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壑(hè) 朝而往(zhā) 伛偻提携(lǔ)
    B. 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 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 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而往,暮而归
    B.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C.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 四时之景不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 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 蔚然而深秀B. 野芳发而幽香C. 泉香而酒冽D. 溪深而鱼肥
    4.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 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觥筹交错(酒筹)
    C. 野芳发而幽香(花) 负者歌于途(背着)
    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树林阴翳(遮盖)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守自 谓也 太守 谓谁
    B. 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 佳木 秀而繁阴
    C. 野芳 发而幽香 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
    D. 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太丘舍 去
    6.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出 而林霏开 而山不加增B. 醉能同 其乐 其真无马邪
    C. 山间 之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 之帽D. 杂 然而前陈者 然后能改
    7. 对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词类活用现象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B.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起名,命名)
    C. 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前)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醉翁之意不在/酒
    C. 渐闻/水声潺潺D.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 才美不外见。
    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D.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13.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 )
    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 泉声如听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4.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 (朝代)文学家,和 、苏洵、苏辙、韩愈、 、 、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称号的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移位换民为先:贬官滁州,欧阳修与民同乐,宴饮山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__”;谪居邓州,范仲淹受托于友,求同“斯人”,“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15. 欧阳修《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6.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 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冽 ______
    ②树林阴翳 ______
    ③而民受其弊 ______
    ④未尝及文章 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 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③于岐山之阳,其占④为有年⑤。既而弥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⑦乃雨,甲子⑦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⑦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⑧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载。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④占:占卜。⑤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⑥弥:整、满。⑦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⑧忭:高兴,快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 (2)弈者胜____________
    (3)亭以雨名____________ (4)是岁之春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3) 甲文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甲、乙两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滃然:汹涌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少辄醉 辄:__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________ (4)掇幽芳而荫乔木 芳: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3) 【乙】文中_______和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4)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12课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答案
    1. D2. D3. B4. D5. D6. C7. C
    8. B9. B10. D11. A12. B13. D
    14. (1)六一居士 宋代 苏轼 柳宗元 王安石
    (2)环滁皆山也 (3)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4)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5)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6)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8)泉香而酒洌 先天下之忧而忧
    15.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4)伛偻提携 (5)泉香而酒洌
    16. 【小题1】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小题2】①清;②遮盖;③害处(弊病);④曾经。
    【小题3】①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小题4】B
    【小题5】不同点:【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示例: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
    17. 【小题1】(1)陈列,摆开 2)下棋 (3)命名 (4)年
    【小题2】
    (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2)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小题3】
    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突出表现了滁州人民生活安定闲适,体现出作者的政绩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小题4】相同之处是 都写了与民同乐 ;甲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明确点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乙文作者通过写给亭子命名的缘由、人民因下雨而欢喜来表现与民同乐。
    18. 【小题1】①就 ②像飞鸟展翅似地 ③这样的 ④鲜花
    【小题2】
    (1)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2)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小题3】乐其岁物之丰成 安此丰年之乐者 与民共乐
    【小题4】【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峰回路转,太守自谓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野芳发而幽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醉翁亭记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醉翁亭记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检测,能力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 11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 11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