    D、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铝表示为Al2O3,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ClO2中O显-2价,设Cl的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4,故选:D。
    7.D
    【解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时,一种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BC表示的是混合物;D是单质,A是化合物。选D
    8.D
    【解析】A、酒精能燃烧,可用作燃料,故A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
    B、氦气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故B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
    C、氧气能助燃,可用于焊接金属,故C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故D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
    故选:D。
    9.D
    【解析】A、镓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右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图中31表示镓的原子序数是3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镓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该选项说法正确;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A、原子不显电性,但中子和分子也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为原子,故错误;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故错误;
    C、同种元素的粒子其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D、O2-、Mg2+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有可能是稀有气体,故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为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calebi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1×20+16×7=38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 1个calebinA分子中有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共48个原子,符合题意;
    C、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是 1个calebinA分子,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calebin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1×20):(16×7)=63:5:2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解析】A、该反应是甲醇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叙述正确;
    B、丙为CO2,丁为H2O,都属于空气成分,故B叙述正确;
    C、甲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可能为氧化物,故C叙述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增大,而水分子体积在这一过程保持不变,A选项错误;
    B、交警查酒驾时,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B选项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运动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C选项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阳光下水分子温度更高,运动速率更快,衣服更易晾干,D选项正确。
    故选:A。
    15.D
    【解析】A.过滤可分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分离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
    B.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应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片刻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图示操作只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故B错误;
    C.证明氧气已集满,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故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16.A
    【解析】已知氚原子和氢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3-1=2,故选A。
    17.D
    【解析】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
    故选D。
    18.C
    【解析】A、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说明氨分子运动比较快,而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则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不同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不同,则即使比较微观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也需要控制变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接触会产生白烟(氯化铵固体),有新物质出现,则为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C
    【解析】A.燃烧后,蜡烛中剩余氧气含量约为14%,红磷中剩余氧气含量约为10%,故红磷耗氧量较多,A选项正确;
    B.红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B选项正确;
    C.a点与b点的氧气体积分数相等都为16%,但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无气体生成,则图中a点与b点对应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不相等,C选项错误;
    D. 燃烧后,蜡烛中剩余氧气含量约为14%,红磷中剩余氧气含量约为10%,蜡烛和红磷无法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故D正确;
    故选C。
    20.D
    【解析】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H2不含氧元素,氧元素含量为0,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经测定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故可能是二氧化硫;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不可能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物。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每个2分,共50分)
    21.(1)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活性炭;(3)H-
    【解析】(1)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电极上发生反应,从而给汽车供能,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氢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而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值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符号为H-;
    22.(1)2
    (2)过滤 ad
    【解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和为0,钾元素一般显示+1价,铝元素一般显示+3价,则有(+1)+(+3)+(-2)a=0,解得a=2。
    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则操作a为过滤,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b.未用玻璃棒引流,不会导致滤液仍然混浊,故b错误;
    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不会导致滤液仍然混浊,故c错误;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会导致滤液仍然混浊,故d正确.
    故选ab。
    23.(1)a(2)(3)(4)16844
    【解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故选a;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中阳离子为钠离子,钠离子的符号为,故填;
    (3)根据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知,碘酸钾中碘酸根离子化合价为-1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可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故填;
    (4)根据该品牌的食盐标签可知,每100g该食盐中,含有钾元素质量为4211mg,该品牌食盐的规格为每袋400g,所以每袋该品牌食盐所含有的钾元素质量为,故填16844;
    24.(1)可再生(合理即可)
    (2)1.375t
    (3)化学性质
    (4)当氧化铜质量分数在0~5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高,而当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50%~10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低。
    (5)abc
    【解析】(1)根据资料,甲醇作为燃料有上百年历史,具有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故填可再生(合理即可);
    (2)根据资料,每生产1吨绿色甲醇消耗1.375吨二氧化碳,而甲醇完全燃烧,甲醇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的原则,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也为1.375吨。故填1.375t;
    (3)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化学性质;
    步骤2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其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4)根据图示可知,当氧化铜质量分数在0~5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高,而当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50%~10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低。故填当氧化铜质量分数在0~5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高,而当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50%~100%之间时,氧化铜质量分数越高,甲醇的产率越低。
    (5)a、根据图1可知,甲醇可以转化为汽油、柴油等燃料,故a正确;
    b、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可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
    c、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为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更多清洁能源的生产提供研究方向,故c正确;
    故选abc。
    25.(1)分离液态空气
    (2)氮气、氢气
    (3)C
    (4)③②①
    (5)A b 锥形瓶
    【解析】(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氮气,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利用沸点不同,将氮气分离出来;
    (2)根据流程图可看出,合成氨气后将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再重新合成氨,故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
    (3)由表格可知氢气的沸点为-252℃,氮气为-195.8℃,氨气为-33.4℃,所以如果想分离氨气、氮气和氢气只需要将温度控制-195.8℃~-33.4℃之间,此时可以将氨气分离出去,故选C;
    (4)先是反应物接触催化剂,然后破裂为原子,结合为分子,离开催化剂,所以符合合成氨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顺序图为:③②①;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来制氨气,反应物固体,需要加热,则选择A为发生装置;
    若用E装置作为收集装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气体由b端进入;
    装置B中①是锥形瓶;
    26.(1)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2)排出产生的气体,防止压强过大而损坏球形容器
    (3)锌+硫酸→硫酸锌+氢气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4)蓝色溶液
    (5)
    (6)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解析】(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H2O和CO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球形容器封盖后保留细小通气孔的目的是排出产生的气体,防止压强过大而损坏球形容器;
    (3)实验时向锌中加入稀硫酸,反应除了氢气之外还会生成硫酸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则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4)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铜不与氨水发生反应,则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蓝色溶液,证明固体产物中有氧化亚铜;
    (5)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经测定该原子簇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
    (6)精炼时竖炉内部进气管常设计成环形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7.(1) 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硫酸钠在水中容易解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3)H2SO4
    (4)能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
    【解析】(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加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是因为硫酸钠在水中容易解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3)电导率越高,导电性越好。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硫酸(H2SO4)导电性最好;
    (4)①加入氯化钠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产生明显气泡),因此氯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加入的物质水和氯化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则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硫。
    乙同学猜想正确。即电解食盐水时生成氢氧化钠(NaOH)、氯气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8.(1)上海青叶
    (2)上海青叶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分解速率大,产生了大量氧气,且同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压强快速增加
    (3)过氧化氢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热,温度过高,致使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4)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0.9%
    (5)abc
    (6)细
    【解析】(1)由图2可知,在200s时植物种类的压强:上海青叶最大,说明上海青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最大,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叶;
    (2)上海青叶作催化剂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且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故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上海青叶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而且分解放出大量热量,温度升高促使试管内压强快速增加;
    (3)①在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由于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所以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过氧化氢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热,温度过高,致使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导致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突然变慢;
    (4)若把AO看成空气的体积,食品脱氧剂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故AB段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5)a、食品脱氧剂已变质,不能将氧气消耗完,使测定结果偏小,故a正确;
    b、食品脱氧剂量不足,不能将氧气消耗完,使测定结果偏小,故b正确;
    c、第③步未等水滴静止就测量,则记录的数据偏小,测定结果偏小,故c正确;
    故选:abc;
    (6)根据实验原理,玻璃管越细,氧气与脱氧剂反应更充分,因此在方便操作的前提下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越细实验结果越准确。

    相关试卷

    2024-2025(上)第二次月考(期中)-九年级-化学-试卷 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2025(上)第二次月考(期中)-九年级-化学-试卷 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化学九上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8)(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上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8)(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化学九上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7)(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上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7)(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03%,能产生温室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