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测试题
展开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熟悉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远视眼的成因,熟悉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要点一 眼睛与成像原理
知识点一、眼睛
1.构造:
2.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
3.近点: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一般为10cm处。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
1.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例】(2023·永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能够成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成了近视眼,他需要戴一副由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因此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变式1】(2023·长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A. 平面镜B. 玻璃砖C. 凸透镜D. 凹透镜
【变式2】眼睛相当于一架 。 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它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物体的像, 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变式3】(2023·成都)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要点二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和远视眼:
2.眼镜的度数:
(1) 是焦距单位m
(2)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3)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100。如焦距为1/5m的凸透镜,焦度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度。
(4)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
要点诠释:
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3.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例】(2023·牡丹江)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变式1】(2023·潜江、天门、仙桃)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变式2】(2023·株洲)图为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可知这是( )。
A. 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 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变式3】(2023·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 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5.4 眼睛和眼镜(解析版)
本节学习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熟悉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远视眼的成因,熟悉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要点一 眼睛与成像原理
知识点一、眼睛
1.构造:
2.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
3.近点: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一般为10cm处。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
1.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例】(2023·永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能够成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成了近视眼,他需要戴一副由_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因此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答案】①. 缩小;②. 凹。
【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物体在视网膜上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而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变式1】(2023·长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A. 平面镜B. 玻璃砖C. 凸透镜D. 凹透镜
【答案】C。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眼睛相当于一架 。 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它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物体的像, 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答案】照相机;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视觉神经.
【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觉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变式3】(2023·成都)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答案】①. 小于;②. 凸。
【解析】[1]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即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小。
[2]远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应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要点二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和远视眼:
2.眼镜的度数:
(1) 是焦距单位m
(2)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3)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100。如焦距为1/5m的凸透镜,焦度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度。
(4)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
要点诠释:
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3.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例】(2023·牡丹江)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D。
【解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变式1】(2023·潜江、天门、仙桃)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答案】A。
【解析】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成像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而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于视网膜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后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预防近视,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2023·株洲)图为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可知这是( )。
A. 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 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来自远处点的光经晶状体(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前,说明这是近视眼的光路原理图,要矫正近视眼,需要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应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2023·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 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答案】B。
【解析】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是凸透镜,眼睛看见物体和照相机原理相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高,导致平行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晶状体变厚,焦距较短,所以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
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利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使通过晶状体的光线会聚范围变大,只要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就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说明近视程度越低,则配戴眼镜的度数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近视眼
远视眼
表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做近视眼。
晶状体比正常人的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在观察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表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一些,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做近视眼。
晶状体比正常人的扁平一些,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在观察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
物理人教版(2024)第四章 光现象第2节 光的反射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2024)<a href="/wl/tb_c118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光现象第2节 光的反射一课一练</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温度课时训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识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计与体温计异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1℃,所装液体为水银,20cm-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2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眼睛和眼镜随堂练习题</a>,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