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 地貌的观察 (3)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 地貌的观察 (3) 教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 地貌的观察 (3) 教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 地貌的观察 (3)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海岸地貌的观察,能够归纳出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综合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掌握相对高度、坡度的计算与判别。(地理实践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正确观察地貌的顺序,能够把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学生活动,带领学生掌握地貌观察的步骤和地貌特征的描述
    案例探究法——借助海岸地貌、黄土高原地形特征讲解地貌观察的内容。
    教学媒体:
    图片——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景观图片、三亚海岸遥感影像、黄土高原地区的梯田景观、不同坡向景观图。
    视频——黄土高原视频(航拍中国-甘肃)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课讲授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观察的内容:
    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复习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地貌观察的内容,然后进行当堂检测,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课程作业
    【教师活动】完成配套习题。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向学生展示女王头景观图片,让学生推测女王头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
    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提问?女王头与我们学习过的风蚀蘑菇有些相似,是风沙地貌吗?
    回答女王头景观形成的外营力作用
    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女王头的位置,再次询问学生女王头是什么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根据新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思考回答女王头景观的外力作用。
    通过前后两次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进行导入总结,单纯的从地貌形态上不是很好的判断地貌,那么如何全面的观察地貌呢?
    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选择三亚的海岸地貌来学习一下地貌观察的顺序
    首先,在展示的三亚附近海岸遥感影像图中观察到什么?
    #海岬、海湾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师展示沙质海岸和基岩海岸,向学生提问这两种海岸会出现在三亚海岸的什么地方?
    #沙质海岸-海湾
    #基岩海岸-海岬
    推测不同地貌产生的位置
    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外力地貌的一般过程是侵蚀-搬运-堆积,海岸地貌也有着类似的规律。
    回忆外力地貌作用的一般规律
    教师展示海岸侵蚀地貌的具体景观,然后对地貌的形成发展进行简单的描述
    外力地貌侵蚀发展的顺序
    复习外力地貌的作用过程
    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海蚀穴的产生的原因
    #受到海浪侵蚀
    #岩性的不同
    对海岸侵蚀地貌进行总结,海岬受到海水侵蚀,改变形状,形成海岸侵蚀地貌。
    理解海岬处的海岸侵蚀地貌
    教师展示海岸堆积地貌的典型代表,沙坝和海滩,然后通过物质组成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地貌特征的描述
    海岸堆积地貌特征的描述
    从物质组成角度对地貌特征进行描述
    借助谷歌地球带领学生观察三亚海岸地貌特征,体会观察地貌的顺序
    #选择视野开阔的观察点
    #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
    #从面到点进行观察
    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师进行总结,地貌观察需要描述地貌的位置、形态、物质组成等,还有那些地貌观察的内容呢?
    过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
    #高度、坡度、坡向、破碎程度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纲挈领的总结出地貌观察的内容。
    通过PPT向学生解释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以及测量高度的仪器。
    #教师可以拓展高度与温度间的关系
    #全站仪测量绝对高度
    #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
    掌握高度的概念
    根据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关系,划分出主要的地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填空。
    根据教师提供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进行填空
    掌握地形的划分
    借助习题考察学生对于等高线的判读,例题选择书本上的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问题为: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
    #6.4m
    #85.4-95.4m
    掌握计算相对高度的方法
    展示黄土高原的梯田景观,引入坡度的概念。
    #一般坡度大于25°禁止耕种,梯田多建立在坡度较缓的地区。
    掌握梯田建造的坡度要求
    教师讲解坡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理解如何降低坡度
    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了解坡度的计算方法
    地形剖面图的计算方式
    通过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在等高线上进行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
    掌握坡度在等高线上的表示
    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某村落景观图,引出坡向的概念,带领学生探究陕北窑洞的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
    村落多面向阳坡
    展示不同坡向的山地景观,让学生思考山地两侧的植被出现差异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为阴坡与阳坡受光照时长水分条件的差异等等
    掌握阴坡阳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向学生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破碎程度高,然后向学生讲解地貌观察,除了坡度高度坡向以外,还有观察地形起伏状况,地形破碎程度等等。
    认真听讲
    视频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学生对地貌观察内容的理解

    相关教案

    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教师总结,知识拓展,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