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义(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9讲 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9讲 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9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9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目 录
TOC \ "1-2" \h \u \l "_Tc15637" 一、考点精析
\l "_Tc7078" 【课标要求】 PAGEREF _Tc7078 \h 2
\l "_Tc19378" 【考查重点】 PAGEREF _Tc19378 \h 2
\l "_Tc8517" 【主要题型】 PAGEREF _Tc8517 \h 2
\l "_Tc21653" 【命题趋势】 PAGEREF _Tc21653 \h 2
二、知识建构
\l "_Tc12027" 篇目1:《岳阳楼记》 PAGEREF _Tc12027 \h 3
\l "_Tc10766" 篇目2:《醉翁亭记》 PAGEREF _Tc10766 \h 6
\l "_Tc31918" 篇目3:《湖心亭看雪》 PAGEREF _Tc31918 \h 8
\l "_Tc23978" 三、方法总结
\l "_Tc1985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PAGEREF _Tc19850 \h 14
\l "_Tc28868" 四、考场练兵 PAGEREF _Tc28868 \h 15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篇目1:《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讥:批评指责。
满目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色,湖光。
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二)通假字
1.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三)一词多义
1.和: 政通人和(和乐 形容词) 春和景明(和煦 形容词)
2.通: 政通人和(顺利 形容词) 北通巫峡(通向 动词)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名词)
4.空: 浊浪排空(天空 名词) 长烟一空(消散 动词)
5.一: 一碧万顷(一 数量词) 长烟一空(全、都 副词)
6.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动词)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副词) 此乐何极(穷尽 动词)
7.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动词) 会宾客大宴 (适逢,副词)
8.国: 去国怀乡 国都,名词 死国可乎 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名词
9.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副词 或以为亡 有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副词
10.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连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句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句译】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句译】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句译】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无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句译】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句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句译】既然这样,那么洞庭湖向北直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多在这里会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句译】如果是阴雨连绵,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
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句译】太阳星星隐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身形。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句译】商人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哀啼。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满眼萧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的心情啊。
1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句译】至于说到春天和暖,阳光明媚,湖面上波澜不起,上下天色湖光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1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句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1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句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跃动着金色,(湖水平静)时,那平静的月影,好像沉入水中的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1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起忘却,端着酒杯面对清风,(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啊。
四、文章主旨
《岳阳楼记》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篇目2:《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以“醉”“乐”二字提挚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寓:寄托
(5)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8)负者歌于途 负:背着东西
(9)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0)泉香而酒洌 洌:清
(11)山肴野蔌 蔌:菜蔬
(12)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3)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4)弈者胜 弈:下棋
(15)觥筹交错 觥:酒杯
(二)流传至今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篇目3:《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二、课文内容概说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三、重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是日更定 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 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 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松沆砀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 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 对: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
13.及下船 及:等到
14.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重点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五、名句集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六、文章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差,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史记》)
1.(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②而位居我上( )
③去亲戚而事君者( ) ④卒相与欢( )
(2)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相如功大
A.夫以秦王之威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顾茅庐》)
2.(2分)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蔺 相 如 徒 以 口 舌 为 劳
3.(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吾羞,不忍为之下。
4.(3分)你认为【乙】段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谁最符合【甲】段中的“古仁人”标准。
【答案】1. 在……之前 处于 离开 最终,终于 B 2.而/ 蔺 相 如/ 徒 以 口 舌 为 劳 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地位)在他的下面。 4.示例一:蔺相如,为保持同僚之间的和睦,不让外敌有机可乘,他始终回避忍让,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吻合。
示例二:廉颇,他英勇善战,是位杰出的将领。他襟怀坦荡,能知错能改,最终放下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吻合。
【解析】1.(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
(2)句意为: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居:处于;
(3)句意为: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去:离开;
(4)句意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卒:最终,终于。
(2)考查一词多义。“以相如功大”,意思是由于蔺相如功劳大。以:因为;
A.凭借;
B.因为;
C.用;
D.来;
故选B。
2.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句意为: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而”表示转折,应断开;“蔺相如”点明人物,应断开;“徒以口舌为劳”是对其评价,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句重点词语:吾羞,我感到羞耻。不忍,无法容忍。为之下,(地位)在他的下面。
4.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结合甲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内容可知,古仁人的标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选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意思是: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虽然居功自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是: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由以上可知廉颇开始时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廉颇虽然居功自傲,但憨厚朴实、知错能改、心怀家国的性格特点。
如文中廉颇“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和蔺相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廉颇居功自傲,无理取闹,而相如“称病”“引车避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言行体现了他的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的形象特点。
据此选择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 “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 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 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② 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 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④ 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⑤ 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4.固定句式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来而不绝者( )
(2)泉香而酒洌( )
(3)树林阴翳( )
2.(3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3.(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其势益张( )
(2)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
4.(2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昼 则 舟 楫 出 没 于 其 前 夜 则 鱼 龙 悲 啸 于 其 下 变 化 倏 忽 动 心 骇 目
5.(4分)【甲】【乙】两文均体现了古代文人借亭台景物抒发志趣的特点,请分别结合【甲】文中的“乐”、【乙】文中的“快哉”的内涵进行说明。
【答案】1. 断绝(或间断、停止) 清澈(或清冽) 遮蔽(或遮盖) 2.脸色(或容颜)衰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 更加 超过 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5.【甲】文欧阳修借游览醉翁亭,抒发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而自己与民同乐的志趣;【乙】文则借在快哉亭所视美景,表达张梦得不以贬谪为忧,旷达自适的乐趣。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往来而不绝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绝:断绝(或间断、停止)。
(2)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水清。洌:清澈(或清冽)。
(3)树林阴翳:树林茂密荫蔽。翳:遮蔽(或遮盖)。
2.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苍颜:容颜苍老。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其势益张:水势显得更加盛大。益:更加。
(2)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过:超过。
4.考查文言翻译。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
“昼”和“夜”代表两个时间段,“其前”和“其下”句式相似,都表方位,故在“其前”和“其下”断句;“变化倏忽”和“动心骇目”结构相似,前者是景色,后者是感受。
故断句: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5.考查内容分析。
(1)【甲】文。结合甲文第一段可知,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写滁州百姓愿意跟随太守出来游玩,侧面表现了滁人生活安居乐业、敬爱太守,说明太守治理有方,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志趣;故可知,欧阳修借游览醉翁亭,抒发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而自己与民同乐的志趣;
(2)【乙】文。结合乙文最后一段“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可知,张梦得处于被贬的境况之中,却能够修建快哉亭、在亭子上欣赏美景,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故由此可概括:借在快哉亭所视美景,表达张梦得不以贬谪为忧,旷达自适的乐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1讲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11讲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11讲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5讲 句子的连贯得体(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05讲句子的连贯得体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05讲句子的连贯得体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1讲 巧辨字音字形(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01讲巧辨字音字形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01讲巧辨字音字形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