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础达标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77471/0-1731539731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 受精作用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 受精作用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解析:孟德尔之前的人研究遗传时常常将一系列生物性状进行研究,不容易得出结果,而孟德尔选用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的几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且豌豆性状之间的差异较大,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创造性地将统计学运用到实验结果的处理,也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答案:C
2.在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
解析:本题关键是抓住精原细胞要通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及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两次分裂后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这两大区别点来进行判断。
答案:C
3.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的表现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测交是指与隐性类型杂交,测定其基因型的方法。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知F1的基因型。
答案:B
4.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这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说明这个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排除了A项和B项。又因这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得知这个细胞正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因此不可能是C。
答案:B
5.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
A.人的原肠胚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卵巢
解析:人的原肠胚,家兔胚胎和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中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卵巢内,部分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及分裂结束后,新形成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牛的卵巢内除一部分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外,其他的细胞则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出现了暂时加倍的现象。因此,牛卵巢内的细胞,由于有的在进行有丝分裂,有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有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有的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答案:B
综合·应用
6.下列A、B、C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期。
(2)B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期。
(3)C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期。
(4)B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
(5)C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
解析:A、B、C三个细胞均为动物细胞分裂后期,判定依据是无细胞壁,细胞从中央凹陷,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正移向两极。判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后期的依据是: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极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据此B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后期最易区别,因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两极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减少了一半,据此,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征是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且每极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据此,C符合此特征。从细胞分裂过程分析:A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排除极体和卵细胞)后分别形成两个精细胞(不是精子)。
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有丝分裂后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4)体
(5)精
7.下图表示某生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试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虚线表示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受精作用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肯定为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于合子阶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处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染色体复制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分裂的点有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子细胞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根据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特点回答第(1)小题。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分开,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点回答第(2)小题。根据第(3)和第(4)小题给出的细胞,认真分析各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特点,回答第(3)小题和第(4)小题。在回答第(5)小题时,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填出曲线在坐标中对应的阶段。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I点上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表示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开始了,细胞中染色体分成相同的两组,分别向两极移动,当染色体到达两极时,标志着后期的结束。后期结束,末期开始时,母细胞并没有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并没有从4N减至2N,只有当末期结束,子细胞形成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才是2N,即图中的“K”点。
答案:(1)DNA 染色体 (2)F~K O~D E (3)O、A、B、D (4)E~F(5)F~G、G~H、H~I、I~J、J~K (6)O~A和F~G C B
回顾·展望
8.(2004全国高考理综)某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解析:考查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化,仍然为2n,只是存在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如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该过程从染色体行为上看与有丝分裂一致,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向两极移动。减数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比体细胞减少一半,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答案:C
9.(2004上海高考)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_期,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及各时期的细胞图像特点。要熟悉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S 着丝点分裂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人类遗传病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以下图解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同步练习题,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