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达标测试,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分子的球棍模型:
B.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C.的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D.用轨道表示式表示甲烷中C原子的杂化;
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ZH2O,B错误;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通过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比较,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但是氟元素没有含氧酸,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所以上述元素中氮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C错误;
D.M与X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例如苯的沸点比M与Y形成的NH3的沸点要高,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氢氧根离子中O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用短线“-”代替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乙炔分子中氢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H-C≡C-H,故B正确;
C.C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Ca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为价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4s2,故C错误;
D.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11.B
【详解】A.32g环状S8分子的物质的量为,而一个环状S8分子中含有8个S—S键数目,32g环状S8分子中含有S—S键数为NA,A错误;
B.1个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8+1=9,1m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A,B正确;
C.冰中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1ml冰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NA,C错误;
D.1个Si连接4个O,形成4条Si—O键,60gSiO2晶体是1ml,含有的Si—O键数目为4NA,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A.HF溶液中有HF、H2O分子,它们的分子间相互都可以形成氢键,有F—H…F、F—H…O、O—H…O、O—H…F四种,A正确;
B.SiF4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B错误;
C.SF6分子中,每个F都与S共用一对电子,S最外层有12个电子,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COCl2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由于O原子和Cl原子不同,且碳氧之间为双键,故不是平面正三角形,Cl-Cl-Cl键角和Cl-C-O键角不是刚好为为120°,D错误;
故本题选A。
13.B
【详解】A.正戊烷和新戊烷是同分异构体,新戊烷支链多,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弱,故正戊烷沸点高于新戊烷,A正确;
B.分解温度远高于是因为氧原子半径小于硫,电负性大于硫,形成的氧氢键键能远大于硫氢键键能,与氢键无关,B错误;
C.蔗糖是极性分子,萘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萘,C正确;
D.对羟基苯甲醛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的是分子内氢键,物质沸腾破坏的是分子间氢键,故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大于邻羟基苯甲醛,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
A.分子中,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该分子存在对映异构体,A正确;
B.由、知,从左边数第2个碳原子均为手性碳原子,B正确;
C.分子中,连接-Br和-COOCH3的碳原子均为手性碳原子,C正确;
D.与足量H2反应后的有机产物分子如图所示:(标“*”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
答案选D。
15.B
【详解】A.二甘醇的分子式为C4H10O3,不符合通式CnH2nO3,A错误;
B.二甘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O—H…O—),B正确;
C.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C错误;
D.分子中只有σ键,由于不含有双键则不含π键,D错误;
故选B。
16.(1) N 2 花瓣形 22
(2) 平面三角形 3:1 极性
(3) I1(O)>I1(C) 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和外电子吸引力强,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多 sp2
【解析】(1)
Ti为22号元素,基态 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含有四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N,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24s2,价电子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3d能级电子云形状是花瓣形,Ti核外电子数为22,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22种,故答案为:N;2;花瓣形;22;
(2)
①COCl2的结构式为,碳原子形成1个π键和3个σ键,C原子无孤电子对,则COCl2为平面三角形分子,COCl2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3:1,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3:1;
②COCl2是平面三角形构型,结构式为,O和Cl的电负性不相等,则其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极性;
(3)
①C、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元素,并且O原子半径小,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大,则第一电离能:O>C,故答案为:I1(O)>I1(C);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和外电子吸引力强,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多;
②香豆素的结构为,则所有的C原子均无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杂化方式为sp2,尿素CO(NH2)2的路易斯结构式为,故答案为:sp2;。
17. 不重合 极性 不等于零 重合 等于零
【详解】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零;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
18.(1)碳、氮、氧
(2) 第三周期第IA族
(3) < >
(4) 烧杯 Ca(OH)2 收集一小试管含少量空气的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发出爆鸣声 Mg+2H2O=Mg(OH)2+H2↑
【详解】(1)Na、Ca、H、C、N、O六种元素中,C、N、O电子层数相同,均为第二周期元素,故答案为:碳、氮、氧。
(2)
N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A族,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Na2O2,Na2O2是由Na+和构成的,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A族;。
(3)①Na+、O2-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r(Na+)。
(4)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钙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钙先沉入水中,说明钙密度比水大,表面产生大量气体,一段时间后上浮,说明钙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氢气,且反应剧烈,化学方程式为Ca+2H2O=Ca(OH)2+H2↑,由于钙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变浑浊,产生的沉淀主要是Ca(OH)2。将打磨后的镁条投入盛有冷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镁条表面有细小气泡产生,由细小气泡猜测Mg可能与水发生反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收集一小试管含少量空气的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发出爆鸣声,证明生成了氢气,镁能与水缓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故答案为:烧杯;Ca(OH)2;收集一小试管含少量空气的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发出爆鸣声;Mg+2H2O=Mg(OH)2+H2↑。
19.(1)平面三角形
(2) 极性 N>O> C
(3) sp3 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4) 正四面体 CD
【详解】(1)COCl2中碳原子形成3个键,1个π键,故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OCl2为平面三角形分子
(2)该有机物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该有机物中苯环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其他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单键,为sp3杂化,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故为sp3杂化,羟基上的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孤电子对数为2,故为sp3杂化,C、N、O位于同一周期,而N原子的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 C
(3)乙二胺分子中每个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故为sp3杂化;乙二胺分子中存在N-H键,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三甲胺分子中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很多
(4)①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②A.根据叠氮酸的结构H—N=N≡N可知,HN3中含有3个σ键,A错误;
B. 根据叠氮酸的结构H—N=N≡N,最右侧N原子采用sp杂化,N原子存在sp2、sp杂化,B错误;
C.HN3、HNO2、H2O、N2H4中的氮原子含孤电子对,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都是极性分子,C正确;
D. N可以和H形成氢键,肼(N2H4)的沸点高达113.5℃,说明肼分子间可形成氢键,D正确;
故选CD。
20.(1) > 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2)极性
【解析】(1)
氨(NH3)和磷(PH3)均为分子晶体,由于氨(NH3)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磷(PH3)不能,导致氨(NH3)的沸点高于磷(PH3)的沸点,故答案为:高于;NH3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2)
已知H2O是极性分子,NH3极易溶于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是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极性。
21. sp3
【详解】KH2PO4是次磷酸的正盐,则H3PO2为二元酸,分子中应含有两个羟基,所以结构式为 ,P原子形成4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采取sp3杂化。
22. > Mg F N 2.5<电负性(N)<3.5 +2 极性 HCl Al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1,M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Mg更高
【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因此非金属性O>Cl;
(2)电负性相差越大,越容易形成离子键,由表格数据可知,Mg和F电负性相差最大,容易形成离子键;
(3) Y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3个未成对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该元素是N;电负性在C和O之间,因此2.5<电负性(N)<3.5;
(4)OF2中F为-1价,因此O为+2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6-2×1)=4,孤电子对数为2,因此OF2空间构型是V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5)ICl中,Cl的电负性大于I,因此Cl更容易结合苯环的H,形成HCl,故产物为和HCl;
(6)根据洪特规则,轨道全空、半满、全满时更稳定,Mg的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Mg更高。
23.(1)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电离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所以整体表现为放热
(2)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使分子间距离增加的影响
【详解】(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个过程吸热;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放热,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决定于这两种变化吸热或放热的相对大小,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电离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所以整体表现为放热,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电离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所以整体表现为放热;
(2)温度由0℃上升至4℃时,水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水的体积减小,但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增大,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使分子间距离增加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使分子间距离增加的影响。
24.(1)4s24p4
(2) < <
【详解】(1)硒(Se)是第34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与氧元素位于同一主族,价层电子排布相似,故基态S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故答案为:;
(2)、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存在氢键,而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沸点小于;
键键长小于键键长,键键能较大,稳定性小于;
故答案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后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同步练习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